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闭的店门背后:一场看不见的生死危局

紧闭的店门背后:一场看不见的生死危局 | 馨金融

战「疫」中的另类救援。

——馨金融

洪偌馨/文

酒店刚停业时,李小芳每隔两三天就会开车去店里转转,这间开在湖北恩施州来凤县的九天国际大酒店是她和朋友多年经营的心血。原本应该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如今整栋楼却空空荡荡。

起初李小芳还怀有一丝期待,希望情况会在半个月后好转。然而,随着整个湖北全面封路、封城,她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以往从家到酒店开车只要十多分钟,如今却好似相隔万里,她已经十多天没去过酒店了。

对于像李小芳这样的生意人来说,关店就意味着损失,在旺季关店更是损失惨重。春节入住率从往年的100%一下子变成了0,花了30万提前备的货也成了负担,更要命的是每天还有房租、工资一大笔不菲的开支。

疫情发生后,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的一场公开「呼救」揭开了商家们的苦楚,他直言账上现金流只能支撑三个月。连锁餐饮巨头尚且如此,数以百万计的单体小店、小微企业更是难上加难。

上周,清华、北大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的企业账上现金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不足一个月,85%的企业维持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而现金余额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不足10%。

尤其,与已经陆续复工的其它地区不同,作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湖北几乎还处于「休克」状态。除了极少数必要的设施、大型的商超、或者增援医院的酒店等在保持运转,商业基本全面停摆。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紧闭的店门背后正在经历另一场看不见的生死危局。

1 与时间赛跑

封城第七天时,李小芳压力太大,躲起来狠狠地哭了一场。她没敢和家里老人说酒店的情况,怕他们担心。每一天,她只能和丈夫来回盘算,不知道账上的钱还能撑多久。

去年,她在美团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使用了生意贷,贷款额度8万,她觉得生意贷利率低、到账快,更适合临时周转需求。自此之后,她成了生意贷的常客。

在疫情之前,她已贷款21次,用于为酒店采购物料。这次看到美团生意贷在湖北下调利率30%的消息,李小芳第一时间填报了申请。

生意贷帮李小芳解决了燃眉之急,这让她长舒了一口气。她不知道的是,当她在申请贷款时,屏幕另一端,还有很多人跟她一起在与疫情进行着生死时速的抗争。

作为美团金服小微信贷业务团队销售运营组的一员,谢晓峰自从武汉封城那天起便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他团队的任务是主动摸底商户信息、收集资金寻求,并联合银行为商户提供专项资金帮扶计划。

「对接几乎是全天候的」。

谢晓峰说到最近的工作状态声音有些嘶哑,每天16个小时,连轴转了十多天。作为距离商户最近的互联网巨头,美团平台上对接了590万商家,「生意贷」的主要客群是本地生活小微商家,正是这次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

跟商家们打交道多了,谢晓峰深知,现金流枯竭对于这些小微商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生死就在一线之间」。

美团在第一时间提出将联合多家银行提供不少于100亿的优惠利率小微贷款,同时首先受理湖北地区商户申请,并按照常规下调30%定价;此外,针对湖北地区商户,支持延期还款、减免罚息。

除了「生意贷」常规的用户外,因为大型连锁品牌商户也是这次疫情之下的重灾区,美团小微信贷业务首次将这类企业也纳入了重点帮扶对象,为其提供100-1000万额度的信用贷款。

这个临时上马的项目涉及到产品流程、风险政策、贷款系统、合同、资金、账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从零搭建。时间紧张,金额又大,研发团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最终,这个项目从收到需求到确认技术方案、联调测试,再到正式上线,只用了1天。

2月4日,美团首批商户扶持贷款到位,云海肴、周麻婆两家大型连锁餐饮品牌商户通过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分别获得1000万元贷款额度,用于员工工资、店铺租金等方面支出。

美团金服小微信贷业务的俞佳鸿负责风险政策的制定和报批,这次要在短时间内搭建针对大型连锁餐饮品牌客户的风控策略,难度着实不小。连续几天他都在电脑前坐了18个小时,从早上八点半第二天凌晨两点,中间只起了几次身。

「大家卯着劲在工作,都在跟时间赛跑」。

2 大生态协同

2003年「非典」之后,电商行业起飞、电子银行崛起,极端的情况和考验亦成为了一次推动商业格局变迁的契机。

比如,过去我们很难想象,类似周麻婆这样的餐饮企业可以在几天之内申请到一笔来自光大银行的1000万信用贷款。在紧迫的形势面前,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的联动敏捷而高效。

首先是采集平台上商户的交易流水、点评信息、用户反馈等数据,接着是美团金服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疫情的变化和贷款政策作出判断,最后筛选出的部分客户被推荐给合作银行。

就银行方面来看,光大银行这次也突破了传统对信用类贷款的桎梏,打破了以往信用类贷款对贷款主体准入严格,调查时间长、审批时间长(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问题。

如今,我们很难以单一的视角或维度来看疫情中的金融服务,这是过去几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和银行数字化升级之后的成果。

仅美团金服一家,就联合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江苏银行、亿联银行、天津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共同为商户提供联合贷款,在这段疫情特殊时期下的满足商户紧急资金的需求,量大而且定价不高。

身在武汉的美团金服员工李沉舟正好负责对接机构合作,他的职责就是将业务侧需求形成商业化合作方案,再与银行对接。相比以往,这次的项目因为数量和金额较大,同时涉及十余家商业银行,大型连锁餐饮品牌商家是银行对公业务,需要密集和合作银行沟通。

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这场金融战「疫」中的协同合作,它的背后其实是银行生态的演进与变革。经过了前几年的发展,新金融市场上资金方+流量方+技术方的合作模式逐渐成熟,银行也已经不是徘徊在生态外的独行者,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与之相对的,金融科技也逐渐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驱动力、行业升级的连接器,以及商业模式升级的助推器。

从更根本的底层能力来看,无论是对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新的IT架构的调整——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本地化部署的项目开展受到限制,金融机构上云正在以更轻更快的方式支持,都为疫情时期特殊业务的展开提供了保障。

国泰证券在此前发布的一份关于疫情对银行业影响的报告中指出,短期来看,银行对公业务受疫情冲击更加直接和明显,而长期来看,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和机构将出现变动。

不过,前述类型的合作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剧烈的变化和波动,也为未来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空间。

3 供给侧数字化的「持久战」

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地的复工时间多有推迟,根据最新的信息,湖北省内企业将不早于3月2日复工。事实上,对于包括餐饮、旅游、酒店等第三产业来说,开业恐怕还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李小芳也开始准备复工后的种种预案,「酒店要彻底消毒,员工也要加强防护措施」。当然,更让她担心的是,这次疫情给消费者带去的心理阴影不知何时才能消退,外出就餐、住宿可能短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到往日的水平。

李小芳的担忧不无道理。对比非典之后的情况,尽管当年疫情在5月已经趋稳且可控,但从数据来看,服务业对GDP的拉动到2003年四季度才环比回升。

这说明,非典疫情后居民在旅游出行、餐饮、电影等服务类消费方面的需求修复存在滞后性,往往要观察一段时间后才相信疫情已经过去。因此,相较于商品消费来说,服务行业的回暖需要更长的时间。

而这对于数以千万家中小企业、个体商户来说,无疑是一场更艰难的「持久战」。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它们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这是疫情之下,另一个不可忽略,更不能输掉的战场,它涉及到千千万万企业和个人的生计与生活。而如何随着疫情和市场变化,持续而高效地帮扶这些企业,是横在互联网巨头、金融业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们面前的巨大挑战。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美团CEO王兴就曾多次提到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全面提升商户的经营能力。「过去我们大力投入和发展消费侧的数字化,但商户端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

当时,美团便以推出了面向商家的六大服务,基于美团生态上的数据,为商户提供营销、供应链、物流、IT、经营、金融六大服务。而这次疫情中,美团金服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快速响应,从多个维度上对商户进行帮扶。

例如,美团联合头部餐饮品牌解决团体及机构用餐问题的「到店」服务,大众日常生活所需的「买菜」、「外卖」、「出行」服务等,依托美团庞大的商业和生活网络,在疫情时期维持了部分商家和广大用户的生计和生活。

非典发生时,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疫情对于线下商业模式的冲击迅速转化为推动线上商业生态发展的动力,消费互联网也由此开启了一段高速成长的「黄金时代」。

眼下,时值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度的阶段,互联网应用从需求侧扩展至供给侧,行业的内在逻辑也随之而变,服务主体从个人转变为企业。过去倚重C端业务的互联网巨头,转而强调B端的科技赋能。

而此次疫情之下,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互联网巨头凭借在C端的数据积累撬动了B端服务的升级,成为了抗疫大军中最给力的队伍。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商户端供给侧的数字化变革也将转「危」为「机」,获得新的发展跃迁。

(注:文中谢晓峰、俞佳鸿、李沉舟均为化名)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