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时会有几百平民百姓围观?


为什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时会有几百平民百姓围观?

路易十四用餐图



欧洲的国王与东方的皇帝究竟有什么区别?

即使最接近于东方帝国的法兰西王国,它在绝对君主制程度上也比东方帝国要轻得多。

或者可以这么说,东方帝国皇帝与臣民关系类似于精明的主人与狡猾的仆人,而在欧洲,即使最接近东方帝国的法兰西,国王与臣民的关系更像是领袖与信众的关系。

这里我们可以用清朝康熙帝与法国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国王做一个对比。

康熙帝虽然在东方叙事里被塑造成了“圣君”,但事实上康熙帝在统治华夏时内心却始终有一种以“强兵临敌国”的感觉。

康熙帝一面担心人口过少的满人会不知不觉被汉人同化,另一方面“三藩之乱”又让康熙帝认识到汉族巨大潜力和文化优势,如何让爱新觉罗家族以及八旗这个群体继续保持统治地位,又能让汉人心甘情愿承认这种统治地位,同时还要避免八旗被汉人同化,这对于康熙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课题。

而康熙帝所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强调“首崇满洲”的同时,刻意贬低汉人,强调满人质朴,汉人“奸猾”。


为什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时会有几百平民百姓围观?

康熙帝戎装图


所以康熙帝才会在康熙二十六年,警告皇太子师傅汤斌,警告他不要用汉人习气“污染”自己的太子。

一入汉习,即大背祖父明训,朕誓不为此…设使皇太子入于汉习,皇太子不能尽为子之孝,朕亦不能尽为父之慈矣。——《康熙起居注》

甚至康熙帝会在一些极小的事情上也不忘记贬低汉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康熙帝就曾对汉臣夸耀过自己生活节俭,食不二味,而汉民之所以生活困难,和汉人生活“奢侈”,不懂得节约有很大关系。

圣祖览疏毕,曰:“不雨,米价腾贵,发仓米平价粜糁子米,小民又拣食小米,且平日不知节省。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清稗类钞》

然而事实上根据《康熙起居注》,康熙帝第二次东巡盛京,御膳房为他准备的老虎肉、熊肉、狗肉和鱼肉就有十四车之多。

总而言之,康熙帝对于他治下的大多数民众,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取悦他们,而是在兹念兹的想着如何“防备”他们。

这一点上,和同时期的法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法国从路易十四开始,开始走向了绝对君主制道路,但是毫无疑问,法王路易十四想的更多的却是如何“取悦”自己的臣民,如何让臣民不自觉之间就心甘情愿服从于王室。

而路易十四想到的办法就是把他,法兰西国王的生活变成一场盛大的表演。


为什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时会有几百平民百姓围观?

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曾经专门对自己的王太子解释过,自己为什么要不断举行奢华的庆典。

庆典活动使臣民们愉悦,会给外国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向他们显示华丽、权力、财富和威严。——《制造路易十四》,英·彼得·伯格

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路易十四以及他的继任者路易十五把作为国王的他们的日常生活全面对法国贵族以及公众开放,只要有礼服以及佩剑,任何法国平民都可以到凡尔赛宫现场观看国王是怎么用餐的。

路易十四每一次用餐至少有300人参与,包括用餐的和准备食物的厨师和仆人。路易十四在餐桌上为喝一杯兑了水的酒需要三名仆人参与这个过程,耗时八分钟。

而法国普通平民则身着礼服在特定的公众站台观看他们的国王是如何用餐的。而通常人数都在一两百人,甚至许多法国人把“观看国王吃饭”当做去凡尔赛旅游的必备项目。


为什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每次用餐时会有几百平民百姓围观?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用餐仪式毫无疑问是经过预先精心的设计和排练,他之所以不厌其烦构建繁琐的用餐仪式,本身就是在构建和制造法王在绝对君主制下的神圣性和权威性。

这段充满学究气息的句子翻译成普通大白话就是,在路易十四看来,17世纪的法国,绝大多数人都是一些没什么见识的“蠢人”,国王只需要通过种种仪式,装得自己很厉害,那么“蠢人”成堆的法国,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就都会觉得国王真的很厉害,喝杯酒居然这么麻烦,吃个饭居然这么多人伺候,太厉害了,我们跟定国王了。

应该说,路易十四的想法和做法在法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路易十四宫廷中产生的任何新鲜花样会迅速流传到民间。例如,路易十四患肛瘘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全法兰西的关注,肛瘘突然变成了法国的时髦病。

假设当时有两个法国平民一块聊路易十四的肛瘘,他们肯定这么聊天:

“嘿,你知道吗?听说神圣的国王陛下得了肛瘘。”

“肛瘘?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很厉害,我也想和国王一样得这个病。”

“这个病可不是一般人能得上的,村口神父说了,只有最虔诚的信徒和老爷们才能得肛瘘。”

“好羡慕那些得了肛瘘的人,我也好像得这个病哦。”

“我告诉你啊,我们的领主亨利爵爷今天上午特别高兴的宣布他得了肛瘘,为此准备这周在城堡举行大型的宴会来庆祝呢。”

“真的假的?那不是我家的鸡又保不住了?”

不要以为这是作者胡编乱写,事实上这就是当时路易十四对于法兰西的影响力所在。

肛瘘突然变成了时髦病,大家喋喋不休地谈论着肛瘘,每个人都认为或者希望自己得这种病;这些人无非是想炫耀一下自己和君主得了一样的病。——《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说到底,欧洲即使最接近东方帝国的法兰西,即使是“雄才大略”的路易十四,他也许会为了打仗毫不犹豫掏空法国人身上每一个法郎,他也许会为了巩固波旁家的王权而处死上千上万的人,但是他始终很清楚,波旁家族对法兰西的统治,并不是建立在“军事殖民”上的,而是建立在“愚昧”的法兰西人愿意接受波旁家族对自己的统治基础上的。

因此,作为国王,必须通过种种“表演”和仪式,塑造王权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但这种行为本身就象征着法兰西与大清关于什么是“统治”巨大而不可调和的分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