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绘画当中的画面语言和画面逻辑关系的?

柳侍墨


绘画当中的画面语言和画面逻辑关系

绘画是一种再现艺术,画家通过“构图、线条、色彩、光影”共同塑造作品中物象美的韵律,其中绘画艺术的“线条”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难以形象通俗的形容,然而,“线条”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今的绘画作品,可以没有严谨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却不能没有张力的线条,


经上段简单说明,就容易理解了,“构图、线条、色彩、光影”在一幅绘画作品中所占的作用,就是绘画艺术当中画面的逻辑关系,说简单些,画面的主次关系,就是逻辑关系,作为画家或创作者,理解画面的逻辑关系,这是必修课,绘画艺术的每种流派风格都有各自的画面主次关系,



如果画面的逻辑关系很混乱的话,人们是无法读懂画作所要表现的主题寓意的,逻辑关系是画家的创作思路,思路决定行为结果,也就是说,画家的画面逻辑关系清晰正确,作品的画面语言就明确、形象;绘画的画面语言,是绘画的载体体现出来的,


比如,油画艺术的载体是“色彩”,画家通过色彩来抒发自己或作品人物的情感情绪,那么画家必须了解各种色彩的特性和视觉感受,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让人们欣赏了解其作品的主题思想,一幅绘画作品中的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处理是有所区别的。



诗夜城主


我是一位艺术系的大学生,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画面语言这个词是在高中集训的时候,那时我画画很疯狂怎么说呢?就是我当时几乎每天画12小时以上,除了吃饭睡觉洗澡这些时间几乎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我画了很多作品,有一天校长看到我放假了,还在画室里画画就看了我的作品,他没有给我过多的评价,他只是和我说:适当放松一下手吧,也让自己放松一下,我一开始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会叫我放松一下呢?他又不知道我画了多久,但我还是听了校长的,我去钓了一天鱼让自己静下心,好好沉淀一下自己。不久后校长又来了他和我说:看画识人,之前你的画体现了你焦急的情绪看得出你急于提升自己,但美术不是死画就可以的了,放松一下自己是不是感觉好多了,也突破了。画面语言这个词我也在这天理解了,看一幅画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画的时候,想要和别人表达什么心情或者感受,关于画面逻辑关系问题,通常有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主次关系、叠压关系、冷暖关系,但我个人认为画面逻辑关系并不是固定已知的,它可以是画面表达作者个人对社会理解的个人逻辑关系。


点绘达人


借用陈平大佬举过的例子来具体分析一下,大佬在一个节目上通过两幅艺术作品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在绘画中的表现,我们同样也可以客观的看到作者在绘画时所表现的绘画语言和逻辑关系。

一幅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描述的是耶稣被犹大出卖前集结十二门徒一起共进晚餐的场景,首先看下整体的构图,这种是典型的以中心为重点的三角形结构,画中所有的人都看向中心坐着的耶稣,其中犹大右手弯曲放在桌子上,头部向后瞧的状态显得更为突出,说明达芬奇在做画的时候很刻意将犹大突出出来。

我们在来看这幅画背后的创作的一些因素,首先我们都知道西方是一神教为中心的,认为只有一位人格神存在并对其崇拜的宗教。这种文化基因影响到文化艺术的创作,在西方的认知中,非此即彼,他是对的那你就是错的,没有“双赢”的概念,这点在贸易战中表现的很明显,所以在他们的文化中“冲突”同样成为了文化和绘画的主流,艺术家更喜欢表现对比强烈的内容,通过颜色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很强的构图来表达,所以他们发现了突出画面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概念,这点在这幅画作中表达的很明确了。

这里要说到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据说,当年达·芬奇找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充当耶稣的模特,可一直苦于寻找耶稣门徒犹大的合适人选。直到3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达·芬奇在贫民窟酒吧里碰到一名弥熏醉汉,在他的身上,达芬奇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犹大应有的獐头鼠目与狡猾奸诈。而这名醉汉,就是三年前‘饰演’耶稣的模特儿。

我们再来看下东方的画作,《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一幅画作相比,《韩熙载夜宴图》同样是中心三角结构的构图,不同的是此话的中心主角并不是在中间,而是分散着有几个主角组成:

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戴着高高的头巾之人便是主人公韩熙载,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着她,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紫薇郎朱铣,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这些人物都确有记载。

其次,在中国的古画中的桌椅可以看出,在中国的绘画体系中并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概念,不会追求极致的画面效果,画面相对较平。可见顾闳中在绘画时为了更好的表现每个人不同的动态特征,客观的对桌椅的形状进行了一定的处理的结果。

从我们的文化传统来讲,我们国并没有单一的神,而是由不同的神有着不同的职能。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通过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了“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在古代这种多元的理论就影响了很多文化和艺术上的产出,这种结论在画作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可见画中的人物构图等都是画家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其背后的绘画语言则受着文化的影响而生的。


兔小姐的奇思妙想


今天早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干燥,天晴比较适合画春景雪景,对中国画而言,特画雪景供大家参考,颜色在气温底时熔化度也较差扩散力一般,同时溶化速度比较慢容易掌握,画出的效果会有雪自然融化视觉,颜色与颜色融合成度也能比较充分,艺术效果会更好,今天这张画4个小时差不多就干燥了,在这个干燥中画会发生许多想像不到的艺术效果来,像雪一点点地在融化。拍二张前后效果图作对比,和一张局部图,同大家一起分享,放大效果较完美,雪景慢慢的在融化……绘画随天时地利人和,及环境生活变化而变化,只有必须充分把握体验各种层次相互间的矛盾变化,绘画才会有五彩缤纷永无止境艺术新天地……





梅林329时空国画


不同的画种有不同的画面语言,而画面逻辑可以相通。就中国画而言,它的“根本”在意、在韵、在味、在趣。中国画的“基础”在笔、在墨、在水、在形。中国画的“语言”在书写、在含蓄、在对比、在似与不似之间。

画面语言即绘画风格、绘画符号。首先,符号化是画家走向个性风格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每个人因成长经历、地域文化、学习环境、个人修养、兴趣爱好等不同,画面也应有个性化的、习惯性的视觉图式。其次,绘画不是拍照,不需要如实的客观再现,绘画时自然也就可以部分清楚,部分模糊,恰恰是这虚实、藏露,增添了画面语言的含蓄性、可读性、精彩性、艺术性。

画面逻辑即绘画的游戏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的画面语言能够自圆其说,其基础技法、造型规律、构成关系、空间转换 、思维方式、符号语境等都能高度统一,你就可以自己制定自己的画面逻辑和规则。这时,你的画面语言和画面逻辑就是独创的、艺术的、时代的、唯一的。



水墨艺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 从我的理解层面来讲,所谓绘画语言,是作者以记录状态、反映认识、传达信息或表现思想为目的,运用笔、 刀、 墨、纸、 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描绘艺术形象造成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

第二 绘画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去粗取精,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绘画的这种表现是通过绘画语言实现的。线有直线和曲线之分,曲线较直线具有柔和、流动、变化、优美等特征;曲线透出婉媚、飘逸等风格,直线透出力度等风格。线条在绘画中的具体运用,是千变万化的,反映了画家们各自的品性、旨趣,传达出精微而又丰富的意蕴和情感。这就是所谓的画面语言。

第三 画面逻辑和画面语言是共同存在的一种产物,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关联,由于绘画其诉诸视觉的特性,形象思维能力一直被看重。然而,在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以理性作为主要特点的逻辑思维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却很容易被忽视,虽然也有人提及理性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以相对完整的理论形式加以讨论。文章试图打破以往绘画教与学的过程中"重感觉,轻逻辑"的教学方式,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试图讨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绘画学习的重要意义。


郝珺设计馆


今天有些事情耽误回答了[祈祷]

我自己也接触过绘画这方面

但也只是皮毛,画面语言和画面逻辑关系

这俩的话我觉得,谁都离不开谁,都是关联的

画面语言,画出来的作品,让人看了就能看出药表达的意思

画面逻辑,首先要想好要一哥什么样的画面,然后再去思考


青菜所属


我是喜欢南派水墨的,就多一点水分而已。



张新110


仅凭一家之言勾勒绘画的画面语言和画面逻辑关系,谓绘画之伟大,足以记录和传承历史之信息,这是人类智慧有别于并高于地球物种最直接表现,它留给物种以内和物种以外有思维群体一个伟大的可以传承下去的语言,把抽象难懂的历史信息用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一瞬间的宝贵财富,让一步步进化而来的现代智慧生命认知自己,认知遥不可及的过去,从某种意义上讲,透过这些古人类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的信息,现代人类或智慧生命知道偶然获得的生命体得以传承的必然性,拉近时空距离,破解自然科学法则,演绎解读简单的生活中透出难懂的哲学。释疑化石和甲骨文,以及解读敦煌壁画等等留传,也许我们理解其内容只含冰山一角,假使霍金、假使神童、假使哲学家或数学家或自然学家与之对话,当有另一番滋味和诠释。

简单理解绘本画面语言和逻辑关系,比如四大名著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绘本,除上述历史因素之外,交待清楚人与物主次关系,空间关系,历史进程关系,规律之内和偶然的关系都有其内在的关系,对立统一吧。


秦枫58


我[玫瑰][玫瑰][玫瑰][玫瑰肤浅认为绘画作品中语言里面涉及到很多学术价值的专业理论,如《美学与哲学》,《艺术心理学》,西方的《构图学》,《符号学》,《美术鉴赏》等等,认真用心阅读便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