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困難重重 前景可期

新時代·創好藥

第六屆中國藥物製劑節

當前,我國藥用輔料行業還存在不少問題:中國藥用輔料的發展速度跟不上中國製藥工業的發展速度;國內藥用輔料的品種、質量、標準等均落後於國際水平;國內藥用輔料產業缺乏統一規範的管理法規,整體水平與跨國企業還有很大差距。而關聯審批政策的實施,將對藥用輔料行業產生深遠影響,藥用輔料行業的整合大幕將拉開,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行業規範將成為趨勢。

為更好的推進藥品全生命週期的管理,落實藥品質量安全責任,促進中國藥物製劑的快速發展,第六屆PhExFEST中國藥物製劑節暨2018中國製藥科學家大會將於6月9~12日在重慶舉行。會議前夕,本報特別採訪了多家藥用輔料企業、製藥企業、醫藥大數據平臺等負責人,談談他們對目前我國藥用輔料行業現狀的看法。

李天泉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困難重重 前景可期

藥智網聯合創始人、藥智數據事業部總裁,醫藥大數據行業的領先者。自1999年開始,從事了十餘年的醫藥行業研發工作,承擔過多項國家和省級研發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擔任多年新藥研發負責人,成功開發出數十個新產品。於2008年聯合創辦中國領先的醫藥大數據服務平臺——藥智網。

藥智網

重慶康洲大數據有限公司創立於2006年,旗下藥智網平臺歷經十餘載的發展,已成長為一家用戶遍及全球的知名醫藥數據服務平臺。藥智網將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與醫藥健康產業深度融合,致力“平臺服務產業、數據助力決策、產業集聚互聯、生態智能共享”建設中國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以“數據為基礎、用戶為核心、集聚為手段、交互為目的”打造中國醫藥健康產業互聯網。

藥智網以“藥智數據”為基礎,以平臺用戶為核心,不斷探索前行,穩步開發出“藥智專利通”、“藥智報告”、“藥智星”、“藥智通”、“藥智匯”、“藥智谷”、“藥智學院”、“醫藥研發排行榜”、“藥智新聞”等十餘個平臺。目前,已發展成一家用戶遍及全國、觸角延伸至海外的醫藥大數據公司。


醫藥導報: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當前階段的具體任務是2018年底要完成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化學藥品仿製藥口服固體制劑的質量一致性評價。可以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整個一致性評價工作的現狀和進程嗎?

李天泉:這項工作對我國提高仿製藥質量至關重要,大大促進了我國醫藥產業的健康、科學發展,但整體進度還是比相關部門要求的要緩慢。據藥智數據顯示:目前只有700多個品規完成藥學部分,準備開始做BE(生物等效性試驗),截至5月8日全國僅60個品規向CDE申報了一致性評價,而重慶地區只有藥友製藥申報了3個品規。這是因為在評價過程所需費用和麵臨的技術困難遠超預想。

一是,資源有限、費用過高。由於技術要求高、品種扎堆、289個目錄外的品種也大量開展一致性評價,導致試驗基地供不應求。現在做一個常規仿製藥的預算大約為800萬(300萬藥學+500萬BE),這個費用大大超過了政策剛出臺時業界的預算(即使當時經過2015年7.22臨床試驗核查,費用已有大幅提升)。

二是,隨著一致性評價的推進,很多技術上的難題逐步顯現,僅就參比製劑而言,參比製劑選擇指導原則的不斷變化,實際選擇、採購困難。據藥智數據統計,截至5月8日已公佈的14批共計1061條參比製劑中,289個品種共有266條記錄,因為同一品種可能有不同規格、不同廠家,所以實際品種數只有168個。

醫藥導報:仿製藥正在加速替代原研,有巨大市場潛力。您認為這種趨勢可以給企業、患者帶來哪些好處?

李天泉:我國以前進口藥品監管的問題在於,一個創新藥平均要5~7年才能進入中國市場,然而一旦進入中國市場,價格卻一直高高在上,不肯低下那高昂的頭,為什麼?原因在於以前國產仿製藥的質量不過關,不能和原研競爭,而仿製藥一致性評工作的開展、以及仿製藥技術要求的進一步提升,使得仿製藥有實力大幅度替代原研藥,從而給仿製藥企業帶來利益。我國目前改革的方向就是讓國內外的新藥基本同步上市,讓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在原研藥專利到期後,享受到較為便宜的價格。

醫藥導報:您認為一致性評價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李天泉:的確如此,目前進行的一致性評價將重塑整個市場格局,因此這也是這兩年大多數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一過程中,對一些研發實力較強的企業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藉機打敗競爭對手;對其中一些走國際化道路的藥企最為有利,比如說華海藥業,它是目前在美國申報FDA最多的企業,共有50多個產品獲得美國仿製藥批文,因為我國目前藥品註冊走的正是與國際接軌的道路,華海藥業可以利用向美國FDA申報獲取批文、技術和數據,反回來向中國藥監部申報。華海藥業也是目前一致性評價申報最多、獲批最多的企業,大幅度領先其他企業。

另外,將來中國大藥企的角逐,一定不僅僅是國內市場的角逐,隨著藥品註冊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將有更多的藥企、藥品進入歐美市場、進軍全球市場。

醫藥導報:對於還沒通過或者正在進行一致性評價的製劑以及企業,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李天泉:據藥智數據統計,雖然多數批文廠家選擇放棄一致性評價,但由於基數眾多,所以一個品種仍然有不少競爭者,個人建議,要做就要快,爭取搶到前三家,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如果進度太落後,前期投入也不大,可以進行項目的再調研,論證是否有繼續開展的必要,“一條道走到黑”可不是好事。

醫藥導報:近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鼓勵創新和鼓勵仿製並重的政策取向。您認為此次《意見》的出臺,給醫藥行業和企業將帶來哪些利好?對於患者而言,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李天泉:《意見》中我更看重“完善支持政策”這一條內容,因為在進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提高仿製藥技術要求的過程中,整個社會、藥企支出了鉅額的費用,我認為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仿製藥的質量,讓仿製藥與原研藥治療等效,做到質量上的可替代;二是做到市場上的替代,即在專利到期後仿製藥可快速替代原研,這樣藥企可以獲取較大的市場和較好的回報,而患者也可以用比原研藥低很多的價格獲得同樣的治療效果。

就目前來看第一個目的應該是可以達到,那第二個目的呢?因為藥品不是普通商品,並不因為價格低、質量好就能讓醫生、患者使用,在市場佔有率上仿製藥替代原研藥還需要更多的政策出臺。所以文件提出了:一、及時納入採購目錄;二、促進仿製藥替代使用;三、發揮基本醫療保險的激勵作用;四、明確藥品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路徑;五、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和價格政策;六、推動仿製藥產業國際化;七、做好宣傳引導。如果這些政策都能夠落實,轉化成一個個可以具體執行的文件,必將大大加快仿製藥替原研藥的進程。

記者 沈靜 通訊員 馬雪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