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东来,遇而未信;慧可传法,信而不修;三祖僧璨,有信有修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达摩祖师东来,面壁九年等候二祖慧可,传法衣与他。二祖遇三祖,传金襕袈裟于三祖,以为华夏诸僧之宝,遂赐法号“僧璨”。此偈为二祖慧可开示三祖,三祖听闻之后,当下便悟。

达摩东来,遇而未信;慧可传法,信而不修;三祖僧璨,有信有修

三祖僧璨大师

传法衣者

三祖僧璨禅师曾受困于疾病,自感罪孽深重,来到二祖面前,请求二祖为其忏悔。僧璨当时只是一位白衣居士,并未出家,慧可当时隐居山林,伺机寻去法嗣,一见三祖,便知其为禅宗三祖之人选。所以慧可特意旁敲侧击,巧开机锋,对三祖说“你的罪过都给我吧,我来帮你承担”。僧璨听闻之后,便跟随二祖慧可出家,一直侍奉二祖两年多。

二祖的禅所提倡的是“是心是佛,即心即佛”,强调佛法无二,开一代禅宗之先河。而到了三祖这里,他不仅继承了二祖的思想,还不断强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大乘真如思想,以消除大众虚妄分别之心。僧璨将达摩所传禅法,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相结合,见机说教,广弘佛法,对后世的禅宗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摩东来,遇而未信;慧可传法,信而不修;三祖僧璨,有信有修

二祖传三祖

谁来缚汝

僧璨,生年不详,史料大概的记载是在周武灭佛前后,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一带,承二祖法衣,传四祖道信。卒于隋大业二年,代宗皇帝曾谥号“鉴智禅师”。他在俗世四十余年都是白衣,出家之后适逢佛教浩劫,不得已隐居山林,此时的禅宗仍然不是佛教的主流,只在山野林间等底层传播。三祖曾经作《信心铭》,至今仍有流传。

隋文帝大业二年,僧璨传法衣于道信禅师。道信禅师于三祖面前求法,请教如何解脱。僧璨悠悠然回答“谁缚汝?”。只此一句,点开了道信禅师,也点开了后世无数的学佛人。“是谁束缚住了你呢?”,本来无一物,哪里有绳子呢?道信禅师当下便悟,是为四祖法衣之来源。“本来都无心,何须求解脱”,一语点醒梦中人,所谓解脱,不过是众生自寻烦恼。

达摩东来,遇而未信;慧可传法,信而不修;三祖僧璨,有信有修

三祖传四祖

信心之铭

僧璨是禅宗史上的一个坐标,是禅宗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起点。达摩东来,遇而未信;慧可传法,信而不修;三祖僧璨,有信有修。由三祖开始,佛教才真正地开始了它的大转移,即由贵族到平民的弘法路线得以确立,其道场也由都市的大寺大庙转变成了深山老林的兰若。三祖可谓是禅宗史上设坛公开传法的开创者,转变了达摩来时印度禅的那种注重“头陀行”的禅风。

不仅如此,三祖还一改“不立文字”的传统,著《信心铭》五百八十四字,相机说法,打开方便之门,帮助信徒修行。《信心铭》一文篇幅短小,语言平实,内容详实,故而在底层的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它与禅宗的另一部著作《坛经》对中国信众的影响,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篇短文在禅宗史上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达摩东来,遇而未信;慧可传法,信而不修;三祖僧璨,有信有修

《信心铭》

生死由他

达摩的禅,初到动土之时,还带有明显的印度色彩,那么到了三祖这里,已经完全地被改造成适应中国的理论。这不是篡改,而是方便,是大慈大悲,是大智大慧。在今天的安徽潜山县,仍有“三祖寺”保存完好,它不仅仅是古代建筑的完美样板,也是中国禅宗的重要祖庭,被认为是“禅宗六大祖庭之一”,保留了诸多的关于三祖的遗迹。

达摩东来,遇而未信;慧可传法,信而不修;三祖僧璨,有信有修

三祖寺

一代高僧僧璨,于大业二年示寂,并非坐化,而是站立圆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生命的最后尽头,仍在用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教导众生:一切皆无,生死虚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