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 性能提升 看戰“疫”物資保障中的貴州速度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石琳婕)上鏡腳、裝箱、發貨......3月7日,看著眼前30秒一套的貴州“本土造”醫用護目鏡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奔赴戰“疫”一線,作為貴陽市科技項目計劃——“多企業現有裝備製造技術在醫用隔離眼罩生產中的集成應用”項目的負責人,貴州省裝備製造業協會秘書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黎明傑透過口罩長長舒了一口氣。沒日沒夜奔走協調,隨時關注研發生產進度,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休息了,但絲毫看不出他有任何疲倦。

  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醫用護目鏡、口罩、防護服等物資告急,2020年1月31日晚,貴州省工信廳緊急召開會議後,貴州省裝備製造業協會連夜召集多家企業,以及貴州大學、貴州省標準化院、貴州省食品藥品審評查驗中心進行協商,形成跨學科、跨企業的產品研製生產大協作模式。

攻堅克難 性能提升 看戰“疫”物資保障中的貴州速度

貴州省裝備製造業協會秘書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黎明傑試戴醫用護目鏡

  兵分三路 爭分奪秒 首戰告捷

  “模具是工業之母,是製造行業的核心技術。”黎明傑說,從一個方方正正的鋼材變成一個立體結構的醫用護目鏡模具,正常情況下需要30天。研發團隊兵分三路與時間賽跑,24小時輪番上陣,不捨晝夜。

  以海躍模具主導研發的第一分隊,肩負著貴州首套醫用護目鏡模具的研製任務。在既沒有圖紙又沒有數據的情況下,面對各種質疑,建模、備料、分形、粗加工、熱處理、精加工、打電火花、裝配、拋光、試模……30多人組成的研發團隊終於在2月9日凌晨3點,成功研製出第一套模具,並連夜送往生產車間注塑,成功就在眼前。

  然而,小插曲還是出現了:漏膠了。因為護目鏡的滑塊尺寸有誤,貴州海躍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立表當即驅車趕往20多公里外的小孟工業園區,在海躍模具研發室守護了兩個多小時,以最快速度把新的滑塊重新做了出來。

  8點30分,研發團隊再次聚集在注塑現場。“那時心裡就一直默唸,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我們耗不起,一線醫護人員更耗不起。”陳立表說,大家都懷著忐忑的心情和滿心的期待。隨著第一個完整的護目鏡出現在大家眼前,現場響起雷鳴般掌聲。第一分隊不負所托,比計劃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天,這標誌著貴州抗疫物資保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勝利。

  “我們的醫用護目鏡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實現量產,還望省裝備製造業協會加大生產設備研發力量。”在第一分隊研發的關鍵時期,省工信廳再次下達了一項緊急又艱鉅的任務。時間緊任務急,黎明傑立即組織貴陽華陽電工有限公司、貴州工信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成立第二分隊,與第一分隊分兵作業,兩手準備,勢必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第二套護目鏡生產模具的研發和生產。

攻堅克難 性能提升 看戰“疫”物資保障中的貴州速度

醫用護目鏡模具內核心部件

  在第一分隊階段性研發成果之上,華陽電工模具生產車間立馬將數控中心、電火花和線切割等18臺設備開足馬力,有序運轉。

  在文案辦公室,編程員胡誠展示了模具製造的第一步:設計圖紙。工作人員晝夜不眠花上一天半的時間,將20張不同色彩、不同數據的圖紙通過CAD軟件程序,設計出初稿,然後再用三維數字模型把圖紙疊加標註數據,最後得到一個精確的空間立體模型。

  在另一邊的數控編程中心,電腦上的模具圖形不斷變換著角度,僅4分鐘一個模具的生產過程便演示完畢。然而,為了使生產更加直觀更加可靠,這套演示過程卻花費了技術人員8個多小時的製作時間。它就像是整個模具製作的“大腦”,給出數據指令,讓機器自動化精確運作,誤差不超過0.05mm。

  “從2月1日準備,到2月11日護目鏡模具試模成功,我們只用了10天時間。”貴陽華陽電工有限公司模具車間主任王斌說。

  在生產車間的一角,主要負責鉗工作業的葉劍秋正在進行護目鏡模具零件拋光打磨和組裝,這是模具製作完成的最後一個步驟,作為產品的“把關者”,更考驗細心和耐心。這預示著華陽電工的又一套護目鏡生產模具已經成型,馬上可以投入擴大護目鏡生產產能的生產線。

  隨著第一和第二分隊模具的相繼成功研發,第一批醫用護目鏡樣品陸續投產,以貴州省食品藥品審評查驗中心專業十級執業藥師、審評員羅中亮為主的第三分隊也馬不停蹄,向省藥監局、市場監督局等部門申請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僅半小時就為相關生產企業取得了醫用護目鏡生產備案證和產品備案證。同時,還積極協調各級政府,為研發和生產企業在特殊時期,開具復工復產情況說明,幫助技術人員、工人順利返崗復工。

  責任重於泰山 攻堅克難 與困難較量

  “雖然護目鏡產品研製成功,但是我們的工作並沒有結束。”黎明傑介紹,2月9日,當第一批護目鏡樣品交到醫護人員手上後,由於環境溫度與佩戴者的體溫差異,護目鏡2小時不到就會起霧,不僅影響醫護人員操作,更是容易增加汙染的風險。

  困難,難不住敢於擔當的人。當天,黎明傑就帶著醫用護目鏡鏡片來到專門研製汽車儀表盤防霧處理的貴州金特磨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金特磨削在接到任務後,立即組織4名技術人員,經過2次實驗,在第四天便將防霧型護目鏡鏡片研製成功。

  “防霧醫用護目鏡主要是在原理上產生變化,鏡片上原本是以水滴存在,現在經過特殊處理後,水汽就變成了均勻的水膜,絲毫不會影響醫護人員的任何操作,同時我們採取的是不開孔,全封閉式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杜絕了感染病毒的風險。”黎明傑說,“防霧醫用護目鏡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研製成功,主要還得益於貴州省裝備協會學科全這一特點。”

攻堅克難 性能提升 看戰“疫”物資保障中的貴州速度

貴州自主研製醫用護目鏡模具

  據瞭解,貴州自主研發的兩款醫用護目鏡目前已申報一項發明專利、一項外觀專利以及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其均已投入量產。其中。普通醫用護目鏡僅貴州千葉藥品包裝有限公司就已投入3條生產線,日產量可達6000副;防霧型醫用護目鏡由於需純手工組裝鏡片這一特殊性,目前日產量可達2000副。

  “我們在前方攻堅克難,各級政府部門在後方全力保障,無數困難就是在這樣的高效配合中迎刃而解。”黎明傑說,“貴州省裝備製造業協會全體同仁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絕不掉鏈子。雖然醫用護目鏡已研製成功,但我們還在不斷努力,繼續完善,進一步提高產品性能和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