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农村的60后,70后,那时结婚一般需要多少钱?与现在相比怎么样?

手机用户好大一颗树


现在的80后,90后的父辈都是60后,70后,我爸也在这个队伍当中。我就以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详细介绍父辈与我们在结婚上存在的差别。

一,彩礼差别

说到结婚,尤其是还在单身的适婚男青年最敏感的就是彩礼了。现在年轻人结婚,真的是很难,其中巨额彩礼是压倒他们的第一根稻草。我就拿自己村子里的真实例子,来做个全面的介绍。

现在一个男孩要娶老婆需要开支主要有,农村老家盖楼房25万,城里买房首付15万,彩礼20万,买车15万,依据当地风俗开支最低10万,还有杂七杂八起码几万块,也就是说现在农村小伙结婚起码需要100万。这就是现实,也是很多普通家庭面对婚姻犯愁的主要原因。

而在60后,70后结婚的时候,只需要一头牛,一头羊,一头猪,甚至一块红布就可以,那时候娶媳妇是真省钱。当然这跟当时的经济水平有关,但是对比现在的彩礼,一天一地的差别太大了,其中还是有精神价值的影响。


二,价值观念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里,婚姻组合的很艰难,但是分开的看似毫不费力,没有任何附加成本。就拿现在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来说,年轻夫妻一言不合就闹离婚,不知道是谁给你们的勇气呢?一段婚姻的组合充满多少希望,但是在年轻人眼里好像并不重要。这就是价值观念的改变,让年轻人对婚姻的精神力量不够重视,反而更注重物质基础。当然现在居高不下的彩礼还跟攀比,男女比例失调等因素有关,但是盲目追求物质生活的态度,极大影响了组合家庭的初衷。

再看看父辈老人的婚姻,他们那个年代因为物质的匮乏,经济水平的落后,反而对物质概念不深。再加上当时人们思想比较传统不够开放,就加大了离婚的成本。真若离婚了,一定会被别人指指点点,并且再嫁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那个年代,离婚的夫妻很少,白头偕老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真的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浪漫。




综上所述,父辈婚姻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婚姻比起来,在物质上确实没有可比性,但是在精神价值层面依然能受到很多启发。夫妻走到一起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牧野小志


过去和现在相比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感觉以前结婚很便宜而已。

1我爸爸妈妈结婚都是别人见绍的,那个时候我爸爸还和我的爷爷他们住在一起,我爸爸他们是3个兄妹,要结婚了,我爸爸他们就分家,那个时候很穷啊,我外公外婆就跟我妈妈说,那家人有钱,有楼房,还有车,在那个年代我老爸有一台桑塔纳,不得了啊,很多人都说这家人牛,我爷爷的爸爸好像是地主,我记得我爷爷说,那个时候没有斗争大会斗地主的时候,这个村院子的房子都是我们家的。

2我爸爸跟我说,拿了3000的彩礼钱过去,把你妈妈娶回家,要知道那个时候的3000元是多么的值钱啊,和现在相比不是一样吗,只是钱不值钱了,以前的3000元能买太多太多的东西,现在3000元吃饭唱歌买点东西就没有了,我觉得那个年代是我们这代人不能相比的,我奶奶说,他们那个年代很多人都饿死,打战过后死了很多人,毛主席要求多生孩子,奶奶就说,那些命不大的就饿死,要么就夭折了。

3现在结婚太贵太贵了,我结婚算便宜,我给老婆说你们要多少彩礼,我老婆说不要,老婆从高中毕业出来就跟着我,创业到现在,我倾尽所有的给她最好的,我老丈人和老丈母也对我很好,我们结婚三金四银都没要,就给了我老婆一个风光的婚礼,不是说很有钱,但是我们白手起家自己买了车买了房子,一路走过来很幸福了,


傲娇农人


我说说我妈和我爸吧

那个时候就用了一骑自行车及一些生活用品,我爸就把我妈娶回了家。住的是破房,只不过换了一床新被子罢了。如果只算彩礼也就百十块吧,但这百十块在那个年代也算一笔巨款了。

我们这边多是从定亲开始到最终完成结婚,定亲钱差不多要10万左右,车要十万左右,新房要20万左右。其它杂七杂八的也不算,这已经需要40万左右了。

100块与40万,虽然说现在的物价是贵 了,钱也没以前那般值钱了,但这种巨大的差别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但又无可奈何。


农村王小霞


这些我这是听我爷爷说,那时候家里穷,没有经济来源,我爸爸结婚就用了几尺布、几斤糖、一块肉,就这样把我妈妈娶回家了,没要一分彩礼钱,酒席上素菜就是,萝卜、南瓜,肉就比较少,想想现在,彩礼、酒席。那时候想都不敢想的






农村双胞胎兄弟


我也来说说,我大哥60后,我70后。

1、1985年我大哥结婚,原一家6口人变成7口人,总支出加上彩礼,没有突破4000元。主要是大嫂那边嫁妆包括床上用品和一台双卡录音机,一台缝纫机,一辆自行车。叫做两响一转。家里这边亲朋好友喜宴开了10几桌,村子里的人来帮忙,都是免费。

2、1998年我结婚,彩礼10000元。然后就是来回的请客吃饭,开支不突破20000元。

3、现要条件不同,需要有房有车有存款,社会在进步,生活在改善,时代不同需求不同。关键啊,人与人不要攀比,在一起生活,关键还是得有共同语言,关键还是相互理解和容忍。


三农基层观察


就拿我爸妈结婚时来说吧!我老爸60年老妈61年,结婚就分了几张椅子 几亩田就这些,我爷爷是个很强势的家庭霸主,家里小孩多 老爸他们兄妹7个,大姑20岁脑膜炎去世了,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两个弟弟,结婚基本就是现在说的裸婚,60后的农村应该都没有彩礼吧!家庭条件好的也是自行车 缝纫机,70后结婚要比60后好很多,能过千的都是有钱人家了。


行走的郭


听我妈说,她和我爸结婚的时候,我爸就给她买了两身新衣服,套了一辆牛车,就把她接回来了。那个时候没那么多的讲究,只要家里不是太穷,能吃饱饭,小伙子人勤劳能干,就差不多了。现在日子好了,我爸妈还是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因为他们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一路相扶相持走到现在的。

现在的人,谈恋爱结婚,攀比的比较多。。女孩子找男朋友,首先得有车有房,最好男孩子要有工作。离婚率也高,我身边就有好多离婚的朋友,出轨的、性格不合的,各种各样的都有。话又说回来,现在社会压力太大,人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弱。社会在进步,年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60、70年代的人和现在的人,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可比性


冰冰妈


你好,我是胖嫂365。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60后和70后那代人结婚,一般都是坐个自行车,还有个别家庭条件差的,步行的也有,那个时候坐的最好的工具,可能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像大卡车一类的车吧,不过那也是几个村才有个1,2个,至于说娘家的陪嫁,也是条件差的什么都不用给,条件稍好一点的陪送个放衣服的箱子,盆子或者是盆架,如果按钱来算的话,按条件好的算,下来可能也就100到200块钱吧。

我们在来说说现在农村结婚的条件:

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楼房有汽车,彩礼钱像我们这边除去车,房,一般最少也要20万左右,虽说现在的钱跟过去比贬值了不少,但是算下来还是太高了。


胖嫂365


我80后。爸媽60后,听爸爸说当年和妈妈结婚只用了一包盐和一斤面,妈妈给爸爸做了2双布鞋,沒有婚礼,爸爸叫上媒人婆去妈妈家给外公外婆磕几个头就带着妈妈回來了[大笑][大笑]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的爱情很单纯,一人一心一輩子!


七彩小琴


听奶奶说父母那一辈人结婚之前是不能见面的,这叫盲婚,丑俊自己选的,就是哭着也要过下去[捂脸][捂脸]

那个时候彩礼大概花了几十块钱,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一笔巨款了吧,因为那个时候还吃不饱穿不暖,都是吃红薯面(生产队分发的,有火柴盒那么大)当时生产队规定:个人家里不能生火,看见有冒烟的,是要抓起来批斗你的,是批斗[打脸]!批斗[打脸]!批斗[打脸]!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们别笑这是真的,会给你上政治课的(是正儿八经的政治课[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我老爸老妈结婚的时候(俺也不知道,俺也不敢问[我想静静][我想静静])不过陪嫁有三大件:手电筒(装特大号电池的哪种,银色的)。缝纫机(华南牌的),电风扇还是带摇头的,而且按键还带灯,那个时候感觉很高大上,以前的老物件都特别耐用,用料实在,电风扇除了按键哪里是塑料的,其它地方都是铁的,很重的。

那个时候还没有车子(自行车是结婚后买的),如果男女双方距离较远,都是要提前一天出发的,以前有独轮车(电视里的哪种),好一点的有平衡车(二轮车),老家话叫架子车,去我姥姥(外婆)家有十公里左右,天不亮拉着架子车就出发了,大概两个多小时才到地方。

那个时候结婚特简单,但是礼节一样都不能少,我老爸家里有三间瓦房(筒子房,从东头看到西头的哪种[捂脸][捂脸])中间用布帘子隔开,我老爸会木工,自己做家具,像衣柜、八仙桌,梳妆台、条几(放在堂屋当门后墙的)都是老爸自己做的。

写在最后感慨一下,他们那个时候虽然苦,但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