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以“势”造形延伸时间“用笔宜活”是书法时间特征的关键点

书法:以“势”造形延伸时间“用笔宜活”是书法时间特征的关键点

汉字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书法”所倡导的“流行书风”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对作品空间构成形态的探索,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书法本身的点、线意义逐渐改变及升华成构成关系,空间构成的意义不仅是一种混合着心智,而且是完满的独到表现,也就是说是由普通的平面构成形象上升到可辨识其意义的空间艺术。我们所感觉到这与传统的书法作品拉开了距离,其次书法作品作为平面视觉艺术强调书法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又有一定的可识性,重在通过诸形象的变化、互动来感染观众,传达创作主题。

书法:以“势”造形延伸时间“用笔宜活”是书法时间特征的关键点

可以看得出来,现代书法注重整个作品空间构成关系,在作品的空间构成方面做出一些尝试,作为一种探索。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以“势”造形延伸时间

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由线条创造出空间,又可以根据运动行为本身成为一个时间性的空间。就是说,它应该成为一个空间一—时间性的形式。书法线条的时间性浓缩在空间之中,是一门既具有时间特征又具有空间特征的艺术。

书法:以“势”造形延伸时间“用笔宜活”是书法时间特征的关键点

书法的运动形式表现在凝固我的空间中,是一种不动之动。而且这种“不动之动”不像绘画和电影有具体的物像或物体当做背景透视或表现张力,而是用一种线条的“势”与线性空间构架的张力。创作的实景并没有作为欣赏的内容,他是一种以线表迹表示的时间。古人论书:“凡落笔”“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结,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书法用笔有迟急、曲直、起伏之分,“迟急”是说用笔的速度、节奏;“曲直”是讲用笔平面运动的轨迹;“起伏”是言用笔的提按。这些都是用笔的要点。“迟”见沉静,“急”得形势;“曲”克平板,“直”存刚劲;“起”可灵动,“伏”能稳重,可见,书法的时间性是贯穿于运笔之中。

所谓“势”,指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目标性的方向趋向

点画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具有时间性——上一笔与下一笔之间有一种转承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形状的衔接,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在的贯通。即使形体上下衔接,其笔势造成的惯性使上下笔画之间也能形成气的顺畅,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笔势。字体通过大小、方圆、扁长、疏密等关系表现出各自之间的联系,成为形不连而气贯通的时间格局。当我们看一个具体的字的时候,我们的经验习惯为自左至右看笔画的起讫时转;但当我们看整幅作品时,如行数较多(两行以上),我们的习惯却是从右边看向左边,这便是习惯而成的时间次序。

书法:以“势”造形延伸时间“用笔宜活”是书法时间特征的关键点

而倘若我们将习惯改变,时间的次序也同样会有所改变

另外,书法的时间性还表现为用笔不可重复的规定上。几乎所有使用汉字的人都知道,毛笔书法是不可以描画的。一笔下去就是一笔,用笔不加更改,一方面是一种技术本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书法审美的特殊要求——线条必须具有一种鲜活的生命感觉。用笔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点画形态的美化勾划,具有规则因素,但其最终的要求是能够达到“活”,不可为用笔而用笔。书法用笔不可重复的规定,及“用笔宜活”的要求正是实现书法时间特征的关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