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切腹自尽,需要介错人,介错人是干什么的?

宠物真要命


谈到日本人切腹自尽,大家一定会想到武士道精神,英勇无畏。但实际上日本人在切腹的时候非常恐惧,根本没有所谓的武士道精神。面对这种情况,介错人便应运而生了。



切腹的由来

日本人切腹自杀由来已久,第一个切腹自尽的人是平安时代的藤原义。

在日本人的宣传中,藤原义是一个有着崇高武士道精神的武士。然而,藤原义真实的身份实际上是一个江洋大盗,白天人过着奢靡贵族的生活,晚上却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不断制造各种大案。

某天晚上,藤原义再次作案,结果被同为武士的其他人看的清清楚楚。

当天后半夜,等到藤原义作案回到家中之后,官兵迅速包围了藤原义的住宅,并且冲向他的正厅。




看到自己的真实身份泄露,藤原义选择畏罪自杀。当时,他选择坐在自家的正堂之上,然后用一把太刀割开了自己的腹部,之后还把自己的内脏挖出来,扔到了官兵的身上。

这一幕把在场的官兵都吓坏了,所有人都不敢动,只能静静的看着。于是,事情就这样被传开了,江洋大盗畏罪自杀的奇葩方式也就成为了武士道精神的崇高体现。

至于藤原义为什么切腹,原因在于日本崇信人类的灵魂寄存于腹部[话说腹部不都是shi吗?],如此一来,当武士切腹的时候就可以把灵魂展示出来。



武士不怕切腹?别再被影视剧欺骗了

藤原义切腹自尽,着实震惊了很多人,引起了整个日本的轰动。最终,切腹自尽也成为了后世日本最广泛的自杀手法,人们也为切腹自尽贴上了很多高大上的标签,比如光荣、英勇、尽义、悔罪,以及武士道精神的最高体现等等。

经过包装,切腹自尽顺利成为了武士的专属操作,普通百姓都没有资格。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切腹自尽玩出了很多花样,比如一字刀、三字刀、十字刀等多种手法。

所谓一字刀就是在腹部横切一刀。三字刀就是横切三刀。十字刀不是十刀,而是横着一刀,竖着一刀,切一个十字。

但无论哪种刀法,切腹自尽实际上需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原因在于切腹自尽的人不会迅速死亡,只能等着失血过多而亡。

在切腹死亡的过程中,切腹的武士会因为恐惧和痛苦,从而哭爹喊娘的乱叫。如此,介错人出现了,他们会在武士切腹之后迅速的将他的头颅砍下来,以减少切腹之人的痛苦。



介错人不是简单的刽子手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介错人并不是简简单单杀人的刽子手,而是帮助切腹自尽者减少生命中最后痛苦的人,而且能够当介错人的一般都是切腹者的亲友,或者是切腹者的对手。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大部分武士也都知道了切腹自尽的痛苦。于是所谓的切腹也就变成了用扇子和木棍形象的在腹部比划两下子,然后介错人直接手起刀落,将切腹者斩杀。

所以,日本人所谓的切腹,实际上就是虚伪的吹捧武士道精神而已,根本没有任何人敢于直面切腹的痛苦。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说二战之后几个典型的事例。

当年日本宣布投降时,侵华的主要战犯大西泷治郎和阿南惟几为了逃避审判,选择了切腹自尽。两人切腹之前,都宣布不用介错人,所以,各自都把自己关到了屋中切腹。

但切腹之后,因为痛苦和恐惧,两人都在不断的挣扎。于是,两人又不约而同的在自己的脖子上补了一刀,想尽快的结束痛苦。不过老天爷好像故意在折磨他们,一直没让他俩断气。

阿南惟几相对比较幸运,他的军医看到他痛苦的样子,给他注射了一支药剂,所以阿南惟几仅仅忍受了几个小时的痛苦。而大西泷治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割破了喉咙,但他一直抽搐了15个小时才彻底断了气。



后来,准备逃避审判的其他战犯听说了切腹的痛苦后吓坏了,于是纷纷选择了其他办法,比如近卫文麿选择了服毒自尽,东条英机选择了开枪自尽。

当然,东条英机面对生死时也怂了,故意打偏了,最终被救了回来,然后送上了军事法庭,判处了绞刑。


我是越关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我告诉你介错人是干什么的。

故事发生在日本,时间在1970年11月25日,这一天日本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三岛由纪夫要切腹自杀。

三岛为何要切腹自杀呢?因为由他领导发动的政变失败了。

原来三岛是个激进分子,在创作了大量作品之外,还成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盾会。



三岛是日本天皇的忠实追随者,发誓要以武士道精神保卫天皇。就在1970年11月。三岛和他的手下试图推翻日本不能拥有军队的宪法。呼吁把自卫队转为国家军队,并把反对他的日本自卫队团长绑架为人质。

当时三岛及手下士气高涨,像打了鸡血一样,可结果却给他们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日本各界没人理会,民众也没人关注他们。迫于政府的压力,三岛释放了人质,政变最终失败。

在日本,日本武士有种传统,如果一个男人失败了,够爷们就自行了断。

我们从有关抗日题材的电影中,也看到过这样的镜头:日本鬼子跪在地上,双手拿起刀,刀尖向后捅进小腹,第一刀从左向右切割,第二刀向上切,扩大创口,让腹腔的肠子流出来,直到死亡。




这是最初的武士切腹自杀的过程。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士道精神逐渐退化,许多切腹自杀者无法忍受一时半会死不了的痛苦折磨,于是就请自己的至亲好友来帮助自己。

帮助自己自杀的人就叫“介错人”。“介错人”是干什么的呢?

顺便说一下,介错人都很仰慕有勇气自杀的人,他不会阻止自杀者。

当自杀者捅向自己的腹部,第一刀左右切割,然后第二刀向上切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介错人要快速、稳、准、狠一刀砍下自杀者的脑袋,这样就会减少自杀者的痛苦。

简而言之,介错人就是为了减轻自杀者的痛苦而存在的。

我就纳闷了,既然怕痛还切腹自杀干嘛?



不幸得是,三岛切腹自杀这天找错了“介错人”,痛的他直骂娘。

这一天三岛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在额头系上了一条白布,上面写着“七生报国”4个大字。

然后用白布条将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的裹住,双手拿起短剑,剑尖向后刺进了自己的腹部,第一刀左右切割,接着向上切,此时腹腔里的肠子流了出来。他的手下,盾会成员森田必胜手握日本名刀“关孙六”为三岛介错。

也不知道是森田由于紧张还是刀法不过关,连砍三刀都没有砍下三岛的头颅。

出色的介错人都是一刀砍下头颅,这确实需要功夫,中国的刽子手对此颇有研究。



人的脖颈后面有一个骨节。刀锋贴着骨节砍下去,受刑者没有任何痛苦。也就是说有痛感传到大脑时,头颅已经掉了。

这时候三岛疼的直打滚,头颅始终是似掉非掉,三岛嘴中直嘟囔,估计是骂“八格牙路”。

三岛试图咬舌自尽,可是没有力气咬破舌头。就在这时,学过日本剑道的盾会成员古贺浩靖进行了介错,他一刀砍下了三岛的头颅,终于结束了他的痛苦。


秉烛读春秋


说起切腹自杀,估计大家都会想到日本这个有点变态的民族,不过切腹的历史倒是值得一说。

日本奇葩的武士道精神中都认为“切腹自杀”是光荣赴死,虽然切腹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日本病态的武士道精神追求的正是这种刻意为之的痛苦。说来也很搞笑,日本历史上的切腹第一人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武士,而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匪徒。公元989年,日本的都城出现了一位大盗,他的名字叫藤原义,这个人白天给达官要人看家护院,晚上却做起了蝇营狗苟的营生。

终于有一天,藤原义的恶行败露,官府派很多武士赶去他家抓捕他。面对来势汹汹的武士,藤原义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于是上演了一出自杀的“行为艺术”,只见藤原义把刀用力地插入腹部,将腹部一字切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抓捕他的武士们,倒地而死。据说当时的武士都被藤原义的行为艺术吓坏了,竟然无一人敢上前一步。

坦白说,藤原义演的这一出纯粹就是想在临死前找一把刺激,但没想到的是,来抓捕他的武士们竟被这种惨烈的死亡方式唬住了。在他死后的几百年,切腹自杀竟然成了武士道最崇高的典范。日本之后的每个武士更是把切腹当作了必须科目,期待着某一天也能尝试一把。大家说这种心理用变态来形容是不是一点也不夸张啊。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学习能力很强,但糟糕的是他们几乎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一个下三滥的匪徒的死亡方式竟然成了武士道的最高标准。切腹这种风尚在镰仓幕府时期开始盛行。在当时无论是丢失阵地,还是打了败仗,武士们最渴望的死亡方式就是切腹自杀。到了江户幕府时期,官方曾严令禁止过愈演愈烈的切腹风潮,但是根本就挡不住日本人追求变态死亡的热情。

不光是武士们用切腹的方式自杀,就连一些日本女人也在尝试。根据相关历史记载,为保仪态端庄,女性剖腹会绑起双腿。单是这么一想,都会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后来有一些喜欢歪曲历史的日本史学家跳出来为武士的切腹自杀辩护,说:“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现在听来,真是可以称其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金一白


切腹的一大特征是需要有介错人的存在。切腹人切腹后由介错人斩首,免除痛苦折磨的过程。

自杀通常都是一个人独自进行,但切腹多半需要有一位帮助者。他的作用不仅是协助角色,同时也有送行的意味。因为切腹虽然是自杀行为,但也是一种仪式,与关上门服毒自尽,又或是吞枪自杀截然不同,有时候某程度还可说具有表演性质。

江户时代的切腹常有许多人围观,大家仪容端正地坐在旁,然后切腹人上场,再到介错人上场。四周一片寂静,气氛壮严肃穆,每个人坚守礼仪,而切腹就是在此气氛下进行。

而介错人成为常态,乃自日本的战国时代开始。在此之前,由切腹后拉出内脏,至咽下最后一口气,均由切腹人独自完成。自从有了介错人后,开肠破肚式的切腹就变得较为少见了。

在《银魂》第三季的电视动画中,就曾有〈死神篇〉的出现,讲述的正是池田朝右卫门的故事。她正是出色的介错人,剑术高超,精通斩首时可以连皮的技巧。但因为替尊敬的养父介错时失手,认为自己害了养父,令他的灵魂不能安息。后来遇上阿银,一心想他为自己介错,以求赎罪补偿。

下圖:《銀魂》中的死神--池田朝右卫门


湯禎兆


海贼王第892集“和之国,前往樱花飞舞的武士之国”

草帽海贼团一行终于抵达和之国讨伐“四皇”之一的号称“世界最强生物”——凯多。为了不被凯多发现,上岸后草帽海贼团众人以平民身份混入和之国百姓之中。其中索隆改名为“索隆十郎”以“浪人”作为其隐藏身份,深夜走在路上的索隆突然遇到一个持刀行凶的杀手,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低调行事,索隆放过了他,可惜被后面赶来的士兵误会,错把索隆当成行凶之人,押送到当地衙门被处于自裁之刑。这时,站在索隆身边的刽子手就说了一句“我来帮你介错!”

在早期日本武士之中,广泛流传“剖腹”的自杀方式,在自杀者剖腹第一刀后,为了帮助自杀者少受痛苦早点解脱同时也表示对自杀者的尊重,提前安排在身边的亲人或者好友会立刻补上一刀快速的砍下自杀者的头颅。此人,便称之为“介错人”。

在我看来,日本武士道精神毒害下的武士们,看起来个个不怕死,其实面对死亡和痛苦,人性都是一样的,介错人与其说是对自杀武士的尊重,倒不如说本来就是怕死,安排个介错人就是为了减少痛苦。甚至于,有时候剖腹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动作,真正动手的反而是一刀解脱的“介错人”!真真是可笑!


一壶酒一张琴一溪云


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战败的日本军人独自一人跪坐在日本国旗之下,缓缓从怀中抽出一把短刀,高喊一句“来生继续效忠”,就直接把短刀往肚子里一捅,让屏幕前的我们都忍不住跟着肚子一痛。

日本的切腹文化,可谓举世闻名。

切腹,是众多自杀死法中,最痛苦的死法之一,也是最具视觉感染力的死法。日本的切腹,讲究一个面不改色。即便自己的血流了一滩,肠子都流出来了,也要眉头不皱,面色平静。

这种死法,最能体现一种恐怖与暴力的美学,也最能体现武士道中“毫不留恋、毫不犹豫地选择死亡”这一信条。

早期的武士切腹,那真的是自己用刀把腹腔切开,然后一声不吭,生生忍上几个小时再死。

那个时候,武士们通常会选择一把短刀来结束生命。一把长度适宜、刀刃轻薄、刃口锋利的短刀,相对长刀来说更好操控,在切腹时更便于顺利的切出一个十字开口,让内脏平缓的流出。

但是说句老实话,谁不怕疼啊?

不是任何武士都能做到一次到位,不用补刀,切自己的肚子就像切别人的肚子一样的。万一切浅了,还得多补几刀,这个疼痛程度,要做到面不改色那也太难了。这时候如果再因为疼痛难忍而哼唧一声,那自己面子还往哪儿搁?子孙后代还做不做人了?

又怕疼,不切腹还没得混,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日本人于是想出来一个方法:再喊一个人过来,在切腹者把肚子切开、内脏流出来,主要是忍不住疼马上就要叫出来之前,一刀将其斩首,保留切腹者的体面。

这个负责斩首的人,就被称为介错人。

大家一看,这方法不错。于是慢慢的,这种有一个介错人执行斩首的切腹方法,就成为了主流。

不过,介错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当上的。这需要有非常好的技术,砍头不能一下子砍下来,要和脖子有一小块皮连着,不然一下子头滚远了,也不雅观。有一小块皮连着,耷拉在那儿,就跟死者怀里抱着自己的内脏和头一样,颇具观赏价值。

所以切腹人需要提前物色一个有经验、不犹豫、下得去手又技术好的介错人,和他商量好什么时候砍,能不能砍快一点,让自己少受点罪等等。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有经验、技术好的介错人实在太少了。大部分介错人还是很难把握,到底该什么时候进行斩首,才能让已经把自己肚子剖开的切腹人少受点疼。

所以到了后来,武士切腹更是逐渐成为了一种纯粹的仪式,从用短剑实实在在的切腹,变成了用一把扇子比划一下。

是的,到了这个时候,切腹人根本不用再把自己的肚子划开,只需要拿扇子对着肚皮比划一下,就假装已经完成了切腹这一步骤。这个时候,介错人再直接对切腹人进行斩首,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这种切腹被称之为“扇子切”,并且在江户时代是主流的切腹方法。

联系作者请私信@刀匠张勇


刀匠张勇


就是不让你后悔的那个人,也就是保证你履行自尽承诺的人。😂😂😂

武士切腹,有很强的仪式性,横一刀,竖一刀,切一十字。如果没有非常强大的毅力与钢铁般的精神,基本完不成。而且,即使完成了,也不会马上就挂,极度痛苦,主要是场面不好看。

介错人就是在这时候 帮助切腹人了断结束痛苦的。

到了武士道后期,已经基本没人能坚持这不人道的仪式了,基本不是一比划,介错就动手。于是切腹变成了斩首。

我腹黑一下,如果切腹的那个后悔了,我快递到了,我要去交物业费,这刀太凉,各种原因想悔约的,估计介错人是不会给你机会的。介错人一般由亲朋好友担任,为维护切腹者的所谓荣誉,会毫不犹豫的帮你一把吧。。😅😅😅😅


史话海说


切腹是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下,产生的一种变态的自杀方式,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人那么喜欢切腹呢?日本人切腹的时候还需要介错人,那么介错人有什么作用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fe538ec1fd469958c331294dae368784\

看鉴


简单点来说就是砍头的,因为人的腹腔里没有瞬间致命的要害,有时候即使把腹腔里的内脏都掏空了人都还可以活一段时间,所以切腹其实不会马上死人的(不要被影视剧骗了包括日本影视剧),不过切了之后由于创口太大把人放一会,人还是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但问题在于切了之后人会非常痛苦往往很容易出洋相,有些人甚至切到一半哭爹喊娘的不想死了,从而导致武士们威严的形象彻底崩塌。所以一定要安排一个剑术高手在旁边候着,看着切腹人一刀下去之后马上就把这人的头给削下来,一方面减轻这人的痛苦另一方面防止出洋相。多说一嘴提个有意思的事,切腹其实是非常痛的,有些人甚至连下手的勇气都没有,所以到了实在要死的时候他们就发明了一种叫扇切的切腹方式,简单点说就是拿个折扇象征性的比划一下,然后介错人就赶快把头砍了。


开着皮卡打坦克


是切腹者的见证人,也是协助者,必要时候还是执行者。如果切腹者动作迅速迅速死亡则不许介错人干什么,仅仅是见证过程。如果切腹者十字切腹后仍不能迅速死亡,在征询切腹者同意后可对切腹者斩首减轻其痛苦,帮助其完成切腹自尽程序。如切腹者流血过多而休克或痉挛,失去自主意识,为减轻其痛苦也可对其斩首,都是切腹者的协助者对不敢自行切腹者,介错则在其用折扇或其他替代物完成象征性的切腹动作后对其实施斩首,完成死刑的执行,这时介错就是实际执行死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