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從林黛玉的“黛”字說起


《紅樓夢》:從林黛玉的“黛”字說起


如果世上有哪一本書,配得上用“字字珠璣”這個詞來形容的話,那恐怕非《紅樓夢》莫屬。因為在《紅樓夢》裡,確實有很多地方,讓人在讀過之後細細品味,就能領悟出好幾重深刻的含意。越讀,越揣摩,就越覺得字字下面,都暗藏玄機。

而《紅樓夢》裡讓作者著墨最多的女主角林黛玉,她名字中的這個“黛”字,究竟隱藏著作者怎樣的匠心這,一直是很多喜愛紅樓夢的讀者們愛討論的問題。時隔多年後重讀紅樓,我越揣摩,越覺得這個“黛”字,不僅巧妙,而且有雋永的詩意。

我們慢慢來體會一下,黛玉這個“黛”中的意境和含義。

1, “黛”字的意境:清澈,潔淨,悠遠

黛,原指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的原料,也指青黑色。

黛色是一種什麼樣子的顏色呢? 我們有個成語叫做“遠山如黛”。一座山,如果你站在近處看,那山有植物的話,肯定是綠色的。而你站在遠處看,越遠就越朦朧,顏色也越深,直到最後變成青黑色。那種像水墨畫一樣的、朦朧的青黑色,就是黛色。

也就是說,“黛色”,給人的就是朦朧和悠遠的感覺,一種可以意會,不可言傳的美。

《紅樓夢》:從林黛玉的“黛”字說起


而把“黛”色和碧綠的“玉”色放置在一起,是什麼樣的效果呢?

唐朝詩人杜甫寫過這樣的詩句:

  •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 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
  • 巴童蕩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石黛”和“碧玉”放在一起的樣子,就是杜甫看到的、天下稀少的、讓他斷腸的那種天真和清澈的感覺。也就是讓最清澈的水,從最乾淨的青石上流過的感覺——這清澈和乾淨,就是“黛”和“玉”放在一起的視覺效果。

這,可能就是曹雪芹賦予“黛“字的意境——清澈,乾淨,悠遠。

而黛玉本又姓“林”,遠離人間的山林,自然是神仙的去處,長滿了奇花異木。那,就是不染塵土的,神仙般的林妹妹的來處。

2, “黛“字的深意:暗含和寶玉的同質性。

而在寶黛初會時:

寶玉問道:“妹妹尊名是那兩個字?”黛玉便說了名。寶玉又問表字,黛玉道:“無字。”寶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極妙。”探春便問何出。寶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況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這兩個字,豈不兩妙!”

有沒有《西方人物統考》上說的這回事,我們不管,起碼在曹雪芹的心中,是有這麼回事的。

西方有石名黛。可見,“黛”也是一塊石頭。而寶玉,本來也是一塊石頭。也就是說,寶玉和黛玉是同質的。木石本來就有前盟。而在這裡,黛玉是一塊玉,寶玉也是一塊玉。黛玉是石,寶玉也是石。這可以說明,黛玉跟寶玉,絕對是同表同裡。


而在《紅樓夢》中的別的女子,無論是帶有“寶“字,還是“玉”字的,隨也跟寶玉有那麼一絲聯繫,但都跟寶玉同表而不同質,只有黛玉,是跟寶玉同表又同質的——他們倆,才是天生的一對。

也就是說:只有他們倆,靈魂相通。

《紅樓夢》:從林黛玉的“黛”字說起


而在俗世上,賈府裡,他們兩個相同的純真,叛逆,也剛好說明了這一切。寶玉在跟湘雲爭吵時說:“林妹妹才不說這種混賬話呢。”——可見,世上也只有黛玉能理解他。

黛玉在寶玉捱打時吞聲哽咽說出的:“從此你改了吧。”

也可以看出,不管黛玉在別人看來多麼刻薄,多麼不完美,但她跟寶玉,卻任何時候都能息息相通——這,就是因為他們同質的緣故啊。

所以,寶玉跟黛玉的匹配度,用薛姨媽的話——“四角兩全”來形容,實在太合適了。可惜,這樣的絕配,在那個殘酷的、荒唐的世界,是被現實所不容的。


而曹公暗示這個“匹配度”的用心,可謂良苦。

3,“黛“字的詩意:孤獨、憂鬱。

宋朝曾幾有詩云:

  • “蠻荒乃有此巑岏,石黛因依碧玉寒。
  • 須信佳山如絕色,憑誰貌取一生看。”


而這裡,“巑岏”是指高而銳的山峰,也指高潔的人品。過高的才華,過於潔淨的人品,在現實中是很難被容忍的,所以,像“黛玉“這樣的人,才會被賈府的人認為”孤高自詡,目無下塵“的,並且不被人們理解和親近。

所以,黛玉是寒冷,孤獨的。她不像寶釵,因為圓滑世故,可以籠絡到所有的人,這個,她不會。詩也不會。詩,永遠是真善美的代表,不是俗念的代表,所以,黛玉的不入俗流,正是她的詩意之所在。

《紅樓夢》:從林黛玉的“黛”字說起


因為孤獨,她憂愁。所以她“眉尖若蹙“,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所以寶玉送她“顰顰”二字。李商隱有詩云:

  • “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而這淡淡的憂愁,本來就是一首詩,戴望舒不是寫:

  • “我希望在悠長
  • 悠長的雨巷
  • 碰到
  • 一個結著愁怨的姑娘“

林黛玉,就是大觀園裡那個,最具詩意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可見,這個”黛”字,本身就是一首詩。

4,“黛”字的痛感:以“逝”和“失”為終,留下無盡的遺憾。

如果說黛,是一種畫眉的顏料。那麼,這個也用這個“黛”字,極具詩意地處理了黛玉的去處。黛玉的離開,是“逝去”,也是“失去”。畫眉的顏料,畫在女子哀怨的眉端,然後,它就在時光中慢慢地變淡,變淡,最後,無影無蹤地消失不見了。

《紅樓夢》:從林黛玉的“黛”字說起


這,就是黛玉的“淚盡而終”。

在曹公的眼裡,這個汙濁的世界是不適合過去潔淨的人棲居的。所以,他讓黛玉自行消失了。對於他過於鍾愛的角色,他是不會讓她跌落紅塵泥垢中的。這就像被黛玉葬的花,“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抔淨土掩風流”。

李商隱有一首詩寫:

  •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黛玉走了,無影無蹤,這種消失,是無處尋覓的。也是永遠的遺憾和痛楚。是“更隔蓬山一萬重”的悵然和絕望。

《紅樓夢》:從林黛玉的“黛”字說起


就這樣,曹雪芹用一個“黛”字,把林黛玉的來處和去處,把黛玉的一生,做出了獨具匠心的處理,讓黛玉,成了文學

世上最婉約、最清麗、最悠遠、最雋永、又最惆悵的一首詩。這首詩,像遠山,像霧林,像奇花,像異木,像清泉,像明月,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思和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