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眾多豁達的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

寫字那些事兒


最美不過宋詞,最愛不過蘇軾。蘇東坡稱得上是一代文學的標杆式人物。蘇詞的風格多種多樣,既有傳統的婉約柔美之風,又有奔放豪邁、傾蕩磊落的風格。宋胡寅曾說蘇詞"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手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即揭示出蘇詞後一種美學風範。蘇軾在詞中常常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同時傳達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在眾多的豁達詞中,有三首是我特別喜歡的,分別是《定風波》、《望江南·超然臺作》、《臨江仙·夜歸臨皋》。

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句出自蘇軾所作的《定風波》,全文如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作者被貶黃岡時所寫,與友人出遊途中遇雨,本是平常之事,詞人卻借景言情,通過在旁人看來不尋常的舉動,表達出自己身處困境曠達樂觀的胸襟和情懷。詞的上闕寫雨中之事,詞人不懼"穿林打葉聲",反而放聲歌唱與徐步前行,拄竹杖,曳草鞋,勝過騎馬,這是何等的豪邁,喜悅。"一蓑煙雨任平生",詞人由眼前風雨聯想到整個人生,披一蓑衣在風風雨雨中傲然前行,進一步強化了詞人超然自適的情懷。詞的下闕寫雨後之景,雨過天晴,料峭春風與山頭斜照形成對比,代表人生的兩種狀態,回首方才風雨處,無論風雨或是晴,都淡然處之,隨遇而安。這是一種人生的大境界,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的人生態度完美呈現出來,韻味無窮,令人深思。

詩酒趁年華

此句出自《望江南·超然臺作》,全文如下: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這首詞是詞人任密州太守時與友人登超然臺所作,豪邁與婉約相兼。詞的上片寫登超然臺所見之景,一派暮春景象,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下片則觸景生情,寒食過後本是清明節,應當回家掃墓紀念先祖,此時的作者卻無法回到故鄉,與友人酒醒後心生感嘆,對故鄉、故人有無限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出作者為了擺脫思鄉之苦,借喝茶轉移自己的心境,表現出作者善於自我排遣的胸懷。"詩酒趁年華",是全詞的昇華主旨之句,詞人借這句表達出自己的超然物外的心境,忘卻煩惱,趁著大好時光享受人生。通觀全詞,詞人表現出了豁達超脫的襟懷。

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歷來被人稱作抒懷的千古佳句。此句出自《臨江仙·夜歸臨皋》,是詞人被貶黃州第三年所作,全文如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酩酊大醉後返回臨皋住所的情景。詞的上片寫作者夜飲的時間、地點,回到住所發生的情景,家童早已熟睡,敲門不應,作者轉而走向江邊倚仗聽奔流之聲。一個曠達可愛瀟灑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字裡行間傳達出的是一種獨特的性情,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詞的下片,作者面對平靜浩大的江面抒發人生感慨,"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身處宦海浮沉之中,早已身不由己,何時才能解脫這種痛苦之情,表達出作者對黑暗現實的厭倦之感。"夜闌風靜縠紋平",詞人面對平靜的江面,無限陶醉其中,這是作者日思夜想所追求的境界啊,寧靜自然,沒有紛紛擾擾的日子,很自然的發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浪漫慨嘆。這是作者不滿世俗,嚮往自由的吶喊,詞人瀟灑曠達的胸襟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然而面對苦難,他卻能不沉淪其中,這種執著於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範式蘊含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使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旺盛的創作活力。蘇軾的這種人生態度在文學史上的意義是重大的,成為後世文人學習景仰的典範,同時也成為歷代士人遭受坎坷之時的精神良藥,給他們以力量與慰藉。(作者:J)


一往文學


問題:蘇軾眾多豁達的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


前言

蘇軾的詞有很多警句令人難忘,如果要找最喜歡的一句,恐怕要犯選擇恐懼症了。蘇軾的豁達,更多的是在其經歷了烏臺詩案以後。老街隨便列出幾首,看看那一句最讓人喜歡。

一、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蘇軾由杭州知州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將離杭州赴汴京時送給參寥的。

詩中表達了蘇軾功成身退的願望,並告訴好友,我一定不會像謝安那樣,死了以後才回到家鄉,不用您為我流淚,我一定健健康康的歸隱湖山,咱們相約那時再見。可惜蘇軾終於沒有脫身,不久調往潁州、揚州、定州,後來又被貶到惠州、儋州(海南島),被招回時,已經身心俱疲,死在了北上的路上。

前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選這句吧: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1080年(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終於從烏臺詩案中死裡逃生,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劫後餘生以後,雖然內心忿懣而痛苦 。但他卻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這首詞作於黃州之貶的第2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九月。

李白有詩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蘇軾化用為: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三、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這也是蘇軾在黃州的作品,詞中用了莊周、宋玉、孟子的典故,結尾兩句寫出了人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氣概: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結束語

蘇軾晚年從海南島歸來,1101年三月,蘇軾經南昌、當塗、金陵,五月抵達真州(今江蘇儀徵),六月經潤州擬到常州居住。在真州遊金山龍游寺時寫了一首六言詩《自題金山畫像》 :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年的秋天,蘇軾在常州(今屬江蘇)逝世,享年六十五歲。老街一想起蘇軾來,總忘不了這兩句: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至於為什麼,我也不清楚,這可能就是沒有理由的喜歡吧。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小樓最喜歡的一句是:“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句詞出自蘇軾的《定風波》。

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首詞背後還有一個故事,蘇軾有一個好友王定國,受蘇軾“烏臺詩案”影響,被貶到嶺南的蠻荒之地,當時,家中妻妾無人同行,唯有他的歌妓柔奴願意跟他到嶺南。幾年後,王定國北歸,與蘇軾飲酒,讓柔奴陪酒,蘇軾問柔奴:“嶺南地處偏僻,生活應該很艱難吧?”柔奴答道:“此心安處,即是吾鄉。”蘇軾大為讚賞,寫下此詞給她。


事實上,“此心安處是吾鄉”典出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別》一詩,詩中雲:“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不過,這句話從一個歌妓的口中說出來,展現了柔奴非同一般的見識和通達透徹的人生領悟。

“此心安處是吾鄉”寫的是柔奴,寫的也是蘇軾自己,蘇軾一生幾經沉浮,有受盡尊榮,也有受盡貶斥,但叢沒有違背本心,所求的也就是心安之處,所以蘇軾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自我開解,以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的得失。


人一生所求,求的就是安身立命,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謝小樓


蘇軾的詞向來有一種大氣、豁達的體現,無論是高居廟堂之上,還是混跡於江湖之中,都能坦然處之、隨遇而安,不去在乎其中的得失。他性格本身豁達,天生有一顆赤子之心,這也使得他所做的詞豪放、豁達!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曾寫了一首送別詞贈給好友《臨江仙·送錢穆父》。其中有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詞倍受我的喜愛!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深諳佛學之道,對人生看的很透徹。他在上闕中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先誇讚了友人,又在下闋換頭,前抑後揚,蘇軾勸慰友人道,雖然“惆悵”,但是“不用翠眉顰”,咱們相互勉勵吧,因為我也是一個命運坎坷的行人。他用感同身受的方法勸誡友人要樂觀,而不是蹙起眉頭!

更是在詞尾抒發感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句話其實是化用了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詩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在蘇軾看來,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並沒有一帆風順的路,前面都是充滿了荊棘與險阻,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我們不應為過往傷懷,而應豁達處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煩惱。

這句話在如今還是被很多人當做是自己的座右銘,倍受追捧。蘇軾一生宦海沉浮,生活坎坷,卻被林語堂稱之為“不可救藥的樂天派”。其實哪有人會一直樂觀、豁達的 ,人都是在豁達與傷春悲秋中共存的。 蘇軾只不過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罷了!


北風未歸


蘇軾詩詞我都喜歡,隨便寫一首。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這首詩腔炙人口,以至於現在的西湖別稱西子湖。真是空前絕後。

另一首。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寫廬山的詩太多,可蘇東坡這首詩卻成幹古絕唱。總之蘇東坡的詩,詞,每首都很驚豔。

朋友有時間可慢慢閱讀觀賞。

如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幹裡共嬋娟。

讀,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幹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這些都是幹古傳誦的名篇,語義高妙,實乃古今絕唱。蘇軾每一首詩詞都令人稱頌,我就寫這些吧,其中有錯誤還請原諒。


用戶四季平安


在詞史上,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蘇軾自己曾問過一個真正的歌者:”我與柳七比,詞如何?“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就是婉約派與豪放派的差別。銅琵琶,鐵綽板,都是樂器的名稱,奏出來的樂音響亮有力。想像一下,荷爾蒙爆表的大漢,敲打著重型金屬樂器,唱著”大江東去浪濤盡“那是何等的氣吞山河。陸游也在《跋東坡七夕詞後》說到:“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之逼人”。

在蘇軾眾多粗獷豁達的詩詞中,最喜歡的是《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一句: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寫於1082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後被貶偏遠的黃州,遊覽位於黃岡城外的赤壁磯而寫下的。

上闕寫景。氣勢磅礴,格調雄渾。首先給我們描繪出一個極為廣闊而又悠久的空間與時間背景。大江的奔流洶湧,英雄人物的偉岸丰姿,不由得不讓立於江岸憑弔勝地才人的作者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接著指明這是古時的赤壁戰場,引出建立豐功偉業的周瑜。既是與詞名相照應,也是為下闕埋下伏筆。接下來的三句描寫了赤壁雄偉壯闊的景象:水天相接,突兀的石頭直插雲宵,翻滾的波浪猛烈地拍打著江岸,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水花。這不禁讓人感嘆:這錦繡河山,不知孕育了多少英雄豪傑。

下闕著重寫人。美女英雄,天造地設。三國儒將周瑜,風度翩翩,極具軍事才華,指揮作戰,瀟灑從容,談笑間,敵軍的戰船頃刻間便灰飛煙滅。此時的東坡為何要寫周瑜,只因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面對經常侵犯大宋的遼夏軍隊深惡痛絕,他也希望有個像周瑜一樣的英雄人物來挽救大宋於水深火熱之中。”西北望,射天狼“也是他自己的政治抱負啊。

然而,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大宋眼前的政治現實和自己被貶黃州的遭遇,讓作者覺得空有滿腹殷切的報國熱情,卻只能束之高閣。”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後來的辛棄疾也只能跟著發出類似的感嘆。所以作者感覺到一切就如同做夢一般。夢醒時分,該釋懷就釋懷,還是放眼大江,敞開心胸,舉起酒杯賞月吧。”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現實激烈碰撞之後,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超然的反應。


淺淺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若說蘇軾的詞,我最喜歡的是這一首,或者說是之一,因為做為一代豪放派的宗師、領袖,他好的作品何止十首八首,能稱得上千古絕唱的又何止一首兩首?只能挑出來一首最最經典的來作答。

為什麼喜歡?因為蘇軾做為宋代的人,離三國的存在期也已經7—8百年了,但作者能通過一次遊覽三國古戰場,在聊聊數語中,把持續五六十年的三國混戰寫的輕鬆、自在、瀟灑、豪氣,中間既寫景,又抒情,大氣和霸氣並在,讓人讀來,彷彿也置身其中,感覺淋漓盡致,蕩氣迴腸。讀罷這首詞,感覺不發表幾句感言,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作者離開我們也有一千多年了,在其後又有幾人能有如此之神功?倒是所有遊覽者又把赤壁古戰場和蘇軾結合在一起,重新成為了一道新的風景線。

在佩服三國古人的同時,更加上佩服蘇軾的文采。


宇璽龍


蘇軾的詩詞名篇名句多,喜歡的名句也多,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天涯何處無芳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簑風雨任平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都可謂家喻戶曉,令人難忘。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更引人共鳴,跨越時空,讓人堪嘆、思緒萬千。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水調歌頭·赤壁懷古》中的第一句,它開篇直抒心懷,一下把人引入到人類歷史的長河之中,去思考人生。大江東去——“滾滾長江東逝水”,日夜不停,川流不息,一去不復返;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波飛渡東流,如時間斗轉星移,隨波而去了多少往事,千古以來的無數英雄豪傑,都彷彿隨波消逝而去,“浪花淘盡英雄”如今皆“荒塚一堆草沒了”。大概後來被寫入《三國演義》開篇的明楊慎寫的《臨江仙》就是受到了東坡先生此詞的影響,才寫的豪情萬丈,風流灑脫,膾炙人口。無疑,這一句詞將與蘇老夫子一同流芳千秋萬代,永不凋零!


大中華AAA


很難不喜歡蘇軾,因為他的詩(詞)各種風格的都有,總有適合你口味的一款,而且還都是流傳千古。因為喜歡的太多,只選一個最好的很難。因為蘇軾的詩(詞)太有名了,所以很多名字不一定知道,但是內容一定聽過,經常有感慨,原來這詞句是蘇軾寫的。

豪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老婦撩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描寫景色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被認為是描寫月亮的最高境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課本中要學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妝濃抹總相宜…。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明明是一幅畫)。

我最喜歡的還是兩首抒情的。一首是“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首詩悼念亡妻的,十年前蘇軾青春年少,意氣風發,年少輕狂,妻子曾勸說他一些事情,當時他根本聽不進去,後來經歷了很多事情,遭受了各種打擊,才體會到妻子的良苦用心,但是妻子已經離開他十年了,在孤獨的夜裡,想著妻子寫下這首詩。瞭解了背景更讓人感動。

還有一首特別喜歡。“蝶戀花 春景”。…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陽春三月,春心萌動,路過一座莊園,聽到裡面女子笑聲,禁不住想象出一段奇緣,正想著美,聲音沒了,原來只是自己的想象。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有過類似經歷。在上班的地鐵上或者一人外出旅行,遇到一個讓自己特別心動的女孩,腦子裡出現一副場景:女孩有什麼困難自己幫了一下,或者其他原因有了交流,然後進一步發展,最後抱得美人歸,正想的美的時候,女孩下車了,自己尷尬的一笑,繼續自己的行程。

越瞭解蘇軾的詩(詞),越崇拜他!


加菲喵miao


好玩的國學回答的問題,有趣好玩又有技術含量!

蘇東坡:唯有超然物外,人生才有大快樂!

如果要評選北宋最倒黴的文人,那應該就是蘇東坡了。在北宋的波譎雲詭的黨爭中,蘇東坡像一個風箱裡的老鼠,兩邊不討好。他批評王安石的狂飆突進用人不當,王安石就把他貶出京城;王安石下臺司馬光上臺,他又批評司馬光盡廢新法趕盡殺絕不地道,罵司馬光是司馬牛,司馬光又把他給貶了。他的半生都在被貶謫的路上。日子過得很慘淡。

要是評選北宋最快樂的文人,那也應該是蘇東坡了。蘇東坡天生幽默樂觀,他身上有著四川人的韌勁和樂觀,沒有什麼困難能讓他望而卻步,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裡,蘇東坡照樣能找到快樂,沒事就喝喝酒、喝喝茶,寫點靈魂深處的思索,和幾個鄉野村夫交個朋友,開一句自己能了上一天的玩笑,吃一頓東坡肉東坡魚,日啖荔枝三百顆,蘇東坡立馬滿血復活。這種自我調節的精神,叫做曠達。

蘇東坡的狂放曠達的詞很多,但好玩的國學認為,他的超然臺上作,才是他一生曠達精神的集中體現,除了這首詞,蘇東坡還寫過超然臺記,深刻的表達了自己從偶像老子和莊子那裡,學來的道家的價值觀,從而讓自己看透世事齊萬物,看淡富貴齊哀樂。這種思想就是曠達。

我們來看這首詞: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這是蘇東坡在山東密州寫下的一首詞。大致意思如下: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試著登上超然臺遠遠眺望,護城河內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滿城處處春花明豔,迷迷濛濛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千家萬戶皆看不真切。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嘆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要知道為什麼這首詞最能體現蘇東坡的曠達精神,我們首先要知道超然的意思。所謂超然,其實就是超脫的意思。而超脫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能超脫於富貴榮華,不因為富貴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超脫於艱難困苦,不因為艱難困苦而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如果從哲學上講,超然還有超脫於現實世界的意思,跳出物的限制,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超然物外,逍遙於天地之間,人世間的一切的東西,都不能影響我的心境。


而超然一詞,則來自於老子的一句話,叫做”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就是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度,也就是禪宗所說的放下執著尋求解脫的人生態度,用蘇東坡自己的話說,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態度。

蘇東坡在上片寫美麗的春景,下片寫自己的人生感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為擺脫思鄉之苦,蘇東坡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著詞人難以解脫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脫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最後一句點明瞭蘇東坡的人生態度,就是”詩酒趁年華“!人生不要去管什麼身前事,身後名,只要緊緊抓住今天,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就行了。過去已去,未來未來,那些已經不是我們能把握的,而我們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今天,就是今天的快樂!

這就是蘇東坡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讓蘇東坡無論是進退取捨,都能遊刃有餘燕處超然!

蘇東坡很喜歡超然臺,第一,這是弟弟蘇轍為他修建的土臺而起的名字,很顯然與蘇東坡心有慼慼焉,第二,這也是蘇東坡最崇尚的道家的思想。而在蘇東坡一生的悽風冷雨中,正是道家的燕處超然齊物的思想,和禪宗的放下貪嗔痴,放下執著的思想,讓蘇東坡擁有了戰勝困難的力量,擁有了在失意中尋找詩意在無趣中尋找有趣的力量。

所以,蘇東坡寫了這首詞還不過癮,又寫了《超然臺記》。在這篇文章中,蘇東坡更加鮮明地闡述了自己的超然物外曠達的思想。

蘇東坡說: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遊於物之內,而不遊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蘇東坡說,人世間的任何事物,都能為我們帶來快樂,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沒有理由不快樂!

蘇東坡說,人們的慾望是無窮的,但是能滿足我們的慾望的東西是有限的,所以,這才是痛苦的根源。如果我們被物與慾望限制了,人生的快樂就少了,而如果我們能超然物外,我們就能得到人生的大快樂!這就是超然,這就是曠達,這就是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這種超然物外的逍遙的曠達的精神,可以幫助我們,在得意的時候不得瑟,在失意的時候不失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