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城隍神——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

武功城隍神是全國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頭戴王帽,因而武功城隍廟也被稱為都城隍府,其地位居全國各地城隍廟之首。武功縣故城東街的城隍廟,又叫都城隍府。

武功城隍神——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

始建於北周,唐朝初年擴建,以後各代均有修葺。它不僅因精美的建築,在關中西部獨樹一幟;而且又以“天下城隍戴相帽,唯有武功城隍佩王冠”的美譽名傳天下。為什麼這裡的城隍端冕垂旒。以王自居呢?這還和唐太宗李世民有關。

貞觀二年,陝西大旱。李世民輕車從簡,巡察完岐州等地救災糧款發放和軍民修渠引渭工程後,回到武功縣城,看到城隍廟裡眾位鄉親面帶愁容,鳴炮焚表,燒香磕頭,求神祈雨的情景,不由得傷感萬分。

便來到城隍像前頂禮膜拜,默聲許願。“城隍有靈,如能及時普降甘霖,解救天下眾生性命,也算您為輔助朕推行新政立了頭功,朕定封您一品輔德王”。不知是李世民的真情打動了城隍,還是久旱有久雨的原故。

武功城隍神——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

當天下午,放晴的天空就被烏雲籠罩的嚴嚴實實,到了晚上雨就下了起來,而且越下越大。這場久旱的甘霖接連不斷地下了五天,使莊稼當年獲得了大豐收。李世民為了兌現諾言下旨召告天下,武功縣城隍廟改為都城隍府,城隍連升三級,為一品輔德王。

武功城隍神——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

貞觀四年,天下大治初見成效。李世民撥庫銀百多兩擴修都城隍府,為城隍賞王冠,賜朝服,塑金身,揚美德。

能工巧匠們在施工的過程中,為了表達對家鄉的這位真龍天子的無限崇敬,他們用彩繪、雕刻、燒製等技藝,巧妙地將數以千計的飛龍、游龍、臥龍、走龍、盤龍刻畫在殿堂牌樓的屋面、房脊、牆體、梁坊和臺柱之上;又把亭樓殿堂的全部外簷與所有房脊、滴水、瓦當換成琉璃龍吻和脊獸,以顯示這座御封的都城隍府的尊嚴與富貴。

武功城隍神——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為“輔德王”的神靈

貞觀六年,都城隍府修葺竣工,李世民帶領文武百官回到武功,參加竣工慶典,看到富麗華貴的廟宇,心裡十分高興。

他參加完朝拜城隍的儀式後,在院內備薄酒,宴請故人,在氣氛和諧的宴會上,他向在坐的各級官吏最後寫下了“日食三餐常想農夫辛苦,身穿一縷當思線女勤勞”的名言。要求各級官吏憂憐百姓,躬行節儉。隨後,又頒旨免武功縣兩年賦稅,赦武功死罪以下囚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