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停了,霧霾還在,該怎樣限行汽車?

這個年過得安靜異常,大家的車都趴著沒怎麼動窩,一趴就是十幾二十天。京津冀地區霧霾該來還是來,不比往常少,也不比往常輕。車主們不約而同想到一個問題:對汽車的“常態化限行”,和重汙染天氣下的“單雙號”,到底有沒有用?

至少,京津冀地區近期出現的幾次重度霧霾,跟汽車沒啥關係。這好比地裡的白菜被糟蹋了,你不能怨到豬圈裡的豬身上,這次豬們用老老實實呆在圈裡的方式,自證了清白——白菜真不是豬拱的。

疫情之下,街頭一直冷冷清清,無論城鄉。在氣氛緊張的那幾天,幾乎讓人產生萬徑人蹤滅的觀感。史上最嚴厲、全球最嚴厲的常規交通管制手段,不過是讓汽車單雙號限行,但這次,停駛的汽車遠遠超過一半,說達到八成、九成也不為過。


車停了,霧霾還在,該怎樣限行汽車?

▲1月30日(正月初六)上午,石家莊北國商城附近街頭,這裡是石家莊最繁華的商圈之一(圖片來自河北日報)

但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還是多次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人們紛紛心生疑竇:車停駛了、工地停工了、飯店也不開張了,用專家們的話說,就是“社會活動水平降低了”,但霧霾照例遮天蔽日,這不科學。

專家們是專業跟你講科學的,於是你聽到了一串一本正經的科學詞彙:環境容量、靜穩、高溼、強逆溫、氣象輻合等等,目瞪口呆之餘,平添了對專家和科學的敬畏;順便你也知道了停下來的只是你看到的汽車和飯店,而你看不到的是,鋼鐵、玻璃、化工、火電等重汙染行業並沒有停下來,而且排放水平並不比平日低——近些天的重度霧霾,這些才是源頭。

汽車在這段時間裡是清白的,但只要一動起來,就不清白了。已經有專家表示:不能因為車流量的減少就認定其排放的汙染物與霧霾沒有關係。

汽車跑起來就會排尾氣,尾氣裡有汙染物,這是無可否認的常識,正如我們同樣無法否認炒菜的鍋灶、烤肉串打燒餅的爐子同樣會排放汙染物。既然街頭打燒餅都不被允許,那限制汽車上路當然是理直氣壯。

汽車當然跟霧霾有關係,但到底有多大關係?以前的大氣汙染源解析是不是靠譜?有的專家頭腦就很清醒,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評價說:“受疫情管控影響,很多行業的排放量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對我們科學工作者而言,也是一次重汙染天氣發生的案例研究,對以後重汙染應對精準施策的檢驗,管控什麼有用,管控什麼無用的實證”。

管控什麼有用,管控什麼無用?這個問題提得真心好!順著這個思路,還可以接著問:管控汽車有沒有用?應該怎樣管控?管控到什麼程度合適?

這次疫情期間的經歷,挺直白地告訴人們,管控汽車沒什麼用,你就算把汽車都禁了,重度霧霾該來還是來;但這麼直白的結論專家們肯定不會同意,因為汽車確定無疑會排放汙染物,不是首惡,也是脅從。

有句話叫“首惡必辦、脅從不問”,但在治理大氣汙染上,貌似首惡還沒辦,脅從的汽車倒先給辦了。

為什麼會先辦汽車?因為辦汽車比較好辦。說每天限兩個號也就限了,說限號常態化也就常態化了,說單雙號隨時也能單雙號,號令一出,莫敢不從。

不單可以按車牌限號,還可以按排放標準限行。國二以下的車在很多城市已經不能用了,有的城市蠢蠢欲動要把限行令擴大到國三,更有個別地方竟然在重汙染天氣限制國四以下的車上路。國六已經在部分地區推行,某天某個地方的某人一激動,一聲令下要限國五也保不齊。

我們不說某些國家有大量二三十年以上的老車還在路上跑,而人家的天照樣藍;我們也不爭論隨意限號、限行是不是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和法律依據,該由誰說了算;我們也不去追問,限了幾年汽車,對治理霧霾到底起了多大作用。我們只是希望,這次疫情期間的特殊經歷,能讓某些人意識到,汽車在霧霾大戲裡也許只是個跑龍套的小群演,出了啥狀況您應該先跟那些大牌角色聊,這才是精準施策。我們也沒敢奢望限號限行能降級,只要不隨意升級就好——對於主事的人,這有時候不過是一念之間、一個文件、一紙通告的事兒。

我們正在看到,一些部門殫精竭慮用各種政策去刺激汽車消費,另一些部門又在想方設法限制汽車上路,這個景象看上去多少有些荒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