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抱窩後小雞怎麼飼養?

五木憨郎


不請自來!

記得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由於當時的物質太過貧乏,農村幾乎家家都會養有成群的雞、鴨鵝以及豬貓等家禽家畜。一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二是家禽所產的蛋,賣了後貼補家用!要知道那時的農村生產隊要到年底才決分分紅的,所以在平時的那段時間裡必須自己準備著家庭中的各項開支!可不像現在在工廠打工每月發工資,
那個年代,每到春曖花開時,在農村可以經常看到一隻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覓食,一邊走老母雞還不停地“咯、咯咯”叫喚著,爪子還不停地使勁刨著地,像是在呼喚小雞們吃食一樣。


那麼母雞報窩後小雞怎麼飼養呢?

記得在我兒時的時候,只要家中有老母雞報窩後,總聽得我母親對著老母雞說:“腳放輕一點,等孵出小雞後,給你吃最好的油米飯。”於是等到小雞脫殼而出後,頭兩天是不喂小雞食的!必須要等到第三天後才能給小雞開食!因那時還沒有出現雞飼料,所以農民們就用加工大米時,篩下來的碎米用香油(菜籽油)拌著喂小雞。
要知道那時候的農民生活,炒菜時也是很少有多少油吃的,可想而知,讓小雞吃香油在當時是多高的待遇了!小雞再經過三五天的精心餵養後,就可讓老母雞帶著自由覓食了!只要有老母雞帶著,人們大可放心,因為抱窩的老母雞,出於母性的本能,上可抵禦老鷹,下可打跑狗貓以及黃鼠狼蛇等小雞的天敵!再經過一段時間,小雞在老母雞的精心照料下,漸漸地羽毛長齊了,也就到了半樁子雞了,就自然有了各種逃生的本領了,再也不用人為的特意照顧了!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在我的記憶力老母雞抱窩後好像21天才能孵出小雞,小雞出蛋殼後可以泡點小米讓它吃,然後等過個四五天之後,就可以給它用玉米麵和剁碎的曲麻菜拌在一起吃,然後在等半個月後基本上大雞吃啥,小雞就能吃啥。那時候母雞就帶著小雞到處去尋找蟲子吃了。

我記得那個時候的母雞相當厲害了,如果誰要靠近小雞,它就瘋了似的把小雞都護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可想而知,做母親的對待自己的孩子是多麼的擁護,我覺得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只有母親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


千曉哥哥


我小的時候看到媽媽都是母雞不下蛋的時候,老家人說叫抱雞殼的時候都可以給它用籮筐放點穀草然後放十幾個蛋然後把雞母放下去小心不讓腳踩到單了,在用一個篩子亞在籮筐上面,幾天放出來吃的東西喝點水,在發回去,二十天過後就開始出殼了,過幾天就可以讓小雞苗跟雞母到處跑,雞母帶一個月左右,雞母都醒過來了,就要爪小雞,這個時候,就要給它分開,雞母很快就要下蛋了


農人黃二哥


農村的母雞抱窩孵小雞,受到數量限制,因為母雞抱窩最多一次只有三十三隻小雞,不能規模化養雞。但母雞抱窩更加容易飼養,因為有雞媽媽的呵護和教導。

母雞抱窩的小雞餵養,分為“開食”和“餵食”兩個階段。之所以分為這兩個階段飼餵,是因為小雞出殼的時間並不一樣。母雞抱窩的小雞,一般在第二十一天開始出殼。若母雞抱窩期間,有人工幫忙“翻蛋”控制雞蛋受熱溫度的均衡,一般在24小時內即可出殼完畢。如果沒有人工幫忙“翻蛋”控制雞蛋的溫度均衡,可能需要36小時還不能出殼完畢。在小雞出殼期間,首先出殼的小雞不要領先開食,因為領先開食的小雞會長的更快,會欺壓後面出殼的小雞。

首先出殼的小雞,需要放在用紙盒與棉衣製作的保溫箱內,等待後面出殼的小雞。不需要擔心首先出殼的小雞會捱餓,因為小雞有部分剩餘的蛋黃營養,可供小雞吸收24小時,不會捱餓。

待小雞出殼完畢,就可以進行開食。開食時,需要在地面鋪一塊乾淨的塑料布。開食使用小米為最好,如果沒有小米,可以採用碾碎的大米或者玉米開食,米粒的規格與小米一般大小為最適宜,小雞的飲水必須是涼開水。開食時最好把雞媽媽放在一起,雞媽媽會教導小雞學習啄食。若雞媽媽不在,自己也可以教導小雞啄食,方法是用自己的手指握成雞喙狀,一次次輕啄地上的食物,小雞就會學著啄食了。喂小雞的塑料布在使用後須洗淨曬乾備用。

自然溫度下,開食五分鐘即需要結束,防止小雞受涼。人工控溫在30℃以上的,開食可以延長至十分鐘。期間還沒有學會啄食的小雞,暫且不要管,待三小時後即可進行正式餵食。這時,不論小雞會不會啄食,都一律正式進入餵食階段。飼料還是碎米或小米。如果想小雞增重較快,可在開食三天後,採用雞蛋黃拌小米餵養小雞。此時,小雞進入正常餵養階段,餵養時間可以延長至四小時一次。

我是老牛愛遛彎,是一位莊稼老把式,資深農民工。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助益,敬請關注點贊。


老牛愛遛彎


剛抱出來的小雞應該用開水泡過15分鐘的小米,過濾掉水份和青菜剁成細末拌在一起餵食,一日三餐,每餐一罐頭瓶蓋那麼多。等小雞長大點就可以去買點麵包蟲餵養(注意一次別買太多,容易成蛹)一天一隻喂4~5只蟲子,分兩次喂。

特別住的地方應該注意,先用一個不太大的泡沫箱,在箱內墊一層塑料布,兩層乾草和三層衛生紙,晚上讓小雞住進箱子裡把蓋蓋好(衛生紙需要每天換哦)

慢慢的小雞長大了成型了就可以在院子裡自由溜達,曬太陽進食,等太陽下山了就關好住處就Ok了。




y一名抹灰工


你好,關於雛雞的養殖和管理技巧,

現在好多養殖戶不知道雛雞的養殖方法,往往成活率不高,現在我給大家整理了一套養殖好方法。

雛雞是指剛出殼的小雞,雛雞群居性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但體溫調節能力差、消化能力弱、膽小易驚、抗病力差,因此雛雞較其他生長階段的雞更難飼養管理。

1、育雛前的準備

(1)育雛方式 養殖戶根據飼養的數量按計劃修建育雛室,育雛室要求有窗戶,使空氣流通和採光充足,可以建成磚木結構也可建大棚。

網床育雛 網床立體式三層為宜,網床的多少以養殖雞的數量來定,按每平方30—50只來計算,網床第一層離地面高40釐米,網床高30釐米上下層之間的距離20釐米,一、二層網床頂部應擱置盛糞板,網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條或竹子或專門的育雛籠,四周和底部用塑料網固定好,合理配備好飼料桶和飲水器。立體式網床育雛溫室具有節約空間、育雛量大等特點,適合專業化規模養殖。

平面育雛 在地面上鋪上1寸長左右的草節為墊料,厚度約2公分,3—5天追加鋪墊草,保持墊草乾燥直到雛雞脫溫,放養時徹底清除墊草適合剛起步的農戶。

(2)育雛用品的準備 全價的雛雞配合飼料、飲水器、飼料桶、乾溼溫度計、噴霧器、保溫設備、常用藥物等。

(3)全面消毒 對第一次養雞場地作常規的噴霧消毒即可,以後用燻蒸消毒法,具體方法是消毒前關閉雞舍門窗,堵嚴所有縫隙。稀戊二醛、聚維酮碘可以交替消毒。

2、育雛的基本要求

(1) 育雛溫度 剛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2度—3度,因此保溫工作很重要,雛雞第一週溫度要求達到32度—34度,第二週溫度要求達到30度—32度,以後每週降溫不超過3度,4周後20度即可。要隨時觀察溫度變化,在育雛室的四角和中心位置分別放一支溫度計,可以瞭解室內溫度是否均衡。另一種方法是觀察小雞是否均勻安靜地分散在網床上或墊料上,如果擠在一起(打堆)說明溫度低了,如果小雞分散張嘴哈氣說明溫度高了,需要調整溫度。

(2) 適宜的溼度 雛雞由相對溼度70%的出雛器孵出,如轉入溫度高、墊料乾燥的環境導致雛雞體內水分的大量散發,從而使雛雞羽毛生長不良、腳趾幹以及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10日齡內的雛雞育雛室內的相對溼度要求保持在65%—75%,10日齡後保持在60%左右。

(3) 適時飲水和開食 雛雞進入育雛室應立即飲水,1—3日齡可飲用雛雞開口樂+速補21:預防小雞糊肛,促進卵黃吸收。對於長途運輸的雛雞在飲水中要加入葡萄糖和電解多維,第二天用開口樂+速補21:連用四天,開食在飲水後2—3小時進行,待有60%—70%(三分之二)的雛雞可隨意站立行走時即可開食。

(4) 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要求1—2周齡雛雞每平方米50只,3—4周齡雛雞每平方米30只,5—6周齡雛雞每平方米15—20只;每小群的飼養數量以70只—100只為宜。飲水器(每50只雛雞配一個)和飼料桶(每50只雛雞配一個)的數量要充足,放置的位置要適當。

(5)光照 育雛室第一週採用24小時連續光照,用強光可防各種惡癖,每15平方米舍用40瓦燈泡離地約2米高,第二週逐漸減至19小時,換25瓦燈,第三週起可用自然光。

(6) 空氣和衛生條件 育雛室要保持良好的通氣,如果通風不良,舍內空氣汙濁,會產生大量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不但影響雞的健康,嚴重時會誘發呼吸道疾病,甚至造成死亡。衛生的好壞是影響雞群健康和生產性能的重要因素。要求每天刷洗飲水器具,定期清理喂料器具,打掃舍內衛生,並消毒。定時通風換氣,定期清理地面雞糞。

(7)疫病防治 小雞出殼後按照免疫程序進行預防注射;兩週內的小雞用藥物預防雞白痢、球蟲病,開口樂:預防雞白痢,白球痢康:預防球蟲

雛雞難飼養管理,因此需要養殖戶更加耐心,管理工作更加精細,才能養好雛雞,提高存活率,創造更高的養殖效益。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微笑的劉雙ls


喂點小米、米飯什麼的就可以的。或者弄點菜,剁碎了,然後拌玉米麵餵養。 基本上,大雞吃啥,小雞就能吃啥。




鯤鵬翺翔


孵化小雞是通過母雞抱窩實現的。利用母雞抱窩性孵出小雞,這種方法在農民自給性養雞中被廣泛採用。

所需設備簡單,管理方便,孵化效果也比較好,孵化出的小雞還可由母雞帶領,減少育雛環節;但孵化量小,易受季節性限制,不適合專業化規模養雞。

用手電筒照射雞蛋,看雞蛋的內部變化,如果受精了,雞蛋中就會有類似於血管的存在。

抱窩,也被稱為戀巢,是禽類的一種繁殖本能,一般在環境溫度逐漸上升、產蛋量比較高的時候,就會出現抱窩的現象。而且在雞窩中存放多個雞蛋,也可以誘發母雞抱窩發生。

小雞從出殼到60日齡左右叫雛雞,這段時間的培育亦稱育雛。人工育雛,就是根據雛雞的生長髮生規律,應用科學方法進行餵養。

(一)調節適宜溫、溼度,提高雛雞成活率。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溼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為:30-32°C。以後,每5天降溫1-2°C,一個月齡後,如外界氣溫在20°C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溫度適宜與否,可觀察雛雞的形態表現:如雛雞擠成一堆,不愛活動與吃食,不時發出“吱、吱”叫聲,音長而無力,是溫度過低的表現;如果雛雞兩翼下垂,張口喘氣,拍翅搶水喝,不時發出“啾、啾”聲音,叫聲尖而短,則是溫度過高,只有雛雞分佈均勻,活動、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糞後糞便多呈現條狀,睡眠時頭頸伸直,安靜等說明溫度合適。

調節雛雞溫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雞可放於紙箱或木箱,箱內鋪墊乾草或棉絮,墊料下還可放置熱水袋,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可採取溫室保育。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若太乾燥,雞體內水分散發量大,對雛雞生長不利;若溼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溼度為55-65%。調節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黴雨季節溼度偏大時,可加厚乾燥的墊料並及時清理潮溼墊料即可。

(二)及時供水開食、搞好日糧搭配

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餵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溼羽毛。

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溼,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種地小胖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母雞抱出的小雞很好飼養,雞小的時候喂點小米,剩下時間都是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到處找吃的,就在喂小雞小米的時候,雞媽媽都不捨的吃小米,用嘴啄啄放下給小雞吃。雞媽媽到哪裡,雞寶寶就去哪裡。天黑了,雞寶寶都鑽到雞媽媽的羽毛裡面藏著睡覺。基本上母雞抱多少小雞,就活多少個。





真真棒


這種小雞餵養技術性不強,小雞在老母雞護著的情況下,只需要頭幾天喂碎米,同時加喂幾次芝麻,芝麻營養高,且小雞吃了不容易得消化道疾病,老母雞帶小雞也必須要用碟子裝水,讓老雞小雞有水喝,還有就是做好老鼠,黃鼠狼之類的鬼東西吃小雞的,總之有老母雞帶小雞,做好這些工作後成活率很高的。一月以後開始打雞瘟疫苗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