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水稻破口前5到7天?(水稻防治稻曲病)?

用户81梦凡


用农村人简单的说法,水稻破口就是稻穗苞开始露出嫩谷来,在这以前稻穗是被稻苞包裹着的,现在稻穗要从苞出长出来,伸出谷粒的地方就是破口了。



用科学知识来讲,水稻破口期讲的是:稻穗在分化完成后,穗粒开始从最后1片叶(这片叶称剑叶,剑叶的叶鞘紧包裹着未伸出的稻穗,就是稻穗的稻苞)的叶鞘中伸出,露出谷粒,叫作水稻破口。

水稻穗粒从穗苞中开始伸出的时期,就是被口期,当然不是一株两株伸出来就叫破口期,起码要有百分之二十以上开始破口才能叫破口期。



水稻破口期,是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看到水稻的顶叶和倒二叶子齐平打药是最佳时间,


通常说的二叶叶枕平,就是讲的水稻剑叶的叶枕与倒二叶的叶枕相平,上部剑叶的叶尖与倒二叶叶尖持平,也就是对齐。



所谓破口前5-7天,因稻穗破口有先有后,讲前5~7天难以掌握,可以根据水稻打苞的情形来大约判断,一般每蔸水稻有50-60%稻株出现禾苞时就基本吻合要求。

就是说,假设一棵稻禾的有效稻穗有10~16支,那一棵稻禾有5~9个禾苞时,就可以打药了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虫屎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该病只发生在水稻的穗部,为害部分谷粒。



形成稻曲病的原因一般是这样,越冬的稻曲病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开始在稻田里滋生繁殖,散发细小的孢子,孢子被风吹散在水稻禾的叶上。当水稻稻穗破口而出时,稻穗开始感染上了水稻秧苗叶片上的稻曲菌。这时候,稻曲菌就在稻穗上大量滋生,当稻穗扬花时,病菌从籽粒颖壳开口处进入感染水稻籽粒,通过吸收稻谷籽粒的营养物质,生长出许多的菌丝。稻曲病菌丝,长出稻谷颖壳,包裏稻谷,形成球状黄色的籽实体,产生许多的孢子。这就是稻曲菌球形成的过程。

水稻破口期用药很关键,此时水稻免疫力较弱,易感病。

在破口期前5~7天,可以用井冈霉素、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三唑酮、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等复配方法来防治水稻稻曲病。


一生好人大司马


什么是水稻破口期?简单的讲就是水稻穗子的一部分(谷粒)从稻苞中开始伸出的时期,形象地称为破口期。



如何判断水稻破口期前5~7天?

稻苞则是水稻抽穗前稻穗孕育于剑叶(最后一片叶)叶鞘内时,叶鞘包裹着稻穗,呈长苞形,称稻苞。(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而破口期就是抽穗初期)。水稻稻穗抽出约1厘米--破口抽穗。30%-50%以上的稻穗有此程度就是破口期。



也可以看水稻打苞情况,一般每蔸禾有6-8个禾苞(约为有效穗数的50--60%)时就可以用药。破口前5-7天,一般在实践操作中可以看水稻打苞的情形来大约判断,生产中以每蔸水稻有50-60%稻株出现禾苞时就基本吻合要求。通常情况下,打药的最佳时期是在水稻破口前的5-7天左右,也就是水稻的剑叶和倒二叶的叶枕齐平时。

如何防治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在水稻孕穗破口期间用药防治,效果最好。最迟不能超过抽穗始期,否则,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防治稻曲病的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在水稻孕穗破口期,用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亩对水50~75千克喷雾,可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喷雾,可用5%己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亩兑水40~50千克,可用烯唑醇+井冈霉素、烯唑醇+三环唑、井冈霉素+戊唑醇、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三唑酮、井冈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等复配方法来防治水稻稻曲病。



总结:水稻稻曲病在孕穗破口期,是使用药物防治的最好时期。所以大家一定要判断好水稻破口期前的时间。争取在最佳时间用药防治水稻稻曲病。以上分享仅供参考!


豫农小韩


水稻破口前五到七天是进行穗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尤其对稻曲病和稻瘟病都会发生时首次喷施药剂防治的黄金时期。但是根据自己多年来对稻曲病防治试验效果,及农户指导防治的效果来看,对单独稻曲病的防治要在水稻破口前10-15天进行效果才能最好,即田间大部分水稻植株剑叶(最后一张叶片)叶片叶枕和倒数第二叶(倒二叶)叶枕基本持平一致的时间。过早或过晚效果都不好。


水稻的叶片是由叶鞘,叶枕和叶舌和叶耳组成的。其中叶鞘包裹着茎秆,叶鞘和叶片正常都是绿色的,而叶鞘和叶片相接的部分有一段窄窄白色部分为叶枕。对于水稻破口前10-15天即使是像我们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还有很多人都把握不准的。更何况农户呢,必定田间水稻受栽插深浅和分蘖早迟等植株抽穗时间都是不一的。但是根据我多年防治经验,只要发现田间有50%以上植株的剑叶和倒二叶的叶枕基本持平时,就是水稻稻曲病防治的最佳时期了,即水稻破口前10-15天。当剑叶叶枕和倒二叶间隔距离有3-5厘米时也即是破口前5-7天了,当间隔8-10厘米时基本就破口抽穗了。

对于叶枕平把握不住的,还可以通过田间观察植株的孕穗情况进行判断,就是当田间发现有50%以上植株看到上部有突起鼓包时,也基本就是水稻破口前10-15天,通常也是进行稻曲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如果稻曲病稻瘟病一起防治时,则需要看到田间50%以上植株的突起犹如怀孕6-7月的孕妇肚子时,基本就是破口前5-7天喷药的时期了。

对于稻曲病的防治,除要准确把握好防治时间外,还要注意选用对稻曲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大量试验和实践应用表明,在水稻破口前10-15天,选用戊唑醇或者阿米妙收或拿敌稳是对稻曲病防治效果均为较好的药剂。


农业植保管理技术110


∴稻曲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是农户们所“头疼”的一种病害,一旦水稻被感染后,危及穗部和稻粒,从品质以及产量上都会受影响,所以,正确了解稻曲病,及时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产量。 水稻稻曲病发病条件 气温24℃~32℃病菌发育良好,26℃~28℃适合,低于12℃或高于36℃不能生长,稻曲病侵染时期主要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杨花期,先侵入花丝进入为害,造成谷粒发病形成稻曲。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严重,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稻曲病至今没有找到抗源,密穗型品种发病重。 水稻稻曲病表现症状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病穗在齐穗后4~5天可始见,8~10为发病高峰,高峰期病穗占总病穗的75%以上,全部病穗在齐穗后15天出现,病穗发生持续10天左右。 水稻稻曲病防治方法 (1)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 (2)药剂防治 用药时机: 稻曲病以预防为主,合适时机一是全田1/3以上茎秆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或者“大肚期”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7~10天左右),此时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二是破口始穗期。 防治药剂: 在破口前7~10天用康达戊唑醇悬浮剂均匀喷雾。破口抽穗1/3~1/2时再喷一次。可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 戊唑醇悬浮剂-康达-公牛国际 使用技术和使用方法: 作物(或范围)防治对象制剂用药量使用方法 水稻稻曲病195.225毫升/公顷/13-15毫升/亩喷雾 1、防治水稻稻曲病,按推荐剂量,于水稻稻曲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7~10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1~2次效果。喷雾时应植株整株喷雾,注意叶面叶背均匀喷施。 2、本品在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5天,每季作物多施用3次。


乡野哥阿勇


……水稻破口期前5~7天的判断,用最科学的判断方式,就是根据叶片生长的叶龄,来论据判断,水破期5~7天也处于,水稻长穗期的收关阶段,也就是水稻孕穗时段。如何判断,下面我们结合图片来讲解。也更能够了解的清楚透彻。


图(1)

———<<<...>>>———



图(2)

———<<<...>>>———

……图片(1)水稻正处于孕穗初期,大约也就是水稻破口前5~7天左右,这个阶段也正处于水稻减数分裂中期。根据叶龄判断,也就是最后一片叶,(剑叶)定长叶耳与倒二叶叶耳平行。至破口期稻粒露出,为一个叶龄期左右大约7~9天,图(1)长出略高于倒二叶,(剑叶下面的一片叶)2~3公分左右,大约基本上处于破口前5~7天左右的时段,图(2)是水稻正处于破口期时段。如何把握判断时机,这也需要我们在实际生生产中,细心观察,积累经验。

图(3)

———<<<...>>>————

……水稻稻曲病是必须要预防的,因为稻曲病不仅是影响水稻产量,米质的植物病害,对人畜生命安全也会产生危害。该病害以被列为植物检疫对象。

症状识别

……稻曲病主要病症为水稻开花后大约10天左右,从内颖及外颖的合缝处出现淡绿白色小菌块,逐渐长大后为带绿黄色扁球形菌块,膨大破裂,散出橙黄色厚垣孢子粉,病粒成熟后为暗绿色或墨绿色,病粒出现至成熟大约40天左右。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落入土内,或厚垣孢子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7~8月份菌核开始抽生子座上子囊壳,其中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随气流传播,在水稻破口期侵害花器和幼器,造成谷粒发病,因而导致水稻减产。

发病原因

……稻曲病发病,与品种有一定关系,通常密重型,大穗型品种及晚熟品种发病重,偏施氮肥,穗肥,贪青晚熟的发病重,水淹,串灌,漫灌是稻曲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水稻扬花期遇连续降雨天气发病重。

防治方法

首先要在催芽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抓住水稻生育期的关键时段对水稻进行施药防治。

1.<每亩用75%戊唑醇.嘧菌酯15~20克,兑水20升均匀喷雾。

2.<每亩用75%戊唑醇.肟菌酯15~20克,兑水20升均为喷雾。

怎样判断水稻破口期前5~7天?

对此您有怎样的不同看法,欢迎一起探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