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农民工挣钱要回乡盖房?真为“留后路”吗?

新大风歌


近几年很多建筑材料都在涨价,比如盖房子必不可少的砖块、水泥、沙子等等,都在上涨,甚至还有一段时间即便是有钱也买不到,但是在农村盖房子的农户却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多都是在外打工的人挣钱后回到家乡盖新房,很多人把这种事情称为农民工在“留后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并不是农民工在留后路,而是无奈之下做的决定。随着盖房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在不断的上涨,工人的工资也在水涨船高不断上涨,在以前不到十万就能盖一座房子,现在最少需要二三十万,农民工在外打工一年的工钱去掉全家人的开销后只能剩三四万,要想在农村盖一座房子,差不多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七八年才可以。那么为什么会说在农村盖房子是农民工的无奈之举呢?


农民工选择进城打工也是无奈之举,近几年粮食的价格并不是很高,农药化肥的价钱一直在上涨,辛苦种地一年一亩地只能挣几百块钱,虽然农村的消费水平比城市低,但是杂七杂八算下来单靠种地根本不行,所以只能进城打工来养家糊口。进城打工十几年,虽然也攒下了一些钱,虽然也知道城市的生活要比农村好很多,但是要想在城市里有个立足之地哪有那么容易,可能连房子的首付钱都攒不够,没办法只能等岁数大了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个时候自己的孩子也到了结婚的年纪,只能盖房子来给孩子娶媳妇。 虽然很多农民工明明知道现在在农村盖房子费用很大,好多年攒下来的钱盖房子可能都不够,但是现在将房子盖好后既可以让留在村子里的老人住,还能给孩子娶到媳妇,等到自己老了以后也能安身的地方,所以很多农民工还趁着自己还能干活,早早的在农村将新房盖好,就怕有一天自己身体不行了在想盖房子时力不从心。


综上所述,农民工选择回乡盖房子并不是给自己留后路,而是在城市里打拼很多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只能在农村盖房子等老了以后居住,所以更可以说是无奈的选择。


小马话三农


我们农民工努力的打工挣钱不就是为了能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吗,农民工挣钱回家盖房这种现象在农村大为常见。

不过盖房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娶媳妇用,现在在农村只要提到结婚女方就会问有没有三金,房子以及存款这三项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连楼房都没有哪家的姑娘会愿意嫁到你这边来,虽然说我们生活在农村,但是农村娶媳妇的要求却一点都不低,楼房是一定要存在的,这也是我们农民工努力挣钱回乡盖房的一个原因。


现在农村发展前景非常的好,基本上每家都住上了高楼大厦,上面说的为了结婚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养老,在我们农村努力挣钱盖房的很多,去城市里面买房的人却很少,那些都是有钱人,我们这些贫困户们不能比的。而且在我们当地还有一个政策,那就是茅草屋现在已经禁止入住,统一判为危房处理。

我们农民工努力的挣钱为的就是盖房子,当然老一辈的人肯定也是回家盖房子的,在家里面盖房子有一个好处就是造价低,以现在的经济情况来看,最多20万块钱就能够盖一所楼房,如果在城市里面买房没有个40~50万是拿不下来的,而且身为农村人,已经过惯了农村的寂静生活,去到城市里面生活反而有一点热闹不习惯。



有钱的都去城市里面买房,没钱的当然在农村里面盖房子了,盖房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养老用,在我们农村年迈超过50以上的当地上级都有补贴,免费为其盖一所房子为了以后养老专用,现在农村的政策好了,自己住的是茅草房还没有存款盖房,那么上级领导就会免费地为其盖一所房子,用来以后养老用。

所以说,农民工回乡盖房子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老了有一个稳定的住所,但是农民工回乡盖房的人却不占多数,原因就是工资低存不到多少钱,像这样的上级领导就会免费为其盖一所房子,看来国家对我们农村还是挺照顾的,至少我们不会没有房子住。


农村猪世纪


我家里6亩田,如果靠种田为生的话,估计快被饿死了,再农村从事的职业很少。而且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出去打拼,在城里要承担房贷,孩子的教育费,老人的赡养费,常常压力很大,只想着趁着年轻努力挣钱,把孩子养大成人了,我们再回到农村,盖个大房子,建个花园,养养鸡,种田田,这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如果不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谁愿意舍弃?







曦曦和可乐家的日常


农民工挣钱回乡盖房不是为了留后路。

人生大事之一

建房子是人生大事之一,很多人在外打工赚钱之后,在无其它紧急用钱的地方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建造房子。

因为一般打工在外是没有归属感的,所以房子必然是要建在家乡的,再就是很多人在打工的地方也是买不起那里的房子,买了之后以后在无打工能力之后,生活水平也是问题,在老家还有地可以种种粮食,种种菜。所以一般建房子都会选择建在农村老家里面。


有一部分是为了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以前的房子旧了没法居住了,必须要建造新房。

还有一部分是为了给子女修建房子。为了儿子结婚做准备。结婚新房是必备的,连个新房子都没有,大多是不好找媳妇的。

还有一部分人的考量是,打工打了一辈子,到现在也即将年老,要趁着现在还有能力建造一套舒适的房子,为以后养老做准备。

面子问题

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老家里面的新房子也越来越多,以前大多都是平房,现在可以看到2层3层的房子比比皆是。还有很多房子修建的富丽堂皇,建的跟小别墅似的。

大家未免都好攀比,别人都建了漂亮的房子,自己的房子还是个小破旧,出去都不好意思呢,为了争一争面子,争一口气,自己也得建栋漂亮的房子。

但是也可以看到,建造房子毕竟是费大钱的事,还是要考虑清楚。在村里就见到过,贸贸然动工,但是建到一半没有钱了,房子就被废弃在那里了,真的是很可惜。浪费了大把时间精力和钱财。


农人农语


以我自己的想法,我是那种一离开家乡就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四五十岁以后是要回农村建一个自己的房子的。不为别的就为那一份浓浓的乡情。甚至规划好了四五十岁以后的生活,在农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吃着自己种的粮食蔬菜最惬意不过了。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自己攒够钱,才能开始这种生活。现在农村什么都方便,有大马路,驱车去市区也就十多分钟,我何苦要把房买在异地他乡,而且又那么贵,人生短短数十载,最后赢的全靠心态,而且自己的父母都在农村,自己也是从小生活在农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吃着健康的食物,乃人生一大幸事。年轻的时候在外闯荡,年老回家追求品质的生活,夫复何求


lifestyle13


家乡,是你永远抹不去的思域。我们黑龙江省的农村里几乎很少看到年轻力壮的成年人在家干农活,全村只剩下一些老年人在家里干农活,年轻人都打工去了,虽然现在在全国来说黑龙江省的耕地人均算是最多的,土地非常肥沃,但每年只能播种一次,收益当然很少了,加上地理位置因素,冬季将近5个月,工厂又少,所以为了多赚点钱,背井离乡去南方打工,只要肯努力都是会赚到不少钱的,年轻拼命挣钱,老了落叶归根,衣锦还乡,跟乡里乡亲唠唠嗑,说说这些年的沧海桑田。




月溅e星空


重点:

1:农村住着比城市舒服,压力小。空气好。

2:农村人情味更好,亲情友情更淳朴。

3:农村现在发展的相当好,国家大趋势让农村机会更多,更优越。

4:人的情节,大部分人都习惯于自己小时候成长的地方,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情节!

5:农村饮食健康,都是自给自足的有机食品。

大概就是这几点,你觉得呢?




二球货


落叶归根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回村建房既是生活的进步的表现也是对家人生活的保证,试想一个人在外工作多年连在老家建房子的能力都没有,你让村里人怎么看你?没房子过年过节回来住那里,祖宗怎么供奉?这些都是现实中农村人要面对的事情!就凭这些事就是回村建房的原因,要说不想回村建房的人要么就是没钱要么就是特穷


韦波儿


大概是一种情结吧。很多在城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农村人,手里即便有个几百万了,却偏偏要在农村盖房,一年上头就过年的时候住个两三天。俗话说‘衣锦还乡’,即便是只回家个两三天也得风光体面,所以衣食住行都得不落人下。

其实我也很不理解,明明有些人在城里开厂当了大老板,买了数套房子,还非得回家盖新房,或许这就是农村人独有的‘落叶归根’情结吧!


梧桐月柳杉


说说三十年来的身边事。

在80年代末,我们这作为穷山沟里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住的房子仍然都是以黄土夯墙,木皮作瓦。每逢暴雨,雨水便会顺着屋面木皮之间的缝隙渗进来,村民们为了防止雨水打湿床铺或家具,便会各种锅碗瓢盆齐上阵,摆放在渗漏的屋顶下面。而那些渗进来的雨水凝结滴落下来,击打在盆中,嘀嘀嗒嗒的声音不绝于耳,似乎在嘲笑村民困苦生活的无奈。

那个时候村子里所有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幢像电视里那样结实漂亮的红砖青瓦小楼房。

90年代沿海制造业兴起,急需大量劳动力。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些村民抛下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那一亩三分地,南下广东,进厂做了流水线或工地上的农民工。虽说日子过得没有在家时那么自由,也没了父母妻儿的朝夕相伴,甚至还得没日没夜加班赶工,但是比起在家务农时温饱都解决不了,打工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每年还能往家中寄不少钱。

看到打工能挣钱,于是大人们不种田了,小孩子上完小学也不愿读书了,村子里从十来岁到四十来岁的青壮男妇,哗啦啦一下子全跑到广东去了,有些人家几乎是全家出动南下进厂。不过也正是这样,村子里许多人家通过全家打工攒下了第一笔金。

当时还没有什么在城里买房建房的概念,村民们有了钱,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推掉那栋住了几十年破破烂烂逢雨必漏的土坯房,在上面重新建一幢电视里一样漂亮的红砖混凝土房子,外墙贴上光洁的瓷砖,屋内用洁白的石灰给粉刷好,地面上有条件的就铺地砖,没条件的就先倒点混凝土硬化,等来年挣上钱了再铺地砖。村子里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就这样先后立起来了。

这个时候打工挣钱回乡建房,只是想让父母妻儿能有个温暖舒适的家,住上宽敞明亮不再漏雨的小洋房而已,就这么简单。

随后又过了二十来年,到了现在。进了城的年轻人喜欢上了城里热闹的生活,许多人宁愿掏空家里积蓄在城里付了首付买个房,也不愿意再回到啥娱乐生活都没有的农村。慢慢地那个曾经阡陌交错,鸡鸣犬吠之声不绝于耳的农村除了在过年时能热闹一下,平时都冷冷清清路上见不着几辆车几个人。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这二三十年里,有些在外发展好的,挣上了大钱的农民工,在城里安了家后,回过头来又在农村修了更加现代化的小别墅。他们又为什么这么做呢?

1、村子里毕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已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而言,家乡就是自己的根,而房子,就是扎根的土壤。

2、中国有句古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在外面有出息了,挣上钱了,不回老家昭示一番光宗耀祖怎么行?而最好的昭示办法,莫过于回乡建一幢漂亮的大宅子,上慰祖宗英灵,下示后人不要忘本。


所以说,在不同的年代回乡建房,有着不同的意义。起初回乡建房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而后在城里有了更好的生活,回乡建房则是给自己,给后代子孙留个念想,告诉他们自家的根在乡里。至于所谓的“留后路”,我想大多数在这二三十年里出来的农民工朋友很少这样想过,毕竟从农村里出来的人,都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更多的时候是想着努力向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