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地藏经纶贯》参学22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地藏经纶贯》参学22


《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青莲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

净空法师 1998年宣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先要将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讲的“五重玄义”,贤首所说的“十门开启”,都是经前的介绍,这也有称之为纶贯。我们在此看到的注解,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法名灵椉。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椉”是古写,现在不是这个写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纶贯,也是这个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义,而比五重玄义的内容更为丰富。


承前:【当知如是众生、菩萨、佛等,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而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故知不达其具德识心,便须缘真如理,而断九界修染修恶。】

上面有个不思议,不思议性识为体,下面再给我们解释:

【何名不思议。故宗镜云。此识建立有情无情,发生染法净法。】

这一句话实在讲,就是解释《华严经》讲的“唯识所变”。唯心所现那个性,就是前面讲的“一念自性”,一念自性是我们的真心,它能现相,森罗万象总是它变现出来的。可是这些法相千变万化,为什么会变?识变的。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识。『识建立有情无情』,有情我们讲动物,无情是植物、矿物,包括一切自然现象,有情、无情都是性识变现出来的。『发生染法净法』,“染法净法”统统都是性识显现出来的。一真是净,十法界是染,四圣法界是净,六凡法界是染,无论是染法、净法,都不离性识,性识是自己。下面两句是讲有情世间的由来:

【若有知有觉,则众生界起。】

这就是有情世间的由来。我们今天讲一切动物,动物怎么来的?是『有知有觉』。

【若无想无虑,则国土缘生。】

这是讲器世间的由来。植物、矿物、自然现象怎么来的?是由无知无虑来的。无知无虑是无明,有知有觉是妄想,归纳成两类。有妄想就变成有情众生,没有妄想有无明就变成山河大地,变成无情众生,都是法性变现的,所以《华严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因染法而六趣回旋】

这是六道轮回。轮回怎么来的?『因染法』来的。染是染污,染污本来没有,事实上是真的没有。你看到不如意事情,心里生烦恼,你苦不堪言!问:你烦恼在哪里,拿出来我看看?找不到。找不到不就是假的吗?禅宗里面有个故事,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打坐,慧可去找他,达摩理都不理。那个时候是冬天,慧可在雪地站了很久,雪都到膝盖,达摩祖师好像一点慈悲心都没有,理都不理他。最后他用刀把手臂割断,拿着手臂来供养他,达摩祖师说:“你这又何苦!你为什么这么作法?”慧可说:“我心不安,求大师替我安心。”达摩祖师手一伸:“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这一回光返照,说:“我觅心了不可得。”那好!我给你安好了。他这就觉悟了,开悟了。没有,是个妄念,念是妄念,你喜欢是喜欢这个妄念,找不到。你苦恼是苦恼的妄念,到底在哪里?你头脑里哪个细胞是苦恼?找不到。所以说一般众生叫胡闹,完全不是事实,非染说染,你才晓得六道轮回多冤枉!但是许许多多人在六道里受冤枉罪,他不能醒悟过来,天天在打妄想,我们应当很冷静、很细心去观察,才见到事实真相。底下一句:

【随净法而四圣阶降】

这句是说明智正觉世间的由来。『阶降』是说等级。『四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些是随净法。随净法的程度有浅深不一样,所以也有等级,前面染法也是如此,染污的程度不相等,所以有六道。愈往上面染污愈轻,愈往下面染污得愈重,严重的染污堕阿鼻地狱,最轻的染污就是无色界天。这是把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的来源都说出来了。

下面给我们做个结论:

【可谓凡圣之本,根器之由。了此识原,何法非悟。证斯心性,何境不真。】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所以性识是凡圣的大根大本,是根身器界的来由,说明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起的,全都说清楚了。下面这四句话重要,『了此识原』,“了”是明了,你真正觉悟、真正明了识的根源,识的根源就是一心自性。所以我们念佛,念佛目标订在哪里?一心不乱;你要果然念到一心就见性,见性你就成佛了。『何法非悟』,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都觉悟了。

要真正学佛、学菩萨,那一定要“了此识源,何法非悟”。

『证斯心性,何境不真。』你要彻底了解法性,法性就是心性,你就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法法皆真叫一真法界,不是一真法界离开我们这个环境,另外去找一个一真,现前就是一真,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真,所以佛经说得好,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如果你以为这个地方是一真法界,那个地方是十法界,你没有悟,你还有分别执着妄想,你没有见性。见性之后,极乐世界在哪里?当下即是。所以古德才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你想想什么味道?为什么实不去?这个境界立刻就变成了极乐世界,就变成了一真法界。

净空法师:我怕大家不懂,我常用电视画面来做比喻,换频道,还是这个画面、这个荧幕,电视荧幕就是我们的真心,它所现的依旧是在这里面。这个比喻也只能比个仿佛,没有办法比喻得那么贴切。所以悟了之后,空间突破了,无限维次的空间全部突破,这个时候你见到是一真法界,法法皆真。真是什么?真是自性,没有一法不是自性。古人用金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哪个器皿不是黄金?悟了之后,哪一法不是自性?这叫不思议。

【可谓绝学之门,栖神之宅。】

『绝学』,是修学达到顶点,上面没有了,这叫绝学。『栖神』,就是安心。慧可心不安,到这个境界他心就安了。宗门里面所谓“向上一着”,绝学之门就是向上一着。

【故立此体为迷悟根源。方显大士恒沙界内,散影分形,生死海中,随机引导。】

这是说明青莲法师为什么要用不思议性识做为本经的教体,而不是像其他一般法师多半用实相。他这个地方所讲并不违背实相,实相就是事实真相,他讲不思议性识,还是事实真相。他说得很详细,文字虽然不多,让我们跟其他一般这些大乘经玄义,确实是容易懂得、容易明了、容易体会。这个地方明白了,再看看其他法师写的玄义显体,我们也就比较容易懂得,说法虽然不一样,理是一桩事情,这是『迷悟根源』。

理事都明白了,然后你才知道,地藏菩萨在虚空法界度化众生的事情。地藏菩萨是谁?是自己,不是别人。不但地藏菩萨是自己,所有一切诸佛菩萨统统是自己,经上说得好,“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心就是自性。唯心所现,地藏菩萨是唯心所现,阿弥陀佛也是唯心所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哪一个不是唯心所现?一切众生界唯识所变,佛菩萨又何尝不是唯识所变?变成这个菩萨、那个菩萨。诸佛菩萨无量无边,显示出性德不可思议。地藏菩萨是我们性德里面哪一分变现出来的?孝亲尊师。从孝亲尊师变现出地藏王菩萨,从大慈大悲变现出观世音菩萨,从理性理智变现出文殊菩萨,从大愿笃行,现在来讲落实,变现出普贤菩萨,离开自性什么都没有,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合诸佛菩萨、一切众生整体,才是我们一个完美的全体,禅宗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完美的本来面目是一个整体,不是部分,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认知。

『散影分形』,是讲与一切众生的感应道交,哪个地方有感菩萨就有应。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看到一切众生把孝亲尊师德性忘掉,迷惑了,他不是没有,这是性德,他怎么会没有?是没有人启发他。于是我们才晓得教学的重要,众生统统都有,只是没有人教他,如果有人教他,他的性德就现前。所以古圣先王,他们对社会、对人民、对众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教化。我们读《礼记.学记》,“学记”这篇文章用现代的话说,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一开端就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国”是建立一个政权,“君民”是你领导人民,以什么事情最重要?教学。只有教学才能解决问题,除了教学之外,其他的手段可以做补助,不可以做主要的,宾主要分清。

底下这两句话说得好:

【正欲显此不生灭法性之体,祇在生灭无明妄想之中。】

『不生灭法性之体』,也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宇宙一切万事万物都是依这个体而生的、而现的。自性在哪里?自性就在『生灭无明妄想』里面,你要从这里面去找、去观察,这里面有个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它跟生灭和合在一起。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是凡夫,你随业流转;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这一觉悟就是佛菩萨。这桩事情,《楞严经》讲得很多、讲得详细,也讲得很深刻。哪是不生灭的?六根的根性不生灭,六根的根性是佛性、是自性,这是你容易见到的。还有一个你不容易见到的,我们四大的色身,色身的法性也是不生不灭。科学家虽然发现,所谓是物质不灭,不灭的是什么?不灭的是法性。生灭的是法相,不灭的是法性,法性跟法相永远和合在一起,从来没有分离过,你能辨别得清楚你就是佛菩萨,你搞不清楚你就是凡夫。底下他举南岳大师几句话:

【南岳云: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

这四句话是南岳大师说的,这是过来人的话。你要是懂得,你要会学了,真正就学到了。这一大段句句都好,句句都重要,所以我们全说出来。“迷悟根源”,就说到此,实在讲说得相当清楚。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地藏经纶贯》参学22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地藏经纶贯》参学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