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你每个月给娘家拿多少钱?”“没多少,就2000,咋了?”

结婚后,夫妻间的收入与财产是否需要报备给长辈,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做法。但至少,对那些住着父母买的房子、用着父母买的车子的年轻夫妻来说,自己的收入如何分配和安排,还是需要对长辈知会一声的,这算是最基本的尊重。

小苏的生活便是如此,她与丈夫的婚房是公公婆婆筹钱买的,所以她与丈夫在结婚后的大小事宜,都会时不时向住在同一小区的公公婆婆汇报。

“儿媳,你每个月给娘家拿多少钱?”“没多少,就2000,咋了?”

原本,这样的小事倒也没什么,她与丈夫也好,公公婆婆也罢,大家关心家里的财务开支,也是为了让小两口的生活能够更好,并无不妥。

可就在前段时间,由于小苏娘家的一个“投资”要求,她平静的婚姻生活就这样被彻底打乱了。“我弟弟在外边做生意,经营了一家美发店,前期的资金不够,很多都是借的。就开始找我们这些家人朋友帮忙,我们每人按月支援他一点钱,用来支付员工前期的工资之类的,等年底的时候他加上利息再返还给我们。”

“儿媳,你每个月给娘家拿多少钱?”“没多少,就2000,咋了?”

在与丈夫商量后,小苏决定每月拿出2000元工资,用作支援弟弟,从那时候开始婆婆对她的态度就变了。

“最早的时候,她说的还比较委婉,只是提醒我美发店的生意不好做,让我考虑考虑再拿钱。可在知会公公婆婆之前,我和丈夫已经答应了弟弟,会帮他这个忙,所以在婆婆劝我的时候,我也只是礼貌拒绝了,然后,她就开始生气。”

从那以后,婆婆见到小苏后,最常有的一句话就是:“儿媳,你每个月给娘家拿多少钱啊?”

“儿媳,你每个月给娘家拿多少钱?”“没多少,就2000,咋了?”

“她就是这样,喜欢明知故问,明明知道那钱不是白给,是借,到了她嘴里,就非要说是我给娘家人拿钱,给外人一种我在吃里爬外的感觉。到了后期,我也懒得一次又一次回答她同样的问题,变得不客气起来。”

“没多少,就两千,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苏的回应也变得越来越简短和犀利,到了现在临近年末之时,她与婆婆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人尽皆知的地步了。

“我丈夫私下和我说过,婆婆觉得我弟弟压根不会还钱,所以才这样针对我,我现在也不想理她,等到了过年的时候,我拿着钱和利息回来,看她还有什么话说!”

“儿媳,你每个月给娘家拿多少钱?”“没多少,就2000,咋了?”

在联系情感化蝶时,小苏也说起过她弟弟的美发店,前期的房租、装修、设备都是弟弟自己筹钱搞起来的。只是在招聘员工和发工资方面,有些周转不开,所以才想着找亲戚朋友帮忙,随着开店时间越来越长,客源也在不断积累,年前做头发的人多,又可以涨价,到时候解决还钱的问题,并不是太难。

生活中,类似这般由于亲戚借钱,导致家庭矛盾、婆媳不和的例子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无非是住在同一栋房子内的“两家人”,各有各的打算罢了。婆婆不喜欢儿媳妇向着娘家,儿媳也不愿放着老家不顾,一心向着新家。真要分个谁对谁错,却也分不出来,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真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除了当事人主动的相互体谅和理解外,似乎也没别的办法了,不是么?

(在今日头条搜索“情感化蝶”,发现更多身边美文,期待您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