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推杜甫《登高》為七律之冠,其實這三首可與之一決高下


最近很火的電視連續劇《慶餘年》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在這個電視劇裡,論及七言律詩,推崇詩聖杜甫的《登高》為七律之冠,千古第一。其實我覺得,杜甫的這首《登高》雖然極好,但是稱為“千古第一”怕也未必,至少我覺得有三首七律可以與之一戰,爭奪一下這個“千古第一”的名頭。


首先我們先賞析下被推為千古第一的杜甫寫的這首《登高》,全詩是這樣的:

登高

[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慶餘年》推杜甫《登高》為七律之冠,其實這三首可與之一決高下


這首詩是年邁多病的杜甫登上高臺觀景,觸景生情而寫下的一篇詩文,全詩最大的特色是對仗工整,八句兩兩對仗,典型的老杜風格。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聯更為人稱道,但尾聯未免有些氣不足之感,稍微有點遺憾,整體來說,杜甫的這首詩可謂歷代七律的翹楚之作,但若推為千古第一,未免過了,我覺得有三首七律至少不比杜甫的《登高》差。


第一首是讓詩仙李白為之折服的《黃鶴樓》,這首詩是個不太著名的詩人崔顥所寫,相傳李白登上黃鶴樓本想題詩,但抬頭一看,崔顥的一首《黃鶴樓》題在上面,頓為折服,李白覺得自己寫不出比崔顥這首更好的作品,乾脆就扔筆不寫了。很多古人推崇崔顥的這首《黃鶴樓》為律詩之冠。我們看看這首詩:

黃鶴樓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弔古思鄉之作。詩人登臨黃鶴樓,即景生情,詩興大發,全詩脫口而出,一氣呵成,不愧為佳作中的佳作,讓詩仙都為之折服。

《慶餘年》推杜甫《登高》為七律之冠,其實這三首可與之一決高下


第二首是沈佺期的《獨不見》,沈佺期名氣雖然和李白、杜甫相差甚遠,但也是盛唐前的一大詩人,他的這首《獨不見》全詩如下:


獨不見

[唐] 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知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沈佺期的這首詩借用了樂府古題《獨不見》,但它卻不是一首樂府詩,而是一首標標準準的七律,這首詩的主人公是一位居住在長安城裡富貴堂皇大宅子裡的少婦,她“思而不得見”的是去邊關遼陽打仗而十年沒有回過家的的丈夫。詩人以纏綿細膩委婉的筆調,描寫了這位少婦在落葉蕭蕭、寒砧處處的秋夜,身居富麗華屋之中,而心卻馳騁萬里之外,想念丈夫,輾轉反側,夜不能眠的的孤獨愁苦情景。 這首詩雖然取材於閨閣,但意境卻非常寬遠,氣勢非凡,經常也被古人評為七律第一!

《慶餘年》推杜甫《登高》為七律之冠,其實這三首可與之一決高下


第三首是大唐情聖李商隱的七律《錦瑟》,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不知扣動了多少人的心絃。


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是李商隱晚年寫的一首回憶之作,全詩雖然朦朧難解,自宋朝以來,各路大家揣測紛紛,莫衷一是,卻歷來為人傳誦,是七律中數一數二的名篇。


這三首七律,比起杜甫的那首《登高》,可以說也毫不遜色,所以說《登高》是七律千古第一,未免太小瞧其他詩人了吧。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可否認杜甫的偉大,也不可否認《登高》乃七律中的頂級佳作,但說它千古第一,實則過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