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千與千尋》海報


文—思君

《千與千尋》這部影片,在宮崎駿老爺子的系列電影中站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部影片於2001年於日本上映,從此便成了經久不衰的作品。

儘管宮崎駿作為“動漫大王”從不缺乏口碑作品和傳世之作,但是相較於其他,這部影片收穫的再僅僅是國內市場,應該說憑藉《千與千尋》,他收穫了大批國外市場的鐵桿粉絲。

當然我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對於這位將日本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的動漫大王,幾乎他的每一部影片我都看了,由他早期的個人執導的《天空之城》到退隱之前的《風之谷》,他的每部影片我幾乎都看了個遍。

溫暖、治癒。這幾乎是宮崎駿所有影片中都能夠找尋到的影子,他本人也具有極強的反戰思想,所以他一直都致力於給人們帶去溫暖和美好的作品,所以溫暖又治癒成為了他影片的主旋律。

若將他的影片形容成一首曲,那麼在溫暖治癒的主旋律之外都必須要有和旋和變奏的出現,才不失為一曲天籟,如若不然,平淡重複使人的感受也就味同嚼蠟。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宮崎駿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宮崎駿不同於其他日本動漫,無外乎兩點原因:

第一就是他的風格與傳統的日本動漫風格大相徑庭。比如日本最火的《海賊王》、《犬夜叉》……,這無疑都是以日本武士道精神為底蘊的,崇武之作風格自然也就變得暴力冰冷一些,而宮崎駿的基本都是屬於偏柔和的畫風,究竟原因,就是我之前提到過,他本人的反戰思想,我們不做過多贅述。

第二就是因為他在主線之外,加入了完美的和絃和變奏。就是在主線故事之外,他極其細膩的心思,會不經意地引發人們的思考。這樣的特點,縱觀其多部作品,這一點,在《千與千尋》這部影片演繹得淋漓盡致。

毫不誇張地說,幾乎只要看過《千與千尋》的人,都能脫口而出裡面讓他們觸動最深的話,有的不止一句,甚至是很多句子。每個人都能有所收穫,這就是其魅力所在。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就是這部溫暖又治癒影片《千與千尋》,沿襲了傳統的吉卜力風格,色彩畫面都十分明亮,縱觀整部影片你會發現,整部影片很好有冷色的出現,基本都是暖色,即便是在寂靜的黑夜中,都有一盞昏黃的暖色調等。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千尋與燈


故而整個畫風都呈現出了溫暖的畫風,當然人物也是如此,影片中的無臉男即便是怪物也醜的不觸目驚心,巫婆也不讓人聞風喪膽,反倒都多幾許溫情。

因此,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後就收穫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並且一舉斬獲最佳亞洲電影,奧斯卡金像獎等一些列國際大獎,而導演宮崎駿而憑藉《千與千尋》問鼎了柏林電影節金雄獎等。

我無數次看了《千與千尋》,每次都會有所收穫,今天我想要與大家分享一些多次觀影之所得。

溫暖中帶著緊張,治癒中夾雜悲傷,一個少女的冒險故事映射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成長之路。這就是我多次觀影之後,《千與千尋》帶給我的最為強烈的感受。

除此以外,我還想談談,這部影片中經常被我們忽視的卻又很重要的一個東西——日本神明文化。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劇照


01、《千與千尋》最大的亮點是——日本傳統的神明文化,以童真的視角來營造。

宮崎駿曾在一次採訪中說:

“我父親的那個時代,都是很相信神明的存在的。”

這也許就是宮崎駿在這部影片中大量使用神明意象的根本原因,這部影片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宮崎駿對於日本神明文化的融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部很日本的動畫。今天,我就簡單列舉其中幾個意象: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左:日本傳說中的山姥;右:影片中的湯婆婆


女巫——湯婆婆和錢婆婆

在影片中湯婆婆和錢婆婆是女巫,具有很強的神秘色彩。而這兩個人物形象的來源就是日本著名的妖怪——山姥。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錢婆婆和湯婆婆與山姥的相似之處。

相似處一:居住地。

在日本傳說中,山姥都是居住在山頂上,而錢婆婆和湯婆婆,他們一個住在油屋的高處,一個住在沼澤的高處,不謀而合。

相似處二:人物形象

影片中的湯婆婆和錢婆婆都是年邁老婦人的形象,而日本傳說中的山姥就是做怪的老婦人,影片中的湯婆婆就是作怪的老婦人。但也有好的會幫助他人,影片中的錢婆婆就是幫助他人。

相似處三:對待子女的態度

日本傳說中,山姥是金太郎的母親,他是極其溺愛孩子的。而劇中的湯婆婆冷酷無情的湯婆婆就是極其溺愛她的寶寶的。

其實不僅僅是湯婆婆和錢婆婆的人物設定,還有很多,比如片中的白龍來自於日本傳說中的太陽嫡系古神饒速日命,當然還有其中的八百萬神明都是來自於日本傳統神明文化。

不僅僅是人物形象,還有很多佈景也是來自於日本神明文化的,我還是簡單列舉一個。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左:影片中的道阻神;右:兩面宿儺


攔路石像——道阻神

在觀影時,千尋一家在進入甬道之時,將千尋嚇到的那個石像,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後來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才知道原來那就是日本傳說中的道阻神。

道祖神是日本路邊常見的神祇雕塑,一般在聚落的中心,或者村外的叉路上以石像樣貌豎立的神明。傳統上認為其可防止惡魔瘟神進村。

在日本,道祖神的雕塑形態種類不一:單體、單體男女二神、球狀、自然石、圓石皆有。千尋看到雙面道祖神形象可能來自於《日本書紀》中提到的兩面宿儺(両面宿儺),那是在仁德天皇時期出現的一種雙面妖怪。正是日本象徵著地界的道祖神出現第二次暗示了千尋一家即將進入神隱的世界。

影片中日本神明文化隨處可見,每一個佈景和人物皆是有來處的,可見宮崎駿老爺子是何等的匠心獨具。但是原本恐怖駭人的神明文化,因為是以千尋這樣童真的視角來營造,故而變得十分可愛而又誘人深思。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左:影片中的鳥居;右:嚴神島社的大鳥居


02、無可避免的人生危機,是個人成長的最佳契機

著名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一書中,曾寫下這樣一句名言:

“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但也是一個光明的時代;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這句話即是說人生本就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瞬息萬變的。至於這個世界對你黑暗絕望與否,取決於你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和麵對這些困難的。

影片中也正是如此,我們可以從故事的開始講起,千尋跟隨爸爸媽媽一起搬家和轉學,她坐在了車子後排,顯得天真快樂而又無憂無慮,滿腦子想著的都是自己以前的同學。

此時的千尋就像是我們小時候一般,不懂事,不明白別離是人生的常態。那是因為父母的存在,為我們打造了一個無憂無慮的童話世界,他們將所有的風雨都擋在了我們的世界之外,每每看到此時的千尋,我就會想到曾經無憂無慮的孩童時代。

接著我們跟隨故事來看看千尋的遭遇,他們進入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父母不見了,她找了很久,發現自己的父母變成了大肥豬。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千尋發現爸媽變成了豬


天真的她開始感到恐慌,因為陌生的世界裡,父母再也不能作自己強有力的支撐,就在此時,千尋無憂無慮的世界轟然倒塌,就如同我們再人生中,會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環境,萬事只能靠自己。

這樣無可避免的危機,恰恰也是一個人成長的最佳契機。

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婭曾說: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影片中紅的千尋就是這樣,父母變成豬的時候開始,也就意味著她已經從父母的生命中分離出去,從此她只能夠獨自面對這樣一個陌生的世界。

最後來看看千尋的變化,她開始獨自面對,然後才有了千尋收穫友情、被迫打工、獲得前婆婆喜歡這一系列的故事。

試想一下,若是不安排千尋一個人獨自去生活,一切都是其父母的幫助下完成,那麼在這個故事的發生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這是一部以成長為主題的故事。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白龍劇照


03、人生本就是一個人的苦旅,我們終將在一次次別離和孤獨中學會成長。

這部影片既是一部大獎收割機也是金句創造機,影片中的很多電影都讓人陷入沉沉地深思,甚至很多人評價用了“成年人值得一看的動畫片”來形容這部影片。

我不得不說,這些誇獎都是實至名歸的。這部片子也留給了我許多值得深思的話語,其中一句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就咋白龍送千尋以及父母出去得時候,他站在橋頭這樣說:

“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

聽完之後我潸然淚下,這明明就是我人生的真實寫照。人生就好比是一列急速行駛的列車,這輛列車向死而生,在這輛車的行進過程中,總會遇到人他們在某一個地方上車,又會在固定的地方下車。無論愛情、親情或是友情,他們都只能陪你一程,最終他們會一一與你告別。

而我們就是咋每一次分離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到最後我們會明白,人生一世本就生而孤獨,分別原就是人生的常態。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白龍與千尋告別


在影片中我們會發現又這樣許多分離的場面,比如千尋為了去找錢婆婆而告別了好朋友、白龍、鍋爐爺爺等這些人,還有最終無臉男也留在了錢婆婆處,千尋必須告別,還有就是千尋每天都必須去工作,即便是白龍再怎麼想保護她,他們也必須分離,她必須工作。因為影片中湯婆婆曾說:

“要想在油屋生活下去,就必須要工作,不工作就會變成豬。”

這裡的工作就是指我們每個人的肩上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要去履行,因為每個人的工作和義務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就必須學會接受別離是人生常態這一觀點。

其實不僅僅是別離,還有孤獨在這部影片中也是很多鏡頭的,比如千尋找不到母親一個人跑到了河邊,孤單地哭泣;千尋必須一個人去找到鍋爐爺爺;千尋一個人去尋找錢婆婆以及湯婆婆;千尋一個人救白龍……。

不僅僅是千尋,這部影片中宮崎駿還將孤獨具象化,成為了他筆下的一個人物——無臉男。這個人物的設定很有意思,有人說他代表著人性的貪婪,因為他的到來引起了湯屋的動亂,不少人為他們的貪婪而死。

其實這點不可否認,只是我想說,看待人物和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結果也是有差異的,畢竟著名詩人蘇軾曾說過:

“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其實我們換個角度,從人生的意義來看,無臉男所充當的人物就是孤獨的代言人。還記得一發現無臉男,便引起湯婆婆以及湯屋上下的恐慌,他們關門甚至呵斥,這樣的情況下,無臉男無疑是孤單的。

還有影片的名場面,千尋去尋找錢婆婆的時候,一直陪在千尋身邊的就是無臉男。他代表著什麼,孤獨,即是說人生的很多時候,只有孤獨是與你形影不離的。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無臉男與千尋


溫暖的故事中,別離和孤獨是隨處可見的。人生也是如此,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別離和孤獨,這也是我們逐漸走向成熟的標誌。

當我們從呱呱墜地之時,別離已經再一次次的發生,不同的是,我們會在一次次別離中成長,就像是影片中的千尋,會從天真無邪的女孩,變為一個果斷且獨立的人,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著名作家龍應臺曾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劇照


04、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只有“秉持初心”才能夠走向光明

這部影片童真難當,卻又讓人回味無窮。可以說是每一幀畫面都是宮崎駿匠心精神的彰顯。觀看這部影片就好比是一場探險旅行,視覺盛宴的同時,又會在不經意間收穫人生箴言。

“千尋千萬不要忘記你的名字,要不然你就再也回不去了。”

這是千尋在找完湯婆婆,湯婆婆抹去了千尋的名字,告訴千尋,千尋就叫千的時候。白龍找到了千尋,並給出的忠告。

在這裡不要忘記的名字,代表著不要忘記你的初心,若是初心丟了,你就怎麼也走不到自己想要的光明。就像是湯屋裡面所有人一樣,不可能走向光明,永遠留在湯屋這個暗無天日的世界裡。

宮崎駿在這部電影中,要我們秉持初心的勸誡是很多的。還有一幕就是出現在無臉男來到湯屋的時候,所有人都為了無臉男的金子近乎瘋狂,只有千尋沒有絲毫動容。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白龍告誡千尋


其中最為震動人心的一幕是,無臉男將金子遞到千尋的面前,並且將手中的金子無限增多的時候,千尋依舊無動於衷地說了句:

“我不要金子,我只想救我的的爸爸媽媽。”

我們回到故事的開頭,千尋就是因為想救她的爸爸媽媽才堅持留在湯屋的,也就說,她一直都沒忘記自己的初心究竟是什麼,這也使得她免除了一死,畢竟湯屋中許多貪財之人都變為了無臉男的口中之物。

人生路漫漫很多人都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所以兜兜轉轉越走越迷茫,最終失去了所有的方向,永遠生活在迷霧和黑暗中。

所以生活中只有向千尋那般永遠秉持初心的人,才能夠最終走向光明,因為就算迷霧再弄誘惑再大,他們始終不會忘記自己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千與千尋》:溫暖又治癒的童話故事背後,暗藏著成長的”玄機”

無臉男給千尋金子


結語:

生活實苦,每個人都在苦苦煎熬。當你感到辛苦的時候,不要忙著抱怨,那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千萬不要因此放棄,忘掉初心。學會努力將自己的人生過得溫暖又治癒就理應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