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民福康


一、要注意艾条的质量。艾灸本身就是将艾草的药力通过热力经过穴位和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所以如果艾草质量不好不但影响效果,可能还会有害身体健康。


二、要注意中医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更好的艾灸效果,必须首先进行体质的辨别,在这个基础上取穴施灸,可以事半功倍。


现代科学研究说明:取穴施灸时,艾燃烧产生的红外线可激发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共振效应,同时激发人的经络感传现象,促进经气运行,产生循经感传,为正常细胞、免疫活细胞及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输送活化能,同时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代谢的紊乱状态,调控人体的免疫力,抑制人体内细胞的衰老。


从灸量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灸量要适量,时间要短些。从手法角度来说,实证和热证大多使用泻法,而虚症和寒症基本使用补法。


三、灸前后多喝温水,灸后2小时内不要洗澡。


总而言之,艾灸是一种扶正祛邪,升阳补益的方法,绝大多数人都适用,但很多朋友反映自己在家艾灸并没有太大效果和感觉,这充分说明,艾灸作为一种中医的主流疗法,要达到良好效果,还是对中医知识和基本手法有一定要求的。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生民康健


生民康健


艾灸是传统针灸疗法中的灸法,也是现代人用以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但具体艾灸时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和禁忌的,现分述如下。

艾灸时应注意什么

1、艾灸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寒冷的冬季艾灸时也不宜触凉、碰冷水。

2、艾灸期间尽量不要生气:如果生气,就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络运行受阻,影响艾灸的效果。

3、大饥大饱时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缓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时,艾灸期间不宜吃食物,最好灸后半小时再吃饭。

5、艾灸前后最好能喝适量温开水,以200-250毫升为宜。

6、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但不能洗凉水澡。

7、初次艾灸的人,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加艾灸穴位,不要同时灸好多部位。

8、若皮肤起泡,小的泡一般自己可以吸收。较大的水泡,可以挑破后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等泡痊愈后再灸。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

1、不可艾灸的部位:皮薄肉少部位、筋肉结聚之处、大血管处、心前区、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和下腹部、乳头部和阴部及睾丸等。

2、慎灸的情况:极度疲劳、过饥或过饱、醉酒、大汗淋漓、情绪不稳者,对艾灸恐惧者,经期妇女,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身体极度消瘦衰弱、精神病患者等。

3、不适宜艾灸的病证:实热证及阴虚发热者。

4、不宜直接灸的部位: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

5、不宜随意施灸:要注意艾灸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柱是先少而后大。特殊情况,可酌情而施灸。


中医药养生知识科普


1.温和灸

首先,我们找来一根长度适中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然后将点燃的一端对准需要艾灸的部位,进行艾灸。艾条距离皮肤一般为2-75px,以施灸的部位感觉到温热但不灼痛为最好,一般来说,每个部位灸10-15分钟即可,使局部的皮肤微微泛红为度。如果施灸的对象是昏迷的患者,或者有皮肤感觉减退的病变,在施灸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手指来感觉患者施灸部位的温度,调节艾条的距离,以防止出现烫伤。温和灸一般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

2.雀啄灸

顾名思义,雀啄灸在操作时就如同麻雀啄食时不断点头一样。雀啄灸的前期准备工作与温和灸相同,只是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雀啄灸一般多用于治疗急性疾病,但对于一般疾病也可采用。

3.回旋灸

回旋灸也很容易操作,首先我们把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的部位,让艾条与皮肤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同时用手将艾条不断地左右移动,或者不断地旋转施灸。回旋灸的适用范围同雀啄灸。

除此之外,常用的艾灸方式还有艾炷灸,温针灸及其他灸法,因为操作相对较难,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男科王传航教授


关注妙手小圣医,每日推送养生干货!

中医方面认为,艾灸具有很好的补阳祛湿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治病手段,在正确的穴位之中进行艾灸,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之中的湿邪,同时还具有预防各种各样疾病的功效。



艾灸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病,效果十分好,艾灸在治疗乳腺增生,脾胃虚寒,宫寒不孕,肾阳虚,肩颈酸痛等问题上可以说效果最好。

比如用隔姜灸治疗乳腺增生,女性可以触摸有结节的地方,然后就在结节对应皮肤上放置一块扎满孔的生姜,进行艾灸,坚持一段时间自己就会痊愈。

那么艾灸有哪些注意事项和禁忌呢?

1:热性体质不要进行艾灸,尤其是一些阴虚火旺,湿热的人,艾灸会加重症状。

2:艾灸时间不可过长,刚吃完饭不要艾灸,晚上九点以后不要艾灸,以免气血浮动影响睡眠。

3:艾灸一定要按照从上至下的穴位顺序,最后要引火归元,以免出现上火的情况。

4:艾灸后最好喝一杯蜂蜜陈醋水,可以防止艾灸后出现上火的情况。

5:委中穴不能艾灸,但是在委中穴拔罐的功效很多,尤其是可以治疗腰痛,立竿见影。


感谢关注!每日为您推送中医养生知识。


用户82314583398


艾灸,就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把用艾绒制成的艾柱和艾条点燃点燃以后,熏灼或者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在体表施以温热刺激,通过调整经络和脏腑功能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对于艾灸这一传统治疗方法来说,现在应用范围很广,不论懂不懂中医和经络理论的人都在用,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及时了解使用注意很有必要!

艾绒的质量是关键

艾绒,是用干燥的艾叶放在石臼内反复导臼,筛去灰尘,粗梗等杂物,取其柔软如绒的纤维。以陈旧者为良。艾绒有气味芳香、辛温微苦、容易燃烧的特性,且不易爆发火星,热力温和持久。

艾叶,是草本植物艾的叶片,在夏秋之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用。

艾灸所用就是艾,艾的质量、存储、制作各环节都会影响到艾灸的效果。把住艾绒质量关,是艾灸的关键环节,不可马虎大意或贪图便宜,注意不使用劣质药材!

艾灸的适应症要注意掌握

艾灸主要适用于慢性病以及阳气不足的病证。如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寒湿痹痛、水肿、寒哮、阳痿、遗尿、脱肛、胎位不正等。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

艾灸禁忌需注意牢记

1、热证禁用艾灸!

2、艾灸部位不可逾越!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皮肤破溃部位、禁灸的腧穴(穴位);面部、浅表大血管部位不用直接灸;关节活动部位不用瘢痕灸。

艾灸时注意选择正确体位

施灸时让患者摆正体位,要自然、舒适,能持久。

不可随意移动体位,防止燃烧的艾绒或燃尽的热灰脱落,烫伤患者。

艾灸护理注意

1、艾灸后,出现微微的发红或灼热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
如施灸过度后,局部出现小水泡,也不要挑破,等待其自然吸收为好;如果水泡较大,可以用消毒的毫针是在水疱的基底部放出液体或用消毒的注射器吸取水液,涂上甲紫并用消毒纱布包敷处理。
2、艾灸部位在艾灸后不要轻易水洗;艾灸后可以适量多喝水;不要喝冷饮。
艾灸,看似简单易操作,但是不是适用证不可乱用,而且要掌握好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点赞、转发!让我们一起健康快乐的生活!

蔚姐杂谈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用户78455269095


提得好!虽然艾灸有很多好处,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受伤。在我们享受艾灸的同时,应该注意这些技巧哦。

悬灸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温灸器灸,施灸部位15~20分钟。

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在头、面、胸、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适当大些。

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适当大些、灸时可以适当久些;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时间宜短。

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空腹、过饱时不宜灸。

孕妇不宜灸腰骶部和腹部。

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艾灸要注意温度,且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疤痕。

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或糖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艾易燃,在施完艾灸后,注意彻底熄灭艾灰。

(信时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黄月星 陈瑶璇)


大洋网


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科二病房主任赵钧为您作答!


我国古代众多医书中有对于艾灸的记载。

比如《本草从新》中提到,“艾叶,苦辛……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让我们在先人的直接经验中找到结论:艾灸很早就用于身体调理和保健之用。


目前通用的说法是,艾灸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一般用在冬季多些,越来越多理疗养生馆在推广这个服务项目,但建议您去正规医疗机构操作为好。

关于艾灸的问题


问题一、便宜的灸疗馆可以吗?

并不能拿费用高低来简单区分好坏,艾灸对穴位、手法有很多讲究,最好由有权威中医基础知识的医生来操作。

问题二、越贵的艾条越好吗?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艾条的选择。一般来说,艾叶越精细越好,不同产地也决定质量差异,医院用的药艾条和其他场所用的普通艾条也有差别,需要甄选。


辽沈名医头条号,在线医生智库!关注后,邀请我回答问题吧!


辽沈名医


艾灸这是一项非常传统的中医理疗方法,它需要施灸者了解人体体表穴位,经络运气活动,甚至更需要学会掌握艾灸手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有的患者认为艾灸其实就是点燃艾条放身体部位就可以,无需掌握技巧或者注意其中的诀窍,但是事实上,胡乱艾灸,容易出现烫伤现象,甚至容易导致疾病不治反而加重的情况出现。艾灸是一门非常深奥的中医理疗学问,艾灸期间存在各种注意事项,具体我们可以来一起探讨一下。

艾灸前:

艾灸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选做,一般通常会选择白天,除非是失眠症,那么可以选择在临睡前施灸。

艾灸不可在饭前空腹或者饭后立即实施

大悲大喜大怒的起伏情绪不建议艾灸,必须保持平和心态。

艾灸穴位前,有必要用棉签或者酒精棉清洁穴位及周围皮肤

艾灸时:

施灸者要集中注意力,以免艾炷移动偏离穴位,造成皮肉烫伤,浪费时间。

注意穴位精准,患者要放松身体,不要扭曲,施灸者找准穴位,注意艾灸过程中排烟

掌握施灸顺序,穴位过多,应先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序灸并躺下静卧,让其喝温开水。

艾灸后:

艾灸后需要静息15分钟,期间注意保暖

施灸后不要立即洗澡,过4个小时后可以洗澡

艾灸后不喝凉水,宜喝温水。

防止感染,如果艾灸不当,造成烫伤水泡,应及时消毒

艾灸期间注意饮食,不宜饮食辛辣刺激,生冷生硬食物。


抗癌健康网


1、在艾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施灸。

2、施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以助疗效。

3、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4、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较好。

5、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6、一般艾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头上和身上的汗出去后,再出门。春夏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风寒。

7、一般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利于灸后排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