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的婴儿先学爬好还是先学走好?

你是今生最美的牵挂


7个月的婴儿肯定要先学习爬行的。

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早期是否进行充足的爬行训练,对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爬行不好的孩子,成长中比较容易出现走路爱摔跟头、经常磕磕碰碰等问题。所以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给孩子提供学习爬行的机会,努力锻炼孩子爬行的能力。

初学爬行的训练方法:

  • 让宝宝俯趴在床上或者桌子上,家人可以用一只手抱着宝宝的膝部,让宝宝双手放在床上或者桌上支撑身体,然后家长双手放在床上或者桌上支撑身体,然后家长慢慢松开放在宝宝胸前的手,鼓励宝宝自己支撑自己,每日练习1-2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练习时间,一般每次3-5分钟。

  • 还可以在宝宝前方放一个喜欢的玩具,引诱他爬过去取玩具,家长可用手托住宝宝脚掌,左右交替地弯曲其膝关节,帮助宝宝向前爬行,重复2-3遍,每天1-2次。

怎样巩固孩子爬行的能力:

  • 让宝宝被动爬行

先让宝宝趴在床上,用一条毛巾从他的肚子下穿过,父母抓住毛巾的两头轻轻提起,帮助宝宝挪动她的脚,协调前进。使用这个方法,优点是孩子能很快的学会爬行的姿势,而缺点是父母要时刻提着宝宝,比较耗费体力。
  • 引诱孩子前进

这个方法比较常用,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先让宝宝俯卧,在他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放置一个他喜欢的玩具,让宝宝只需要挪动一下身体就能够到,然后用语言引导宝宝努力前进。当孩子够到玩具时,父母要大力表扬,以增加孩子向前移动的积极性。接下来,父母可以把玩具放的更远一点,并鼓励宝宝继续够玩具,如果宝宝够不到的话,父母可以用手推宝宝的脚,帮助他们前进。

  • 父母示范爬行

父母在叫宝宝学习爬行时亲自为宝宝示范讲解,并和宝宝一起玩耍嬉戏。宝宝都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果父母爬的很高兴,宝宝也会觉得爬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会增加学习爬行的积极性。

学会爬行后的强化训练

  • 转向爬

把宝宝喜欢的玩具给宝宝玩一会儿,然后把玩具藏在他的身后,引诱宝宝转向爬。

  • 爬行小路

把一小块地毯、泡沫地垫、麻质的擦脚垫、毛巾等东西排列起来,形成一条有趣的小路,让宝宝沿着“小路”爬,体会在不同质地的物质上爬行的感觉。
  • 攀爬椅子

从地面爬行进展到椅子,这是建立立体空间高度概念的最佳联系机会,也可以强化宝宝手部和腿部的肌力。在攀爬时如果孩子撞倒了椅子也不要紧,从这些经验中宝宝可以学会如何避免危险的自保本领。


通过一段时间的爬行锻炼,到10个月的时候可以引导宝宝学着站立,有些发育比较早的宝宝会在8、9个月的时候就能扶着慢慢站立了,我姑娘就是站立比较早的,但是没有影响她爬行。之后11个月可以引导宝宝练习走路,这个只是引导,不是强迫宝宝练习走路。在前面一系列基础都打好的情况下,宝宝会很快学会走路的。妈妈们不用着急,先让宝宝练习好爬行和站立,走路自然是水到渠成。


安安妈聊育儿


7个月的宝宝肯定是先学爬,宝宝动作发育特点要经过几个阶段:

3个月 :抬头

6个月:能翻身

7个月:坐

8个月:爬

1岁:走

每个宝宝发育情况不一样,可能会提前或者推迟。但爬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锻炼手脚协调能力。没有学会爬的孩子直接走路,容易出现感统失调。



恩瑾


当然先学爬行才好。爬行对与婴儿来说有着莫大的作用,它是婴儿迈出独立探索世界的第一步。英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希尔教授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以证明孩子在学会爬行的短短几周时间里,他们从爬行这件事情上学到了什么:

科学家们搭建了一个测试平台:边缘1.4米高的人造悬崖。

对于成人来说,一眼能够看出这个装置是否危险,但是对于婴儿来说,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悬崖潜在的危险。

分别让才学会爬行的婴儿和已经学会爬行几周的婴儿在平台的一边,而他们的父母在另一边,向他们伸手、逗弄他们、用玩具引导他们,目的是让他们爬过有机玻璃,到父母身边来。

那么孩子们会意识到途中的危险吗?他们会怎么应对呢?他们会自己思考停下来,还是直接爬到父母身边去呢?

让我们看看下面6位小朋友的表现吧。

  • 哈西亚,黑发的小帅哥,他可是刚刚学会爬行。

似乎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无视一切直接前行。

  • 杰伊,金发的小子,他和哈西亚一样,也是刚刚学会爬行。


我的姿势更加优雅哦。

  • 赫可,胖嘟嘟的小男孩,也刚刚会爬。

从下面的视角看上去,他似乎并不觉得害怕。

  • 扎伊德,我可是已经学会爬行6周了。

前面好像挺危险,我就坐在边上看看。

  • 玛洛什,大眼睛美女,我可是已经爬行7周的老手了


妈妈,你把玩具给我拿过来吧,我可不想爬过去。

  • 西亚,带蝴蝶结的小女孩,她是已经爬行9周的经验老手。

妈妈你们坏,前面这么危险,还想让我爬过去,呜呜。

可以明显看出刚学会爬行和已经学会爬行几周的孩子行为上有明显区别。

  • 刚刚学会爬行的婴儿并不会在意脚下是否有危险,他们会直接爬过去,他们对于深度、高度什么的还没有明确的概念。而已经爬行了好几周的孩子已经能够意识到前面的危险,并会及时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已经对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有了概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 这是因为刚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对深度还没有建立视觉感知,还没有理解深度和距离这些复杂的概念。而这是与记忆以及注意力有关的高阶认知能力,婴儿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爬行探索,才会在大脑里形成与之相关的记忆,从而获得这样的认知能力。

  • 仅仅是两至四周的爬行,就让婴儿学会了这么多,这样的变化速度之快让人吃惊。

爬行对婴儿的意义。

爬行对宝宝来说是一段隐秘的旅程,它至关重要,它使宝宝有机会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周围环境的危险、挑战和机遇。爬行更是赋予了宝宝他们在之前没有的独立性。

当然,父母也必须控制宝宝探索的范围,保证宝宝探索时的安全,让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探索世界,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我是歆樾爸爸,双胞胎千金的老爸,关注我,在育儿路上一起学习成长。


歆樾爸爸


我也是从新手妈妈过来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不用质疑肯定是先学爬了,先爬后走,爬着走。以下从科学角度出发来看看了解一下。

幼儿爬行能健脑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的父母,不让孩子在地上练习爬行,宁可自己抱着,生怕孩子爬行时弄脏手足或伤及身体。其实,只要细心照看,让孩子多练练爬行是大有益处的。

每个孩子呱呱坠地时都只能持仰卧的体位,从最初“受制于人”到后来独立行走,中间必定经过“爬”这一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多数孩子喜爱爬,即使到了已经可以直立走路时,仍不忘情于爬。

对婴幼儿来说,爬是一种好的全身运动,因为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爬行对孩子来说是一项较剧烈的活动,消耗能量较大。据测定,爬行时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的能量,比躺着多消耗两倍的能量。

爬行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所及范围很小。坐着或躺着,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美国费城某研究所的调查表明,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对加强大脑控制眼、手或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的益处。此外,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美国一些医生在几十年治疗脑性瘫痪病过程中,发现“爬”对治疗说话有困难的患儿有着较好的效果。在以“爬”为主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认字与看读的能力也强。为此,他们认为爬可促进人脑发育,并主张幼儿爬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爬”出一片天 美国医生丹普尔等人联合倡导被动爬行模式,他们认为,爬行需要四肢和大脑的充分协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外界信息刺激,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明显的效果。 心理学家温格的研究和雷蒙•达德人类研究所的研究都指出,允许婴儿自由地在地上爬行的民族比严格限制婴孩爬行的民族,文化或技术水平要高。

爬行不是必然阶段 很多家长都问过医生类似的问题,为小孩不会爬而感到担心,许积德教授说,其实,虽然大多数孩子都会经过爬这个阶段,但爬行并不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并不能仅因为小孩不爬就认为他发育落后。爬行是孩子从会坐到会站、会走的一个过渡动作,也就是说,爬行是孩子站、走的准备动作。而有的孩子并不经历爬的阶段而直接学会站和走,家长也不必为此担心。

宝宝学爬好处多

尽管有的孩子没有经历爬的阶段,而且专家也说不爬并不代表发育不好,但爬行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说,确有很多益处。

爬需要抬高并左右转动头部,还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撑整个上半身,因此有利于强化宝宝手、脚、颈部的关节,并使腹部、颈部、四肢的骨骼关节和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增强体力并为将来的动作发展打下基础。

爬行时,需要上肢及下肢的共同参与,是全身的协调动作,因此爬行可以增进大脑对四肢及眼睛的控制能力,锻炼手、脚、眼的协调性,有效预防感觉统合失调。

充分爬行可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展他的视野,能促进大脑发育,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所及的范围很小;当他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会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他所接触和观察到的事物逐渐增多,认识世界的范围也在扩大,同时,他的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