如何运用书法技法里面的用锋?

盐阜九翼


大家好!说到书法技法里的笔锋用锋问题和大家探讨探讨。笔者以为笔锋即字的锋芒,运笔写字时笔的锋尖有正、侧、顺、逆等各种不同方法。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云:笔锋有中、侧、藏、露、实、虚丶全`半这八种形态。又云:"中、藏、实、全,只是一锋、可谓中锋也,书写中锋全在握笔管,作书时将笔的主锋保持在字画中间。这里所指藏锋是指起笔时笔锋蓄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外露,正所谓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是也,这样写出的字才能点画饱满浑厚圆润。侧丶露、虚、半,亦是一锋,可谓侧锋也。是指运笔时将笔锋尖偏在点画一面,故写出的点画一边光一边毛。作字之法不外乎能将毛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得以八面出锋,淋漓酣畅,纯任自然,方为得法。

所以想写好书法,用锋是书法技法练习中重要的一环,须勤加练习,使各种笔锋练到运用自如方可更上一层楼。大家觉得呢!祝大家学有所长,共同进步。


翰墨情怀之放飞梦想


谈到运用或更好的运用书法中的一些技法,使写出的字更加美观匀称、清秀美丽、稀密适宜,那么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非常重要;无论笔法是正用、侧用、顺用、逆用,还是重用、轻用、虚用、实用,其目的是让笔毫之尖锋、文字之锋芒完全的展示出来,使写出字不仅浑厚圆润、俊秀生动,而且内含筋骨、棱角分明。

在前些天,寒柏回答了一个介绍书法技法中“悬肘”与“悬腕”是怎么一回事?两者在具体运用中有哪些不同?以及顺带也分享了一下“运腕”、“提腕”和“枕腕”,分别指什么?如何在日常书法练习中运用?在那篇回答中,不仅谈了书法中写字的要求、执笔的方法,还分享了一些写字时用笔的方法。此篇回答里,寒柏就重点介绍一下书法里的“笔锋”究竟指什么?如何在写字用笔时运用笔锋技法中的“露锋”、“藏锋”、“逆锋”、“回锋”和“折锋”、“中锋”等用锋技法?




汉字的书写法则、要求与方法

那么在平日里练习书法写字时,要想将书法中的一些技法运用得当、娴熟;运笔之时,能将笔之锋毫合拍取势,使写出来的字美观大气、端正有势,甚至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勤加练习之外,对基本的书法规则和要求、写字的标准及结构、执笔的方法和知识,应该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更快、更全面的提高自身水平,在写字练字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目标清晰。

汉字的书写法则,实际便是书法。其主要讲究的是写字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即行次、章法)等这些方法。

比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用力;用笔,要中锋铺毫、行笔时收锋;点画,要圆满周到、抑扬顿挫;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疏密得宜、变化错综、贯气全章等等。

在写字点画运用笔毫时,要掌握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等方法。笔锋在纸上运转动作,就如人在走路一样,两条腿才起便落、才落又起,双脚交换起落、不可停滞,如此这样的一起一落不断提按,笔毫才能平铺在点画之中。

在书法中有所谓的“七字法”和“永字八法”,对于写字运笔的方法及法则来说,有一定的代表性。

七字法:出自南唐后主李煜《书述》:“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二家传于欧、虞、褚、颜等。所谓七法者,腋、压、钩、揭、抵、导、送是也。”

永字八法:以“永”字八笔为例,其法称点为“侧”,须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画为“勒”,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应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需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须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其力才集中在笔尖;仰横为“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画,出锋要稍肥,力要送到,如一往无收,易犯轻荡不稳的毛病;短撇为“啄”,落笔左出,要快而峻利;捺笔为“磔”,要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重在含蓄。又因其为书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世亦将“八法”两字引申为“书法”的代称。



笔锋指什么?分别有几种类型?如何在书写时用锋?

何为“笔锋”?

一曰为笔毫之尖锋,姜夔《续书谱》中有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妙。”

二曰谓字之锋芒,亦曰“笔锋”。运笔之时,能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中心者,叫“中锋”;其能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出角者,叫“藏锋”;其将笔之锋尖偏在字之点画一面者,叫“偏锋”;一般以“偏锋”为书法之病,但“侧锋”取势,古人在行笔中经常用之。

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曰:“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 露锋

露锋是斜落笔或尖落笔写成的,露锋入纸时,其锋外露(亦称“搭锋”)。斜落笔写成的叫“侧锋”,也属于露锋,这样写出来的笔画俊秀生动、灵敏活泼。

—— 藏锋

藏锋是在落笔用逆锋取势的方法写成的,比如落笔中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或欲下先上等。笔锋藏在笔画内,叫藏锋,亦称“正锋”、“逆锋”,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浑厚圆润。

—— 逆锋

逆锋是落笔时笔锋先逆行,然后再转回行笔。比如写横是欲右先左,即下笔时先将笔锋逆推向左,然后再行笔向右。这样的笔划显得方整,便于做到内含筋骨。

—— 回锋

回锋是收笔时笔锋向回转,也就是往回带一下笔。写横划的收笔处,有的常用这种笔法。比如写横划到尽头处稍向右下顿笔,然后提笔向左带一下,这样显得笔划浑厚,笔力充沛。

—— 折锋

折锋多用于行笔转折处。比如写横折,写到横的尽头处,即可折锋稍顿向下,这样写出的笔划方整,骨力外拓。注:外拓,指向外开拓,也就是外露。

写横、竖等笔划的起笔处,也可用折锋。比如写横先竖下笔,稍顿,然后折锋右行;写竖先横下笔,稍顿,再折锋向下。这样写的笔划均显十分有骨力。

—— 中锋

中锋是指行笔时笔端的锋毫居中,也就是说锋尖要从笔划的中间经过,行笔过处,笔划浑圆浓黑。这样的笔划看起来很圆润,用中锋时可偏重使用腕力。

★不知以上的回答,是否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书法中笔锋的含义;也不知对于各种用锋技法的解释与分享,各位能否认可?总之,寒柏愿与各位喜爱书法、喜欢写字的朋友们互相学习、交流、沟通,谢谢啦!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请关注@寒柏陇卧子 ,获取其他精彩内容。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知识及文史知识等方面。

寒柏陇卧子


书法技法中用锋最重要,笔法即用笔锋,毛笔字写出了笔锋才是书法,无笔锋的毛笔字就是书写。

为什么?笔画有锋才有力,有力的字形才能活,有活力的毛笔字才是书法,否则写得外形再好看也只是书写。即使是名人的书写、官方的书写也只是院体、台阁体、馆阁体,成不了书法。

怎样才能用毛笔写出笔锋?只有把柔软的毛笔写成铁锥那样能画沙,像铜印那样能压泥,即唐人所说锥画沙、印印泥才能出笔锋。褚遂良、张旭、颜真卿就是这样写的,请看附图书法。

他们究竟是怎么写出这样的笔锋来的?请看唐代鲁休诗:(怀素)自言转腕无所拘!再看现代沈尹默诗:腕力遒时字始工!

这么简单的用锋笔法:运腕提按让毛笔保持笔锋弹性就行了,学不会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王乃栋说书画


书法里面的用锋,一般有八种,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这个一般主要指中锋、偏锋、藏锋、这三个笔锋\r

即字画的锋芒。运笔时, 笔之锋尖有正用、侧用、顺用、逆用等各种不同方 法。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云:“笔锋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 锋、虚锋、全锋、半锋等八种。”又云:“中藏、实、全, 只是一锋; 侧、露、虚、半, 亦是一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总之, 作字之法。先使腕灵笔 活, 凌空取势, 沉着痛快, 淋漓酣畅, 纯任自然, 不可思议。能将此笔正用、侧 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道得紧、拓得 开, 浑身都是解数, 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 乃为合相。”清张廷相、鲁一贞 《玉燕楼书法·笔锋》云:“用笔有偏锋、正锋、搭锋、折锋、藏锋、回锋诸法。握管不直不紧, 锋乃偏出, 偏则疲必露骨, 肥必纯肉。故惟握管紧直, 则笔尖在 \r

字画中行, 既不轻佻, 亦不懈怠。前辈称徐鼎臣书法映日视之, 有一缕浓墨当画 中, 此执笔紧直, 用力沉着之故也。至若搭锋, 宜用于横、直、点、撇, 搭法如 蜻蜓点水, 一粘即起。折锋宜用于转、策、挑、超, 使外圆而内方, 藏锋而无俗态, 回锋而后有余妍。然而横、竖与点利用实回; 撇、捺与勾利用虚回, 此不可 不辨也。宋米南宫云:'作字须善用笔锋, 笔锋有法, 则敲斜仓卒亦自生妍, 不然 即端庄着意, 终是死形。”\r





姚若兮


书法艺术,除了字体,结构,章法,内容的体现,用笔的轻、重、浓、淡、疏,密、枯、飞白,用笔的中锋,侧峰、旋风等技巧都非常重要。











当代书法名家李立相


结合实际运用中的经验做个分享。

用锋的目的是让毛笔发挥书写性,顺畅性,让线条产生变化。写书法时,应该注意整幅以及每个字的上下大小关系,在书写时要注意笔法的顺畅,每个人写书法时习惯不一样,但总体还是要八面来风,顺势而为,要了解每个笔画的变化,这样,在书写时无论捻管,手指,腕部变化,还是藏锋,露锋,顺锋,逆锋……都要体会笔锋在何处,这样心与手,力,气都能到达,就能充分表现毛笔线条的魅力!



紫砂艺术东篱先生


书法技法,即用毛笔写字的方法,也就是笔法,笔法包括执笔,运笔。掌握执笔是写字的前提,而运笔是怎样使笔锋在字的点画中正确行走,也就是怎样正确用锋!

所谓锋,把笔捻开捺平,笔的前端透光的部位就是毛笔的笔锋。笔锋在运行中表现为中锋和侧锋两种方式,还有一种偏锋,通常称为病笔!运笔写字也就是让笔锋与纸面接触摩擦的过程!运笔的过程可以分解成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笔锋在三个阶段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毛笔字讲究笔笔中锋,为了字的圆润饱满起笔时我们需要藏锋,起笔逆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用笔最多的就是藏锋!藏锋是一种逆势,逆入可以增加力度,达到笔力雄健的效果!就如同打拳一样,打之前先把拳收回然后再打出去更有力量!如果起笔不藏锋,那么起笔处就会显得单薄无力,或者出现类似于鸭嘴的形状。行笔也就是起笔之后笔在纸上行走的过程,书法的行笔,特别是横,竖笔画行笔时要中锋,中锋行笔也就是让笔锋在笔道的中间运行,使墨汁从笔毫中均匀的由笔锋两边流泻在纸面上,写出的点画丰满圆润,结实厚重,有立体感,给人万毫齐力之感!那什么是侧锋呢?侧锋就是行笔时笔锋不处在笔道的中间,没有和行笔的方向保持一致而是处于笔道的一侧,。笔笔中锋的要求非常高,中锋行笔难以掌握,所以一般书写时中锋为主,中侧兼用!这样也显得有变化,又可以增加字的神态!说到了收笔,点画的每一笔都要有来有往,有起有收。笔画末端的处理方法就是收笔,,收笔要回锋。回锋收笔,使收尾结实圆浑,并与起笔相呼应!简简单单的行笔过程其实不简单,里面充盈着反复的提按,调锋的变化,以横画为例,起笔逆入,轻提。折笔向右下稍用力重按。紧接着笔锋向偏右上微微轻搓,笔锋调为中锋。行笔阶段笔锋轻提,至末端收笔处微微向右上轻挑,亦是提。随即向右下略重按笔,然后调锋轻提向起笔处回锋!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调锋,按提,提按,调锋重复变化的过程!提按之法能表现出书写者对毛笔的控制能力,掌握了提按技巧,可以说就对笔法,对用锋有了一定的把握。提,既要有往下压笔的力量,更要有提的起来的力量!提要做到力到笔锋!按,最能表现用锋的力度,很多人往往按下去,笔画混沌,一团墨猪。

以上简单的说了一下用锋,更多的体会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自己体会到的才是领会最深刻的!理论终归要应用于实践!如有谬误,请书友多多指正!








戏云轩


笔锋,一是指笔毫的尖锋;二是指书法之锋芒。

笔贵用锋。宋姜夔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妙。”由此可见,用锋是书家最需掌控的基本功。

笔贵用锋。古人对此曾有精辟的总结。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能手修笔也,其所去毫之曲与扁者,使圆正之毫独出锋到尖,含墨以着纸,故锋皆劲直,其力能顺指以伏纸。笔之锋尖有正用,侧用,顺用,逆用,疾用,涩用等不同方法。周星莲云:“作字之法,先使腕灵笔活,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纯任自然,不可思议。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皆是解数,全仗笔尖亳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笔贵用锋。能否驾驭毛笔,巧用八锋,乃书法之关健技法。运用中锋,下笔则沉劲;藏锋,下笔则浑厚,可以使点画“藏劲抱骨”;逆锋使点画劲健厚重;露锋,以纵其神;侧锋,以侧势取其险绝。正是由于笔锋的不同,各有攸当,相輔相成,如此巧妙运用,才使书法意高势劲韵浓,妙趣横生。

仅一家之言,供您参考。

以下为本人的拙作,请您指教!








申正义文


书法包括篆,隶,楷,行,草。其中篆书和楷书纯用中锋。隶,行,草是中侧混用。中锋见骨,侧锋见变化。纯粹的中锋和侧锋掌握并不难。难度在中侧之间的互相转化。特别在行书和草书的创作中。比如宋四家中的米芾书法中,中侧锋的变化使用,是历来学米的难点。

米芾书难学,就难在中侧锋的互换中。

如何在书法创作中自如的使用各种技巧。

中锋是基础,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通过篆楷两种书体的大量训练。在一笔一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训练到熟能生巧。

然后开始侧锋的训练。

有八个字送给提问者:轻,重,缓,急,转,折,提,按。

任何用笔的技巧全在以上八种用笔中组合。

其中最重要的是转。篆书全用转,而不用折。

一般篆书过关,笔力自然雄健。

提问者有不清楚的可从继续提问。


画家星首


我的觉得,在笔画大幅度改变方向时,如要保证线条质量、保持中锋,就要用转或折。而凡转折处,皆须蓄势发力。如跑步比赛,运动员在发令枪未响之前,其皆保持的姿势,身体前倾,双脚弯曲下蹲,一声枪响,其如离弦之箭。我的理解在转折处也应如此。写较长笔画时,如中途力不够,还需加力,就如同缆车,因路途,需要在中途加力一样。特别是在写长撇时,切忌信手甩出。

《书法有法》中谈到,起笔落笔处,均要滑翔入纸。滑翔的意思是指“物体不依靠动力,只利用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行 。”对此,我的理解是笔在空中沿一定角度、按一定速度自然着在纸上。就像飞机在下降时,大多数情况都是以小于90度的角度着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