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时战斗力有多强?为何明军,农民军遇到清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

秦岭夜谭工作室


如果根据《中国军事通史》当中的总结,清军的成功主要是其战略上的合理布局、政治上向儒家集团妥协、军事上更为强势。

军事上来说,这得益于八旗制度,以及满洲农业的不足。明末清初东北地区没有今天这么温暖,正经的苦寒之地,农作物一年只能成熟成熟一季,所以气候的劣势逼得满洲人不得不以狩猎、采集、商品交换等经济生产方式来弥补农业生产的不足。
所以满洲男人从小就要练习骑射武艺,而且妇女为了鼓励父兄子弟练习武艺,也会进行弓马骑射的训练,而且满族传统《摇篮曲》中也有这种歌词,所以,满洲人就是天生的战士。在满洲人弱小且四分五裂的时候,明朝可以凭借体量优势压制满洲,但是一旦满洲形成合力,明朝就无法再压制满洲。

再者,八旗制度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八旗制度糅合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内容,而且其管理层级简单,不存在庞大的官僚集团,客观上反而提高了其行政效率,因此相同的时间内,满洲可以集中更多的资源应对同明朝的战争,因此战争的主动权在满洲人手里。
同时,清初的军事制度也更为合理。清初八旗计丁授田,每个壮丁都有农庄以及负责耕种的奴仆,因此每个壮丁的经济情况都有保障,所以每个壮丁都有足够的经济开销进行军事训练兵装备优质的武器、甲胄和战马。这就有点类似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公民兵制度。同时,每个壮丁都可以根据战功分享战利品,即便是投降过去的明君也可以根据战功分享战利品,干的好可以和满洲人一样获得财富、奴仆、农庄以及社会地位。

反观明军,由于户籍制度把士兵变成了国家农奴,而且是世代为奴,因为一旦从军子孙后代都无法脱籍,每年要上交巨额田赋,而且还要受到各级长官的盘剥;这只是卫所兵,而明朝边军同样凄惨,他们没有份地,只拿军饷,但是由于喝兵血这一优良传统,那点可怜的军饷还要受到各级长官的层层盘剥,发到手里根本不足额,甚至有士兵因为买不起棉衣冬天被冻死。另外,作为一个明军士兵,你也不能有个漂亮老婆,如果你老婆有点姿色就肯定会被哪个长官拉去暖被窝了。
一个叫杰罗尼莫的西班牙人曾经如此评价: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处于不光彩和奴隶地位的情况下,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作为?成千上万这样的军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明军正应了这句评价,所以明军对满洲人屡战屡败,甚至被打的不敢野战只敢守城。

但是每个人心里都走一杆秤,对于最底层的士兵来说,既然跟着满洲大汗可以吃香喝辣,那么明朝又算什么!因为忠诚都是和报酬划等号的,只要投奔了满洲大汗就能吃饱肚子,就能拿到足额的军饷,还可以和满洲人同样凭借军功分享战利品甚至获得社会地位,那么谁还不拼命呢?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也就是明军只有在剃头之后
才有战斗力,而且即便是投降满洲大汗的明军只要亮出剃了的光头,往往都能吓得对手狼奔豕突,这也是世界军事史的一个奇观。

另外,由于清朝军事上的强势以及政治上向儒家集团妥协,争取到了儒家集团的合作,因此当时的情况是满洲人在前面打仗,汉人在后面帮助清朝维持、整顿社会秩序。而且这些汉儒对满洲皇帝比对姓朱的皇帝还忠诚,甚至有汉官郝浴大骂打算放弃保宁的吴三桂、李国英等人不效忠大清,还说不死于贼,亦死于法,力主守城。可见儒家集团对清朝的认同,我就纳闷了,这么有血性的话,怎么在明朝就没人说的出来呢?

在战略上,大清的战略很简单,因为清军毕竟人少,既要应对同反抗势力的战争还需要分兵稳定后方,军队不够用。但是清军走的都是精兵路线,投降的明军只保留少量精壮,剩下不适合当兵的都是遣散。所以清军的战略就是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集中机动兵力以及火力进行快速突击,尽可能消灭敌方有生力量。这套战略其实执行的也不错,几乎每次清军进行快速突击的时候,对手再牛逼哄哄也都只能土崩瓦解,而且清军还在投降的明军当中发现了不少防御战人才,没少让反抗武装吃瘪。这帮人在明军序列里是废物,到了清军当中就成了人才,因为废物都是用错了的人才,满洲大汗能人尽其用,你说讽刺不。

另外,清朝上层可谓是十分团结,军事贵族之间的矛盾、满洲贵族同代表儒家集团的汉官之间的矛盾,可谓是非常尖锐。但是再斗大家也都能以大局为重,斗而不破,可以说是非常南得。而各路反抗武装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政,彼此间斗得你死我活,其最终结局只能被大清消灭。

所以,大清能够统一区夏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努尔哈赤带领的十三万后金军主力被明朝头号抗金名将袁崇焕的一万多明军打得惨败,后金军被击毙一万七千多人,努尔哈赤也被火炮打伤,七个月以后死去,

公元1627年的宁锦大战,刚刚继位的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四大贝勒带领七旗十万后金军主力又被袁崇焕的明军打得惨败,至少几千后金军被击毙,努尔哈赤的侄子觉罗拜山等后金军将领也被击毙。

公元1629年底的北京保卫战,袁崇焕带领九千关宁铁骑击退莽古尔泰多尔衮阿巴泰阿济格多铎豪格等带领的几万后金军主力,几千后金军慌不择路淹死在运河中,袁崇焕又派五百火炮手四面炮轰皇太极的大营,皇太极狼狈撤退。

公元1630年孙承宗马世龙指挥明军击败阿敏统帅的后金军,收复永平遵化等四镇,明军的火炮在攻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这几次战役中,后金军即后来的清军都吃了明军火炮的大亏,从此以后,皇太极开始重视建设火炮部队,在公元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中,后金军的火炮已经比明军更厉害。

公元1632年,孔有德耿仲明带领一万多人的西洋火炮部队与舰队投降皇太极,明朝彻底失去对后金的火炮与舰队优势。

在后来的松锦大战等战役中,清军的火炮与骑兵都比明军主力更占有优势,这也是清军入关以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及南明军在清军面前连续失败的原因。

清军除了骑兵与火炮部队相比李自成张献忠南明军占有明显优势,加上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汉奸军的加入,更如虎添翼,左良玉死后,左良玉的儿子带领八十多万大军投降清军,清军在数量上也获得很大优势。


厚德载物49847


清军的战斗力之所以强大,主要还是由于对手的无能衬托出来的。

在明亡清兴的几十年中,明朝与清朝的每一次会战,几乎都占尽了人数和地利的优势,可是最终的结果都是明朝失败。一次一次的失败,明朝不仅丧失了大量的精锐武装,也让满清打出了八旗铁骑天下无敌的战绩。

明朝的军队在戚继光去世之后,甚至在更早之前的宣宗皇帝之后,野战能力就逐渐下降。戚继光守卫北方时,避免与蒙古人骑兵浪战,而是采用车营加火器的战术,使得蒙古骑兵想打打不着,想跑又跑不了,因此屡屡失败,不得已向明朝求和。因此,明王朝北方边境得以大安。

(明军炮营)

好景不长,到了明朝后期,明朝官员们的行政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盛行,这一切都造成了明朝军队战斗力的下降。虽然在纸面上,明朝军队不仅在武器装备、人数、战术战法上都优于满清,但是,战争中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明军士兵的精神状态在明朝后期出现了很大问题。

由于明朝官员的贪污腐化,明军的器械年久失修,大部分边军的士兵日子难过,吃的食物都因存放时间过久而变质。这根本不是明军精锐,而是一群连吃饱饭都不能够的乞丐。用这样的士兵,拿着年久失修的武器去战场作战,能够获得胜利就奇怪了。

可是明朝朝廷给到辽东的军费并不算少,从万历皇帝开始,明朝为辽东战事而征收辽饷。此后的明军应该得到了千万两银子,不至于连饮食问题都很难解决,可是自古就有喝兵血传统的文武官员,从来不会在贪污公款时手下留情。

明朝对腐败其实是深恶痛绝的。在中央,早在朱元璋时代就建立了13道监察御史,负责纪律检查工作,具备独立的司法监察权,行政部门不得干涉。除此之外,中央还要定期派出御史巡查地方,视察工作情况。在各省还设置了提刑按察司,负责日常廉政的监察工作,只对皇帝和都察院负责。各省的督抚以及行政长官对本地方、本部门的官员,同样具有监察责任。

在制度设计方面其实已经完美了,可是结果却是这套制度在创立之初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君主高度专制使得权力都集中在官府,监察制度逐渐变成了中央官员的索取贿赂的工具。明朝的那些言官,本来俸禄很低,职位不高,可是权力极大,他们可以风闻奏事,大肆攻击各路官员,甚至是凭空捏造事实,这就使得各级官员不得不行贿。到了明朝末年,言官系统彻底失灵,纠正腐败的功能已经丧失了,完全成为了党争的工具。

(明军士兵)

明朝官场的这样的风气自然传染到了前线的军队当中,当朝廷的拨款首先被用于满足这些言官的私欲,各级军官也能上行下效的分一杯羹。可是明朝的军户制度又决定了军人家族世世代代只能够当兵来糊口,于是,当兵的口粮、盔甲、军饷就成为了官员们剥削的对象。士兵本身没有丝毫反抗的机会,只能够寄希望于在溃败中成功跑路,换个身份继续活下去。

这样的士兵去作战,他们的作战积极性会有多高?作战意志又有多顽强呢?满清士兵是在为自己打仗,明朝士兵是在为自己换个活法,满清士兵希望打赢,明朝士兵则希望打不赢跑路也行。

明朝的士兵抱着务实主义的态度去参加战争,他们没有什么家国概念,所以,这样的士兵战争持久力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一旦战争陷入胶着往往发生溃败。到后期清军在接收了三大汉王带去的红衣火炮和舰队之后,清军在水军和火器优势上都已经超过了明军。这样一支在作战意志和科技装备上都已经超越了对手的军队自然在与明军和农民军对抗的战场上所向披靡了。


(满清八旗)

所以,腐败侵蚀了明军的战斗力,即使明朝有着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力和综合实力,腐败也从根本上瓦解了这些综合实力转化成的战斗力。在这个方面上来说明朝君主专制的制度,必然会造就腐败。盛行腐败的社会,必然面临着失败的命运。

反腐败,任重而道远。


而知而行的历史


清军乃游牧民族,民风剽悍,屡犯大明边境。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大明灭亡。山海关总兵答应归顺李自成,但大将刘宗敏抢走吴三桂爱妾陈圆圆,鞭笞其父吴襄纳银。吴三桂一怒之下放清军入关,李自成亲率大军迎敌。清军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实现,如狼似虎地猛扑农民军,吴三军手下三万精兵,是大明尽存的最精锐部队,国仇家恨激起士兵猛揍李自成部队。农民军颠覆大明政权已完成,军心涣散,本就乌合之众,怎抵得过强悍的清军和山海关雄师,李自成率部退回北京,马上称帝,建立大顺政权,过过皇帝瘾。近四十多天,清军吴三桂部打到北京,李自成抵敌不住,李自成一百多万人马带领尽存的四十多万人马撤出北京,一路南下。。。吴三桂为清军的马前卒,率本部人马对大顺李自成军穷追猛打,李自成从河北河南退至湖北,兵败如山倒一泻千里。是大顺军无国法军纪,军无斗志,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地区勘察地形,被当地民团两位农民袭击杀死。一代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领袖,明末豪杰,大顺政权皇帝李自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去了,令人挽叹。大顺军剩下李过率领的队伍有较强的战斗力,坚持不懈抗清,可歌可泣。。。

清军大肆镇压各地义军和南明政权,实行惨无人道的屠杀。吴三桂部三万人马从山海关打到缅甸,席卷全国,他部队的战斗力绝对胜过清军,但是当时一念之差,做了汉奸,遭后世骂名。他也认识到这点,想来个曲线救国,最后还是反清了。


刘坤忠120


清军以骑兵为主,机动作战力很强,加上历时二十多年与明军作战,赏罚分明,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百练成钢。而明军最强的军队辽东军,在吴三桂带领下已加入清军。两强联合,锐不可挡。

而明军,在“为君父报仇”的口号下,与清军共同向在一片石失去核心战力的义军,猛烈进攻。义军人数虽众,但已失精锐,又土气低落,当然不是明清联军的对手。

后来明军发现清朝有夺天下之志,再与义军联合抗清,不过这个合,是义军一厢情愿,因为明军将领,总想吞并义军的部队,又造成部份义军,投清反明。

首先,这个失败的错误,是李自成自己造成的,进京后,对明朝枯息养奸,没有对宗室亲贵、贪官污吏斩尽杀绝,断了明遗复辟之心,至吴三桂有借口行夺天下之志。其次是明军战力本差,又四分五裂,各部没有共同的战略合作,自己找死。


安平144796971


一则:清军大多是骑兵,相比中原步兵本身就有优势。

二则:明朝军队后期也就关宁铁骑还凑合,其他军队都一般。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根本没有精力来培养军队。

三则:农民军,本身就没有经过训练,也没有太多实战经验,相比清军自然不如。

以上是笔者看法

希望能帮到你




史努比行走历史


经过内忧外患垮台的明朝已分崩离析,农民军势力本就各自为政,且政治、军事、经济体制不完善,组织松散,战斗力不稳定。而当时的清政权,可以说已是东亚大陆上组织最严密,政治策略最明确,军事凝聚力最强的一支力量。所以其他各种势力都已不是其对手。


赫明路


朱明王朝已近300年矣!其贪官污吏腐烂透顶,丧尽民心,一但临难无有其他的选择只能是一死了之啦!他的军民全都明白为大明玩命不值得了!保命,投降本是意料中事。崇祯临死也没弄得明白,悲哀呀!

外敌满清,内乱李贼,两面夹攻,又添吴三桂的背叛,死定了。


荒漠甘泉56


原因只有一个,满清拥有孔有德叛明带来的最新式的红夷大炮。否则进不了潼关。


东方大国


新生力量如夏季旭日东升势不可挡喷薄而出,300年后强弩之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