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亲王胤祥为何会从康熙极宠到打压,他做了什么,令康熙如此对他?

小龙谈历史


看了《雍正王朝》后,都会被“侠王”胤祥所吸引,历史上的他,生活经历是否也如剧中那样,前半生受到康熙宠爱,再到圈禁,最后在雍正朝地大放光彩。

无论康熙朝还是雍正朝,胤祥从来不是历史主角,但他都是这两个朝代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

最受父亲宠爱的儿子

康熙一生有35个儿子,太多的孩子,让康熙的父爱看起来很单薄,每个孩子能得到的爱,少的让人看起来像是怜悯,儿子们想得到父爱比后宫妃子争宠,更费心思。

胤祥是康熙的第13个儿子,出生于康熙25年(1686年)在众多的孩子中,他深爱康熙喜欢,13岁时,康熙便带他去盛京谒陵,在出巡途中他表现优秀。康熙41年(1701年),15岁的胤祥被康熙派去祭泰山。祭泰山象征着海内升平,国泰民安,是盛世的象征,而能代康熙祭泰山,说明胤祥在康熙心中地位十分重要,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子,那胤祥可能会是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胤祥为何会受到康熙这般宠爱呢?

第一:胤祥自小温文尔雅,是典型的儒家孝子

《钦定八旗通志》是这样记载的:“幼偕诸王侍圣祖于宫廷。尝随行,以稚弱未能前视,圣祖过,寻履迹伏地嗅之,其孺慕诚切如此”。

大意是:胤祥小时候个子矮小,几乎看不见被众人簇拥下一晃而过的父亲,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孝敬和仰慕,他就趴在地上,闻康熙踩过的脚印。当然,这种说法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

但从他后期的为人处事上看,他无论对父母、兄弟、臣民都非常符合儒家要求。

第二:胤祥才华横溢,书画俱佳,文武全才

胤祥从小就能文能诗,文武全才。康熙41年南巡,一天,康熙在行宫想考一下众皇子的文化课,谈起了自己练习书法的心得,兴致所至,还当场写了一副对联展示。随后,又邀请众人观赏胤禛和胤祥书写的对联,众人看了“无不欢跃钦服”,这一年胤祥才17岁。

如果康熙不是十分了解胤祥的功底,又如何会让他当场献技呢。

而且他也继承了满人的传统技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有一次出巡狩猎,一只猛虎突然出现,他面色淡然,手持利刃,直接上前毫无畏惧,看见他这一举动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

第三:爱屋及乌

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在康熙朝,一直没有任何封号,但却为康熙生了3个儿女,去世后,被康熙赐谥号为敏妃。在清朝后宫中,妃子赐谥号是非常少见。而且敏妃丧期不满百天,诚郡王允祉私自剃头,被康熙由郡王降为贝勒。由此也可以看出康熙对章佳氏非常喜受,所以对胤祥宠爱有加。

胤祥出生时,康熙依据《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给他取了“胤祥”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这样一个文武全才的儿子,作为父亲的康熙当然会非常喜欢。

从极宠到骤然失宠

如果没有康熙47年的废太子风波,胤祥可能会继续享受着康熙浓浓的父亲,被封为亲王,平安顺遂的度过一生,但是事情总不会如意,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怎能不经历风浪,就到达彼岸。

康熙47年,废黜皇太子胤礽,此事在清朝掀起了巨大风浪。皇长子胤禔因诅咒皇太子而被革爵圈禁,当时很多年长的皇子也被牵涉其中,这中间也包括胤祥。但是很快诸皇子都受到了康熙的宽恕,唯独胤祥一直没有得到康熙的原谅。

康熙48年,康熙众多成年的皇子开始得到封号,皇三子胤祉被封为和硕诚亲王,胤禛为和硕雍亲王,皇五子胤祺为和硕恒亲王,皇七子胤祜为淳郡王,皇十子胤被为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为固山贝子。

只有皇八子允禩没有进爵,但是也保留了他的多罗贝勒的爵位,而胤祥却什么封号也没有了,成了康熙众多皇子中唯一一个没有爵位的光头阿哥。

康熙49年,康熙在回复胤祥的请安折子上写道:“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

从一个康熙的宠儿到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可见胤祥在康熙的心中一直没有被原谅。一个人被深深地疼爱过,甚至寄予厚望,一旦失望后,是最难被原谅的。


但胤祥的失宠肯定与废太子事件有关,但是《清史稿》对这次事件的描述非常简单,甚至都找不到胤祥在这期间都做了些什么事的记录。我个人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胤祥在废除太子事件中表现积极,活动频繁,甚至觊觎储位。而康熙作为皇帝,是不会允许任何人觊觎储位,甚至威胁皇权的。

第二:因为废太子并不是偶然事件,而且觊觎储位的皇子也很多,胤祥也是康熙非常宠爱的儿子,他也是下一位太子的有力竞争者,所以容易受到陷害。

而且雍正继位后曾说:“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

所以胤祥被人陷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三:胤祥可能早知道有其他兄弟在废太子事件中,上下活动,而没有将这个信息告诉康熙,康熙将此视为对自己的不忠不孝,所以一直冷落胤祥14年之久。毕竟爱之深,责之切。

但是不论什么原因,胤祥在康熙47年失宠是事实。而在废太子事件中胤祥参与夺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从后期雍正对他重用就可以知道,雍正绝不会重用一个曾经觊觎皇位的人。

《清史稿》

《清圣祖实录》


雨霁视角


胤祥其实在康熙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以外最受宠爱的儿子。他从12岁起每次南巡都会被康熙带在身边,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尤其是在第四次南巡(康熙四十一年)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当时的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命胤祥单独祭拜泰山。泰山在封建社会就是皇权的象征,秦皇汉武都曾经通过封禅泰山来彰显“皇权神授”,康熙这么做,对胤祥的宠爱可见一斑。千户君认为康熙后期对胤祥的打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处于父亲疼爱儿子的私心,打压他就是保护他

康熙自始至终也没有立胤祥为太子的想法。因此对待自己喜爱的儿子,在康熙初年一直是对将他带在身边,却始终没有封过他一官半爵,直到雍正继位,才被封为怡亲王。这也体现出康熙为了保护他,竭力隐藏他的能力与才干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在废太子事件(康熙四十七年)之后,康熙发觉众皇子有结党夺嫡的苗头以后,借故打压胤祥。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断绝胤祥可能有的夺嫡心思和敲山震虎,震慑其他皇子;另一方面则是彻底将胤祥从夺嫡的政治旋涡中拽出来,以后不管是谁继位,对一个失宠的,对皇位没有威胁的皇子是不会下毒手的,保证他以后的人身安全;第三方面则是通过打压来磨砺胤祥的心性,锻炼他在困境中的性情和能力,便于以后为新君所用,不至于碌碌无为。因此在从康熙四十八年到康熙五十年这段失宠的十二年间,胤祥每次依然作为皇子陪驾在康熙左右。


另一方面胤祥与雍正一直关系很好,打压胤祥来保护雍正

雍正和胤祥早年的关系,可以肯定这兄弟俩之间关系极好。雍正自己后来也说"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自小一起长大,关系极为亲厚。因此,康熙在废太子事件之后,确定立四阿哥胤禛为后继之君的时候,为了保护他不被其他皇子所攻击陷害,就打压和他关系最好的胤祥。让其他皇子觉得雍正不是康熙心中的储君人选,不然在打压胤祥的时候肯定要顾虑四阿哥胤禛的感受和地位。事实证明,康熙这么做也是为雍正顺利继位起到一定作用的。

综上,千户君认为康熙是一直宠爱胤祥的,只不过“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保护他和雍正,只能在康熙晚年打压他了。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有更多观点的小伙伴,欢迎留言评论。认同千户君观点的小伙伴也可以关注转发哦,Thanks♪(・ω・)ノ!


萧千户


怡贤亲王胤祥,圣祖仁皇帝玄烨十三子。雍正元年(1723年),封为怡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薨,谥曰“贤”,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谥前。

胤祥的一生具有戏剧性,他的前36年因为知识渊博、善骑射,深受康熙喜爱,后因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而受到圈禁。后八年是在雍正即位后度过的,这期间他得到了各种特权及殊荣,才华也得到充分施展。只活了45岁的胤祥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谥号“贤”是对这位死去王爷品行的最高评价。

胤祥人生的第一阶段:(1686年至1722年)

胤祥的这个第一阶段一共36年,1686年胤祥出生,康熙据《礼记·中庸》的“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给他取“胤祥”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康熙的35个儿子中,胤祥是比较受宠的。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在康熙的嫔妃中比较得宠,为康熙生有一子二女:和硕怡亲王胤祥、和硕温恪公主与和硕敦恪公主,可是她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

胤祥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康熙每次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是唯一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


康熙41年南巡时,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单独带领胤祥一人祭拜泰山。泰山就是权力的象征,八阿哥胤禩的老师曾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无量。可见当时的十三阿哥胤祥是如何圣宠啊。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胤祥还是一个武功高强、能带兵打仗的阿哥,但从史料看,胤祥善骑射但没有带过兵,胤祥是偏文的,喜欢舞文弄墨、收藏字画,在字画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这也是胤祥受康熙圣宠的一个原因。

然而事事有变,如果在康熙47年没有废太子风波,胤祥可能依旧享受父爱被封为亲王,幸福安康一生,但事情发展总不那么如意。

废黜皇太子允礽的事情在清朝掀起巨波,长子允禔因为诅咒皇太子而被圈禁,当时好几个年长的皇子都被牵涉其中,也包括胤祥。但是其他皇子先后都得到了康熙的宽恕,只有胤祥一直没有得到康熙的原谅。


康熙48年众多成年皇子开始封号,胤祉封为和硕诚亲王,胤禛封为和硕雍亲王,胤祺封为和硕恒亲王,胤祜封为淳郡王,胤誐封为敦郡王,胤禟、胤祹、胤禵为固山贝子。

皇八子允禩虽然没有进爵,但也保留了他的多罗贝勒爵位,而胤祥什么封号也没有,成了众多皇子中唯一没有爵位的。

康熙在回复胤祥的请安折子上写道:“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

到底在废太子的事件中胤祥做了什么叫康熙对他的评价一落千丈,到康熙去世都没有原谅他,《清史稿》对这事件描述非常简单,人们只能去猜测。

雍正继位后说:“怡亲王前因二阿哥之事无辜牵连,一时得罪皇考,随即鉴宥”。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胤祥被陷害的可能性最大,作为康熙非常宠爱的儿子,必然是下一个太子的有力竞争者,所以容易受到陷害。而康熙没有搞清楚这件事的真实情况,一直冷落了曾经的爱子14年之久。


胤祥人生的第二阶段(1722年至1730年):

这一阶段是从康熙逝世到雍正八年,也就是他本人去世,一共8年,只占胤祥一生中不到六分之一的时间。

胤祥和雍正的关系从小就好,在雍正的争储路上贡献非常大,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刚刚继位的雍正就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同时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

雍正时期,胤祥在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政绩。在治理河道、军事、审理案件及举荐人才等方面也都有重大功绩。总之胤祥对雍正王朝的贡献非常大,最终积劳成疾,雍正八年因病去世。

胤祥卓越的才华、优秀的品质与风范,在这八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雍正对于胤祥的去世悲痛万分,为了纪念胤祥的功绩,允许他进太庙供奉。雍正给予胤祥以极高的评价:

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


历史漫谈君


清朝的宫廷戏历来都是一个热门的题目,从《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步步惊心》、《宫》等等这些热播的清宫戏中,都围绕一个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事件为中心,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残酷,让一代雄主康熙帝也是费劲心血,也没能阻止众多儿子们之间为争夺皇位明争暗斗,在九子夺嫡中,康熙帝先后废除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以及十三阿哥,其中,胤祥深受康熙帝宠爱。

在康熙帝四十七年之前,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城,无论去哪里,都要把胤祥带上,可见康熙帝对胤祥的宠爱,在康熙晚年最后十年,胤祥遭到康熙帝打压,甚至被圈禁。

雍正帝即位之后,立刻重用胤祥,升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总领户部。雍正八年,胤祥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由于胤祥对雍正朝的贡献巨大,封为铁帽子王,成为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雍正帝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从雍正帝即位之后对胤祥加封可以看出,胤祥深受雍正帝重视,为何在康熙帝四十七年之前一直备受宠爱的胤祥,在康熙晚年,却被康熙帝冷落给打压,前后差距如此之大,其中原因众多?

首先,胤祥参与九子夺嫡。

康熙帝一生生育子女五十多人,其中活下来的子女35人,儿子就有24位,康熙帝自身的修养就非常高,当然,康熙帝对待自己所有的儿子也是期望甚高,在康熙帝严格教育下,康熙帝众多的儿子,多数长大之后也是非常的颇有才华,如:老大擅长战场、老三擅长文学、老四擅长政务、老八被誉为“贤王”、老十四擅长带兵、老十三胤祥不仅擅长带兵,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清圣祖实录》记载提到,胤祥“精于骑射,发必命中”。

因此多才多艺的胤祥自然受到康熙帝的宠爱。

可是,儿子众多,多数都是非常的有才华,自然也有烦恼。“无情最是帝王家”,这一点在康熙帝晚年也表现出来了。

康熙帝废除太子胤礽时期,胤祥因为参与九子夺嫡事件被牵连,在废太子事件上,胤祥表现得过于积极,这让康熙帝甚为恼火,因此,康熙帝下旨将胤祥给幽禁起来,自此之后,胤祥不在受康熙帝的宠爱。

其次,胤祥替雍正帝背黑锅。

雍正帝:“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 “(胤祥)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

从雍正帝对胤祥的高度评价,以及雍正帝即位之后对胤祥的破格重用,可以看出雍正帝与胤祥这对兄弟情深。

熟悉清朝“九子夺嫡”的朋友都知道,雍正与胤祥自幼感情就十分深厚,在“九子夺嫡”中,胤祥始终是雍正帝坚定的追随者与拥护者。在“九子夺嫡”的激烈斗争中,雍正帝也是雄心勃勃,一直窥视窥视帝位,希望能够继承大统。

在倒太子的事件中,除了八爷党与大阿哥党参与陷害之外,难道雍正帝的四爷党就没参与吗?从雍正帝即位之后的种种匪夷所思表现看。雍正帝参与“九子夺嫡”用了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在废太子事件中,雍正帝参与斗争,受到牵连,胤祥作为雍正追随者,胤祥替雍正帝背黑锅是可能的。

再次,胤祥被陷害幽禁。

熟悉《雍正王朝》的读者,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在废太子事件中,胤祥被牵连,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八爷党。不仅太子胤礽被被废,大阿哥被幽禁,而且胤祥被牵连,可以趁机打击四爷党,一箭双雕的事情,八爷党成了幕后最大的受益者。

最后,康熙帝暗中保护胤祥。

胤祥在康熙朝出了名侠王,跟随雍正帝办理不少棘手的案子,虽然胤祥在政务上得到锻炼,但是他的性格对待贪官疾恶如仇。这种性格自然会受到其他参与夺嫡皇子陷害。康熙老皇帝在晚年,心中已经默认雍正帝为未来继位之君,于是在暗中保护雍正与胤祥,故意冷落打压胤祥就是为了锤炼他,希望在雍正帝继承大统时候,能够帮助雍正帝顺利继位。

贝勒说:“无情最是帝王”, 胤祥从一个备受宠爱的皇子到被康熙帝打压,冷落的皇子,这其中的原因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是康熙帝作为一代帝皇,他的帝王心术是不会变得。


梅花三弄说历史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其中忠肝义胆、侠士风流的十三爷胤祥,必然不会陌生,可以说他是整部剧中,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性格张显上,都是被认为演绎的最为“完美”的角色人物了。

历史上的胤祥,在与雍正的关系以及他对于雍正朝时期的统治贡献上,远远超过了《雍正王朝》中的描述。常年担任国家“二把手”的胤祥,几乎参与了雍正的所有政策是制定与实施,包括充盈国库、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平叛西北、改土归流等,都有着他的不辞劳苦的努力与付出,甚至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和推崇,就是纵观整个清朝的历史,他所获得的也都是极为的罕见而特殊的待遇。

他凭借着自己“治天下”的功勋,成为清朝第九位可以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位的“铁帽子王”,还额外被“附赠”了一个郡王爵位;同时他也唯一可以不用“避讳”雍正,继续使原名的康熙皇子;死后葬礼的规模额陵寝的规格更是远超其他其他皇族成员。而他与雍正之间的始终亲密无间的关系,更是被誉为了“一代千古君臣兄弟”的典范。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雍正誉为“国士无双”的“圣王贤臣”,竟然在康熙朝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整整“消失”了十多年的时间,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曾经的他还是康熙皇帝最为喜爱的皇子之一。

从极度受宠,到被冷眼想看,康熙对于自己这位皇子的态度为何会有这如此巨大的发差呢?原因不是因为别人,恰恰就是因为雍正。


曾几何时,胤祥也是深得康熙宠爱的皇子。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是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章佳氏,原属满洲镶黄旗包衣,父亲是参领海宽,所以她的出身也是非常的低,并且在其入宫的时候仅为一介宫女,这一点同雍正的生德妃乌雅氏的情况极为类似。只不过,章佳氏的“运气”确实比不上乌雅氏,乌雅氏在生下雍正后的第二年就被册封为嫔,但是章佳氏直至去世,也都仅仅是名没有身份、没有得到正式册封的庶妃。

康熙皇帝只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其去世以后才追封其为了“敏妃”。

尽管其生母章佳氏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宠爱与重视,但是胤祥却获得了康熙皇帝的极度喜爱。

在章佳氏去世的时候,胤祥只有十三岁,于是康熙皇帝安排当时已经是“四妃”之一的德妃乌雅氏抚养胤祥,而胤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与雍正所结识,并且逐步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当然,除了安排德妃乌雅氏照顾胤祥的生活外,康熙皇帝还为其安排了一位老师,这便是康熙皇帝本人的表兄弟,“大国舅”佟国纲的儿子法海。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时年23岁的法海考中进士。四年之后,法海在其27岁的时候,就被康熙安排为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的老师。虽然这一点也遭到了当时不少朝臣的质疑,认为如此年轻的法海做皇子的老师只会是“误人子弟”,然而事实的结果是,法海所培养的两位皇子是康熙皇子中公认的“文武全才”。其中的十四阿哥胤禵后来被封为“大将军王”,统领朝廷十万兵马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立下不世之功;胤祥同样是深知兵法韬略,并且天资聪慧,酷爱读书,文化素养极高,根据《天咫偶闻》中的记载:

“怡亲王府藏书之所曰乐善堂。大 楼九楹,积书皆满。”

而除此之外,康熙在这一时期对于胤祥喜爱的最为直接表现还要属是,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只要离开京城,必将胤祥带在自己的身边让其跟随左右。

特别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的时候,除了同样是康熙每次外出必要带上的太子胤礽,所有皇子中,也只有胤祥跟随了康熙的这次南下。

当然,康熙皇帝这样的做法除了是对胤祥的喜爱外,也是对于胤祥的充分信任,因为这个时候的胤祥也在一定程度上要起到牵制太子胤礽的作用。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期间病重,太子胤礽与三阿哥胤祉前往康熙的营帐进行探视。然而见到康熙皇帝的病态后,胤礽非但没有任何伤感之意,反而表现出了莫不关心甚至是兴高采烈的状态,进而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当众训斥了一顿后,直接将其撵走。在这之后,康熙皇帝与太子胤礽的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显现,胤礽愈发不佳的表现也引得了康熙皇帝对其的警觉。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胤祥随同前往,实际上要让胤祥保护自己不为胤礽所害。

康熙之所以安排胤祥出任这样的“工作”,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

其一,史书上记载,胤祥精于骑射,并且是武功出众,是有着保护康熙皇帝能力的。

其二,一直以来,胤祥的“忠孝”精神就为康熙所认可,同时胤祥处事仔细,且为人踏实,康熙皇帝自然对他是非常的放心。

其三,胤祥与太子胤礽关系非常的不好。早年间,胤礽经常性的因为胤祥生母章佳氏地位不高而欺凌胤祥,在章佳氏去世后,胤礽对于胤祥的欺凌是更加肆无忌惮,两人的关系愈发的不佳。所以康熙皇帝也正是利用了他们之间不和的关系,使得胤祥于公于私都会成为胤礽的掣肘,让胤礽不敢妄动。

然而伴随着“一废皇太子”事件的发生,康熙皇帝对于胤祥的信任与喜爱也就此戛然而止了。


“一废皇太子”后,胤祥被康熙圈禁在了宗人府。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然而伴随着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其他对皇位有着觊觎之心的康熙皇子也开始了行动,原本皇子间背地里的“暗斗”也就这样被彻底搬上了台面。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此并不会陌生,在这一时期,表现最为活跃的便是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了。前者一心将要将太子胤礽至于死地,甚至“愚蠢”的向康熙谏言想要亲手杀掉胤礽以“除去庆父之忧”;后者则是借着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褆在内的一众皇子,以及朝中绝大多数官员们的支持,展开了积极的“夺嫡”攻势,势要夺下太子之位。而最终的结果是,凡是参与到其中的皇子,皆遭到了康熙皇帝的严重惩治,并且使得康熙皇帝本人对这些参与夺位的皇子们,是极为的厌恶。

不同于《雍正王朝》中胤祥的“太子党”形象,胤祥与太子胤礽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矛盾,于是这一时期的胤祥见到胤礽被废黜了皇太子之位,也是非常积极的投身其中,奔走疾呼,想着彻底扳倒太子。而也正是因为他表现的过于活跃和明显,胤祥为康熙皇帝所察觉,并被康熙皇帝下令拿下。

其实,胤祥本身并没有夺嫡之心,他这样做完完全全就是为了雍正,这个时期的雍正和胤祥就已经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感。

前文中也说到了,胤祥在其生母章佳氏去世后,就被康熙皇帝安排由德妃抚养照顾,然而此时的德妃已经在抚养自己的亲生儿子十四阿哥胤禵了,对于胤祥难免就会有疏漏,而此时的雍正却给予了胤祥极大的关怀。

在此之前,雍正就曾因为当时乌雅氏的身份卑微,被安排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同样的“寄人篱下”的生活经历,让这两人之间迅速建立了同理心,进而成为了至交。

与此同时,除了太子胤礽之外,包括大阿哥胤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乃至十四阿哥胤禵等人都因为胤祥身份较低且幼年丧母,而对其进行了欺凌,只有雍正对其极为友善,在这样对比之下,雍正和胤祥建立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必然。

基于这样的感情基础,于是胤祥在康熙的询问中,扛下了所有的责任,关于雍正他没有吐露一言半语。

而由于胤祥的表现太过于积极,且在康熙皇帝对其的询问的过程中又态度极为坚定,甚至顶撞了康熙,于是盛怒之下的康熙将其圈禁在了宗人府之中。

或许这个时候会有人问,胤祥不将雍正“供出来”,难道康熙皇帝自己看不出来么?结果还真的是这样,因为雍正“隐藏”的太好了。

在“扳倒太子胤礽”这件事情上,所有对皇位有着觊觎之心的康熙皇子其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包括雍正在内,他本人对于胤褆、胤禩等人的行为从内心来说是非常支持的。只不过他一直没有置身其中,更没有选择付诸行动,换句话说,雍正所有的想法和安排都是通过胤祥来实施的,他并没有直接参与。

而他在感觉到康熙皇帝极度反感皇子们相互结交甚至与朝臣结党以谋取皇位,并且也看穿了到康熙想要重新册立胤礽为皇太子,于是他果断调整了方向,开始迎合康熙,支持太子胤礽。与此同时,在康熙皇帝想要处罚胤褆、胤禩的等人的行为时,也在主动为其求情开脱,给康熙皇帝留下了一个极好的印象。

就这样,伴随着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雍正也因为其此前深得康熙皇帝满意的表现,被加封雍亲王。也正是这次加封,让年羹尧家族正式划归给了雍正统领,成为雍正的“藩邸故人”,让雍正不仅爵位、职务得到了提升,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而这个时候的胤祥却被关在宗人府之中,过着清苦而孤寂的日子。试想下,以康熙皇帝的秉性,雍正这样的“阴狠”行为,一旦为康熙皇帝所知,结局和下场是可想而知的,甚至可以说,如果胤祥“供”出了雍正,雍正必然将就此失去夺位资格,而胤祥则可以凭借康熙皇帝对其的喜爱全身而退。

然而,胤祥没有这么做,他为他的这位患难之交的哥哥挡下了这一“枪”,进而使得雍正非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扶摇直上,只不过胤祥自己却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身体和心灵遭受到双重打击,致使胤祥就此退出康熙朝的政治舞台。

《雍正王朝》中的胤祥,被康熙皇帝圈禁在宗人府中长达十年的时间,历史上的胤祥虽同样被圈禁在宗人府,但是被圈禁的时间并非十年,而是前后一年多的时间。

然而就是这一年多的圈禁时光,给胤祥的身体造成了巨大创伤。

“湿素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

由于康熙皇帝对其余怒未消,使得胤祥的圈禁条件远非皇室该有的待遇,胤祥也就此患上了非常严重的腿疾,并且留下了后遗症,一直到其晚年,都是深受其累。

而这样一来,也使得胤祥的武功再无法施展,作为皇族的外在形象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康熙皇帝对其在“一废皇太子”期间表现的不满,在此之后,康熙出巡时,胤祥再也没有跟随前往。

除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胤祥在康熙朝时期的政治前途可谓是就此没落。

一方面,康熙皇帝在安排其他皇子署理政务的时候,总是刻意的将胤祥排除在外,使得胤祥自始至终,没有得到过任何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

另一方面,康熙所有的成年的皇子在康熙朝时期都受到了册封,唯独胤祥没有获得任何的爵位的晋封,甚至连赏赐康熙都没有给予,俸禄上也是远远低于其他的皇子。于是这也使得胤祥的生活条件相较于其他的皇子,可谓是极为清苦,“家计空乏”。

不仅如此,就连胤祥的老师法海也因为受到胤祥的牵连,而被降职,直到雍正朝时期,才重新被重用。

胤祥也就这样,彻底消失在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上,就连史书上对其在这一时期内的表现鲜有记载。


可以说,胤祥为了雍正,“赔”掉的是自己十多年的青春岁月,“赌”上的是更是此后的半生。只不过,胤祥得到了他想要看到的结果,此前他的一切付出与“牺牲”,并没有白白浪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胤祥并没有如同《雍正王朝》中那样,去夺取兵权,扶保雍正登基,历史上做这件事情的是隆科多。胤祥所做的是在得知雍正继位的消息后,马上下跪磕头,拥立新君,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也算是发挥了一定的价值,不过并没有发挥《雍正王朝》中那样力挽狂澜的作用。

而坐上皇位的雍正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位弟弟曾经为了保护他所作出的“牺牲”,在其登基后的第二天,随即晋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委以议政大臣之职。并且雍正还将胤祥的生母章佳氏连升两级,晋封为敬敏皇贵妃,同时下旨将其棺椁按照皇贵妃礼仪重新下葬,还是随同康熙皇帝一起葬入了景陵地宫之中,享受到了莫大的荣光。

可以说胤祥在康熙朝失去了,在这一刻全部被雍正“补偿”了回来。

当然,胤祥也没有辜负雍正的这份信任与厚爱,他不仅尽心竭力的帮助、辅佐雍正,更是能时刻恪守君臣之道,让雍正对其是更加的放心,而这二人也就此开启了“一代千古君臣兄弟”的佳话,为后世所流传。


雍亲王府


清宫剧风靡一时,成为了很多追剧迷们必看的电视剧。清宫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而一些所不被我们关注的人物也成为了熟知的面孔,例如在《康熙王朝》中的“侠王”胤祥,观众就被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所吸引。

胤祥在真实的历史中是有其历史地位的,他在康熙众多儿子中是极为被宠爱的一个,但他在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后就失宠,从此至康熙帝驾崩,胤祥都没有再被重用和受封,反而是胤禛登基称帝后,他才大放异彩,成为大清王朝第九位铁帽子王。康熙帝对待胤祥前后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

胤祥以其较高的文化素养,深受康熙帝的宠爱

爱新觉罗·胤祥

(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能文能诗,且书画俱佳,至今有少部分作品流传下来。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据《清史稿》的记载,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七月,时年12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清朝陪都(今辽宁省沈阳)祭祖后,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九月的10年时间,只要康熙帝离京,无论远近何方,都必将胤祥带在身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帝对胤祥的宠爱。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喜欢巡游的康熙帝南巡,当时他身边带着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这三个最宠爱的皇子随行。康熙帝让皇四子胤禛和十三子胤祥书写对联让大臣们观看。胤禛和胤祥两兄弟出彩的表现博得了康熙和众大臣们的喝彩。

胤祥从得宠到失宠就在康熙一念之间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废太子事件爆发后,康熙对胤祥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并且胤祥还在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年中,被父亲短暂的囚禁。

康熙帝废掉太子胤礽后,对众位皇子的信任度大减,在此后,他出行就采用了轮班制来让皇子们跟随自己,让他们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就是为了避免皇子们结党营私。

在康熙实行轮班制的时候,还有个特殊的例外,十三子胤祥从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年的这两年时间里,他每次在父亲出巡时,依然还是跟随在康熙身边。但此后胤祥却慢慢的失去了康熙帝的宠爱,可见胤祥的失宠就在康熙的一念之间。

胤祥在康熙晚年失宠有什么原因?

  • 首先,胤祥在失宠的这一时期,身体出现了问题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十七记载:“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

根据历史记载从康熙五十年开始,胤祥的身体确实是出现一些大问题,他的腿部长出了一些毒疮。以古代的医学条件,就算是生长在皇宫里的十三阿哥胤祥也得被折磨一番。康熙也有多次询问过胤祥的病情,胤祥的病情一直到雍正帝登基两年后都还没有恢复正常,这也是胤祥在康熙帝晚年没有得到什么机会的一个原因吧。

  • 其次,康熙帝想让胤祥这块“璞玉”打磨一下

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康熙帝就对胤祥变得越来越苛刻,虽然在废太子事件后的两年中,胤祥依然享有众多其他皇子所没有的“特权”,就是不需要去考虑轮换制,可见康熙帝还是对他很是溺爱。

自从他腿上长有毒疮后,康熙帝也希望胤祥能在养病的同时,对政治权力的残酷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在康熙帝确定胤禛作为接班人后,他希望胤祥通过在受挫的压抑中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情,为以后辅助胤禛做准备。

  • 最后,由于在废太子事件中,众多皇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胤祥也因为“角色”重要被康熙帝惩罚

康熙帝虽然说是英明一世,但在立储上却是他抹不掉的痛,自从二皇子胤礽被立为皇太子后,太子由于被宠,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他与众多皇子不和,导致皇长子和其他皇子都在康熙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最终结局是被废。

《永宪录》中记载,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十三子胤祥“因废东宫事波及,削爵”

这份历史记载有胤祥因废太子事件波及,被削去爵位。胤祥是在九子夺嫡中被康熙帝惩罚最重的一个,由此可见,当时他在废太子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观景说:

胤祥在雍正帝登基称帝后,立马就被重用,成为四位总理大臣之一,同时还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初期,胤祥成为了朝廷的台柱,为雍正王朝的繁荣昌盛和稳定作出卓绝的贡献。

雍正帝评价胤祥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胤禛、胤祥两兄弟君臣之间的坦诚相待及兄弟情深这是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少见的。两兄弟的情谊常被世人用“棠棣情深”来形容。


观景说史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可以说是一位千古难遇的明君,他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并且亲手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辉煌。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康熙皇帝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在晚年处理好自己继承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九子夺嫡”的乱象出现。除了人尽皆知的四皇子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之外,最令人感到疑惑的无疑是十三皇子爱新觉罗·胤祥了。他在康熙前期深受皇帝的宠爱,但是到了康熙晚年,他却忽然失去了父亲的信任,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呢?

这就要康熙皇帝本身来说了。正是因为康熙喜欢胤祥,因此他并不想让自己喜欢的儿子卷入到政治漩涡之中,虽然康熙皇帝并没有打算立胤祥为皇太子,但是却一直让胤祥呆在自己的身边,从未给他一官半职。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案”爆发之后,康熙隐约察觉到了胤祥有“夺嫡”的苗头,因此将他短暂地囚禁了一段时间,并且在把胤祥放出来之后,康熙对于他也十分冷淡,这实际上都是为了保护胤祥。

实际上,康熙皇帝这样做可以说用心良苦:一方面,康熙这样做对于其他皇子起到了一个震慑作用,使得他们不敢心生篡位的野心;另一方面,康熙皇帝也是为了保护胤祥,毕竟在康熙年间,胤祥没有得到一官半职,那么即使其他皇子即位之后,也不会为难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子;第三,康熙皇帝也想通过这件事情来锻炼胤祥的耐心和毅力,培养他在逆境之中百折不挠的精神。

另一方面,胤祥之所以受到康熙的冷落,也和当时他所患上的一种怪病有关。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康熙五十年左右,胤祥的身体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他的腿部起了一种难以医好的毒疮,严重影响了胤祥的日常起居,就连康熙皇帝也亲自写过奏折关心胤祥的身体健康。为此,四皇子胤禛也曾经特地找到鄂尔泰,嘱咐他遍寻天下名医为胤祥治病。

由于不知道这种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因此当时的胤祥只好深居简出,不问世事,而胤祥从此一病就是十多年,直到雍正二年,他的病也没有完全康复。可见,正是由于顽疾缠身,胤祥才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冷落,直到雍正初年胤祥身体康复之后,才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


完颜翠花


康熙皇帝有35个儿子,儿子这么多,自然有些比较得宠,而有些不怎么喜欢。而第13个儿子胤祥在开始的时候,康熙皇帝还是非常喜欢他的,但是后来却把他软禁了很长时间,一直到雍正登基才把他放出来。

在开始的时候,十三阿哥胤祥可谓是康熙皇帝最喜爱的儿子。康熙皇帝几次南巡都带着十三阿哥,并且还命他单独祭拜泰山,这在古代封建王朝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可谓是除了太子之外,十三阿哥胤祥是最受康熙皇帝重视的皇子。如果太子不能够继承皇位的话,十三阿哥将是皇位的最有力继承者之一。

不过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一事上,很多皇子都受到了影响。大阿哥胤禔因为表现过于积极,居然要替康熙亲手杀太子,最后被康熙皇帝圈禁到死,雍正上台之后也没有把他放出来。八阿哥胤禩本来是众皇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可是由于举荐他的朝臣实在太多,导致他被康熙皇帝怒斥,事实上已经失去了争储的可能性。

十三阿哥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触怒康熙皇帝不得而知,因为十三阿哥是雍正皇帝的最强盟友,雍正上台之后,将其封为铁帽子王,这是除了满清开国功臣以来的第1个铁帽子王,对他不可谓不好。因此在后来雍正肯定将很多不利于十三阿哥的一些历史记载都抹去了,导致后人无法弄明白十三阿哥为何被圈禁的具体原因。

不过由于十三阿哥被圈禁的时间正好是废太子的时候,估计也是他在废太子之后的一些动作让康熙皇帝感到不喜,最终失宠被圈禁。至于具体是什么事情,就无法知道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老十三胤祥太过于忠厚耿直,康熙囚禁他一是为了保护他,因为康熙知道他这几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康熙也深谙历史上夺嫡之争的残酷性,如果不圈禁他以他的性格很容易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二是康熙早有立老四为皇储的想法,留下胤祥可以助老四一臂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