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洞 上】

進入甘肅境內,多有石窟,型制各異,以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最為代表性。而天水市甘谷縣域內的石窟則以其有懸崖壁掛一般的奇特景觀而各俱風騷。

甘谷屬隴中黃土高原嶺谷相間,梁峁溝壑十分發育的地貌區域。渭河自西向東橫貫其境,秦嶺山系的朱圉山脈立於渭河南岸,緹群山突兀於北。兩側皆有小河注入渭水,形成了東西長約三十公里,南北寬約兩公里的沖積谷地。臨河之山受此沖積 與風雨浸蝕沖刷而如刀削斧劈一般,抬眼望去,萬仞壁立,蔚為壯觀。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出甘谷縣城西門沿三一六國道一路向西進入三十華里石窟文化長廊,沿渭河南岸一線分佈著大像山、老君洞、顯龍洞、馬務寺、華蓋寺、朝陽洞六大石窟。在這六大石窟中,以大像山石窟最為著名,以馬務寺石窟最為險絕。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當你進入馬務寺村,就會聽到有人說"洞上"二字,就說的是馬務寺石窟,這是馬務村乃至眾人的口頭禪,問其原因,人們就會說,歷朝歷代都叫洞上,叫"洞上"親切。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馬務寺石窟東距縣城7.5公里,開鑿在距地面150米的懸崖峭壁上,東西走向,呈線形一字排列,現存洞窟34個,型制皆為方形平頂。三個洞窟有清代所塑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和三官大帝及部分壁畫外,其餘皆為空洞。據說,在清代同治年間,人們為了躲避回亂戰亂,搬掉塑像,成為鄉人避難的地方,現存的洞窟中,還遺留有土炕等。就洞窟型制而言,開鑿年代不晚於唐代,明清又進行了整修,但早期石窟風貌猶存。在中段最高處石窟裡,有"棠芹偏洞"四字,有魏碑遺風。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遠觀馬務寺石窟,半壁而掛,似無路可走,然沿羊腸小路攀旋而上,其險臨目,猶使人對古代工匠的膽魄油然起敬。若登臨石窟頂,放眼望去,渭川景色盡收眼中,盎然之興,難以言表。正如黃埔軍校畢業,九十四歲高齡老人張四維詠馬務寺石窟雲:

九霄雲飛天外天,鷹旋絕壁心猶寒。

神工鬼斧鑿巖洞,佛道和諧極樂園。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古 跡】

安瀾振古慶靈源,

猶見神功鑿斧痕。

笑彼力窮山拔後,

空餘五石對黃昏。

——清-範安仁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馬務寺石窟以奇、險、絕、古而遐邇聞名,山上文物古蹟眾多,且年代久遠。清鞏建豐《伏羌縣誌》雲,"馬務山,邑南十五里",馬務山又稱丹崖山,山上有南臺觀。座落在馬務寺石窟最東端的天爺殿,又稱玉皇石窟殿,是一處天然洞窟,為下大上小,窟寬3.6米,進深2.6米,高3.3米,正塑玉皇大帝,頭戴九珠雙龍冠,坐像高1.72米,肩寬0.6米,左側金童手持令旗,右側玉女左手執印,右手持劍,同高1.16米,肩寬0.3米,造像栩栩如生,神龕繪有祥雲、仙鶴、蓮花、牡丹、喜鵲。兩面龕牆上畫有天王像及文武三師朝玉皇壁畫,頂上有祥雲等。觀音殿位於石窟的中間,座南向北,窟前為木構大廡頂,窟門頂懸“慈航普渡”四字,原在觀音石窟殿門側牆上有古人題詩,文革後期還在,不知何時被人盜去,可惜,可惜。在觀音塑像下方有一洞,傳說深不見底,通四川峨眉山,峨眉山撬鍾都能聽見,現在己封住。觀音石窟寬3.46米,進深2.2米,高2.52米。觀音坐於蓮臺上,像高1.46米,肩寬0.46米。左手施觸地印,右手施無畏印。窟西壁畫為四幅觀音菩薩救難感應彩繪壁畫,窟東壁畫為四幅西天取經彩繪圖,壁畫有明清風格,較為珍貴。從山門往東三十多米為三官大帝石窟殿,石窟寬3.2米,進深2.6米,高3.6米,窟內塑天官、地官、水官坐像,即堯、舜、禹三聖,像高1.6米,肩寬o.6米。在石窟中間最高處有一洞窟,為套間形式,客間長四米,寬三米,高二米,傍有偏門,套間長二米,寬三米,高二米,無塑像,在偏門上方有"棠芹偏洞"四字,有魏碑遺風。

我國的石窟,有像窟和禪窟之分,像窟以供養神佛像為主,禪窟以僧人在窟內修行為主。現代人多關注像窟而忽視禪窟,其實禪窟同樣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在甘谷石窟較多,一般大窟供神佛,為像窟,小窟住人,為禪窟,大小石窟共同組成石窟群。我大膽推論,馬務寺石窟的這個洞窟,是不是像窟禪窟組合體,而且從"棠芹偏洞"看,是一個女修行人,也無不可。

遍佈在馬務寺石窟的文物古蹟,不論是洞窟,塑像,壁畫,文字,都是珍貴的文物古蹟,它雖不言,但蘊含著歷史,文化,是中華燦爛傳統文化的瑰寶。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擔 當】

馬務寺石窟經過千年的風霜,特別是清末民初的回亂,己經破爛不堪,洞窟塌陷,塑像壁畫剝落,幾乎無路可走。時至今日,黨恩浩蕩,政治清明,民族宗教政策得以落實。為了宏揚傳統文化,保護國家瑰寶,由馬務寺村,石家大山村,陳家那面村,張家井村等村民自發組合,對馬務寺石窟進行維修保護。自二00八年開始,對天爺殿,觀音殿,三官殿,道路,中門,山門等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維修,一年一個變化地逐步實施,通過將近十幾年的艱辛努力,使馬務寺石窟的生存環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如今,一條通天的大道從通廣渠畔經祥順橋直達山頂,一步一景觀,步步景相連。忠義亭望雲亭亭亭玉立於山巔,蓮花座石柱處處皆贊忠義人。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馬務寺石窟的維修重建不知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這既不是達官顯貴,也不是大款大佬,而是一幫目不識丁,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家婦女。他們憑的是什麼,那裡來的這麼大的精力,我曾經問過,她們的回答是"不知道呀,就是愛",這簡簡單單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句話,是多麼的高尚呀,這其中的一個"愛"字,將人世間的甜甜苦苦辛辛酸酸表露得天衣天縫,我只能用"大愛無疆"詮釋了。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當你走進馬務寺石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遍佈在上山路上的功德柱和廟院裡的功德碑,這些功德柱和功德碑,全部刻著捐助者的芳名。當你稍微留意一下上面的名字,就會發現,這些不光是名字,而是善緣的化身,福報的結果。有一個名叫鞏錫清的老人競然出現了八次,有一個姓石的姑娘達十二次,這些都說明了什麼,只留下後來者慢慢體會了。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只有擋當,才是脊樑。是啊,只要有擔當精神,才能不怕難關,達到理想的頂端。這些馬務寺石窟的建設者是怎麼想的,我沒有問過,問了,我知道沒什麼豪言狀語,但有一個字,"愛"就行了。‘’

甘肅甘谷:懸崖壁掛馬務寺 奇險絕古石窟群

李春,甘肅省甘谷縣攝影家協會會員。喜歡攝影,攝像,旅遊,寫作。人生格言: 用腳步丈量大地,用鏡頭書寫人生,把生活過得與詩一樣,是追求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