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白人是从哪里来的

截至2019年印度人口已达13.26亿,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印度也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关于印度人种的划分历来聚说纷纭。目前最受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划分方法是1935年由B.s.古哈提出的。他将印度的种族划分为六个主要类型: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地中海人、迪纳拉人、蒙古利亚人以及北欧人。作为如今印度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属于地中海人种,不过他们并不是印度最早的土著民族。大约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现了灌溉农业和城市建筑,在这里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印章,印章上刻有至今没能破译的符号,至于这样符号究竟是文字或是别的什么有待进一步研究了。当时的印度河流域采用和中东两河流域一样的灌溉农耕方式,除了栽种小麦和流行型大麦外,也栽种饲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枣核和棉花。养殖业在在这时发展起来——当时这里的人们饲养的动物有狗、猫、牛以及各种家禽,甚至还有大象。商业也在悄然发展着:黄金由南印度和阿富汗输入,银和铜自阿富汗输入,绿松石来自波斯,白云母来自南印度。目前人们发现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最大的两个遗址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的人口规模均在4万以上。创造这一文明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他们是南亚现存最古老的居民,属于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如今达罗毗荼人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总人口约为2.17亿,不过他们并不是今天印度的主体民族,由他们所开创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也不是今天印度文明的主流。

印度的白人是从哪里来的

尼格罗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色人种。他们是最早来到印度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种族实体。按照人类学家的描述:尼格罗人种亦称非洲地理人种,原住于非洲南撒哈拉地区。非洲的刚果人种和开普人种就是典型的尼格罗人种。这一人种的特征是:皮肤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短小,前额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宽厚。至今仍能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等地的原住民身上看到典型的尼格罗人种特征。事实上他们与非洲黑人是存在亲缘关系的。继尼格罗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所谓原始澳大利亚人是指澳大利亚的土著人种,他们的典型特征为肤色棕黑、鼻翼宽扁、眉脊明显、颌部突出、发型卷曲或呈波状,这些特征都与现在占澳大利亚人口绝大多数的欧洲白人后裔具有明显区别。关于原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来到印度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是众所纷纭:一种学说认为他们很可能是在冰河时期沿着陆桥来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时期穿越白令海峡从亚洲迁徙到美洲那样。还有一种学说认为原始澳大利亚人未必来自大洋洲,但是他们在血统上与一些属于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土著人种关系极为密切。另外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他们似乎来自巴勒斯坦。事实上原始澳大利亚人在体貌特征上与尼格罗人有较多相似之处,而开创印度河古文明的达罗毗荼人就被视为是由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混血所繁衍的种族。

印度的白人是从哪里来的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印度河文明突然销声匿迹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种古文明突然消失呢?目前最具说服力的说法是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从西北方向侵入印度河流域导致该地区的文明消失: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开始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征服了开创印度河文明的达罗毗荼人。今天印度的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就被视为是雅利安人的后代而非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后发展出来了一套为适应新的统治需要的种姓制度——根据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的教义:创世之神的四个孩子繁衍出了日后的四大种姓——这四个孩子一个由神的口中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双臂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大腿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脚生长出来。以此作为依据将祭司阶层被称为婆罗门,王室以及为其征战或从事行政管理的文臣武将称之为刹帝利,平民称为吠舍,奴隶称为首陀罗,事实上在这四大种姓之下还有一种不被承认的“第五种姓”——他们被称为达利特人或不可接触的贱民,他们甚至不被视为是人,所以不列入四大种姓之内。各种姓必须严格按自己的种姓从事特定的职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同行、共餐,跨种姓通婚更是被视为大逆不道。低种姓的人走在街上必须时刻小心,甚至不能让自己的影子遮住高种姓人的影子,因为这会玷污高种姓人的纯洁,所以有时低种姓人出门甚至要随身携带两块板子一路敲打,以提醒路人自己即将路过。事实上“种姓”一词在梵文中念作“瓦尔纳”,而其含义就是指的肤色,所以最早的种姓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种族歧视与隔离政策。

印度的白人是从哪里来的

雅利安人非常清楚自己与棕黑色皮肤的达罗毗荼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区别。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意识,因此他们极为排斥与达罗毗荼人融合。现在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雅利安人之所以发明种姓制就是为了起到种族隔离的作用,关于这点大家可以参考美国、南非等国曾存在过的种族隔离制度。雅利安人为避免与被他们视为低劣民族达罗毗荼人联姻会导致玷污高贵的雅利安血统而使用种姓制这一工具人为地将两个种族隔离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自然居于高种姓的地位,而作为被征服者的达罗毗荼人则处于低种姓地位。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两个种族彼此之间是不可能通婚的,因此各自的后代基本都保留着原来的种族特征。雅利安人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而占据高种姓地位的雅利安后裔自然也就延续了肤色较白这一种族特征,与之相应的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的后代也基本延续着自己祖先的种族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种姓和肤色几乎是对应的概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这一种族上的划分不再与现实完全吻合:前文已说过古代印度绝大多数时候并非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诸多不同的部落构成的。一开始这些部落作为征服者战胜了作为土著的达罗毗荼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使雅利安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于是一些雅利安部落开始和达罗毗荼部落结盟以对抗其他雅利安部落。与此同时随着雅利安人进入阶级社会后自身也发生了阶级分化现象:部落首领、祭司等特权阶级成为了高种姓,而广大的平民百姓则居于低种姓。那些和雅利安部落联盟的达罗毗荼部落的首领也开始被列为刹帝利种姓,而达罗毗荼人的祭司也开始成为婆罗门。事实上时至今日印度的种姓和肤色已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今天印度南部的黑皮肤的婆罗门同样会以贵族自居,而印度北部的白皮肤、灰眼睛的贱民也不会因为他们的白皮肤而地位有所提高。尽管如今印度的种姓和肤色已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但由于历史上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马其顿人、突厥人等种族的肤色均比本土的达罗毗荼人偏白,因此印度高种姓人的肤色整体上是比低种姓偏白的,当然在某些地区也会存在例外。

印度的白人是从哪里来的

蒙古利亚人事实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人。也许是因为西方人对当年西征欧洲的蒙古帝国太过记忆犹新,以致于将所有黄色人种统称为蒙古利亚人。蒙古利亚人进入印度有多个方向: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与以黄色人种为主的缅甸接壤,历史上这一地区本就是中国、缅甸、印度等国之间的交通要地,至今位于印度东北部的由阿萨姆邦分化出来的曼尼普尔邦就坚信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而他们体貌特征也呈现的是典型的黄种人特征。印度与中国、不丹交界的边境地区也是黄种人分布较多的地区,这主要是历史上的民族迁徙造成的跨境而居的现象,就像我国境内生活有朝鲜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等跨境居住的民族一样。印度境内还有一支蒙古利亚人是真正的蒙古族后裔——他们被称为莫卧儿人。事实上“莫卧儿”一词本身就是“蒙古”的音译。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一手创建了统治印度达331年的莫卧儿王朝,不过莫卧儿人由于是突厥化的蒙古后裔,所以实际上是一个混血民族,已不能算是纯粹的蒙古利亚人种。目前印度境内只有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以及与中国、不丹交界等地生活的人群仍较多保留着明显的蒙古利亚人种特征。目前印度为数不少的部落民基本上是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与蒙古利亚人的后裔,而印度人口的主体民族却是地中海人、迪纳拉人与北欧人的后裔。如果按我们一般将全世界的人种分为白色、黄色、黑色的三分法而言:地中海人、迪纳拉人、北欧人都该划入白色人种。不过严格意义上白人内部其实是可以细分的: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南欧、中东等地的白色人种在肤色、眼色上都比北欧人相对更深,头发也多为黑色,这和金发碧眼的北欧日耳曼人种显然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学术界有人主张将南欧、中东等地的人种作为独立于白色人种的暗白人种(地中海人种),不过目前我国的教材基本仍将这一人种定义为白色人种。

印度的白人是从哪里来的

印度最主要的种族就是地中海人种,然而地中海人种其实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族群。他们内部还可以细分为三个类型:肤色浅黑的古地中海人、肤色黄褐的所谓正宗地中海人以及东地中海人或称闪米特地中海人。古地中海人血统主要存在于今南印度的泰卢固人与泰米尔婆罗门中。地中海人曾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对印度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另一个种族是阿尔卑斯迪纳拉人。这一种族来自南欧沿亚得里亚海岸绵延的迪纳拉山脉,而该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东南段。阿尔卑斯迪纳拉人的肤色比地中海人相对白皙。在今比哈尔邦与奥里萨邦以东和阿萨姆邦以西的地区主要的种族血统就来自阿尔卑斯迪纳拉人。在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卡纳塔克邦古尔格县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后裔。他们已基本与地中海人融合在一起。大约和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同一时代一支来自如今俄罗斯南部与南乌克兰草原地区的一支具有北欧日耳曼民族体貌特征的居民也进入了印度。作为如今印度主体民族的印度斯坦族绝大部分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他们属于地中海人种,在肤色上本身相比北欧人种更深,加之雅利安人在统治印度后与早期的达罗毗荼土著居民存在混血现象,所以印度的主体民族虽然是白色人种,但整体上他们的肤色相比欧洲人是偏黝黑的。况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本身就是适应环境的产物,即使是北欧人种在印度的炎热环境下出现肤色黝黑的现象也是再正常不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