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三國演義》卷首語。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BAT所在的領域,初創團隊很難有出頭之日。 BAT是如何“征戰沙場”的?今天,我們將分析騰訊的四大天王!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一、曾李青的出現

騰訊創辦於1998年11月11日,當這四個同學(馬化騰、張志東、陳一丹、許晨曄)坐在一起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沒有一個搞銷售的。

這時候,“第五人”曾李青出現了。

曾李青出生於1970年1月,比馬化騰年長將近2歲,卻是同一年畢業。他就讀於先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專業,畢業後在深圳電信數據通信局工作。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曾李青

曾李青身材魁梧,性格開朗,能言善辯,性格與馬化騰和張志東完全不同。年紀輕輕就以一己之力,說服深圳的一個地產開發商投資120萬元,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寬帶小區。

他在電信局很受用,是局裡下屬龍脈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就在1998年的時候,電信局整頓“三產”,龍脈面臨被裁撤的命運,曾李青前途彷徨,正好接觸到了四處尋找銷售專才的馬化騰。

曾李青回憶說:“我與馬化騰、張志東第一次就公司成立的事情見面,是在龍脈公司的那間小辦公室裡。關上門,我們簡單地分了下工,馬化騰負責戰略和產品,張志東負責技術,我負責市場。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二、狼狽的歲月

在互聯網創世紀的星河中,騰訊無疑是最不起眼的一個。

它不屬於門戶、搜索或電子商務等任何流行概念。它無法定義自己,甚至連它出發的起點都是錯誤的——馬化騰對張志東描述的那個把互聯網與尋呼機連接起來的“無線網絡尋呼系統”,是一個糟糕的產品。

它之所以糟糕,不是因為技術上不成熟,而是它違背了一條非常簡單卻不易被覺察的競爭原則:在一個缺乏成長性的產業裡,任何創新都很難獲得等值的回報,因而是沒有意義的。

馬化騰的所有創新都基於一個前提:人們將繼續使用傳呼機。

致命的問題是:進入1998年之後,隨著移動手機的日漸普及,尋呼機逐漸成為一個被遺棄的、落伍的通信商品,全國幾乎所有的尋呼臺都停止了擴張和投入。

摩托羅拉公司曾是中國傳呼機市場的主宰。

最旺銷售的時候,一隻摩托羅拉尋呼機可售3000元,其中國合資公司的年利潤達到驚人的3億美元。

就這樣,從1998年年底創業到1999年年底的整整一年裡,騰訊公司總共完成了100萬元的營業收入。

在賽格科技創業園的那間侷促的辦公室裡,馬化騰團隊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苦戰,主營業務擱淺,資金入不敷出,這似乎是一個看上去奄奄一息的創業公司。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三、QQ的誕生

然而,故事正是在這樣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轉折。“創業之神”總是這樣,它不按常理出牌,視過往的成功與經驗為累贅,喜歡在極限的狀態下挑戰人們的意志力和想象力。它常常帶著一絲戲謔的微笑堵住命運的正門,然後,卻在腋下露出一條縫來。

這條縫很小很小,在騰訊的歷史上它有一個名字,叫OICQ。

馬化騰團隊投入ICQ開發,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就在1998年8月前後,馬化騰在廣州電信港上“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招標新聞,廣州電信想要購買一個類似ICQ的中文即時通信工具,正在公開向全社會招標。

馬化騰當即與張志東、曾李青商量,大夥兒覺得技術難度不大,可以去試一試。但是,招標會馬上就要開了,已經沒有時間做出產品,只能做一個技術方案去競標。

第二天,曾李青去打聽消息,很快帶回來一個令人沮喪的情報:此次參與競標的是廣州電信旗下的飛華公司,他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產品開發,起名為PCICQ。

“這就是一個內定的標,我們去了,也絕對沒有機會。”曾李青在辦公室裡嚷嚷說。

但是,馬化騰還是決定一試。他與張志東閉門數日,寫出了一份競標書,他們必須要給這個“紙上產品”起一個名字,馬化騰想到了open(開放),於是就叫OICQ,中文名為“中文網絡尋呼機”。

正如曾李青所料,在競標會上,廣州電信沒有給騰訊任何機會,飛華不出意料地成為中標者。

回到深圳後五位創業者坐下來,討論一個問題:是不是“真的”要把OICQ給開發出來?經過激烈的討論,馬化騰說:“要不我們先把它養起來吧。”當然,他並沒有意識到它會長成一個“小巨人”。

馬化騰認為:“當騰訊正式創辦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到尋呼機行業令人恐懼的下滑趨勢,但是又無能為力。我當時的想法是,先把OICQ做出來,養著,反正它也不大,賺錢還是要靠賣軟件。”

就這樣,剛剛創立的騰訊公司兵分兩路:馬化騰、曾李青等人做網絡尋呼系統,張志東帶人開發OICQ。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四、曾李青與VC

隨著OICQ用戶量爆發式的增長,騰訊的客戶端一次次地瀕臨極限。馬化騰每天為讓OICQ“活下來”而四處奔波。

在1999年11月,馬化騰正焦頭爛額地坐在自己的小辦公桌裡,收到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在距離發佈之日僅僅9個月之後,OICQ的註冊用戶就已經超過100萬,開始要放7位數的用戶號了。

壞消息是,騰訊公司的賬上只剩下1萬元現金了。在開源無望的情況下,此時的馬化騰只有兩件事可做:一是增資減薪,二是把騰訊賣掉。

相比增資減薪,把公司賣掉,也許是一個更痛快的辦法。馬化騰的開價是300萬元,他與曾李青開始四處尋找願意出錢的人。

據不完全統計,起碼有6家公司拒絕購買騰訊公司的股份。OICQ也許是一個看上去增長很快的項目,“然而,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知道它怎麼賺錢。”

陳一丹還找了銀行問貸款的可行性,銀行問有什麼可以抵押的固定財產,然而看了看幾臺折舊的服務器,貸款之路只能是“杯水車薪”。

在出售公司無門之後,曾李青向馬化騰提議,換一批人談談。

“我們之前找的都是通信產業裡的企業和人,他們其實都看不見未來。現在要去找一些更瘋狂的人,他們要的不是一家現在就賺錢的公司,而是未來能賺大錢的公司,他們不從眼前的利潤中獲取利益,而是通過上市或再出售,在資本市場上去套利。他們管這個叫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

這是馬化騰團隊第一次聽到“風險投資”的名詞。

在當時中國僅有的幾家風險投資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這家在美國屬於中小型的投資公司早在1991年就在中國開展業務。1996年,IDG委派王樹到深圳尋找項目。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王樹先後投資了中科健、金蝶等企業。

曾李青很快通過中間人找到了王樹。曾李青知道,與IDG的談判也許是拯救騰訊的救命稻草,他寫出了一份20頁的商業計劃書,洋洋灑灑,但是到了盈利預測這一段,怎麼也寫不明白,前後修改了6遍,還是語焉不詳。他還承諾劉曉松,如果撮合成功,可以送他5%的騰訊股份。

與王樹約定見面那天,馬化騰腰間盤突出發作,正臥病在床,曾李青硬時將他從病床上拉起。

在IDG表示了投資意向的同時,曾李青又通過香港商人林建煌搭上了香港盈科,這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創辦的企業,當時正因數碼港項目聲名鵲起。盈科一直試圖進入內地市場,投資騰訊也許是可以試驗的棋子之一。

在那份給IDG的商業計劃書上,馬化騰和曾李青將騰訊估值為550萬美元,願意出讓40%的股份,即募資220萬美元。而這幾乎沒有什麼盈利根據。就在協議敲定的過程中,騰訊的賬上已經彈盡糧絕了。

投資協議時在2000年4月簽訂的,三方沒有坐在一起舉辦任何儀式,只是通過傳真機,各自簽字了事。

那天,5個創始人默默地圍在傳真機前,看著協議一頁一頁傳過來,馬化騰問曾李青:“就這麼簽了?”

曾李青說:“就這麼簽了吧,再遲就來不及了。”

IDG與盈科投資騰訊的那個時刻,正是互聯網世界由大晴轉大陰的“窗口時間”。

在所有的商業故事裡,運氣是最神秘的那一部分,幾乎又一半的創業者”死“在運氣這件事上,而且,你無法解釋。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五、曾李青離隊

任何一家企業在其成長曆程中,都會出現若干個”關鍵時刻“。它們出乎之前的規劃,然而又是主動確定的結果,它們被呈現出來的時候,往往是陌生的和不可靠的,因而充滿了戲劇性。

在每一個”關鍵時刻“,企業組織內部的業務模塊將發生權重變化,組織失衡和權力調整便必然隨之出現。

2005年秋季之後,隨著新的公司戰略的制定和第二次組織架構的調整,一場人事上的地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2006年2月,騰訊發佈公告,任命劉熾平接替馬化騰擔任公司總裁,馬化騰仍保留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職務。劉熾平的工作分為日常管理和運營。

這一任命出乎很多觀察者的意外,這意味著之前長期負責市場和銷售事務的曾李青被邊緣化。到2006年的11月,曾李青向董事會提出退休,騰訊在2007年的6月宣佈聘任他為終身顧問。

儘管是電信專業的出身背景,不過曾李青在行事風格上,卻更接近於傳統的製造業或者服務業人士,在與外界接觸時,相比文靜靦腆的馬化騰,他更像是一個“做決定的人”。

早年追隨他開拓Q幣業務的丁珂記得第一次見到曾李青時的景象:從大樓的另一頭,一個碩大的身軀搖搖晃晃地逛了過來,他嗓門很大,套著一件西裝,打著領帶,可是下面卻穿著一條齊膝藍色短褲。在工程師文化濃烈的互聯網公司,風格粗獷的曾李青是一個另類。

曾李青一手打造了騰訊的市場和營銷體系,其角色很像列寧時期的紅軍創建人托洛茨基。

「連載一」騰訊的四大天王:曾李青

曾李青

當他離開的時候,騰訊與電信運營商的關係正降到了冰點,無線增值業務收入在總收入的比例已下滑到1/4。很顯然,處在轉型時期的馬化騰更需要一位懂得戰略、資本運營以及有國際化視野的助手。

曾李青在騰訊的最後一項工作,是推薦了網域公司。

2010年,騰訊收購網域的全部股份。離職後的曾李青在休息半年後復出,創辦德迅投資,其英文名為Decent,留有很明顯的Tencent痕跡。

據說凡是從騰訊出來的人創辦新公司,曾李青都願意聽一下他們的計劃,有機會就投資一點。2013年5月,他在位於深圳CBD中心區的卓越中心接待吳曉波,談及馬化騰時仍習慣用“大老闆”來稱呼,在他們交談的身後書架上,站著一隻碩大布絨QQ企鵝。

(本文選編自《騰訊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