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户种养双轨制现象已经很普遍,真的很普遍了吗?

农村老俗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食用安全也越来越重视。现在的社会,已经不仅仅只有城里人知道吃的绿色放心,农村人也知道有机绿色。以前的农村,大家条件都不好,种几亩薄田。一家人的温饱都靠着那几亩的收成,自然是把有限的化肥、农药用在了粮食上,只为了多收几颗,家人吃的更饱。

而当温饱基本解决后,为了提升生活的质量,大家努力的增产增收,只为了多卖一块钱,给家里置办一些好物件儿。于是,家里的化肥、农药可劲儿的往庄稼上去。因为资源条件有限,所以菜园里的蔬菜,或者自己吃的粗粮,能不打药的一定要节约药剂,能不用化肥的,一定用农家肥顶上。久而久之,人们慢慢的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直到村民们开始重视食用安全。重点:其实,这就是专家嘴里的“双轨”种植方式,出现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生产资源的匮乏。


那么,现在为什么会继续出现“双轨”这样的情况呢?

一、现在的农民已经不再是消息闭塞,全然不知的农民。随着信息飞速传播,大家也知道吃什么安全,也知道怎么种植好。于是,村民们继续延续穷的时候的做法。家里自家人吃的蔬菜,能不用药的一定不用药,能不施化肥的,一定不施肥。也这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去乡里买菜,去乡里吃饭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村民自家的菜园,至少比那些漂亮的蔬菜便宜。


二、至于为什么庄稼用药,而自家吃的不用药。其实,没人愿意用药,但是不用药哪里有收成!就拿水稻来说,我们村里很多人继续种植水稻,我家自家也种植。因为水稻是我们的主要粮食,几乎顿顿少不了。我们自己都要吃的粮食,却一样逃不过一次又一次的农药。作为我们村民,难道不想吃一口绿色的米饭吗?原因是病虫害的猖獗,不用药,就不会有收成。所谓的绿色有机,成本实在太高太高。即使那些号称有机的大米,都不敢拍着胸脯说,一定不用药。

那么,有办法避免“双轨”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很难做到。我个人觉得要从三个方面出发:1、严格规范药剂使用,对于一些污染性大,有毒等药剂,要逐步退出市场,完全由无毒,或者生物制剂替代。2、提升品种的各种抗性,减少病害的发生。当庄稼发病少了,农民也乐的上花钱买药,少劳作。3、加强各地产品的抽检,规范种植。


着迷大乡村


看来仁兄基本上不是农民啊,专家整个新名词老曹还要理解半天,这么和你说吧,就我个人来说,任何市场上买的东西我都不放心。农户搞种养双轨普遍不?你自己动下脑经就知道。我早些年见过为了搞双抢喷百草枯的,除草剂只杀杂草不杀水稻的。见过喷了农药第二天就卖的。呵呵。不过,大环境下,谁都无法脱身,这世界还算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