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担心这三个问题

对中国人来说,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屡屡出现在中学政治课本上、考研资料上,还有各种考试题中。

当时既觉得2020年好遥远,还觉得2020年很令人向往,它代表着美好的未来。

现在2020年从课本中文件中走下来了,走到了我们面前,却一下子又觉得有点恍惚。既感慨于时间过得太快,也感慨于期待和现实的差距。

2020年,我担心这三个问题

以我个人来说,若按照物化指标衡量,今天远远超出了我当年最乐观的预期。我走出了大别山,在首都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安家落户,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这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惠及到了像我这样千千万万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里人。

但如果说实际感受,我并没有预想得那样感到幸福。我不认为这是因为我太贪心,我想这有我当年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的缘故,也有我对生活的要求标准在不断提高的因素。这应该在普通人当中是有代表性的。

2020年是一个收官之年,如小康社会、扶贫工作等。收官之年意味着就要有人验收,那么谁来验收呢?当然国家有相关部门来验收。但我想,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来验收。老百姓也看不懂经济数据,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切身体会,他们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这也就是民心民意。从各种调查看,老百姓对过去国家取得的发展以及自己生活的改变,总体是很满意的。但与此同时,在具体领域确实存在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对未来也有不少担心和困惑。

2020年,我担心这三个问题

特别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生活水平快速改善,如果将来经济发展不足以支撑民众的预期,甚至远远落后于民众的预期,那就会出很严重的问题。2019年,在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委内瑞拉、埃及、伊拉克、伊朗、哥伦比亚、黎巴嫩、厄瓜多尔、津巴布韦……等等,这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2019年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甚至陷入了动荡。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发展陷入了困境,让其他问题凸显出来。对此,中国决策者看得很清楚,一直把经济发展看作是化解难题的关键钥匙。

对2020年的中国经济,悲观的声音不少,同时也有很多人说,中国经济的潜力巨大。这是肯定的。凡是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都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之所在。但是,如何把这个潜力转换成现实的发展成绩,是十分不容易的,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找到一个良方。若论潜力,恐怕非洲的潜力最大,拉美国家的潜力也更大,它们的自然资源比中国丰富多了,现在发展也更滞后,这些都是潜力。但为什么大家对非洲没有信心呢,对拉美也没有多大信心呢?这比拼的就是国家治理能力了。

2020年,我担心这三个问题

毫无疑问,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已经得到了检验,激发潜力转化成实际成绩,中国创造了发展奇迹。如果以2020年作为一个分界线,从建国到2020年,我们在国家发展这个竞技场,是一个成功者胜利者。但接下来,中国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性。过去的成绩,并不能自动转化成我们在下一阶段的优势和动力,甚至可能在有些时候成为阻碍。

在我看来,现在有三个问题是中国发展潜力转换路上的障碍。

第一是形式主义,相信大家对此都有各自的体会。形式主义是一个痼疾,尽管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戒除,但我们看到,形式主义在各个领域,特别是财政拨款的各部门屡禁不止,反而更加凸显,而且产生了变异,用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新的形式主义更加难以甄别,当然也更难以戒除。形式主义的危害是根本性的,它会让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实操层面落空、空转。

2020年,我担心这三个问题

第二是过于泛政治化的倾向,这其实也是一种形式主义。中国人讲中庸,其实是一个度的问题。政治对一个国家来说当然至关重要,但过于泛政治化的倾向,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就会是弊大于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的整体环境,有时候让人不能把心思都放在做事上。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就不列举了。

第三,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在变得更加复杂,外界对中国的戒心上升。美国等还采取了越来越多的实际行动,形成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阻力。这反过来又刺激了中国社会的情绪,激化了中外的对立心理。中国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外部世界相处,形成良性对接,这又成了一个新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内政产生复杂影响。

中国人靠实事求,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只要这两点没丢,2020年值得期待,未来值得期待。如果这两点丢了,未来就无法令人乐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