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纵观西方艺术史,不难发现西方画坛各流派虽然精彩纷繁、层出不穷,却始终没有一个绝对强势的主流画派占据支配地位并贯穿各个时代。无论是古代的古典画派、近代的印象画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等都在出现之后不久被另一个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画派所颠覆取代。

反观东方绘画,中国的文人画几乎以完全主流的形式和支配性的地位持续了超过一千年。

在讨论“学国画,是否要出国留学”这个具体的问题之前,康石石想先跟大家聊聊,国内外艺术为什么会有如此极端的差异?


01根源的哲学思想不一样

绘画艺术品的创作,多少会受到人文环境、民俗特色等因素的影响。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桑德罗·波提切利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齐白石


东西方的哲学思考差异直接影响着艺术家的思考逻辑与艺术视角。西方艺术与绘画多以“人”为中心,这种核心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与古希腊的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一般都是以记录法老(人)一生的丰功伟绩以及死后灵魂回归躯体,成为神的儿子、获得永生的故事。

这种对人生死的深入思考和探究也构成了西方绘画艺术的根基,有别于东方文明一贯“师法自然”的主题。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图坦卡蒙法老被天空女神赐予健康和生命


继古埃及文明没落之后,取而代之的古希腊文明追求人体美学,即肌肉的力量感表现和人体的曲线美。艺术家通过极其精细观察研究,一改古埃及人物笔直、对称、庄严的人物造型,运用更多的弯曲、扭动、延展的线条、体块与动态来展现人体的美感。

因为在古希腊人的眼中,只有身躯通过千锤百炼的锻炼和挑战,才是完美而尊贵的,也由此奠定了新的美的典范与标准。正因如此,希腊神话故事中着重描写神与神、人与神的关系非常写实,绘画和雕塑作品也是以人类的个性与外貌来呈现。可以说,当西方艺术家把人与神的关系表现出如此直接的连结时,西方艺术以人为核心的思考哲学已成雏形。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


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演变,后续罗马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近代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直至如今的当代艺术,都是紧跟在以人为本的科技发明、医学突破、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等不断持续演进的步伐而推陈出新。也正是如此,西方在绘画与艺术持续地展现出其多样性与丰富性,保持着强大的活力。

而东方崇尚山水与自然的思考哲学之根本能从《道德经》中一探究竟。《道德经》里的 “道”字指的就是整个宇宙的真理,由此不难看出东方哲学的根基是探索人与宇宙的关系。

通过细致地观察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考。人、地、天和自然法则的内在联系,着重对宇宙自然规律的发现与适应。这种差异也是艺术观念上的形成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溥心畬-荷


与西方大多是以共和制、联邦制等政权体制为主不同的是,自秦始皇于战国时代统一中国起,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几乎没有间断地维持了超过两千年。当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就开始了柔性的思想统一,从此中国的哲学思想向着较为单极化的方向发展。

当时的艺术家们仅能选择道家老庄思想做为心灵的寄托,长此以往,或许中国的文人墨客面对无力改变的环境而心生无奈,就会选择通过避世隐居来悟道,并从中追求精神上的清高与洒脱,并因此形成了上千年相对一致的绘画艺术风格。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清-郑板桥(郑燮)-竹


02发展形成了表现形式与技法上的差别

西方绘画善于探索不同的艺术媒介,而东方则较专注于单一媒介上的微妙变化。特别是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早已打破了油画、甚至架上绘画的局限,自杜尚的小便池作为概念艺术作品问世之后,西方的艺术发展开始越开越重视艺术概念和观念的表达。

之后的大地艺术、偶发艺术、行为艺术到如今的装置艺术等皆始终坚持探索新媒介、自由表达的艺术观念。而东方绘画却是在单一媒介的运用与变化上尽可能发挥到了极致,例如纸媒的工艺、绘材的种类等进行非常细致的分类和细节改造,从而追求更细腻的艺术表达与呈现。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Andy Goldsworthy的大地艺术(Land Art)作品


自西方印象画派诞生之后,个人的艺术思考逐渐替代技巧上的追求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创作重心。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自19世纪末,20世纪起西方各种画派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绘画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也在各种颠覆和重塑中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包容性越来越强,并直接推动着现今的当代艺术的发展。

而东方绘画着重强调不断累积的笔墨技巧并追求意境,并特别讲究师承的画派以及绘画技巧的传承。因此东方绘画对于笔墨的运用技巧是在不断累积中寻求变化和突破、为追求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而缓慢发展的。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张大千-泼彩画(泼墨)


传统书法笔墨技法延伸下来,再加上文人墨客淡泊名利、隐居避世的淡雅思想,一般比较纯正的中国文人画几乎不会用到太多色彩,看似单纯的墨汁也可以按照水分的多寡以及毛笔的巧妙运用,通过“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笔墨技巧与神韵。

这个特点与西方绘画一直追求直观大胆的色彩表现大相径庭,当西方画家越来越追求强烈色彩的同时,中国绘画却始终如老子思想般注重心灵的平静与超脱的意境,在用色方面自然以单纯的黑白浓淡为主,色彩为辅。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Paul Klee- “Senecio” (1922)


03世界是不断发展融合的,艺术亦然

东方绘画艺术中书法、诗词、绘画结合的艺术型态世上绝无仅有,直至当代艺术中西方的绘画开始尝试将文字与线条的表现与绘画结合。虽然在西方当代绘画中,文字本身的意义和功能一般都极大地被淡化和抽象化,更多的是以脱离文字本身含义的单纯抽象化视觉符号或元素为主要表达方式。

我们也能感觉到这种东西方的绘画与艺术逐渐融合的趋势,东方水墨画的表现也越来越有当代感,其艺术思想、笔墨造型、用色技法和表现形式早已不拘泥于传统。现如今,以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家们已成功开辟并探索出了以西方油画媒介为载体,融入东方元素或思维的绘画艺术作品。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赵无极作品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吴冠中 江南木版水印


学国画的同学,我也建议你去留学

朱德群作品


这些东西方艺术精神思想与表现技法融合的作品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在全球拍卖会上备受关注与青睐。这种融合与发展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已经成为东方艺术家与西方艺术家都在尝试和探索的方向。

东方艺术中一脉相承的传统技法和纵向尺度上的钻研西方艺术中不断打破的学科边界和横向尺度上的探索,都是对大家来说在个人提升与更长远的发展上有必要的。

任何一个拒绝交流和学习的文化也好、学科也好,都会逐渐被时代抛弃,东西方艺术形态的逐渐融合与大师们做出的尝试都在打破历史与文化遗留的隔阂。换句话说,同学们不管是想要去学习更包容和多元的创作形式,还是想要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与技法,都需要去了解、接触、和吸收其他的艺术养分。

世界发展日新月异,闭门造车不可取。在国外待久了可以回国看看,在国内待久了可以出去看看。

如果有更多考研/保研/艺术留学及作品集相关问题,可私信康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