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遇害后,为何杀害她的县令李钟岳会自杀身亡?

文史砖家


秋瑾遇害,最开始是被同学出卖的。1904年6月,秋瑾以一女儿身,告别家人儿女,独身前往日本留学,寻求革命真理。留学期间,秋瑾革命热情爆棚,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参与革命,宣传革命。

但在留学生中间,既有革命者也有反革命者,当时有一绍兴官派留学生叫胡道南,在浙江同乡会上,曾激烈反对秋瑾所说的“男女平权”主张,秋瑾当场站起,大骂胡道南“死人!”从此,秋瑾成了胡道南的眼中钉。

1905年,光复会领导成员徐锡麟、陶成章创立绍兴大通学堂,作为培养党员、训练干部、蓄集革命力量基地,1906年底,徐锡麟去安徽后,由秋瑾接手主持。

1907年7月7日,在日本曾受秋瑾喝斥的胡道南,联合绍兴官有地位和影响的僚士绅代表10多人,联合向绍兴府状告秋瑾利用大通学堂,宣传革命,准备举事。绍兴知府贵福赶快向浙江巡抚报告,浙江官府,上下震动。

胡道南举报秋瑾一事,不久就被秋瑾的亲友和革命同志得知,他们纷纷前来劝说秋瑾逃走,秋瑾坚辞不从,她要以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的革命热情。

7月13日,同乡革命者王金发来到大通学堂,力劝秋瑾离开,以保存革命力量,依然被她拒绝。当天下午,绍兴知府贵福、会稽知县李端年、山阴知县李钟岳,便带领300清兵,包围了大通学堂。

李钟岳,山东人安丘人,1898年,以43岁高龄中进士,先任浙江衢州府江山县代理县令,1907年,调任绍兴府山阴县令。李钟岳年初调来山阴后,便主动拜访过秋瑾,对其学识、人品敬佩不已,还经常以秋瑾的名句“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鼓励自己的子侄报国。

当时,贵福命李钟岳带兵围捕秋瑾,李钟岳故意拖延时间,想放走秋瑾,被贵福叫到府衙痛骂,贵福还拿出巡抚的电报命令,督促李钟岳赶快动手。李钟岳只得带领300清兵,包围学堂,抓捕了秋瑾。

7月14日,李钟岳受命提审秋瑾,在审讯的过程中,李钟岳给秋瑾设座,让人端上食物给秋瑾吃,待之如贵宾,还请秋瑾题诗,秋瑾即写下《秋暮遣怀》一诗,中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李钟岳盛赞秋瑾诗才和书法。

贵福得知,怒不可遏,另派心腹去提审秋瑾,以火砖、火铁链等严刑摧残秋瑾,秋瑾忍受巨痛,一言不发,后被提审者伪造口供,强按手印,草草了结了审讯程序。随后,浙江巡抚下令杀秋瑾。7月15日凌晨3点,李钟岳到狱中,问秋瑾有何遗愿,秋瑾提出写家书与亲友诀别;临刑不脱衣物;勿以首级示众等三条,第一条没有时间,无法答应,其余两条李钟岳全部给予成全。1小时后,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

李钟岳因袒护秋瑾被清廷以“庇护女犯罪”罢官,后寄居杭州,终日郁郁寡欢,一为不能救秋瑾而心生愧疚,二为一堂堂须眉却不及一闺房女子而懊恼伤神。1907年10月29日,李钟岳在家中悬梁自尽,此时离秋瑾就义,刚过百日。他以自己的死,给秋瑾作了百日之祭!


帝国的脸谱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琢磨了大半天,好几次都没法下笔。没别的,俺敬佩秋瑾的无畏,佩服李忠岳的仁义。

这事说起来有点子揪心,秋瑾是被李忠岳监斩所杀,这要是搁一般人身上,老秋家和老李家非得成了世仇不可。可事实恰恰相反老秋家和老李家没有成为死敌,却成了世代交好的朋友。

而且这李忠岳死了之后,他的神位牌还能入祀秋瑾祠,这还不算大家伙还都伸一大拇哥叫声好。

说道这里估计有哪小伙伴犯糊涂了:“这是为嘛呀?李忠岳自杀就可以免除他杀害秋瑾的罪责?”

哎!打住!如果您真有这么个想法,俺只能说您的眼界忒小眼薄皮了,不大啊!

所以您很有必要听俺说道说道这事。

咱先做个人物介绍

秋瑾?这人大家伙都知道,巾帼英雄啊!辛亥三杰!按照人家的话:“革命吗?就得流血,不流血的革命这世界上就没有,那算上俺这一份吧!”

当然这不是人家的原话,但也是这个意思,在明明可以逃走的情况下,人家选择了面对,这可是一般人做不了的。这也是咱大华夏推翻满清政权的第一批革命先驱,就这份胆量不是一般人有的。

按照秋瑾的说法:“英雄他也可以是雌的!”

眼界不可谓不高啊,家里也是世代为官的,所以人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骑马击剑那也是手到擒来啊!

这就是标准的现代女性,最讨厌的就是上下五千年对女性的束缚。

俺举个例子大家伙体会一下。

上戏园子看戏。就这么几个字,估计有小伙伴嘴巴一咧咧:“看戏有啥说道的?”

这您可就错了,搁过去戏园子是不接待女客人听戏的,想听戏,哪感情好,自己个家里掏钱听堂会就得了。

戏园子听戏?还女客人?压根就没听说过。

这一打岔有打远了,咱拉回话头接着聊。

话说1903年的中秋节,秋瑾的老公说好了搁家里边准备晚宴请客。这酒也准备了,菜也整好了。却接到通知,客人拉着老公去喝花酒去了。

哎!秋瑾就不服这个,啊!大中秋的不在家里边过,你还喝花酒?这那成啊!

于是秋瑾这就化妆成男人,带着仆人,坐着西式的四轮马车,跑戏园子听戏去了。

这时间点上,秋瑾还在北京城呢,她别的地不挑,还挑了一家搁北京城最出名的戏园子听戏。

您说这事弄的,得咧这戏园子的门还没出呢?事就传出去了。

她老公知道这事之后,起的撸起袖子这就要家暴,秋瑾也不言语,俩眼珠子一瞪,就差嘴里说一声:“你试试?”

得咧,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她写下了《满江红》(和岳飞的同名但内容不一样!)

话说这秋瑾和她男人聊大天都聊不到一起去,当年满清和小鬼子签订《马关条约》。她就劝自己个男人,好好读书,将来为过国家也为个人的前途着想。

可他男人除了不喜欢读书,啥也喜欢:“朝廷就会割地赔款,俺这匹夫有个屁责!”

说道谭嗣同,秋瑾赞扬人家的为国家民族的视死如归,可他男人倒好却大骂谭嗣同是败类。

俩人就不是一条线上的,所以也就在上戏园子这事发生之后,秋瑾就去了小鬼子的地留学。

也是从这里开始,秋瑾看到了真正的革命,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李忠岳

十八岁中的秀才,三十九岁中的举人,到了四十三岁才中的进士。就那会的满清,朝堂上有两条进入官场的路径,一条是走科举,一条是靠拿银子卖官。

所以这朝堂上空有帽子没有位置的人大有人在,这不中了进士之后,也只能整个江山县的县令当当,而且还是个代理的。

在这地一代理就代理了九年,也就是这九年让他接触到了革命,他虽然是科举出生,很喜欢这帮子有朝气的年轻人。

他也算是满清这官场上少有的明白人。九年后这就被正式的调任到了山阴县当县令,也就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秋瑾的官司。

我不杀伯仁,但伯仁由我而死,这是李忠岳最为懊悔的一件事。

事情的经过

当年徐锡麟创办大通学堂,这地名义上是学堂,但其实是辛亥革命在浙江的一个活动中心,而且还是皖浙武装暴动的据点,更加是咱大华夏培养民主革命的军事学校之一。

有段时间,这大通学堂没有负责人,于是徐锡麟以董事的名义邀请秋瑾主持校务。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秋瑾派人联络浙江各地的革命党,准备起义,她还秘密的编制了光复军制。

事情准备就绪,就等着徐锡麟在金华的起义,各处纷纷响应。

但这事金华起义作为先导,失败了,徐锡麟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了军械所,激战四个小时,失败被捕。

那么作为徐锡麟创办的大通学堂自然就进入到了满清的眼睛里。

浙江巡抚张曾扬立即命令绍兴知府贵福来查封大通学堂,缉拿秋瑾。那么这大通学堂就坐落在李忠岳所管辖的山阴县,所以这事最终就落到了李忠岳的手上。

话说李忠岳可是很佩服秋瑾的,但这事落到了他的身上,不能不办。而他又不想抓秋瑾,于是他能做的就是尽量的拖延,让大通学堂的师生尽早的离开。

就为这事拖了好几天,把个贵福气的七窍生烟:“你再不抓人,俺亲自去,到时候俺看你有几个脑袋?”说完将浙江巡抚张曾扬两次催促的电文扔给了李忠岳。

没法子李忠岳带着兵就去了。就这还是为了给他们争取时间,李忠岳整了一娇子走前边,一帮子大兵扛着枪跟后边,就这么忽悠悠的去了大通学堂。

话说就路上这点时间,秋瑾抓紧时间还是能走的,但无奈秋瑾死意已决。

这一次抓捕中,秋瑾连同留守的人员一共八人被抓。

后来富贵又命令李忠岳去秋瑾家里搜查,李忠岳去了就是装装样子,秋瑾的卧房压根就没让士兵进去。

得咧,啥东西也没捞着。

后来这不就开始审问吗?

李忠岳特别的给秋瑾设了座位,一通审讯下来,秋瑾只承认家庭革命,夫妇革命,压根就不承认政治革命。

这贵福只讨了个没趣。

再以后的审问中,李忠岳提供了纸和笔,让秋瑾写文章,就这审问持续了俩小时,鸦雀无声只有秋瑾刷刷的写自己的文章。

这事最后被捅到了贵福的耳朵眼了,把个贵福气的都翻白眼珠子了。

贵福一瞅这样下去,就没有结果了,所以连夜跑到了杭州找到了浙江巡抚张曾扬,胡说秋瑾承认了密谋革命。

张曾扬压根就是想让秋瑾死,所以也没有复查,心知肚明的下了斩杀秋瑾的手谕。

那么贵福就凭着这个东西,有了杀秋瑾的鸡毛。李忠岳知道事情已经不可逆转了,争论也无意义。

而贵福就算是这样还是不放心,自己个带着心腹蹲在法场上,亲自瞅着李忠岳监斩。

1907年七月十五号凌晨四点在绍兴轩亭口执行。瞅瞅这胆子,白天都不敢干这事。

后来李忠岳因为这个案子的消极态度,被贵福参了一本,连三天都没过,这事就有了结果,李忠岳被革职。

后来的事

"秋雨秋风愁煞人"这是秋瑾留下的绝命诗,李忠岳瞅着这事不是个滋味,天天的哭泣,一天三五次乃至七八次。

最终不能释然,几次自杀未遂,别家人拦了下来,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李忠岳吊死在了家里的房梁上。

而这事是在秋瑾遇难百日之后。

这事的幕后推手张曾扬和贵福,迎来了全国人民的叫骂,原来的地头上呆不下去了,这就要换地方呆着,但别的地一听是这两货色要来,联名举报,压根就不要这样的人,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1907年7月15日凌晨4点,32岁的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被清政府杀害,监斩官是时任山阴县的知县李钟岳。

10月29日,在秋瑾罹难仅仅百日后,李钟岳也在自己的家里悬梁自尽了,年仅53岁。

(李钟岳剧照)

那么,李钟岳为什么在杀了秋瑾后,随即就自杀呢?

一、李钟岳内心十分敬佩秋瑾。

秋瑾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知识女性,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深受新思潮影响。回国后加入光复会,大力提倡妇女解放,宣传革命思想,为争取妇女的权利和自由奔走呼号。

她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妇女杂志《中国女报》,呼吁女性自立自强,摆脱封建礼教束缚,投身革命运动。她积极献身教育,先后在绍兴女学堂、绍兴大通学堂、南浔女校等执教。她大力播撒女权种子,秘密发展革命女性,希望把朴素的女权主义根植在人们的心里,进而掀起惊天革命浪潮。

秋瑾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她的那双白皙柔弱的纤纤玉手,曾写下了100多首熠熠生辉的诗词,让人震耳发聩,热血沸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请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是何等的豪迈与刚烈。刀和酒,本为男儿物,但在秋瑾的心里,宝刀和烈酒同样应该是女性的权利。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身上的慷慨男儿气,深深地感染着李钟岳。让他在黑暗腐朽的清廷统治里,觅得了一丝光亮和正气。他常常用秋瑾的“驱驰戎马终圆梦,破碎山河故国羞”来勉励后辈,希望他们做一个秋瑾一样,一身正气的人。

(秋瑾剧照)

二、李钟岳内心十分同情秋瑾。

当接到绍兴知府贵福捉拿秋瑾的命令后,李钟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拯救秋瑾,想法设法地拖延时间,让秋瑾等人能从容撤退。可惜秋瑾已下定决心,要为革命殉难,因此并不撤退,最终被擒。

当贵福下令对秋瑾严刑逼供时,李钟岳却对她以礼相待,把一场审讯变成了心灵交流。最后,李钟岳的手里,只拿到了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千古绝唱。

当李钟岳接到浙江巡抚张曾杨的“将秋瑾就地正法”的手谕后,虽明知事成定局,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显然无能为力。但读书人的良知,还是驱使他振臂高呼:“供、证两无,安能杀人?”以致于“竭力阻拒,几至冲突”。

李钟岳在竭尽所能之下,仍无济于事后,他唯有“泪随声坠”,满怀愧疚地告诉秋瑾:“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本意。”

此时的李钟岳,内心必定是绝望和愤恨的,他恨自己堂堂须眉男子的无能,更恨这个倒行逆施的满清王朝。

当秋瑾临赴刑场前,对李钟岳提出“勿枭首、不脱衣”的要求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决心要维护秋瑾最后的尊严。当刽子手手起刀落时,李钟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悲愤的情绪,失声痛哭,“路人皆泣下”。

(就义前的秋瑾)

三、李钟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秋瑾的英勇就义,激起了国人的正义和良知。《时报》《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纷纷为秋瑾的冤死呐喊,彻底地引发了民众的愤怒。

人们纷纷质疑,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清廷为何要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举起屠刀?为何要将一个满腹经纶的才女,像对待强盗和土匪一样杀死?

李钟岳虽然内心极不情愿看着秋瑾赴死,但作为监斩官的他,不得不履行官吏的使命。秋瑾死后,他的内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汹涌的舆论,虽然没有将矛头指向他,但他身为清廷的地方官,还是被贵福等人当做了枪使,背负了“杀士”之名。

四、李钟岳良知未泯。

在秋瑾一案上,李钟岳始终坚守着读书人的良知和底线,虽然他在满清官场中卑微如草芥,但他首先把自己视作一个人,一个有节操和尊严的人,其次才把自己当做清廷的官吏。

秋瑾被害后,李钟岳也因“庇护女罪犯”而被革职。在他离任之时,绍兴数百乡民送别十里,依依不舍。李钟岳满怀愧疚地向民众道别:“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回到杭州的李钟岳,郁郁寡欢,常常感叹“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每日将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拿出来,凝视默诵,以致哭泣不止。

渐渐地,李钟岳心生义殉秋瑾的念头。他曾跳井自杀,也曾结绳老树,但都被家人救下。

终于,在1907年10月29日上午9时,李钟岳心成所愿,乘家人不备,悬梁自尽,追随秋瑾烈士而去。


张生全精彩历史


秋瑾作为近代辛亥革命捐躯的巾帼英雄确实值得称赞!她的就义都为中华的崛起起到一定的作用!这种有学识,有思想为了民族大义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就是放到了现在都是屈指可数的!这是一百多年前中国先进女性的杰出代表!

最为悲凉的是,这样一个巾帼英雄在就义时,中国报纸集体失声!无人敢为其收尸……一直到第八天,申报发声,刊印秋瑾诗六首!估计当时压力也是十分大!完后引起舆论界铺天盖地报道!李钟岳一开始就不想杀秋瑾!这个人还有一点良知!最后秋瑾就义,舆论哗然!李钟岳也是心理压力过大!另外知道自己杀了一位杰出女英雄!每天对着秋瑾所写的抗辞秋风秋雨秋煞人,神经叨叨的寝食难安!这里重点说一下,秋瑾的就义不仅唤醒了李钟岳,更唤醒的爱国,为民族大义仁人志士的心!李钟岳还是有良知的,最后算是以死谢罪了!从一方面说,也是印证了毛主席所说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种大无畏,从容就义的女英雄的精神不仅值得人赞叹,更值得让人尊敬!


其后,得到孙中山,宋庆龄,周恩来,等等名家致辞缅怀!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后来也是多次被搬上荧幕!这位100多年前的女英雄,就算放在现在,她也是国之栋梁,民族精英!


九哥脱口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钟岳属于满清体制内尚且存有良知的人。

李钟岳是寒门出生的学子,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但也不顺利。他18岁中秀才后,隔了21年到39岁中举人,43岁才中进士。

说起来李钟岳的才学是不错的,但因没有关系,没有势力,到了50多岁还在小小的山阴担任七品芝麻官县令。

所以,李钟岳对于满清的体制肯定也是不满的。加上李钟岳也是个老人了,对于社会和官场的黑暗看的很清楚,知道满清朽木不可雕,灭亡是迟早的事。

出于读书人基本的良知,虽然李钟岳只懂儒学、不懂秋瑾他们的西洋学,却对后者很尊敬。

李钟岳认为传统儒学对付不了洋鬼子,未来的满清得靠秋瑾这样的人。

开明的李忠岳不但支持秋瑾办大通学堂(当时秋瑾打着用西洋学术振兴满清的旗号),甚至对秋瑾个人也很欣赏。

李忠岳多次教育自己的儿子:“秋瑾一个女子能做诗,比你们强多了!”

但秋瑾和徐锡麟的事发,徐锡麟起义失败被剖腹挖心处死,有叛徒告密牵连秋瑾。

秋瑾危在旦夕。

当时浙江巡抚张曾扬和绍兴府知府贵福,严令李忠岳立即查抄大通学堂,抓捕秋瑾等要犯。

其中,贵福最为积极,因为他是满人,就是革命党革命的对象。

李忠岳虽不敢拒绝,但心理上是非常抵触的,也不愿意和革命党结仇,所以冒险拖了几天,希望秋瑾他们自行逃走。

但1907年7月13日,绍兴知府贵福见李忠岳不执行命令,勃然大怒,对他严厉训斥。

贵福命令他立即派兵包围大通学堂,将师生全部抓捕,如果有人抵抗就地打死。

如果李忠岳再不执行,就把他列为革命党的同伙。

革命党的同伙在当年肯定是死罪了,李忠岳无奈只能行动。

下午4点,李忠岳在福贵派人监视下,带着300多士兵去包围大通学堂。

但李忠岳还是不愿意大开杀戒,如果让士兵跟着自己的轿子走。

大家都知道,轿子是走不快的,这就等于给秋瑾他们报讯。

于是,大通学堂的学生大多立即逃散,只有秋瑾等8人留下殿后,才被抓住。

士兵包围学堂以后,李忠岳怕杀了人引起民愤,命令士兵只需抓人,不得随意开枪。

最终,2名学生在枪战中牺牲,其余20多人都得以逃走。

秋瑾被捕后,拒不承认参加革命。

李忠岳没有对她用刑,甚至赐坐,只是命令查抄秋瑾的娘家试图找证据。

然而,李忠岳怕真的抄到名单之内关键证据,牵连太多,故意不让手下人搜查秋瑾居住的小楼,草草收兵,结果无获而归。

这样一来,人证物证都没有,秋瑾应该就没事了。

谁知道,绍兴知府贵福知道以后,又对李忠岳破口大骂,指责他不用大刑逼供,反而对秋瑾如上宾。

李忠岳回答:大家都是读书人,她又是个女人,不忍动手。况且证据不足,不能随便动刑。

贵福闻言大怒,知道李忠岳暗中庇护秋瑾。

他当天赶到杭州,同浙江巡抚张曾扬商量一通,决定将秋瑾就地处死。

命令下给李忠岳,李说:没有口供也没有证据,怎么能杀人呢?

贵福威胁到:这是巡抚的命令。你如果不遵守,请好自为之。

李忠岳无奈之下,只得遵命。

7月15日凌晨3点,李忠岳把秋瑾带到堂上,说:我人微言轻,帮不了你。但杀你也不是我的主意,我没有办法,请你谅解。

随后李忠岳问秋瑾有什么要求?

秋瑾提出3点:写家书、不要枭首示众、不要剥去衣服。

当年处决女犯,斩首之后会将人头挂在城门示众,还要剥光尸体的衣服用以羞辱。

李忠岳统一不枭首、不剥衣,但写家书则不可能。

革命党被捕后,不允许和外界通讯,因为可能传递情报。

于是4点,秋瑾被押赴绍兴轩亭口就义。

秋瑾被杀后,贵福还不愿意放过李忠岳。

他认为李忠岳庇护革命党,不是忠臣,仅仅3天后就联合巡抚将他免职。

李忠岳黯然离职,隐居杭州。

此时李忠岳里外不是人,被满清政府免职,又杀了秋瑾得罪了革命党。

尤其杀死秋瑾并无确切证据,李忠岳始终良心不安。

被免职仅仅3个月后,李忠岳承受不了良心谴责,悬梁自尽,时年53岁。

至于逼死秋瑾和李忠岳的贵福,随后遭秋瑾两位学生尹锐志、尹维峻预谋刺杀。

虽刺杀没有成功,也吓尿了贵福,急忙逃离浙江去了安徽做官。

在辛亥革命时贵福仓皇弃职逃走,隐姓埋名躲藏起来。

这家伙本来就不是好人,后来投靠溥仪在伪满做了高官。

但1936年,贵福和日本人作对,被日本人暗算害死。


萨沙


李钟岳虽然身为清廷地方官吏,但是他可以说是一位清醒的人,他对清廷的黑暗和腐朽有深刻的认识,对于革命有很大的同情,但是他的悲剧就在于头脑的清醒,但迈不出那坚定的一步,所以他在坚守本分的时候尽最大努力保护秋瑾而未得,最终被罢官后自缢而亡。


他虽然是清廷的县令,但是在秋瑾这件事情上,他作了很多的努力,尽最大努力保护了秋瑾,但终究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被逼无奈杀害了秋瑾。

【1】在绍兴知府富贵令其逮捕秋瑾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竭力保护。当地的士绅得知要逮捕秋瑾的事情后,都自发前来求见李钟岳,请其想办法保全秋瑾,李钟岳的意思也是这样的,所以他去求见贵福,向贵福争取,为秋瑾开脱,但贵福仍然没有松口。回来后,他采取拖延的手法,遭到贵福的训斥,这才有所行动。


【2】在去抓捕的路上为避免无辜的伤亡,李钟岳故意要求自己的轿子走在最前面,压制住后面的官兵,当到达大学堂的时候,禁止士兵乱开抢造成无辜的伤亡。


【3】秋瑾被逮捕后,贵福在初审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指令李钟岳审理。李钟岳在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任何大刑,而是以礼相待,为秋瑾设立座位,堂上根本就不像在审理案子,好像是老友相聚促膝长谈,李钟岳为秋瑾准备好纸笔,秋瑾写出了那句: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绝命诗句。而且又让秋瑾作文,秋瑾将生平历史,以及此次被冤等情况全部写下

当然,李钟岳身边早有贵福的内线,这个内线将李钟岳审理的情况汇报后,贵福大怒。

贵福下令再次去秋瑾家进行查抄去搜寻证据,李钟岳为了避免查抄出什么证据,下令禁止搜查秋瑾居住的小楼,而草草结束,这次搜查自然没有搜到什么证据。


【4】贵福已看出李钟岳的心思,为了向上立功,暗地里去拜见顶头上司浙江巡抚张曾扬,谎称秋瑾已认罪谋反,请巡抚大人定夺,张曾扬连多问都没有问,直接批复就地正法。


【5】贵福拿着巡抚的“尚方宝剑”,召见李钟岳,传达巡抚大人张曾扬的口谕,要求就地正法秋瑾。李钟岳听到后仍然据理力争,但已经改变不了事态发展。最终没有办法,李钟岳只好执行贵福的指令,在行刑前,李钟岳对秋瑾说:其死非己意,幸其谅之。李钟岳还征求了秋瑾有何要求,秋瑾十分感激,提出了不要枭首、不要剥衣等要求,李钟岳一一答应,唯独秋瑾要写一封家书的要求李钟岳没有答应,是怕再连累秋瑾的家人,再造成其家人的伤亡。


由于李钟岳在处理秋瑾事情过程中存在袒护、消极抵抗的行为,没多长时间就被免官。回到家的李钟岳始终对秋瑾的死耿耿于怀,经常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多次寻短见而被家人救下,最终他还是趁家人不备,自缢而亡,享年53岁,距秋瑾遇难仅百余日。



秋瑾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革命烈士,她追求婚姻思想的自由,反对封建三从四德,为我国妇女解放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在留学日本期间,秋瑾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7年秋瑾联合光复会的势力,准备在东南一带发动反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然而秋瑾还没有来得及起义,清王朝军队就提前得到了消息,光复会起义军全军覆没,秋瑾也被叛徒出卖,遭到了当地官府的逮捕。

在秋瑾被捕之前,很多人都劝说秋瑾逃跑,但是秋瑾认为革命肯定要有人流血,她希望用自己的血唤醒更多的人。


秋瑾大义凛然的精神打动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负责审讯秋瑾的山阴县令李钟岳。李钟岳是秋瑾家乡的父母官,他早就听说过秋瑾的名声,一直对秋瑾的才学和精神十分的仰慕。在光复会起义失败后,李钟岳就已经能够逮捕秋瑾,但是李钟岳故意等待上级命令,想要给秋瑾赢得逃跑的时间。

由于秋瑾不肯逃走,李钟岳上级又逼迫李钟岳逮捕秋瑾,李钟岳才勉强逮捕了秋瑾。秋瑾被捕之后,李钟岳对秋瑾十分的礼貌,既没有对秋瑾使用大刑,也没有把秋瑾打入死囚牢。


李钟岳甚至给秋瑾安排了座位,与秋瑾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秋瑾写下了七字的绝命诗给李钟岳,李钟岳认为没有证据能够说明秋瑾参与谋反,始终没有给上级满意的答复。

因为秋瑾的同党已经招供,李钟岳的上级为了避免革命党劫狱,命令李钟岳就地处死秋瑾。李钟岳想要据理力争,奈何官职太小无法争辩,只能被迫执行上级的命令。秋瑾临死前提出三个要求,一个要求是给家人写信,一个要求是不要被枭首,还有一个要求是不要被脱去衣服。因为时间紧迫,李钟岳没能满足秋瑾的第一个要求,只满足了秋瑾后面的两个要求。

秋瑾遇害之后,李钟岳因为审讯不力被革职查办,寄居到了杭州的一座寓所里面。虽然秋瑾的死不是李钟岳造成的,但是秋瑾的确死在了李钟岳的手中,李钟岳对于杀死秋瑾十分的愧疚,慢慢的李钟岳竟然患上了精神疾病,想要以死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在李钟岳自杀前,他已经有过多次自杀的举动,只是每一次都被家人救了回来。然而李钟岳的去意已决,无论家人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最终在秋瑾遇害一百多天后,李钟岳在寓所里面上吊自尽。

李钟岳用他的死换来了人们的尊重,如果他没有在秋瑾死后上吊自杀,后人肯定会把他当做杀害秋瑾的刽子手。而在李钟岳自杀后,人们都被他以死明志的精神打动,关于李钟岳的评价大多都是以正面为主。


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秋瑾生前的好友为秋瑾修建了纪念祠堂,李钟岳的灵位也被供奉到了祠堂里面,上面写着:


“李钟岳先生,山东安丘县人,秋案中有德于女侠”。


历史总探长


秋瑾绍兴轩亭口就义后,秋、李两家成了朋友,而秋瑾之死,行刑者正是李钟岳。

从秋瑾被抓捕到遇害过程中,李钟岳对清政府的指令,始终保持着消极抵制态度,纵观整个过程,他极力袒护着秋瑾,事发前,极力拖延给足了秋瑾远遁的机会。事中对上级的指示始终采取拖字诀,被顶头上司几次三番斥责。事后,万般懊恼,几次企图自尽,因家属察觉未能遂愿,最终,于秋瑾就义两月后投缳自尽。

起初,安庆起义失败,叛徒告密之下,清廷立刻展开对秋瑾的抓捕行动,参与行动的主要有三位官员:

首恶:贵福。镶黄旗,清廷死忠,时任绍兴知府,后随溥仪赴伪满负责陵庙事务。

李钟岳。时任山阴知县,到任仅半年有余。

李端年。时任会稽知县。

早在事发之前,贵福就要先行逮捕秋瑾,但李钟岳的意见是,我平素未见大通学堂有任何不妥或越矩行为,直接动用武力抓捕会影响地方,不如我暗中查访,有了证据再抓也不迟,除了拖,李钟岳也做不了任何事,当时秋瑾等人已经收到“有心人”的消息,但并未逃脱,反而要直接攻打绍兴府。

早就收到消息的秋瑾安排其他师生逃离,自己坚决不撤,就连外地的革命党人都收到风声,亲自来山阴县当面劝解秋瑾撤离,秋瑾也坚决不撤,她说:

我决定留下和挞子( 满清当权者)拼一下。革命是要流血的,没有流血挽救不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上文有句“外地的革命党人都收到风声”,李钟岳在这件事上,已经仁至义尽了,拖到被斥责通敌,秋瑾求仁得仁,不是李钟岳所能左右的。之后,李钟岳被贵福质问“是何居心”,并依据浙江巡抚张曾扬的两次催促剿灭的电报抄文,严令李钟岳立刻展开抓捕行动。

在贵福督军下,李钟岳、李端年率领300新军抓捕秋瑾,贵福要求直接击毙大通学堂师生,而李钟岳反复叮嘱新军,“但加逮捕,弗许伤害”,为免伤及无辜,李钟岳的官轿全程走在新军最前方。本来拥有新式武器的秋瑾有机会先一步脱逃,但为了更多人能在她的掩护下逃走,并且被校内内奸蒋纪缠住的情况下,秋瑾最终被捕。

案件审理过程中,李钟岳多次无视贵福严刑逼供的指令,问答形式的庭审,合规且文明,几日下来既无罪状,更无宣判。贵福跨过李钟岳职权,直接对秋瑾用刑,但无任何收效。

贵福“不辞劳苦”的再次申请到浙江巡抚“将秋瑾先行正法”命令,李钟岳据理力争“供证两无,安能杀人”,又“竭力阻拒,几至冲突”。

最终摄于上司的威逼,只能对秋瑾执行死刑,当堂,李钟岳几近落泪,愧疚自己位卑言轻,虽尽全力,终不能挽回死局。

最终的宣判,秋瑾对李钟岳的帮助表示“我深感戴,图报于来世”,她仅仅提了三个要求,留下家书、不要枭首(同是砍头,但还要挂在城头示众)、剥衣。

贵福着令李钟岳抄家,收集秋瑾罪证,李钟岳为免牵连更多志士,特地放水,他指哪儿,兵士搜哪儿,但李钟岳唯独不点秋瑾的独栋小楼,据秋瑾胞弟事后说,所有与革命党的联络信件,公文全在阁楼中,肯定是有人故意不搜,否则又会多死很多人,官兵仅仅是走了个过场而已。

秋瑾死后,贵福对李钟岳极其痛恨,仅仅几天就将其去职,李钟岳退休后住在西湖附近,不知为何如此凑巧,杭州西湖西泠桥畔,秋瑾墓也在这里,如果不是浙江布政使极其看不惯贵福,压下了他对李钟岳的弹劾,李钟岳早已深陷牢笼,但很显然,李钟岳已经完全不顾及这些了,每日对着偷出来的秋瑾供词(含)“秋风秋雨愁煞人”落泪,最终投缳自尽。

李钟岳死后,引起了极大民愤、民怨,当初李钟岳被罢免就有几千人送行,死后拜祭他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各大报纸都为李钟岳鸣不平,并说杀害秋瑾是草菅人命,所以浙江巡抚张曾扬被调任江苏巡抚,一听到消息,江苏民众怒不可遏,群情激奋,坚决抵制张曾扬赴任江苏,无奈之下,又赶赴陕西,自此仕途再无波澜,郁郁而终。而贵福赴任宁国府仅仅三天就被迫卸任,直到溥仪继位才捞了个职位,分管地方漕运。

此后秋李两家成了至交,李钟岳的儿子李江秋和秋瑾的弟弟秋宗章还成为好朋友,秋宗章还在报纸上叙述了李钟岳对秋瑾的种种保护和帮助,最终,李钟岳的灵位也入祀秋瑾祠。


古今通史


秋瑾,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女权运动的先驱,光复会成员,号称鉴湖女侠。李钟岳,又称李宗岳,山东安丘人,清末官员,曾任浙江山阴县县令。

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分别计划在安徽、浙江举事起义,推翻清朝的统治。徐锡麟先在安庆起义,但起义失败被杀。由此,秋瑾在浙江山阴大通学堂准备起义的消息也被清政府所掌握。此时,李钟岳正担任山阴县令,当时革命志士推翻满清的思想已被大部人接受,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已成燎原之势。李钟岳同情革命,敬仰秋瑾的义举,在接到上级命令去抓秋瑾的路上鸣锣开道,大造声势,目的是让秋瑾等人尽快撤走,但秋瑾明知危险,甘愿为推翻满清流血牺牲,毅然决然地在大通学堂等待被抓。

秋瑾破抓后,大义凛然,气冲斗牛,李钟岳对她尊敬有加,审讯时不但不用刑,而且更像读书人之间的对话,秋瑾在此还留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惊世绝笔。上级责李钟岳做事不力,指使逼迫他处死秋瑾。李钟岳人微言轻,没有违抗上级命令的能力和资本,最终违心、被动、无奈地处死了秋瑾。

处死秋瑾之后,李钟岳每天处于自责和内疚之中,不久,辞去山阴县令,闲居在家。自此,更是闭门谢客,断绝朋友来往,每每想起秋瑾的浩然之气,更是仰天长叹,以泪洗面,亲朋故友理解他的心情,多去安慰,但也都无济于事。最后李钟岳带着自责、内疚和忏悔悬梁自尽,以求永远之解脱,来弥补处死秋瑾之罪孽。


刘世比亚


山阴县令李钟岳违心处死秋瑾后,深感内疚 ,自缢身亡

鉴湖女侠秋瑾被捕后,负责审讯的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令李钟岳一向敬佩她的才学,也很同情她 ,始终不肯刑讯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于是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的传世绝命书。在上峰浙江巡抚张曾扬、绍兴知府贵福的严厉促逼下,李钟岳违心处死了秋瑾。后李钟岳离职到杭州赋闲之际,对秋瑾之死十分内疚,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反复念叨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两句话,认为是自己无能保全秋瑾性命,旁人虽可原谅他,自己却无法抗拒良心的谴责。长期的痛苦悲愤情绪挥之不去,使他逐渐产生了以身殉道的念头,据记载,他经常独自一人将偷偷珍藏的秋瑾遗墨“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绝笔“注视默诵”,并为之泪如雨下。在良心的不断自责下他自缢身亡,距秋瑾遇害不到百日。李钟岳自杀时刚53岁。李身后萧条,靠杭州、山阴士绅捐款才得以敛葬。

传奇女子

秋瑾(1875——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睿卿,号竟雄,亦称鉴湖女侠。光绪十六年(1890),其父秋寿南被清廷任为湖南郴州知府,16岁的秋瑾随父入湘。1896年奉父母之命嫁给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为妻。1902年,王廷钧出资捐得户部主事一职,秋瑾随夫赴京。

彼时的清廷腐败无能,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秋瑾目睹这一切感到痛心疾首,决心献身于救国大业。1904年,她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己筹措资金,毅然东渡日本留学,先进骏河台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随后进青山实践女校深造。在日期间,她积极参加清国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联手陈撷芬创办“共爱会”,和刘道一等人组建“十人会”,并创办《白话报》,鼓吹推翻满清封建腐朽统治,力倡男女平权。留日期间,秋瑾还参加了冯自由等人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被封作“白纸扇”(军师)。

鉴湖女侠

1905年初,秋瑾回国,同年春夏之交,经同乡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7月再赴日本,加入了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盟主。1906年初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归国,与易本羲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并积极帮助安置留日学生。3月,前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子学校任教。暑假辞职返沪,与陈伯平、尹锐志等留学生在虹口创办“锐进学社”。1907年1月创办《中国女报》,办报宗旨为“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该报仅出两期即停刊。随后秋瑾到诸暨、金华、义乌、兰溪等地广泛联络会党,策划起事,以响应萍、浏、醴起义。随后与党人徐锡麟分头准备于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被推举为大通学堂督办,频繁往来于上海、杭州间,联络沪、浙新军与会党,组建光复军,拥戴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预备金华首义, 处州(今丽水)响应,引诱清军主力离开杭州,然后义军渡江攻杭,如果不能攻克,则撤回绍兴,由金华、处州到长江以西, 再转攻安庆,与徐锡麟遥相呼应。

无量头颅无量血

起义日期原定于7月6日,后因故改为19日。6月,因叛徒出卖,绍兴等地的会党武装暴露目标,时任安徽武备学堂副总办、巡警学堂会办的徐锡麟仓猝起义,并冒死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处死。清廷得奸人胡道南密报,派军队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与少数学生持械奋起抵抗,力战不支,失败被捕。

绍兴知府贵福深夜亲自提审,严刑拷虐,秋瑾坚贞不屈,始终不吐一字。后山阴县令李钟岳奉命审问,他仰慕秋瑾才学,始终不忍加刑,只让秋瑾自写供词,秋瑾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以对。

7月15日凌晨,鉴湖女侠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豪侠勇烈,铁骨铮铮,博学多才,尤工诗词,作品多感怀家国,忧世伤生,遣词造句,激昂慷慨,格调沉郁、悲壮。有《秋瑾集》流传于世。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辛苦 请勿剽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