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喝酒的人注意了,喝自己家里酿的葡萄酒等于自杀!

过年过节的时候,亲戚朋友走访,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被对方热情的逼着喝了自家酿的酒。

南妹想在这里说一下:

非常不推荐喝自家酿的葡萄酒!!

非常不推荐喝自家酿的葡萄酒!!

非常不推荐喝自家酿的葡萄酒!!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饮用自酿酒的健康隐患有哪些?

从事葡萄酒行业以来,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看待自酿这件事。对于那些爱专研、有想法的自酿发烧友,我是赞同的。他们为了发烧而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基本理论,且愿意投入好的设备、购入好的原料,愿意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时常还会有一些突破传统的创新。在有理论支持下,对于这个人群,我非常赞同,甚至有些钦佩。

喜欢喝酒的人注意了,喝自己家里酿的葡萄酒等于自杀!

也许是“下馆子不如自家厨房做”同样的心理,很多人都觉得亲自动手制作的食物和饮品要比外面买回来的健康。

“家里做的”,“奶奶家的味道”,“外婆自己喂大的走地鸡”,这些描述都带着家的浓情和安全感,但是你冷静地想一想,这要喝下去的东西,真的就安全了吗?

他们酿的那玩意也叫葡萄酒?他们酿的充其量算杂菌培养液。。。

喜欢喝酒的人注意了,喝自己家里酿的葡萄酒等于自杀!

一直以来我都不赞同那些缺少理论基础且缺少专研精神的朋友听取村头王大爷、楼下赵大姐的心得口传盲目自酿。甚至百度搜索出来的“自酿配方”也大多出自全国各村的王大爷之手,更为乱杂、让人不知如何取舍,甚至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酿酒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科学。

盲目自酿容易引发的异常指标主要集中在甲醇、杂醇油、挥发酸和微生物上。而大家所希望得从自酿葡萄酒到的“保健作用”却几乎不存在,事实上那些“有效成分”在自酿葡萄酒中含量相当低。

甲醇的危害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杂醇油是“上头”的罪魁祸首;挥发酸对身体到没啥危害只是超标的话你享用的是葡萄醋;而微生物超标造成的拉肚子都只是小事。

喜欢喝酒的人注意了,喝自己家里酿的葡萄酒等于自杀!

分享四条失败的方法。相信我,读完这篇你就不打算自己酿制葡萄酒了。

1. 用的葡萄不够好——>质量差

葡萄分为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为提高自酿葡萄酒的质量,选购原料时尽量购买新鲜、成熟、无破损的酿酒葡萄。

2. 杂菌感染——>中毒

  • 自酿葡萄酒的发酵器具在使用前应用热水或高度食用酒精清洗消毒、沥干;

  • 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避免高于30℃;

  • 由于葡萄原料表皮微生物种类比较多,建议发酵前添加适量酿酒活性干酵母,达到抑制杂菌繁殖目的;

  • 发酵期间严禁向发酵容器内加水。

3. 密封容器——>爆炸

由于自酿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CO2)气体,为防止压力太大“爆炸”,应优先选用钢制和食品级塑料容器,最好选择大口的容器,装葡萄不要装满。发酵期间严禁将容器密封处理,应在瓶口留有空隙或用八层纱布封口。发酵结束后应将酒与酵母完全分离,以防贮存期发酵涨瓶。

4. 室温过高——> 变质

受杀菌条件的限制,自酿葡萄酒发酵后酒液中可能会有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容易导致葡萄酒变质。因此,建议自酿葡萄酒贮存在阴暗、凉爽的环境下,贮存温度稳定在10-15℃之间。酿造好的葡萄酒不要使用非食品级塑料瓶贮存,建议短期内饮完,不要长期存放。

最后说下怎么判断葡萄酒变质了:

看色:当澄清稳定的自酿葡萄酒出现浑浊、失光、或呈现油状、彩虹色等;

闻香:闻香时有醋酸味、指甲油味、霉味、老鼠味等不良风味时;

有无杂物:如果在发酵或贮存过程中出现白毛、霉斑等异物,说明已感染杂菌,请不要再饮用。

自酿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包括:器具清洗消毒、原料清洗、破碎、发酵、压榨、澄清分离、陈酿8道工序,比酸奶多得多了。

作为一个只负责吃的吃货告诉你们,自酿葡萄酒真的等于“慢性自杀”。

喜欢喝酒的人注意了,喝自己家里酿的葡萄酒等于自杀!

喜欢喝葡萄酒,或者不太懂的人, 建议去找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一两百也有比较不错的酒,如果你不会挑选,可以来找我哈~(天府金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