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自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以來,專家們一會說竹鼠、獾、蝙蝠、穿山甲、水貂和蛇可能是引發源頭或者中間宿主,現在又有人說龜類可能又是新冠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此處倒不說爭先恐後的搶發論文“出風頭”引發眾人異議,單說這些不確切的僅以病毒基因相似性就“猜測”指向一定的“源頭”妥當嗎?殊不知,專家們說話很輕鬆,但引發的社會恐慌可不小,這些種種說法讓中國養殖業深受衝擊,引發養殖業震盪,專家們發文有真憑實據嗎?科學科研不是憑猜測推測,寫論文不是寫科幻小說,你們知道嗎?你們的一句話往往造成許許多多的(養殖)人(農民)家破人亡。標準的專家應該是用嚴謹的科學態度造福社會,而不是無良“磚家”憑一己之言信口開河來搬弄是非!不禁要問:依最新的研究結果龜類或是潛在中間宿主,難道竹鼠、獾、穿山甲、蝙蝠、水貂和蛇都被冤枉了?

我們猜測是否明後天或許某一天又有人冒出“魚類或者其它東西也許又是宿主”了吧?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涉及新冠病毒有關“源頭”各種說法的來龍去脈: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表示,從目前來看,對於病毒的源頭是什麼動物,我們還不清楚。但通過初步的流行病學分析,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竹鼠、獾

2月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發表在世界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的研究論文指出,有證據顯示蝙蝠很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2月7日,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舉辦的發佈會上,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介紹,其團隊對多種野生動物的1000多個宏基因組學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在穿山甲中具有β冠狀病毒序列,繼而對它的序列進行分析,發現它與人體暴發的病毒親緣性

高度相似。該團隊隨後又表示,之前因團隊溝通不暢,導致結論不準確。

2月15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表示,目前正組織有關科研團隊論證,對新冠病毒從穿山甲到人的傳播路徑也在加緊研究中。研究顯示這次疫情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

2月23日,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專家組發文,指出除了穿山甲,水貂、蛇等是否為中間宿主均有待驗證

2月26日,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聯合廣州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另外,2月27日,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表示,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下面再說一件事情:華南海鮮市場的病毒是從別的地方傳入的,這裡並不是病毒的發源地。

在疫情爆發後,中科院的科研團隊快速收集了全世界四大洲12個國家的93個新型冠狀病毒樣本基因組數據,通過分析和調查病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怎麼傳播的?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和華南海鮮市場產生關聯的樣品是一個類型,但還存在另一種更古老的類型,也就是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毒是從別的地方傳入的,這裡並不是病毒的發源地。而且他們發現,病毒可能早在12月初,甚至11月下旬就傳播了,只是在華南海鮮市場這裡發生超級傳播事件,病毒爆發了。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更加細緻地調查,研究人員將58種單倍型分成了5組。廣東的病毒有3個來源,重慶和臺灣病毒的來源有2個,澳大利亞、法國、日本、美國的病毒來源都在2個以上,其中美國的病毒來源最多有5個

,比中國還多。除此之外,還有伊朗多名感染者,沒有出過國甚至沒有出過省,也沒有和中國人有過接觸,意大利的“1號病人”沒證實和我們產生關係。

另外,“陰謀論”甚至還說是美國發動的生物戰爭,讓美國人也急了,打死也不認帳,還有,中國至今也沒確認找到“1號病人”的著落,所以,病毒起源於哪裡至今仍然還沒有定論。在病毒起源都沒有定論的情況下,為什麼我們的專家們要爭先恐後地搶著“曝料”病毒源頭?還不打自招?真的是讓小老百姓千思不得其解!難道專家真的是磚家嗎?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由於當前正值農業農村部與國家林業和草原管理局協商是否將兩棲爬行類動物的禁食名單深圳禁食龜鱉徵求意見之際,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聯合廣州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下文簡稱"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宿主"文章),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這篇推測性文章不負責任的推測結論引起了業界人士的極大憤怒,也受到了包括農業部水產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有關專家在內的眾多專(行)業人士的廣泛批評。

本文摘錄部分媒體、行業專家以及行業組織據理駁斥的內容,以正視聽: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淡水魚創新團隊病害防控崗位專家王慶:對於"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宿主"文章稱,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指出該文是採用的序列比對和模型預測,也就是說文章

沒有任何試驗驗證,都是運用生物信息學相關軟件獲得的推測結論,顯然不太科學。龜類是古老的爬行動物,在物種分類上,與哺乳類相差較遠(人類、蝙蝠、穿山甲都是哺乳類)。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專家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淡水魚組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曾令兵致吳建國教授的公開信信中說到:"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宿主"文章,利用電腦和生物信息學軟件作為“實驗設備”,共同“分析”得出龜鱉類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中間宿主的“成果”。很草率的就從哺乳動物蝙蝠感染中間宿主兩爬動物龜鱉最後又感染哺乳動物人類下了結論,龜鱉生活的時空環境與人類生活的時空環境差別很大,水生動物病毒不可能感染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病毒也不可能在水生動物體內增殖。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昌福:只是根據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和宿主ACE2受體的組成和差異,推測出的龜類等動物可能是SARS-CoV-2潛在中間宿主的結論,"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宿主"文章沒有令人信服的依據。多年來從事龜鱉養殖的大量養殖業者和龜鱉產品的消費者,沒有感染冠狀病毒而發生疫病的實際情形。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廣東省現代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胡超群:一種冷血動物的病毒要成功感染人類並造成多代傳染,不僅需要突破感染細胞的屏障,更加要突破複製、增殖、釋放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面臨的人體免疫和內環境屏障。"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宿主"文章僅憑生物信息學分柝就說爬行類動物是新冠病毒的宿主,顯然證據不足。

高級工程師、原浙江杭州龜鱉研究所所長趙春光:目前還沒有明確有傳染病毒的報告。"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宿主"文章所說的幾種龜類病毒是危害這些物種本身的病害,沒有證據會傳染人。就像口蹄疫病毒,也只傳染豬和牛,難道豬和牛有口蹄疫病毒,我們就不養豬和牛了?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邵慶均:"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宿主"文章裡面,從具有ACE2受體41和353位的RBD域中的Asn501來看,龜類和穿山甲似乎比蝙蝠更接近人類。結論完全錯誤!蝙蝠屬於哺乳類,龜類怎麼可能更接近人類?該研究者分子生物學研究結果違背動物分類法基本原則與常識,研究結論莫名其妙。

有業內知名專家特別指出:最近公開發表的涉及新冠病毒的文章,都是博眼球的應景之作,沒有經過任何驗證。僅僅憑著一些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就敢胡亂推測。"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宿主"文中所指的幾種龜類病毒都是水生動物的專屬病毒,具有宿主特異性和專一性。水生動物是變溫動物,哺乳動物和人類進化上差距很大,中間有好幾道種間隔離屏障。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魯義善:魚類有水生呼腸孤病毒、彈狀病毒、皰疹病毒、虹彩病毒等,蝦類有白斑綜合症病毒、虹彩病毒等,海豚有麻疹病毒等……,但這些病毒都不會感染人,可以說,任何一種動物都有其特定的病原區系。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水生動物與人類具有三個差異性

迄今為止,全世界範圍內尚未發現有來自水生動物有感染人類的病種出現,一方面是因為人和魚類的親緣關係遠,另一方面也與生活環境差異大,所以病原在宿主間的

傳播增殖存在天然障礙。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至今未見“魚人共患”的病患發生,因為水生動物與人類具有三個差異性

生存環境共異性:絕大多數水生動物是完全生活在水中,與人類不存在共同的生活圈,不同的生存環境,所面臨的病原體種類、致病性、傳染性也存在很大差異性。

病原體傳播媒介共異性:水生動物生活在水中,從水中獲得呼吸所需的氧氣, 水生動物與人類存在一道天然的、安全的氣水保護屏障,與人與陸生動物之間可以通過空氣、飛沫、糞便的等疾病傳染途徑被有效的切斷。

免疫系統高低差異性人的免疫系統要比水生動物免疫系統進化的更高級、更復雜、疾病免疫及防禦能力

更強,而水生動物免疫系統相比人與陸生動物要低級很多,甚至有些水生動物(如甲殼動物)還處於初級的非特異性免疫階段,免疫及疾病防禦能力相對弱很多,在水生動物這個低級“道”(免疫機制)所選擇出的“魔”(病原體),或許會對水生動物造成致命性危害,卻不足以對具有更高級的、更復雜的、免疫防禦力更強的免疫防禦機制的陸生動物和人類構成威脅。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有創意的跨越和大膽的預測也需要實驗驗證

最近公開發表的涉及新冠病毒的搶發文章,很多都是匆匆忙忙分析出來的,都是博眼球的應景之作,沒有經過任何驗證,有創意的跨越和大膽的預測也需要實驗驗證,這麼重要的結論用一堆的“似乎、可能、潛在、推測”等文字來表達,這絕對不是嚴謹的科學家的語言!有業內知名專家特別指出:很多作者僅僅憑著一些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就敢胡亂推測,完全不負責任。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報道說兩棲和爬行動物對冠狀病毒容易感染。

國際上對野生動物的定義通常是:非人工飼養而生活在自然環境下的各種動物。我們不能因為發生了禽流感而不吃雞鴨等肉製品或者不繼續養殖雞和鴨吧?我們也不能因為

發生了口蹄疫而不吃牛羊等肉製品或者不繼續養殖牛和羊了吧?發生了豬瘟也沒見禁止養豬或吃豬肉,而在新冠病毒沒有確切的來源證據下,卻禁止養殖或食用水生動物,讓人深感不公!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全面禁止還是應該合理利用值得決策層深思熟慮

自古以來,龜鱉等動物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食與滋補營養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中國人食用龜鱉有幾千年歷史,中國養殖龜鱉等動物已有數十年曆史,為社會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動物蛋白產品。果子狸、穿山甲等這些歸屬於“陸地野生”好理解,但蛙類、甲魚、龜類等等被推上風口浪尖,這些已經經過人類長時間養殖的動物也屬於“野生”了嗎?

有人說人們養殖的動物是從山上抓到後養幾個月就冒充養殖的,其實這完全是有些媒體抓住少數人”非法濫捕“對養殖人的無端指責,現在的人工繁育養殖技術非常成熟,養殖人根本不會也不必要都去捕獲野生動物來費心淘神馴化,現在養殖的都是一代二代甚至三四代種苗,且安全可控並無任何風險。

對於養殖戶個人來說,耗盡身家,辛苦養殖了一年甚至好幾年的心血,就只能看著被“禁食”,讓人堪憂!我們真誠的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給出規範化的名錄和具有科學性的指南,制定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合理規定,而不是模糊的“一刀切”,降低對養殖人的“誤傷”,切勿讓他們寒心!全面禁止還是應該合理利用值得決策層深思熟慮!

(劉文俊,2020.02.29)

大膽預測也需驗證:龜是新冠病毒宿主,難道穿山甲等等是被冤枉了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或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