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在三元九運中,土運在2023年走完,下一元的大運為火(陰)運,預示著這個陰火運是掌管能源和科技的時間。地面的土地開發宣告結束,地下的土地運用也排布完成後,帶來的必然是地上地下的綜合利用結合科技和能源動力的整合開發。由能源和科技主導,進入高效率運作,上下垂直和縱貫脈絡發展的新時代。現在的2019年,處在運中的尾段,環觀四周的地產項目除了暫時維穩,其實已經進入下滑趨勢,也進入大整合的階段,城市與城市間的聯合形成灣區結構,或積極打造計劃已久的超級新區,還有的就是舊城改造,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病治理進程。

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故不獨心命也。天命不能主宰人,人可以改變命運。宅靠人來修,人因宅而得安,人與宅息息相關,不可忽視住宅建設。借鑑住宅的內外修治,對於陽性建築,就是以宅外的各種環境因素至關重要。對於陰性建築,要對其內部多下功夫。這裡所提到的陽性建築就是指在地面上的建築,陰性建築就是指地下建築。從地面空間到地下空間的垂直立體開發,現時的最佳解決方案便是TOD模式。為打造更便捷、高效、宜居的居民生活,大量城市在規劃發展上都進行著積極的嘗試。TOD模式憑藉其強大的改善交通擁堵、高效資源配置以及製造新經濟中心的能力,已成為解決大型城市發展規劃問題的首選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旺區,所以在科技能源時代未正式到來之前,看城市、區域風水優劣可以用TOD的數量作為評判標準,在此階段TOD也成為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

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 TOD模式

TOD (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公交導向型開發) 模式理論是Peter Calthorpe 於20 世紀90 年代提出的。該模式理論注重對工業化造成的城市問題的解決,是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城市生態學派等以及衛星城的建設都沒有很好的解決城市問題的前提下,強調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和良好生態環境的塑造,使那些被廢棄的傳統的舊中心區重新成為居民集中的地點,以建立新的密切鄰里聯繫和城市生活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像是過去城市更新、城市復興政策的一種持續推進。基於前人很多規劃思路的基礎上演化而來。同時也幾乎只適合新城市建設時完全按這個思路指導來做才能夠實現他的設想,其實這種思想並不算新穎,唐代長安城其實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種思路的體現,裡坊制將長安劃分為108坊,每個坊內有住宿有店鋪有食宿等設施,而坊間則是寬敞的超級大馬路(最寬的朱雀大街150米)以及當時就有的綠化思想,馬路兩邊中有槐樹作為行道樹。而長安城或者說隋朝大興城恰恰是一個完全新建的城市。先民對新建城市的先行實踐,也給現代城市建設帶來更多的可操作性。

TOD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車站、地鐵、輕軌、高鐵等軌道交通及公交幹線,將辦公、商業、教育、文化、娛樂、居住等功能集中於一體,形成集約、高效、舒適、綠色的城市空間。該模式強調對土地的綜合利用和開發,按照經濟價值原則形成的中心商業區、辦公區、外圍居住的類“同心圓結構”。這一模式的出現,顯著提升了城市節點間的可達性和土地利用效率,減少了噪音汙染,多功能空間充分優化了城市結構及資源配置。 實現“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努力重塑多樣化、人性化、社區化的城鎮生活氛圍,全力打造緊湊、適宜步行、功能複合可支付性以及珍視環境,實現把多樣性、社區性、儉樸性和人性尺度等傳統價值標準與當今的現實生活環境有機結合,從而減少了刻板的城市規劃和建築帶來的人際隔閡、有力推動城市問題的解決。實現了土地的級差密度開發,合理的開發從而引起土地的升值,進一步加劇城市軌道交通站點附近區域的高密度開發,從而導致土地“從地下到地面、從地面到地下空間”的立體開發傾向,成為緊湊城市的典型區域。從地面空間到地下空間的垂直立體開發方向,這與風水中的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思維模式相吻合。在風水學中,可以把氣的垂直運動稱為“陰陽交媾。”互相交合天地氣產生和諧,生髮萬物。氣的上升或下沉,為風、為風水。負陰抱陽,說白了就是量變產生了質變。從趨勢上看,給以各類交通樞紐為載體的TOD開發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憑藉其強大的改善交通擁堵、高效資源配置以及製造新經濟中心的能力,已成為解決大型城市發展規劃問題的首選模式。

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中國的風水佈局(設計)理念,先民重視山形地勢,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中考察。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中國的山水畫,帶出了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和中國的山水畫融合在一起,中式美學概念。緣起和時代需求 安全的需要、環境的適應、不同的居住文化形式 寧靜的居住(隱逸文化) “入深山,住蘭若,岑嶺幽邃長松下,優遊靜坐野僧家。”山水文化的情結。山水比德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處理好自然環境和城市的關係。要使城市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 由於城市化的進展,人們用鋼鐵和混凝土造就了大量人工的山和水,這裡(的)山就是鋼筋混凝土的大廈,水就是在道路上滾滾如流的車流。使鋼鐵混凝土的山水和自然的山水融洽起來,和諧相處。天地之學從古代沿襲至今的一種文化現象,擇吉避兇的術數、廣泛流傳的民俗、有關環境衛生與人的學問的理論與實踐的綜合體。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交通路網不斷拓展,城市如“攤大餅”似的向外擴張。而城市的這種無序蔓延,直接導致公共空間支離破碎,土地資源更加稀缺。居民工作與生活空間互相分離,加重了交通的擁堵,增加了居民的通勤時間和成本,不僅影響人們的工作及生活效率,城市活力也大打折扣。與此同時,還造成城市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成為阻礙發展的“城市頑疾”,由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如今,TOD結合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新技術,納入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已成為大型城市發展規劃的首選模式。而TOD模式的內核,與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亦不謀而合。

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TOD模式憑藉高度發達的城市軌道系統,形成以軌道交通站點為中心的環形放射狀路網,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大大減少了居民的通勤時間,軌道交通的廉價、大運量、速通性、準時性等優勢,改變著廣大民眾的出行習慣,極大提升居民出行效率

人性化城市空間的營造,也就是風水學說上的“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必無後顧之憂,而後福乃大”。TOD模式倡導以人為本、一體化綜合開發,城市配套沿軌交站點集聚且均徒步可達,集工作、商業、教育、居住、休閒等為一身的“混和用途”,滿足人們對生活和環境多元化、多樣性的追求。同時TOD要求確保公共空間面積,營造以慢行交通系統串接的、高質量的、適宜尺度的公共空間,激發更多的活動,從而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利用率。

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南北,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來形止,是謂圈氣,小形是大勢的一部分,小形也是大勢走向的結果。宅址為形,受制於勢,吉凶亦得之於勢。現代土地稀缺,要按形勢來說的話,必須先做好緊湊開發節約土地資源,才能不去破壞原有的風水寶地,而要讓風水寶地旺的年限持續增長的話,TOD開發模式要求豎向疊加城市功能就能做到了這一點。高密度開發突破土地承載極限,讓每一寸土地價值從有限變成無限。多功能空間交互,多業態集中複合,進而達到優化城市結構的目的。

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TOD開發的特徵是軌道交通、商業及其他城市功能的融合,軌道交通帶來的客流也是商業等其他城市功能的客源。對提升商業空間價值、增強城市魅力、吸引更多客流而言,迴游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800米是可步行範圍的極限,超過800米以上就會有壓力。TOD在步行圈內聚集商業、文化、娛樂、辦公等各種城市功能,順暢的人行流線組織使人氣不被隔斷,進而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示意圖:層次性人行系統提升整個地區的迴游性

先民選址要搞清來龍去脈,順應脈絡走向。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小環境受到的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交通、產物、地質等。只有地形完美,宅才完美。每建一座城、該一棟樓,都應先考察山川大環境。提倡宜居和生態平衡是風水學的宗旨,助推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才是風水學說裡後天風水(造風水)的精髓。此造就要從打造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的社區和出行環境是TOD設計的目標之一。居民和僱員在不排斥小汽車的同時,能方便的選用地鐵、公交、自行車、步行等多種出行方式,並通過鼓勵步行,達到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目的。資料表明,都市地區50%的煙塵汙染和90%的噪音汙染均來源於汽車。綠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有效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及能源消耗,從而改善空氣質量。

放眼全球,TOD已成為國際大都會城市的開發模式,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日本東京、中國香港等代表城市,進行TOD模式的探索後,呈現出集宜居、豐富、開放、有序、藝術等特性的大都會生活風範,成為城市價值高地的風向標。這個觀點在風水方面和住宅(城市)有五虛,使人貧窮耗費。有五實使人富貴的說法相似。又與:“住家漸漸昌盛,不要改變房屋,不是衰破則不要移建。捨棄所居的房屋而搬到寬大的房屋,未必有新歡喜。” 根據時間適當修造,必得高壽。住宅雖然好,修移才昌盛。

住宅要講究虛實定量原則,先秦典籍《呂氏春秋》曾指出:室大則多陰,太高則多陽。所謂虛實,就是陰陽平衡,就是在環境適中,環境容量與人口數量保持合理比例。一個城市的大小都是由環境容量所決定的。容量之所以決定城市的規模,是因為水源、材源、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數量。如果比例失控,則後患無窮。不能把風水只理解為跟自然的關係,還應該理解為它跟文化,跟藝術方面的內涵。一個城市的特性是由民居文化所體現的,單體的住宅文化和廣義的民居文化涉及村落、巷裡、城鎮,是社會文化的細胞,是民俗文化、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日本東京六本木(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變化之中產生萬物,在變化中適應自然法則。到了現代隨著全球TOD城市的不斷探索,誕生了一個又一個高效運轉的國際都會城市,同時TOD模式也被引入中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紮根。在過去二十多年裡,無論是地鐵還是高鐵和城際輕軌,我國經歷了持續不斷的軌道建設高潮,一座座“軌道上的城市”拔地而起。以軌道交通為基礎的新型集聚方式,為我國的TOD實踐提供了獨特的機會,將對都市區發展和城市群結構的優化產生重要影響。去舊迎新,調和陰陽,其中提到事物的變化是複雜的,建築之外的因素可以對住宅起作用,宅本無氣,氣勢由移來之氣而變化的,一切因變化而生,吉凶也隨之而變。一定要“隨事能興”,這樣才可能適應天地之間的無窮運轉。TOD 模式強調多功能的空間交互,強調“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追求多功能的設計和設施的高效利用,實現商業、辦公、居住、休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以滿足人的需求為目的,但不強求“小而全”的綴餘,達到設施混合中的高效使用,從而使其滿足人們對生活和環境多元化、多樣性的追求。變化是無止境而能自動產生眾物,不僅是形制、材料要好,而且要注意城市定位、周圍環境、氣場運行,順應時代需求,也就是順著氣場,朝著有生機的方向著手,就能造出使人感到舒暢的地方。希望在不久的年月裡,在小馬達驅動下的各個城市欣欣向榮,人們安居樂業。

總之,風水的思想是博大精深,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是代表人與自然、代表生態與人文、代表科學與藝術、代表歷史與未來、代表物質和精神。尊重自然生態、尊重歷史文化。出世轉向入世,是選擇居住環境的實踐藝術。“修來路即無不吉,犯抵路未嘗安”,順應時勢,順應自然。

由於TOD模式在我國還在進行深層或摸索實踐過程中,淺談之中有分析不到位和不足之處請大家諒解!

祝大家:身體健康,安居樂業!

THE END

文字來自:羲邑師姐,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博|:羲邑師姐

淺談調節城市風水的小馬達--TOD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