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有效防控沙漠蝗入侵?三部委联合制定预案

怎样科学有效防控沙漠蝗入侵?三部委联合制定预案


近日,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三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预案》指出,虽然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几率很小,但仍须从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出发,统筹做好境内外蝗虫防治工作。


针对目前国外沙漠蝗虫发展态势及国内情况,《预案》提出“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努力确保境外沙漠蝗不迁入造成危害,努力确保国内蝗虫不暴发成灾,全力夺取小康之年粮食丰收,有效保障生态安全。边境地区沙漠蝗迁入风险点监测覆盖率和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100%;国内飞蝗防治处置率达到90%,农牧区土蝗防治处置率达到80%,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预案》强调,关于国外沙漠蝗监测防控,要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可能迁入区布点监测虫情,及时预警。

按照迁入风险,设定应急防治任务,配套组建专业防治队伍,储备应急防控物资。农业农村、海关和林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范围分别做好农区、口岸和森林草原监测工作,积极开展沙漠蝗防治国际合作,建立信息交换机制,提前预判迁入我国的可能。


关于国内草原蝗虫监测防控,要排查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国内主要草原的蝗灾隐患,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防治物资准备,强化应急响应,强化中哈中蒙边境蝗虫监控,在重点迁飞落点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怎样科学有效防控沙漠蝗入侵?三部委联合制定预案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其特点为繁殖能力强,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迁飞距离远,每日可随风迁飞150公里;取食植物多,达400多种植物,1平方公里规模蝗群每日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的一日进食量;存活时间久,能存活3个月左右,且群居破坏力极强。


今年2月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2020年春季亚洲国家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可形成群居型蝗群、导致严重危害。2月24日,根据巴方需求,我国派出了顶尖治蝗专家组成的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进行实地考察,协助巴方制定治蝗对策及支援方案。


怎样科学有效防控沙漠蝗入侵?三部委联合制定预案


3月5日,农业农村部派出的援巴基斯坦蝗灾防治工作组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平安抵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