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学识元炁的积累和升华!这个过程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完成的!

有句话叫“恨苦修行”,仿佛有深仇大恨,要报仇雪恨般地刻苦修为,那可真是与自己较劲,和自己过不去。

“闻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这主要是因为识心和修心太艰难了。

寸心难以降服,这个修心的差距千里万里遥远。需要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一点一滴地磨砺自己。

修行是学识元炁的积累和升华!这个过程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完成的!


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在心路历程上所走过的道路和距离还是不一样的。得道者必然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西天取经般地艰苦磨砺,才有得道和成就的可能性。就好比唐玄奘冒着生命危险从洛阳、西安步行至印度那烂陀寺一样,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所以,那些没有经历过“十万横磨”的艰苦磨练,却认为自己已经得道了的人们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道是九层高台起于垒土般地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但是学识的积累,更是元炁的慢慢积累和升华提炼。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三年五载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毕生的艰苦努力,才有可能逐渐磨砺成功。

所以,修为的人路途虽然遥远,但是都需要从脚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前进,不存在一日千里的飞跃过程。一日千里的飞跃只可能出现在最后阶段的由漫长的“渐悟”积累到最后的“顿悟”的那一刹那。

这就好比人人都想考取清华大学,但是光有理想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苦的努力,才有最后金榜题名的可能性。这就说明,修真自持是一个艰苦磨砺自我心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心地是否诚实,决定了一个人修真的道路究竟能走多远。

还没有经历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就想摘取成就的果实,天底下哪里也不会存在这样的好事。所以,才说修真成圣是个“恨苦修行”的过程,不是去跟别人比较,而是要跟自己较劲,要约束好自己的心性。这才是真实的修真。

因此,我们先不要想自己最后能否获得成就,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心地是否是真实的。用心真实,这才是最快的修为手段。

道说到底是累积的过程,不但累积知识,更要累积功德,最后才能变成累积元炁,才能累积到最圆满的真如智慧。禅宗并非是一些人幻想的那样,动下脑子、来个脑筋急转弯就能做到的。道德道德,即需要悟道,更需要累德,如此毕生努力,才能谈得上道德。否则就不是道德,而是自心生魔。因此,修为的道路上,得道者凤毛麟角,自心生魔的人多如牛毛。

如何用心,决定了修为者所走的道路是否正确。只有用心谦恭真诚的人,才有希望通过艰苦的修为,去获得心灵的清静和自由。

在修为的过程中,学识的积累至关重要。可以说学识不精深的人是肯定不能悟道的。这就好比唐玄奘本身已经是硕学了,但是还要跋涉千山万水,到印度那烂陀寺去求学,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心地学识还不够圆满。可见要在自己的心地上建立一个圆满的学识体系是多么的艰难。那些认为只要跟随李老师学习过就能得道的人们,其想法本身就是稚拙的,其学识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须知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后修为能不能奏效,智慧是否能修持的圆满,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如何发心,是否能真实地去践行李真阳先生“更愿春风行千里”的慈悲弘愿。

修为的过程在内不在外,就是庄严其心的过程。所以,自己修为的好坏跟别人没关系,而完全看自己如何发心,如何约束一心,如何升华自我的心地。只有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愿意谦恭求学的人们,才有不断进步的可能性。道是心性实力的体现。道德是日积月累的丰功伟绩。所以,古人说要“立功,立言,立德”,努力去造作不朽的事业,才能算是真正的有道德。唐玄奘西天取经就是这样不朽的事业,弘法大师空海继承真言宗的法脉也是这样的事业,就更不要说李老师的不朽作为了。他们才是我们修为者最光辉的榜样。

我们虽然未必能造就他们那样的丰功伟绩,但是我们可以学他们的发心,学习他们的慈悲弘愿,这才是真实的修为过程。

从“识道”也就是明白了大道的道理,到“体道”也就是用自己的身心去印证和体会大道,再到最后的“合道”也就是进入到“人天合一”的阶段,这也是一个漫长的修为过程。当年六祖慧能跟随五祖弘忍学习,认识到了道是“本来无一物”的真空妙有的道理,直到他最后以身合道,又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岁月磨砺。这就好比树立了上清华大学的远大理想以后,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一样。树立了修真的理想称为“识道”,日常努力练功学习称为“体道”,直到最后心地学识与慈悲功德圆满,自身焕发出“大圆镜智”之真如智慧的光辉,才算是进入到了“人天合一”之真空妙有的大道真境。才算是真实地具备了圆满的道德。

因此,修真是一个“十万横磨”般地磨砺自我心地性情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