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家表演京劇《長阪坡》糜夫人跳井,現在年輕演員還會嗎?

《長坂坡》是京劇傳統劇目,選自《三國演義》第41回"……趙子龍單騎救主",故事敘述: 劉備自新野撤走,在長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及,與所屬部隊及家眷失散;趙雲捨死忘生,單槍匹馬衝入曹營,屢涉險境,終於萬馬軍中救出簡雍、糜竺。

老藝術家表演京劇《長坂坡》糜夫人跳井,現在年輕演員還會嗎?

趙雲七次衝入重圍,方得百姓指引,得見糜夫人抱阿斗坐於坍牆枯井之旁啼哭。夫人身受數創,不能行走。趙雲叩見,極力請夫人上馬,欲保護而出。夫人深知大義,惟以阿斗為託,己則以願死報主,免累趙雲,趙雲再三安慰催行,力任無妨,夫人再三不可,亦促趙雲速行。繼見趙雲堅待不去,恐且遲延遇寇,乃跳身入井

劇中趙雲和糜夫人是個對戲,這段戲靠旦角的心情變化來把握節奏,她有戰亂中的害怕,看到趙雲時的驚喜,但是同時我們不能忘記她已經受傷以及她作為主母和大嫂的地位,因此,在欣喜自己與孩子得救之刻還得有劉備夫人的身份。她惦記劉備全家,更為阿斗可以得救而高興,最終決定投井自殺以保全孩子。如果把靡夫人的情緒層次演清楚,這出戏就能好看、出色。

這段戲裡糜夫人的第一句詞:

“牆外可是四將軍麼?”應該用哭唸的方式說出,因為她還在剛才逃跑中箭的緊張之中。

一句“趙雲在此”使糜夫人悲喜交集,她緊走幾步,表示出矮牆、瘸著腿、欲攙扶趙雲,念:“四將軍快、快請起。”

老藝術家表演京劇《長坂坡》糜夫人跳井,現在年輕演員還會嗎?

京劇老藝術家李玉茹


看五十年代《京劇叢刊》發表的《長坂坡》劇本,發現劇本中沒有“快、快”二字,老藝術家李玉茹認為不妥。因為她從小在學校學的這兩個斷開、用不同口氣念出的“快”字,極其形象地表明瞭糜夫人又悲又喜,同時尚未完全脫離害怕的心情。

此後,糜夫人有兩段重要的臺詞都與阿斗有關。一段是告訴趙雲,孩子終於有救了。旦角用沉重的、較緩慢的音調念:

可憐他父,半世漂零,只有這點骨血,望將軍(懇切地望著趙雲),保護此子,闖出重圍,使他父子相見,我縱死九泉也是無恨的了(哭)。

當聽到趙雲說:“主母不必悲痛,請上戰馬,待雲保護主母與小主人,殺出重圍,保定主母去見主公要緊。”糜夫人緊接第二段話白:

唉呀四將軍哪!千萬不要以我為念,速保此子去見他父,使他父子團聚,慢說他父感激於你,就是劉氏祖先也感你的大恩大德,況且,大將交鋒,豈可無馬!

這段臺詞的開頭必須用【叫頭】,否則念不出緊張的節奏來。青年演員要注意,《京劇叢刊》上沒有寫明用【叫頭】。唸到“使他父子團聚”時,應撤下來,到“況且大將交鋒……”再催上去,使這段唸白起伏有致,最後一句表達了糜夫人斬釘截鐵的堅強決心。這時趙雲勸糜夫人:“主母快請上馬,那曹兵前來豈不兩誤了!”糜夫人立刻接念:“將軍哪,(唱)自古將軍去出征,無有戰馬你怎能夠行?”

《京劇叢刊》給的唱詞是:“自古將軍無戰馬,怎能交鋒把陣臨?”這句唱詞不如我在上邊寫下的當年我們戲校用的貼切,也沒有我們的口語化。唱這兩句時,“無有戰馬”要唱得激昂,“怎能行”要唱得乾脆。

趙雲又著急地催促接唱:“千言萬語不肯聽,曹兵殺來怎樣行?”

老藝術家表演京劇《長坂坡》糜夫人跳井,現在年輕演員還會嗎?

P�M\u0014

這時張遼、李典和夏侯惇追過場。趙雲【叫頭】:“唉呀主母哇,快些上馬,那曹兵他……殺來了!”

糜夫人【叫頭】:“唉呀四將軍哪!非是不與你同行,怎耐我身帶箭傷是寸步難行(這裡的“寸”字要念得長一些)。將軍若再遲延,曹兵到此,豈不兩誤矣!”接唱:“非是不欲逃性命,身帶箭傷我怎能夠行?……”這兩句唱得要很有激情,“身帶箭傷我怎能夠行”的唱腔如下:

這句唱往往可以唱下彩聲來。

兩句【散板】可以博得觀眾的鼓掌,不是靠唱腔的花哨,而是靠演員運用歌唱技巧把內心的感受唱出來。

這句以後還有一句唱:“嬌兒付與將軍抱定。”唱完,接【亂錘】,鑼經中,把阿斗交與趙雲,趙雲不接,二人向裡雙翻,再交趙雲阿斗,他還是不接。二人再度向外雙翻,到達舞臺中心,糜夫人決定拼死保子,就把阿斗放在地上。趙雲急切抱起阿斗,有三句唱,緊接與糜夫人的對話:

糜夫人:啊,將軍,那旁曹兵來了。

趙雲:在哪裡?

糜夫人:在那裡。

趙雲轉身,糜夫人跳井。

糜夫人登上椅子,表示跳上井沿,趙雲欲阻擋,急切中只抓住了外衣,糜夫人跳下井去自殺,為的是讓趙雲保護兒子沒有後顧之憂。這一段是楊小樓與王瑤卿先生為這出戏創造的又一個絕招。糜夫人登上椅子,實際只用了一隻腳,同時,以上描述的一切都發生得很快,演員必須認真練習,否則非出錯不可。

老藝術家表演京劇《長坂坡》糜夫人跳井,現在年輕演員還會嗎?


舞臺上沒有主演與配演,只為了把戲演得精,這就是京劇講究的“一棵菜”精神,而這種精神在《長坂坡》中必須充分體現,演員們互相陪襯,戲才好看,才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