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中關鍵礦產!從美國對稀土的態度看美國的稀土礦產戰略

35中關鍵礦產!從美國對稀土的態度看美國的稀土礦產戰略

有這麼一個橋段:1941年12月8日,也就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的第二天,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就各自不約而同地開了一個同一主題的會議。什麼會議?研究什麼?

美國一班人不是研究如何趕緊報復日本,也不是研究如何給日本人一點顏色看看,而是研究二戰以後如何構建一個由美國人領導的國際秩序——可以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力量發號施令,可以主宰國際上的遊戲規則,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實力推銷美國文化。而別國想幹什麼,都要看看美國的臉色。也就是說,一切由美國說了算。當然,必須儘快宣戰,想方設法讓日本這樣的國家以後服服帖帖地聽美國主子的話。

橋段未經證實。但二戰之後,美國迅速搶佔世界主要戰略要地,在海外大規模駐軍,同時蒐羅從世界各國流落來的各類高檔人才。

35中關鍵礦產!從美國對稀土的態度看美國的稀土礦產戰略

多年以後,美國果然如願,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體系,當上了世界“老大”。無論從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抗衡。

這其中,美國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力量,甚至不惜直接發動兩次海灣戰爭,建立了其強大的石油美元霸權,靠大量印刷美元就將別國的利益一步步轉化為美國的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主導建立的石油美元的世界貨幣體系,是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最主要的經濟保證,美國用石油美元掌控世界能源,用石油美元支撐起美國霸權。

這就是美國的國家戰略!而礦產戰略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35中關鍵礦產!從美國對稀土的態度看美國的稀土礦產戰略

並不缺少的稀土資源和“稀土儲備”

儘管美國對中國的稀土資源優勢不太待見,但其實美國本國的稀土資源並不算少,只是為了其長遠的戰略考量,不願或很少開採。

其實,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礦產資源強國,擁有非常豐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氣、頁岩氣、鐵、銅等礦產資源儲量,其對全球礦產資源產業鏈的掌握使其站在了全球礦產資源利益鏈條的頂端。美國的礦產資源稟賦、生產和消費均居世界前列。

美國也是世界上稀土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資源主要有氟碳鈰礦、獨居石及在選別其它礦物時作為副產品可回收的黑稀金礦、硅鈹釔礦和磷釔礦。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氟碳鈰礦是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聖貝迪諾縣的芒廷帕斯礦。該礦山於1949年勘探放射性礦物時被發現,是一大型稀土礦,稀土品位為5%~10%REO,儲量達500萬噸之多(佔全球13%)。美國的獨居石開採也較早且儲量豐富,如位於佛羅里達州的格林科夫斯普林斯礦,礦床長約19km,寬1.2km,厚為6m。此外,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佐治亞州、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也有砂礦分佈,儲量相當可觀。

35中關鍵礦產!從美國對稀土的態度看美國的稀土礦產戰略

美國《商業週刊》就曾發文稱,美國的稀土資源量可位列全球第二。這個有點誇大,但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國產稀土完全能夠滿足本國軍工產業的需要。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將本國最大的芒廷帕斯稀土礦封存了起來,開始向中國大量進口稀土,以滿足內需。目前,美國早已關閉了87家大型稀土礦。

有專家估計,如果美國87家礦山全部開工,可以滿足世界稀土礦280年的商業性需求。這個未必可究,但美國擁有較強的潛在的稀土生產能力卻不是虛構的。

美國雖然有著豐富的稀土蘊藏量,但卻並沒有選擇開發自己土地上的這類資源。作為全世界稀土使用量最大的國家,自從中國基於環境保護和有序開採而對稀土進行配額生產後,美國也曾下令準備開發這些戰略資源,但雷聲大雨點小,而是千方百計從中國以外的其他稀土生產國獲得他們所需要的稀土。

美國為什麼大量進口礦產資源呢?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美國的資源消耗量極大,常年來各種礦產資源的人均消耗量一直位於世界前列;二是保護本國的礦產資源,加強本國的礦產資源戰略儲備。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用著別人的、留著自己的”。

說白了,雖然礦產資源控制力在全球首屈一指,但美國依然沒有停下腳步,還在繼續提升自己資源保障能力,還在繼續提升在礦產資源領域的話語權,這與美國的礦產資源戰略密不可分。仍以稀土為例——

早在2008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 NRC)就發佈《21世紀軍用材料管理》報告指出,國防部應加強國防相關的戰略關鍵材料的儲備。同年,該委員會發布的《礦物、危急礦物與美國經濟》研究報告列舉了“美國目前處於最大風險的礦物”。美國國防大學軍事工業學院同時發佈的《戰略材料工業研究》報告則提出,稀土元素對於美國的國防工業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9年4月,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國家戰略安全儲備重新配置報告》,重點分析了美國國內不能生產的滿足國防需要關鍵材料所採取的保障措施。2010年3月17日,美國能源部官員發表聲明稱,能源部得到國防部、國會以及其他聯邦機構的協助,將致力於部署稀土供應的戰略計劃。

次日,美國眾議員麥克·考夫曼就提出稀土法案,要求國防部和其他聯邦部門振興美國的稀土工業,並呼籲建立國家的稀土儲備,國防部國防國家儲備中心(DNSC)負責重要戰略資源儲備的管理。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很早就以國家科學基金會出面,資助許多稀土相關的研究項目,如稀土元素在能源、環境、醫學等方面的應用,稀土永久磁體在發動機的應用研究、稀土摻雜激光器/放大器等方面的研究。

35中關鍵礦產!從美國對稀土的態度看美國的稀土礦產戰略

35種“關鍵礦產”的箇中韻味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和美國地質調查局很早就分別將鉑族金屬、稀土元素、銦、鎢、銻、鎵、鍺、石墨、錳和鈮確定為關鍵礦產。2018年,美國政府將“關鍵礦物清單”上的產品種類擴大到35個。

美國內政部透露,將35種礦產列為“關鍵礦產”的依據,主要4個方面的因素:實際稀缺性(physical scarcity)、生產集中度(concentration of production)、供應鏈穩定性(supply chain reliability)和對外依存度(import dependency)。另一種解讀是,美國“關鍵礦產”選擇的根據有三:一是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非燃料礦產或礦物原材料;二是供應鏈比較脆弱,易受破壞或影響的礦產;三在製造一些產品時具有重要功能的礦產,而這種產品的缺失會對經濟或國家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來一個通俗的版本,那就像美國商務部一名代表所總結的那樣,“關鍵說明你需要它,戰略表明你缺少它”。

35中關鍵礦產!從美國對稀土的態度看美國的稀土礦產戰略

對於“關鍵礦產”,近五年來,美國做足了“功課”——

2014年以來,在美國國防後勤局(DLA)的配合下,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技術評估辦公室(OTE)先後完成了關於碳纖維複合材料、鈦和稀土的調查報告,對國內戰略材料供應鏈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廣泛調研。

2017年12月18日美國出臺的《國家安全戰略》要求,確定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材料、影響供應鏈的突發事件以及對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

2017年12月19日的美國內政部報告稱,對美國製造業具有關鍵意義的23種礦物資源中,有20種依賴從俄羅斯、中國、南非、巴西等國家進口,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美國需要鼓勵開採對科技行業和國防工業至關重要的礦物。

事實上,在過去的40年中,隨著製造業飛速發展,美國的“關鍵礦產”目錄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計算機芯片製造所需的原材料為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20世紀80年代僅需12種元素,90年代則上升為16種,而到2006年,製造高速、大容量集成電路則需要高達60種元素。

與此同時,新興產業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綠色交通革命的技術核心——鋰離子電池在20世紀90年代初剛剛實現商業化。所以,用於新一代電池生產而供應困難的鋰和鈷毫無例外地出現在關鍵礦產目錄裡。

該目錄還包括一些常規礦產,比如鉑族金屬、錫和鋁。美國地質調查局強調,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金屬而是整個供應鏈出了問題。之所以把鋁列為關鍵礦產,是因為美國冶金級鋁土礦完全進口,一些重要應用所需要的高純氧化鋁和鋁金屬也被列為關鍵材料。

2017年12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關於確保關鍵礦物安全和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13817號)總統行政命令以確保關鍵礦產安全和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要求增加關鍵礦物在美國本土的產量,並要求以聯邦公告形式確定關鍵礦物清單。美國內政部部長根據特朗普行政命令中的定義,提出了一份被視為美國關鍵礦物產品清單的草案,其中涉及35種礦產品。

2018年5月18日這份最終但非永久性清單得以發佈。清單所涉35種礦物為:鋁(礬土)、銻、砷、重晶石、鈹、鉍、銫、鉻、鈷、螢石、鎵、鍺、石墨(天然)、鉿、氦、銦、鋰、鎂、錳、鈮、鉑族金屬、鉀鹽、稀土元素族、錸、銣、鈧、鍶、鉭、碲、錫、鈦、鎢、鈾、釩和鋯。值得注意的是,發達經濟體所釐定的關鍵礦產,部分為中國的優勢礦產,如鎢、錫、稀土等。其中,中國既是主要生產者又是主要供應者的有11種,分別為銻、砷、重晶石、鉍、鎵、鍺、石墨(天然)、鎂、稀土元素、鈧和鎢。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清單所列的35種關鍵材料中有31種,美國主要依賴進口。當時,特朗普聲明,此舉意在減少關鍵礦物供應中斷對美國造成的衝擊,不管中斷原因是敵對政府行為還是自然災害或是其他,“美國不能繼續靠依賴像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來維持我們的經濟實力和國家完全。”專家評估,這實際上是美國啟動的戰略資源脫鉤機制。

2018年10月美國出臺的《評估和加強美國製造業及國防工業基礎與供應鏈彈性》指出,中國對稀土元素市場的支配說明了中國以戰略性產業政策為指導的經濟侵略與美國製造業和國防工業基礎的脆弱性和差距之間的潛在危險相互作用。

2019年6月11日,美國國務院啟動新能源治理倡議(ERGI)。在9月26日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與合作伙伴達成新能源治理倡議(ERGI),以分享最佳實踐並鼓勵圍繞關鍵礦物的公平競爭環境。此次,美國在聯合國層面聯合多個國家實施新能源治理倡議,試圖通過新多邊機制強化與盟國的合作,降低其戰略材料的供應鏈風險,也可理解為其在戰略資源領域已開啟與中國的“脫鉤”進程。

據路透社2019年9月26日報道,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會見了來自9個國家的外交部長。美國方面表示,已經有9個國家加入美國戰略礦產倡議,特朗普政府仍然希望加拿大在不久的將來加入該計劃。這九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博茨瓦納、秘魯、阿根廷、巴西、剛果民主共和國、納米比亞、菲律賓和贊比亞。

美國拉攏這9個國家實際上就是要組建一個以美國主導的“礦業聯盟”。美國說得很誘人:我們要幫助這些國家發現和開發用於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礦產,這是減少世界對中國高科技產業關鍵原材料依賴的一部分。

沒有藏著掖著。美國這一句話道出了他們的真實目的:意在開啟一項計劃,加大力度在全球範圍內推動鋰、鈷和稀土的開採,以打破中國在一系列現代生活領域關鍵礦產供應的主導地位,這些領域包括電動汽車、綠色技術和軍事應用。

2019年11月14日,澳大利亞政府表示,將支持與美國的聯合戰略,以挑戰中國在供應國防和高科技領域所用材料方面的主導地位。澳大利亞將向重要的礦產和稀土項目提供廉價貸款,為科學研究提供450萬澳元(300萬美元)的資金,並設立辦事處以幫助在澳大利亞開發多達15個難以吸引商業資金的採礦項目。

2019年11月18日,美國能源資源助理國務卿弗朗西斯·範農與澳大利亞大使喬·霍基簽署了關於能源礦產資源的諒解備忘錄(MoU)。此次與澳大利亞的諒解備忘錄為該倡議的首個成果,涉及能源礦產部門的可持續採礦實踐;貿易和產業的互聯互通,支持彈性礦產供應鏈;讓金融機構參與採礦和加工項目。

美國的戰略並不太難理解。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長期以來,美國通過資源佔有、金融手段以及政治手段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對全球礦產資源產業鏈的控制,為美國的礦產資源霸權提供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