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心懷感恩,方為人間至境

塵海茫茫,歲月匆匆,無數的人與我們擦肩而過,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短暫的印記之後又匆匆離去。人的這一生中能一直對你好的人,真的很少,但是能給予你短暫歡樂時光的人,卻也很多。而那些心懷感恩的人,往往可以遇見不期而遇的美好。

《菜根譚》:心懷感恩,方為人間至境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意思是說,有這樣一種人,受了他人很大的恩德,卻不知報答,而心中對別人有一點點的怨恨,則睚眥必報;聽到別人的短處,即使很不明顯也深信不疑,而對於很明顯的善行,則有所懷疑。

這種人實在是刻薄至極,做人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人。的確,永遠不要懷揣著惡意去推測別人的行為,因為一旦心中藏有怨念,便易入極端,眼中的世界也不再是其本來的面目了。

《菜根譚》:心懷感恩,方為人間至境

俗語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學會用感恩之心,去對待你所遇到的所有恩惠,以德報德,這才是世間所應有的美德。而在我們對於恩德的回饋之中,不知不覺之間,便結下了善緣,而內心也走向平和,福報也隨之而來了。

對於一個人來說,感恩之心的最大作用不在於你施予了什麼,而在於它讓自己內心平和。世界就像一個迴音谷,當你不斷向四周傳遞善與愛意的時候,那你所得到的回應也一定是美好的。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眾生恩者,即無始來。”在佛家看來,恩德既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自天地誕生那一刻起,它便存在於天地之間。正如《周易》中所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天行有常,禍福週轉,多行不義者,自會遭受天譴。

《菜根譚》:心懷感恩,方為人間至境

決定我們內心是否平和的,往往並不是外界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自己對外界所發生的事情在情緒上做出何種解釋,在認知上進行怎樣的加工。

著名心理學家安東尼說:“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恩的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的確,心懷感恩,境界就開闊了,格局也便不再狹窄。

正如杭州靈隱寺中的一幅對聯所言“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世間其實不存在完美的、一帆風順的人生,更多的人在生活總時常會有困難,我們能做的,便是放寬心去看待它們,然後用心去解決它們。

《菜根譚》:心懷感恩,方為人間至境

人若心懷感恩,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美滿的世界。而若是世間知恩、報恩的事情越來越少,那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充滿冷酷和無情。原因很簡單,倘若好心沒有好報,在他人遇到苦難時,大家都會冷眼旁觀,而最終當自己遭受困難時,也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波士頓的猶太人死難紀念碑前有這麼一段話“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當他們來抓貿易工會主義者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貿易工會主義者。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是新教徒。當他們來抓我時,已無人替我說話了。”當世間沒有人願意伸張正義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是下一個受害者,而當每一個人都能懷揣感恩之心時,那世間就會多了很多美好。

《菜根譚》:心懷感恩,方為人間至境

所以,常懷感恩之心吧,感謝生活所賜予的財富,感恩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