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故称塔尔寺,在全国来说它不是最大的寺院,但是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它却是最神圣的地方~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世上的花花草草本事平凡的,但是经过名人的洗礼就会变得“不凡”,塔尔寺就是其中一个,塔尔寺这么有名,是因为这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格鲁派6大寺院之一,信徒们为了纪念他,在明朝嘉庆39年,开始建寺,起初只有一个小殿,后来经过400多年的扩建和发展,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因为宗喀吧的缘故,塔尔寺子建成之日起就盛名广传了,因为它不是一次性建设到位的,所以他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青海多民族的特点,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比如气势磅礴的金顶,小巧玲珑的门亭,“边麻”装饰的外墙,别具一格的藏窗,装修多样的柱饰,轮廓多变的藏房,细腻优美的画廓,造型生动的塑像,精工细作的木刻,丰富多采的砖雕,屹立的各式喇嘛塔等等,无不给人以新奇、别致之感。

这些建筑,融合了青海同仁“五屯”木刻绘画艺术的精华,吸取了甘肃“河州砖雕”的艺术特点,而且采用了汉式传统民居和青海地方建筑“庄廓”的布置方式,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金瓦殿”!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大金瓦殿是整个塔尔寺的核心,也是塔尔寺的主殿,藏语叫做“赛尔顿”,翻译过来也是“金瓦”的意思,为什么叫“金瓦”呢,还得说用1300两黄金做金顶的缘故!

塔尔寺初建于1506年,后来在1711年的扩建中,信徒们曾用1300两黄金和1万两白银,直接改屋顶为金顶,并且安置了殿脊的金轮、金幢、金鹿等装饰品,使殿字更加灿烂夺目,大金瓦殿整个殿宇造型庄严大方,宏伟壮观,在阳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大殿正中又做了12.5米高的银塔,据说当年宗喀吧大事就诞生在这里呢,人们在踏上用银镶面,并裹白色的“哈达”以示高贵。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金瓦殿外,有一株躯干高大、枝叶茂盛、浓荫遮日的古树,传说是宗喀巴在这里诞生时他母亲将胞衣埋入地下而生长出来的,喇嘛和信徒们十分崇拜,围以栏杆加以保护,并陈设金银灯及象牙、古瓶等装饰物呢。塔尔寺的核心是金瓦殿,但并不是最大的,建筑规模最大的是大经堂。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大经堂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平顶建筑,不过目前能看的的,是“重建”后的版本,历史上这座金堂的面积曾达到1900多平方米,初建于1606年,可惜的是在1913年失火的时候被烧,后来经过几番重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经堂内矗立着一百六十八根大木柱,柱上雕有优美的图案,外裹彩色毛毯,缀以刺绣飘带,装饰着黄、红、绿、蓝、白五色帽、韩、彩绸及天花布阵藻井,堂内还陈设着珍贵的堆绣、刺绣挂佛,制作精细,色彩调和,把宽绰而肃穆的经堂装扮得五光十色,堂外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藏族传统艺术,装饰有各种金幢、宝塔、宝伞、倒钟、刹式宝瓶和金鹿法轮。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里面的壁画、堆绣、酥油花,被称为“三绝”!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说完“大”的,在说说小的,那就是“小金瓦寺”,小金瓦寺采用藏汉结合的方式,造型轻盈美观,别具一格,非常的小巧玲珑,入门处有汉式琉璃小亭,斗拱四挑,四角翘起。主殿之上建有铜制馏金歇山顶,墙面以“娱蛤墙”装饰,“边麻”层涂以棕色,突出铜镜,以横平纵高的对比手法,达到了藏汉建筑艺术的统一,给人以新颖、独特、明快之感。殿回廊上陈列有野羊、野牛、野马、黑熊等兽类标本,据说是象征着一切恶魔、鬼魅已被征服哦。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塔尔寺虽因宗喀巴而成名,当时在不断的扩建中,建筑本身已然称为了“艺术品”,这种藏汉建筑艺术的结合是非常巧妙的,塔尔寺的建筑不仅造型新颖、独特、富于创造性,而且细部装饰也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塔尔寺的大金瓦殿,阳光下绚丽夺目,据说曾用1300两黄金重塑金顶


宗喀巴,藏传佛教一代祖师,被青海藏族人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诞生在“宗喀”地方,故名“宗喀巴”,塔尔寺(宗喀)作为他的诞生地,如果有空,阿青建议你一定有去看看,相信你一定会被神圣的氛围所震撼的,绝对会让你有所收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