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悲劇究竟是誰之過?

黃應秋


忠義不能兩全,這是自古為官者也好,綠林好漢也罷,都不能實現的一種經典俗語。若忠而又講義,此為成就之最大忌諱,故,去其中一個,要麼做官步步高昇,併為朝廷,為百姓能做大事;要麼,能成為江湖人人信得過,讓頗多好漢敬你為有情有義而跟隨,因此,《水滸》中的宋公明早期是綠林兄弟的敬佩之人,但得到梁山好漢的領導地位之後,朝廷官吏之本性顯露在外,想為朝廷效力,為民請命,造福一方;或名流千古,不願扣賊寇之名而當時梁山好漢邁步了招安的途中。實際上,北宋朝廷走向沒落之路,不應該為此付出,或自己,或方臘來代替當世朝廷,若此時不亡宋,過幾十年已是釀出了靖康之恥,所以宋江此時的接受招安應屬於錯誤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