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水沟里捉来喂鸭的“菩萨鱼”,现在居然成了香饽饽?有啥用呢?

小马话三农


在农村现在其实有很多以前较常见的动物品种都成了稀有动物了,在我们当地,以前稻田最常见的黄鳝,泥鳅,甚至水蛭都已经很难看得到踪迹,更不要说题主所讲的菩萨鱼了。因为环境受到影响,农村有很多小的野生生物都变得很稀少,以前一些不起眼的小鱼小虾,现在在大家眼里都是非常独特的美食。比如蚂蚱、知了、天牛等等这些,都上了人们的餐桌。

那么过去在农村,相信很多人都在水沟里或者小溪流里面见到过这种菩萨鱼,在我们当地,把这种鱼叫做扇鱼,主要是因为它的尾部就像以前的扇子一样,非常的宽,而且浑身五颜六色的。由于这种鱼的个头大部分比较小,没有什么食用价值,所以大家平时看到都不会去注意,大多都是丢掉,或者喂鸡喂鸭。随着人们大量使用除草剂的原因,农村水土被污染,这些小鱼小虾是深受其害的,几乎是灭绝了在我们当地。

那么现在这种叫做菩萨鱼的鱼类为什么成为香饽饽了,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要说成为香饽饽,我个人还是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了,只能说这种鱼的价值现在被一些人发掘出来,主要的用途是用来当作观赏鱼类。菩萨鱼不可否认,外观确实和普通的鱼类有很大区别,浑身鳞片五颜六色,鱼鳍和鱼尾伸展开之后,真的特别漂亮,在阳光下的映衬下,那更是绚丽。

由于这种鱼个头很小,食用价值并不高,所以养殖的人比较少,虽然作为观赏鱼类有市场价值,但是需求量还是有限,只有少部分人会小规模的养殖。目前市面上一直菩萨鱼价格卖到10-15元一只,也就大拇指粗细,容易存活。很多人喜欢这种鱼,一方面是因为好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观赏性比较强。如果在农村小沟里面,你还能找到的话,其实可以养起来,拿到观赏鱼市上去卖,应该能赚点钱。


少三番


今天看到题主的题目才让我长起来,已经在我的记忆中淡忘的“菩萨鱼”又涌上心头,原来农村只要有活水流动的地方,就有这种菩萨鱼。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从小与小伙伴们混迹于农村的田野,各种好玩的事都被我们玩遍了。那个时候,什么都缺,什么吃的、穿的、玩的等,不说看电视,就是能够正常有电就算不错了。那样的年代物质匮乏,精神生活没有,但是我们小伙伴有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乐趣,就是喜欢抓鱼摸虾,男孩子嘛,这是天生的爱好吧。

只要到了暑假,我们小伙伴,个个被晒得像黑铁一样,都是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光着脚丫子的,凉拖鞋也比较少见。我们最爱干的事就是去沟渠浇水抓鱼。那个时候农村纯生态,到处是沟渠,田地都没有荒芜,沟渠也是田地的水渠,所以人们非常爱惜这些沟渠,沟渠是庄稼的保障。

通常我们三四个小伙伴一起浇水,把一段沟渠拦堤浇干水抓鱼。那个时候沟渠水草肥美,各类小鱼喜欢躲藏在水草里面,我们抓到比较多的鱼类有,鲫鱼、鳑鲏、沙乌鳢、菩萨鱼、铁壳虾等等。抓完之后,大家平分,回家加餐,补补身子。

说到菩萨鱼,我们当地有说法,这鱼全身五颜六色,非常少见,人们多少带有点敬意,不知道从谁开始,叫上菩萨鱼,说是不能抓,抓到要放掉,我们也放掉了。这种鱼,个头太小,身体扁平,嘴巴有毛状带刺的嘴巴,说明菩萨鱼是肉食的。鱼鳍很宽,说明鱼游的速度很快。这种鱼放在清水中养着很漂亮。

如今,这种菩萨鱼濒临灭绝了,在我们当地我好多年没有碰到了,可能还会有,估计很少见了,只有那些常年没有断流的野水塘里才有吧。菩萨鱼,对水环境很苛刻,要是纯野生状态,水体没有污染,并且常年不断流的活水,水草还要茂盛,有躲藏的地方。如今这种环境少了。

现在这种有成为了香饽饽,这也说明菩萨鱼是物以稀为贵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喜欢逗鸟养鱼了。菩萨鱼是很好的观赏鱼。菩萨鱼鱼型优美,鱼鳍宽广薄透明,身体颜色鲜艳,是居家观赏鱼的佳品。

真心希望菩萨鱼这种鱼种不要在不久的将来断送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我们要加强保护好菩萨鱼。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看着这道题,不禁想学生时代,因为每年放暑假的时候,都会回到农村老家去过的,在农村老家的小河沟里,就有这种菩萨鱼,我顺着这个小河沟,走到一个大水泡子,这菩萨鱼,是从这里出去的,农村大水泡子里,还有各种小鲤鱼,还有快鱼,还有很多很好看的鱼。

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又回到老家了,还到老家的小河沟去看看,看看老家的小河沟里,还有没有这种菩萨鱼,看看那个大水泡子还存在不?可是到那个水沟里,怎么也找不到菩萨鱼了,连各种小鱼都不见了,是不是都让鸭子吃着呢?回来问我大哥,他告诉我,不知道哪里来一些人,把小河沟的鱼捞走了,听说拿到城里去卖了,城里卖这鱼的很值钱的。


我感到很失望,这小鱼儿真的好看,我回想起来这菩萨鱼,我曾经养过它们一阵子。在小时候回老家的时候,看着这美丽的小鱼,就不禁的想抓几只回家养,我大爷家拿来罐头瓶子,在里边换上新鲜的水,在小河沟里,抓十多条菩萨鱼,把它们放在罐头瓶里,里边在搁上点河草,这样一装扮,你别说这小鱼儿还真挺好看,但是那时候很小,不知道这种鱼吃什么?养没过半个月,就都死了,可能还是伺候的不好,也是小孩,养鱼没有经验,我在第二天的时候,就去小河沟里,抓回来几条菩萨鱼,在我大爷的家里养,等暑假快开学的时候,拿回家来养。


听说现在农村,有人收这种鱼的,有的农村人,也参与卖这种鱼,挣点儿小钱,这样鱼其实很少,如果不繁殖,马上就会把它们抓绝种了。这也是这次我回到老家,看不着这种鱼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把这种美丽的小鱼,都卖给城市人了,给城市人拿去做观赏鱼了,其实在小河沟里生长的鱼,也是很美丽的,如果现在想在繁殖这样的鱼,也是很有发展的,因为城市里,有一大批退休的老人,平时没什么事,只剩下养养花,养养鱼,再养点儿小鸟,打发时间,这也就是菩萨鱼值钱原因。

这菩萨鱼,在城市人的眼中,就是一笔亮丽的图画,它们每天游荡在鱼缸里,供人们去欣赏,去欣赏它美丽的,身体上的图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来展示它的价值,听说一条好的菩萨鱼,能值100多块钱一条,一般的菩萨鱼,一条也能卖个五六块钱,农村小河沟里的,菩萨鱼还值钱了呢!

三农刚子


其实你说的这种鱼,就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中国斗鱼,用处还是属于观赏鱼类

不知道你那里是哪个地方,叫菩萨鱼这个称呼,还是我90年代回到我们广西贵港的一个市区见人们这么叫的,但是在我老家农村的叫法又是另外一个样,因为是地方方言,实在是不懂怎么翻译了。

其实小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这种鱼它的具体学名叫什么,只是后来随着网络信息发达,我自己喜欢看一些水族爱好者聚集的网站,才知道这种我们俗称“菩萨鱼”的本土原生鱼类叫做中国斗鱼,也叫中华斗鱼。

中国斗鱼,从名字中就可看出,中国斗鱼为国内自产观赏鱼品种,是所有已知斗鱼的一个统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蓝叉尾斗鱼;中国斗鱼最早的起源地是中国南部地区,而后逐步发展到其他地区,包括越南、广东省等地区,现已成为一种大众性的观赏鱼,是很多鱼友热衷的原生鱼种。

还记得80年代的时候,我们农村孩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田野小溪里面用抄网捞鱼,相信很多网友都有这个回忆,当时在农村捞鱼的话,这“菩萨鱼”是我们最讨厌捞到的鱼之一,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鱼太小了,怎么长也大不到哪里去,而且这个鱼黑不溜丢的,看着外观漂亮,但是浑身鱼鳞还比较硬,在这种体型的小河鱼里算是特殊的存在。这个鱼鱼鳞粗糙,体型小肉少,我曾经也捞回家尝试煎来吃过,但是口感实在是不太好。很多小伙伴捞到很多这种鱼的话,肯定是给家里的鸡鸭加菜的,便宜了家禽。

到了我们年纪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有时候发现这种小鱼的一身鱼鳞,还有它的鱼鳍,长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一照,煞是好看!有了这个发现,小伙伴们有多了个乐趣,农村人家里很多都会买那种玻璃罐装的豆腐乳回去吃,吃完之后会剩下空的玻璃罐,一年下来每家会留下不少,这些玻璃罐就成了我们用来装这些“菩萨鱼”的观赏鱼缸。

小伙伴们河里自己抓了“菩萨鱼”回来放进“腐乳罐”里,养了起来。当时养这个小鱼比自己吃饭还上心,每天有空就会去菜地边挖小蚯蚓来喂养这些小“菩萨鱼”。在养的期间,小伙伴们还会把玻璃瓶带出来到晒谷场上,硬着阳光,比试着谁抓到的“菩萨鱼”大,颜色漂亮。

在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小伙伴们发现,这种鱼,非常好斗,领域意识非常强,一条鱼如果在一个罐子里有其他的鱼进来,会互相厮杀,打不赢的要么会跳出来,要么跳不出来就会被对方吧鱼鳍和鱼尾巴给咬掉,变成光秃秃的,非常难看,下场就是成了鸡鸭的口粮。所以我们后来养这些“菩萨鱼”都是单独放一个罐子里养,真不知道是不是要我们把它当“菩萨”来供着。

另外还发现一件事情,经过自己的养殖,这种鱼身上美丽的颜色会越来越淡,甚至有些花纹都看不见了,真是怪事,觉得不好看了,小伙伴们不干了,又去抓好看的,抓回来养了一段时间颜色依然变样了,百思不得其解,带着这个疑问一直到了我们读书毕业,出来工作之后。

在广州工作期间,我居然在水族馆的玻璃缸里看到了我们农村的“菩萨鱼”

当时水族馆的玻璃缸外的标签上就写这“中国斗鱼”这个名字,我至此才知道这鱼叫中国斗鱼。

怪不得我们小时候养的鱼混在一起那么好斗,原来名字就叫做斗鱼。而且这种斗鱼虽然叫中国斗鱼,但是品种还是不单单只有一种,我们小时候不懂得分辨,也就是都当差不多一样了,这种鱼在我们的邻国越南也有分布。

水族馆里的中国斗鱼都分野生原生的斗鱼,还有人工养殖繁殖的斗鱼,品种颜色上还是有不少区别,只是在我看来就分辨不出了,当时我的好奇点都是在这个鱼就是我们农村田野河里随便一捞一大把的杂鱼,在广州这种高大上的国际大都市,居然也有人喜欢养。

后来经过我了解,养这些斗鱼的人还不少,而且养这种斗鱼,因为它好斗,给它打造的鱼缸还得分领地,一条鱼一个领地或者一对一个领地,反正就是把玻璃缸隔开单间给它们住了。

知道了这种鱼的学名,上网找了一些水族爱好者交流的网站,我解开了我小时候养殖这个鱼会变色的原因,原来这种鱼如果给它太干净的水它就会把颜色变淡,如果水质黄黑点,它的颜色就会深色。估计这一功能是为了躲避天敌吧?

如今这几年,农村的小河里鱼类越来越少了,这种“菩萨鱼”也比较少了,我今年准备了两个鱼缸,打算回老家的时候捞一点出来自己养着放办公室里欣赏。但是我回到农村差不多有四五次去捞,遗憾的是一条都没有捞到,这种鱼现在野外因为环境变化,也比较少了。

这种鱼如今在宠物市场的水族馆,能够卖到一条5块钱,实在是不舍得买了,我想还是再等等,等天气好我再带我娃娃一起去抓这种“菩萨鱼”,一定要抓到,我要让他以后长大了也有一段“菩萨鱼”的童年记忆。


浔郁视野


过去农村水沟里捉来喂鸭的“菩萨鱼”,现在居然成了番饽饽?有啥用呢?这个鱼在我们这边的小河沟里很常见,并没有像题主说的那么夸张成为香饽饽。

无人食用

这个鱼,适应能力非常强,以前大小河沟都有,还非常多,用捞子随便都可以捞的到。我们当地叫“梭利鱼",也有的叫"斗鱼”,虽然外表很漂亮,但是食用起来,肉老且粗,口感非常差,所以许多人会把这个鱼带回家喂鸡鸭吃,人是不吃的。

供观赏

现在这个鱼,和以前比是少了许多,但是在我们这边的河沟里还是能抓到。现在显然不会抓去喂鸡鸭了,而主要是作观赏用。之前早二年,我们这就有人以五毛钱一条收购这种鱼,拿到城里当观赏鱼卖,据说一条可以卖到3~4元,还很受观赏于爱好者欢迎,主要得益于其华丽的外表。但是近几年,没有再见过有人收购这个鱼了,具体什么原因,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估计,其在人工长时间养殖环境下,是容易死亡的,并没有金鱼好养。

总之,这个鱼在农村是没有人吃的,而且现在也无人收购了。所以我认为这个鱼的市场空间依旧有限,除了观赏价值以外,其他价值不大,大家没有必要来炒作这个东西,来导致其种群的灭亡。


坏男人说小龙虾


在过去的农村,水域丰富,水里的生物也是很多,水很清澈,像一些清澈的溪流、小河、池塘,哪怕是一些水沟,里面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鱼小虾,或者是一些河蚌、田螺,也是很多人满满当当的回忆,捉泥鳅,逮小鱼,在水边,大家玩耍的很快乐,随着环境的逐渐改变,很多原来的水域都消失不见,水里也有很多生物我们很久很久都没有在见过。

过去南方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一种小鱼,个头虽然不大,但颜色斑斓,看起来非常的漂亮,很受大家的喜爱,这种小鱼很少有人吃,过去数量多,随随便便就能够捉到很多,村民还喜欢将这些小鱼拿来喂鸭,这样的操作据说能够让鸭子多下蛋,这种色彩斑斓的小鱼,大家称之为菩萨鱼,也被叫做斗鱼、天堂鱼、花手巾、塘贫鱼等等俗名,过去很多只要有水的地区,都有很多这样的小鱼,菩萨鱼生命力顽强,即是在没有水的污泥里面,也能够存活很长的时间。

菩萨鱼过去的时候,在一些地区使用竹篮,往水里面一捞,就能够捉到很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原本很多,多的几乎泛滥的小鱼,突然之间消失不见了,大家很久很久在野外都很难看到它的身影,是什么原因造成名字里面有菩萨的小鱼数量骤减呢?菩萨鱼虽然生命力极其顽强,而且拥有独特的褶鳃,褶鳃鱼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在溶氧量极低的环境中,其呼吸方式是藉助于呼吸辅助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也是一种很容易成活、生长的鱼类。

那么菩萨鱼生命力顽强,适应性很强,为什么现在数量还愈来愈少了呢?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菩萨鱼由于个体很小,环境改变之后,最先挂掉的首先就是它,像水体污染,或者是遇到电鱼的,最先飘出水面的就是菩萨鱼,虽然名字叫做菩萨鱼,但很多时候是自身难保,而且是首当其冲,除了环境改变之外,还有一个弱肉强食的现象,那就是只要有罗非鱼的水域,基本上是看不到菩萨鱼,罗非鱼跟菩萨鱼相争,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性情更残暴,个体更大的罗非鱼完胜,这些个体较小的菩萨鱼都成为了罗非鱼的口粮,被吃得干干净净。

过去菩萨鱼没有多少人注意,最多也是在家养几条,这几年这种小鱼反而是很受青睐,是一种很容易养殖的观赏鱼,跟其他观赏鱼相比,这种小鱼非常的好养,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好斗的习性,训练成为专门打斗的斗鱼使用,这几年斗鱼的销量也是十分的看好,这种过去拿来喂鸭子的小鱼,也成为了香饽饽,几块钱一条很好卖,菩萨鱼也已经不是过去毫无用途的小杂鱼,在观赏鱼领域,现在也有了一席之地,很受大家的喜爱,随着环境的慢慢改善,这种小鱼在野外,也将会慢慢的增多起来,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棒奔霸


菩萨鱼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鱼类,以前时常生活在稻田、小溪和河流中,有的地方几乎泛滥成灾。这种鱼由于肉质粗、口感差,很少有人食用,一般都是抓回家里喂养鸡鸭等家禽。

菩萨鱼是杂食鱼类,不排食,生命力极强,能在多种水质中生存。能够透过水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同时,这种鱼天生好斗,记得小时候,常常把菩萨鱼抓回家,用玻璃瓶子装着和其它鱼仔作为玩具一起饲养,它们就会对这些鱼仔发起攻击,咬得对方遍体鳞伤、死亡而食用。所以有的地方也把菩萨鱼叫作中国斗鱼。

菩萨鱼虽然凶猛,但其外表很美观,色彩十分艳丽,是一种美丽的观赏鱼,很多人把它作为宠物鱼进行饲养,尤其是在国外,深受追捧,认为菩萨鱼是最美丽的热带观赏鱼,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园、酒店等)往往饲养,供人观赏、拍照。

而现在,随着农业的变革以及各种农药、化学药品的滥用,在农村中很难发现菩萨鱼的踪迹了。由于菩萨鱼的稀少和市场需求量增加,目前市场上6一7厘米长的每条价格约为80一100元,3一4厘米长的每条的价格也在30一50元左右,甚至价格还会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用户与你同在


过去农村水沟里捉来喂鸭的“菩萨鱼”,现在居然成了香饽饽?有啥用呢?

在小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这种“菩萨鱼”。由于小时候贪玩,我和小伙伴们在放学后,拿着钓鱼用的“灌口瓶子”,到村边的小河中来钓这种鱼类。

村里的小河中各色各样的小动物,其中有“菩萨鱼”、“沙里趴”、泥鳅、螃蟹等。但是就外表来看,这“菩萨鱼”是小河中最漂亮的小鱼儿。它长得并不大,在几公分左右,有着五彩斑斓的外表,让人一看就很容易认识。



因此我们小伙伴们就舍弃了其他的鱼儿,重点来捕捉这种五彩斑斓的“菩萨鱼”。当回到家后,我就把这种“菩萨鱼”放到水缸里养着,以做观赏。但是到第二天后,我却发现水缸里其他品种的小鱼儿都死了,很明显,就是“菩萨鱼”干的好事,我却没想到这“菩萨鱼”这么好斗。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我上学的时候忘了盖水钢里的盖子,等到放学回家后却看到水缸里的“菩萨鱼”一只也没有了。等到我仔细寻找原因的时候,却看到邻居家的一只老猫在墙上哇呜哇呜的叫着,并舔着舌头,我明白了,原来是这只老猫偷吃了缸里的“菩萨鱼”。没办法,我又气又急只好拿着棍子把老猫撵走了,辛亏村里的小河里还有“菩萨鱼”,我只好又逮了几条又养着了。。。


上面说的是小时候的回忆,那时候的“菩萨鱼”实在太多了,甚至有人把这些鱼弄来喂鸡喂鸭。一晃就是几十年,我长大以后在鱼市上又看到这种“菩萨鱼”,而且鱼老板卖的这种鱼儿还挺昂贵,小小的鱼儿在几十元一只。我立马想到了家乡的“菩萨鱼”,就商量着和几个朋友去寻找这种“菩萨鱼”。

但是事与愿违,家乡的小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场,我们只好去小河的源头里寻找这“菩萨鱼”儿,但是让我们失望的是,这种鱼儿在农村也没有了。而一些泥鳅之类的鱼也不多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过去五彩斑斓的“菩萨鱼”怎么一下子就消失了呢?我们回村遇到老村长后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是这样的:近几年由于农村里的条件好了,很多城里的人都愿意去农村里旅游,而有的城里人看到这“菩萨鱼”很是好看,就拿到城里面去贩卖。没想到这样的鱼儿运到城里后,被人们抢售一空。

为此一些人看到其中的商机,不少人去农村的小河里大量捕捉这种“菩萨鱼”,导致农村里面的“菩萨鱼”被捕捞干净,面临绝种的阶段。

现在的情况:大概物以稀为贵吧,当农村里的“菩萨鱼”因为各种缘故成了稀缺的鱼儿后,而人们对这种“菩萨鱼”又非常的喜爱。因此在这两种叠加的因素下,“菩萨鱼”在市场上销售的非常火爆,居然成了香饽饽,而现在的“菩萨鱼”价格也是随着日涨船高,据了解在当地的观赏鱼市场上,一条非常漂亮的6~7厘米“菩萨鱼”的价格在百元以上,而一般的“菩萨鱼”价格也在几十元。据了解,由于农村河里的“菩萨鱼”非常稀少,而作为观赏鱼儿的“菩萨鱼”,在今后还会呈现上涨趋势。


李子说农


有些时候,发展与破坏是并存的,经济提升的背后,难以掩盖生态的被破坏。曾经的农村,小水沟里,小溪里,水田里,到处都是各类各样的鱼呀蛙呀。拿起一根随便折起一根竹杆,偷妈妈的缝衣线就可以捆上鱼钩,去田边钓鱼钓蛙。可以这样的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难复返了。即便在我们这样边远的山区,有些似曾相识,却只是依稀在梦中。

昨天去清理寨子边的泥水田,又捉到了一些杂鱼,主要是麦穗鱼、棒花鱼、黄黝鱼等,至于鳑鲏,肚大无肉尽是泥,直接丢掉。运气不错,其中居然就有几条菩萨鱼。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态下降很快,很多东西都慢慢消失不见了,菩萨鱼也慢慢变得很稀罕了。

菩萨鱼非常好养。我以前从田里面捉来四五个,想哄小孩子玩,就养在塑料桶里,也不经常换水,也活得好好的,真是比小强还顽强。冬天的时候,没有收到室内,才给冻死了。当时还拍到了中国斗鱼攻击掉到水里的大蚊子(如上图),小家伙们就冲上去了,真是胆大包天。

菩萨鱼真正的名字是中国斗鱼,又称叉尾斗鱼、天堂鱼等。名字很多,就像一个人有很多外号似的,实际上就只是一个人。具体什么科属,只有专家们才能理解与把握。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小鱼仔,常活动于浅水洼或水草茂密的岸边,要求生态很好,外形美观,色彩美丽,可作为观赏鱼类。我们这里的成鱼都很小,一般约为七八厘米,很难达到别人所说的十几厘米,大致呈椭圆形,侧扁,尾柄不明显。

菩萨鱼像所有物种一样,公强母弱,公的要雄壮威猛一些,母的要略逊一筹,雄鱼体色较鲜艳,雌鱼体色较暗。毕竟,利于繁衍的自然法则,在自然界还是很吃香的。但有个别,我们常见的螳螂是个例外。公螳螂比母螳螂个子小,结果就悲剧了,交欢之后,如果母螳螂感觉到饿了,就会把公螳螂当成麦当劳,一顿吃光。

小时候,常喜欢钓鱼,尤其是钓七星鱼,也就是所谓的蛇鱼。因为七星鱼个大胆肥,随便钓就可以上钓,不容易光头,就是什么鱼都钓不到的意思。同时,当时还有人来收购蛇鱼,要卖到广东去,价格还挺贵。小孩子们放学后,就常常去钓七星鱼来换零花钱。但是找蛇鱼是有技巧的,有菩萨鱼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七星鱼的存在。我们常讲菩萨鱼是七星鱼的看门狗,看到菩萨鱼,然后去田埂边拍个小青蛙来,串在钓上,然后菩萨鱼活动区域内有洞的地方,轻轻敲打水面,模仿青蛙戏水,凶狠的七星鱼就是会闻风而动,一口吞下,冒出一串串小气泡,然后就被我们钓上田埂来了。七星鱼的胆子也真大,有时候一个洞里能连续钓上好几条。要是别的鱼,早就吓得瘫了。

菩萨鱼和七星鱼都有一个特点,都是生命力很强悍的。所谓“物以类聚,鱼以群分”,嘻嘻,果然是有道理的。两种鱼虽然形体差异很大,但是都生命力极其顽强,能在溶氧量极低的环境中,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气体交换。尤其是七星鱼,更是恐怖,传说这家伙非常狡猾,水里没有吃的了,就跳到田埂上装死,晒个半干的样子。那些蚂蚁呀,闻到腥叶,马上成群结伙呐喊着冲来,密密麻麻爬在七星鱼的身上。大家伙叽叽喳喳地争论如何搬回窝里,切碎来红烧或清炖的时候。说明迟那时快,七星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睁开眼睛,找准方向跳到水里。然后一个一个地慢慢享受浮在水面上的蚂蚁,果然生存不易,大家都要狡猾一些才能活下去。

菩萨鱼的存在感不强,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因为其很容易成活,同时身上又有漂亮的纹线,所以常被人拿来当观赏鱼来养。同时性子比较好斗,所以才叫做中国斗鱼。

二是作为七星鱼的保镖,有菩萨鱼的地方常有七星鱼,屡试不爽。

三菩萨鱼生活的地方要求生态不错。生命力强悍不代表它能活在脏污的地方。



“侗寨那些美食”专门关注侗乡的美食,敬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成为朋友互相交流。


侗寨那些美食


这是国斗,分为圆尾和叉尾,这鱼很皮实,对水质要求不高,褶鳃正是中国斗鱼对水流缓慢、溶氧量少的环境适应过程中演化出的一种特殊呼吸器官。在观赏鱼中,褶鳃鱼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在溶氧量极低的环境中其呼吸方式是藉助于呼吸辅助器官,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气体交换。

褶鳃是由鱼鳃的第一鳃弓的咽鳃骨及上鳃骨演化而成的一种粘膜组织,其间分布有丰富的微血管,由于结构复杂也称为迷鳃,或上鳃器官。斗鱼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就是通过上鳃器官中的大量微血管释入空气,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再通过血液循环带至全身,从而维持鱼体正常代谢。

这种特殊的呼吸机制是生物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中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结果,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武器使中国斗鱼成为一种容易饲养的观赏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