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

在農村生活慣了,一進到城裡,總感覺看到哪都不舒服,因為感覺城裡哪都過於“乾淨”了,除了少有的公園和小區內的綠化帶,到處都是硬化地面,放眼過去都是光禿禿的一大片。可在農村就不是這樣了,除了水泥路,農村基本都是一片一片的綠意,莊稼地的農作物,常年都是綠油油的,看上去感覺很舒服。農村的路邊、坑塘邊上、村裡的房前屋後、村頭巷尾,也都有很多野草、野花,給村子增添了很多綠意。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

不過農民朋友一般都不怎麼喜歡各種野草,因為很容易就會蔓延到莊稼地裡,跟農作物爭奪營養。因此,農村人見了野草,一般都會直接連根拔掉,然後扔得遠遠的。其實,野草雖然長莊稼地裡對作物不利,但並不是說,各種野草就是一無是處。相反,很多種野草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有的甚至“身價”比種的小麥、玉米都要高,比如說一些野菜可以吃,另外一些可以做成中藥材,都深受人們喜愛。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

現在時間已經到了2月中旬,3月就快要到了。3月的時候正值春季,萬物復甦,農村的野草、野菜也會逐漸生長起來。在春季尤其是3月份,有一種野草“身價”達到了最高點,以後越長越不值錢,這就是茵陳,俗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為啥有這樣的說法呢?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茵陳。茵陳,又叫茵陳蒿,是一種半灌木狀草本植物,在我國分佈於北到遼寧、南至廣西廣東的廣大地區。每年春季3月份,茵陳蒿開始生出嫩芽,植株較小,這個時候是價值最高的時候。到了4月份,一般就不叫它為茵陳了,而是改稱為蒿草,不過4月蒿依然有價值。但到了五六月份,茵陳或者叫蒿,已經長大了,價值也幾乎為0,這個時候的蒿對人們來說,除了曬乾當柴燒,沒有其他用處了。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

3月份的茵陳,植株全株披掛著白色的絨毛,如果連成片,一大片遠遠望去,白茫茫像是一片雪一樣。這個時候的茵陳身價高的原因在於,既可以當野菜吃,也能入藥,加工成為一味中草藥。茵陳當野菜吃,有多種吃法,既可以像其他野菜一樣做成蒸菜,也能焯水熗炒,還能燉湯。也有不少地方的農村人,用3月茵陳加入麵粉、米粉,或蒸或煮,或油炸,或做餡兒,味道鮮美。除了直接吃,也可以把3月茵陳曬乾後泡茶喝,而如果當中藥材也是不錯的,其全株都能入藥,曬乾之後就行了。關於其功效,在《傷寒論》《本草經疏》等古代著名醫書中都有記載。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

到了4月份,隨著茵陳逐漸長大,吃起來的口感不如3月份,用來做藥材效果也比3月份時差一些,但仍然有些作用。不過到了五六月份,茵陳越長越大,味道就不好吃了,藥效也很差。不過這個時候的茵陳曬乾後燒火做飯非常適合。所以才有了“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的說法。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

在農村,除了茵陳,每個地方都有人掌握一些野草的獨特作用,舉例來說,筆者老家有一種癩蛤蟆草,用雞蛋炒不加鹽,趁熱吃了對咳嗽有不錯的效果。因此,農村的野草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毫無價值的草。

你們那裡,有人吃過茵陳嗎?還有哪些獨特的野草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