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魚池養魚時怎樣投喂飼料?養魚中“四定”、“三看”有什麼意?

鄉下二妹子


在養魚生產中,飼料投餵技術的高低直接影響飼料的轉化率及養殖效果,因此,掌握運用好飼料的投餵技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直接關係到養殖的經濟效益。

一、投餵量的確定

飼料投餵技術,首先是確定投餵量,既要滿足魚生長的營養需求,又不能過量,過量投餵不僅造成飼料浪費,增加成本,且汙染水質,影響魚的正常生長。因此,飼料投餵量的確定是投餵技術中的重要環節。

1.日投餵量的確定:在生產中,確定日投餵量有兩種方法:飼料全年分配法和投餵率表法。

①飼料全年分配法:首先按池塘或網箱等不同養殖方式估算全年淨產量,再確定所用飼料的飼料係數,估算出全年飼料總需要量,然後根據季節、水溫、水質與養殖對象的生長特點,逐月、逐旬甚至逐天的分配投飼量。

②投餵率表法:即參考投餵率和池塘中魚的重量來確定日投餵量,(即每日投餵量=池塘魚的重量×投餵率),池中魚的重量可通過抽樣計算獲得。

此外,還應根據魚的生長情況和各階段的營養需求,可在7日左右對日投餵量進行一次調整,這樣才能較好滿足魚的生長需求。

2.次投餵量的確定:對一些搶食不快或馴化不好的養殖魚,一般用平均法確定每次的投餵量(即:每次投餵量=日投餵量÷日投餵次數)。

馴化較好的魚攝食一般是先急速,後緩和,直到平靜;先水面,後水底;先大魚,後小魚;先中間,後周邊。

每次投餵應注意觀察魚的攝食情況,當水面平靜,沒有明顯的搶食現象,80%的魚已經離去或在周邊漫遊沒有攝食慾望時,停止投餵,這就是所謂的“八成飽”,即養殖魚80%的飽食量,八成吃飽,兩成不很飽。

用此法確定每次的投餵量比較實際,它有如下好處:

(1)可靠性強。由於魚存量抽樣存在誤差,可造成日投餵量的計算誤差,如實際投餵量與日投餵量相差較大,可能是計算的投餵量不準確。

(2)減少飼料損失。掌握好“八成飽”的投餵原則,不僅提高魚的食慾,且減少飼料損失,降低養殖成本。

(3)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魚攝食過飽,飼料營養成份的吸收率低,消化不徹底。若投餵量太少,魚會因飢餓而不停覓食,影響魚的生長。實踐證明“八成飽”時飼料營養成份的消化吸收率較好。

二、投餵量與水質理化因子的關係

影響魚攝食的因素很多,如光線弱強,人類活動等。但從水質理化環境分析,在水質環境良好的條件下,影響投餵量的主要因子是水溫和溶氧量。

1.水溫與投餵量:

魚類是變溫水生動物,水溫是影響魚類能量代謝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的水溫範圍內,魚類的能量代謝將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大,超出這個範圍,其代謝又趨於下降。如鯉魚(50克~100克)的攝食率在15℃時為2.4%,20℃時為3.4%,25℃時為4.8%,30℃時為6.8%,所以,在掌握好基礎投餵率的前提下,日投餵量應根據水溫的變化情況加以增減。

2.溶氧量與投餵量:

水體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魚類的攝食量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大小。水中的溶氧含量高,魚類的攝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長快,飼料利用率也高;水中的溶氧含量低,魚類由於生理上的不適應,使攝食和消化率降低,並消耗較多的能量。因此生長緩慢,飼料率低下,魚類的攝食率隨水體中的溶氧量增加而增加。

三、投餵次數和投餵方法

1.投餵次數:

投餵次數是指當日投飼確定以後,一天之中分幾次來投餵。這同樣關係到飼料的利用率和魚類的生長。投餵過頻,飼料利用率低;投餵次數少,每次投餵量必然很大,飼料損失率也大。投餵次數主要取決於魚類的消化器官的發育特徵和攝食特徵環境條件。

我國主要淡水養殖魚類,多數鯉科魚類的“無胃魚”,攝食飼料由食道直接進入腸內消化,一次容納的食物量遠不及肉食性有胃魚類。因此,對草魚、團頭魴、鯉魚、鯽魚等無胃魚,採取多次投餵,有助於提高消化吸收和提高飼料效率,一般每日投餵4次~5次,肉食性魚類對食物有較好的儲存能力,日投餵量應控制在2次~3次。

同種魚類,魚苗階段投餵次數適當多些,魚種次之,成魚可適量少些;飼料的營養價值高可適當少些,營養價值低可適當多些;水溫和溶氧高時,可適當多些,反之則減少投餵或停止投餵。

2.投餵方式:

配合飼料投餵一般有人工投餵和機械投餵兩種。

一般人工投餵需控制投餵速度,投餵時要掌握兩頭慢中間快,即開始投餵時慢,當魚絕大多數已集中搶食時快速投餵,當魚攝食趨於緩和,大部分魚幾乎吃飽後要慢投,投餵時間一般不少於30分鐘,對於池塘養魚和網箱養魚人工投餵可以靈活掌握投餵量,能夠做到精心投餵,有利提高飼料效率,但費時、費工。

大水面養殖最好採用機械投餵,即自動投飼機投餵,這種方式可以定時、定量、定位,同時具有省時、省工等優點,但是,利用機械投飼機不易掌握攝食狀態,不能靈活控制投餵量。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漁人劉文俊。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留言或評論分享!


漁人劉文俊


高產魚池的主要飼養技術是投餵飼料,投餵飼料勝過施肥。飼料是養魚高產的物質基礎。要實現池塘高產的理想,必須依靠投餵充足的人工飼料,特別是密放混養的精養高產魚池,首先要制定投餵飼料的計劃。

施肥只是一個輔助的技術措施。因為飼料投入塘中,既有魚類直接攝食,又有施肥的作用。總結高產池塘養魚的諺語有“收多收少,在於飼料好不好”,“一天不喂,三天不長”,還有“田要勤耕,魚要常喂”,“ 養魚設巧,水好餵飽”。這些都充分說明高產魚塘投餵飼料的重要意義。

一、開發魚類飼料資源:

增加飼料數量是魚類在高密度精養的條件下,飼料往往得不到滿足。要增加魚類飼料數量,首先要有飼料來源,以滿足魚類生長對飼料的需要。各種魚類生長速度及各個階段的飼料需要不同,養魚高產池中,又以主要養殖魚類作為投餵飼料的主要對象。

同時兼顧其他吃食魚的飼料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制定魚類飼料一年的投餵計劃。飼料數量的計算,是根據主要養殖魚類,養殖生產的淨產量計劃,按常用飼料係數計算出飼料總需要量,再按飼料總量,各個季度的氣候,魚類攝食的比例,分攤到各個季度或各個月,作為每個月飼料定量投餵計劃,有些飼料種類的需要量,往往達不到要求,就只有根據飼料來源,或者新開發飼料,調整飼料種類。如豆餅是養魚的優質植物性蛋白質飼料,而四川沒有豆餅資源,只有油菜籽餅,採用油菜籽餅作為養魚的優質飼料,按油菜籽餅的飼料係數來計算油菜籽餅的需量。

以養草魚為主的地區,青草或水草供應不足,達不到飼料計劃,就只有用蔬菜葉或其他飼料補充,如仍不足,只有另加精飼料兼搭補充,根據當時的情況,達到魚產量計劃的實現。 飼料係數是檢查飼料營養價值高低和養殖技術水平的主要指標,影響其主要因素的有:

(1)飼料的營養成分:蛋白質含量, 氨基酸,特別是必需氨基酸齊全目平衡;纖維素含量少,則飼料係數低,反之則高。

(2)飼料的種類和質量:動物性飼料比植物性 飼料係數低,質量好。新鮮幼嫩的飼料比質量差、腐敗枯老的飼料係數低。

(3)加工和投飼方法:加工後適口性強, 投飼方法比較科學,則飼料係數低,反之則高。

(4) 外界環境好:如水中溶氧充足, 水溫適宜,水質肥瘦適中,則飼料係數低。在使用配合顆粒飼料時,按飼料配方配製的飼料,經使用一段時間,或經過整個生產過程。 測出魚的增產數量,並計算出使用配合顆粒飼料的數量和飼料係數,作為計算這項配合粒飼料的依據。

二、 提高飼料質量

魚類飼料是以成本低、來源多、 成長快、效益高來衡量飼料的質量。在養魚高產日益發展、集約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形勢下,高密度,高產量、高質量以及科學技術也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飼料仍然維持在水草、旱草以及糞肥的原始養魚基礎上,已不能適應養殖高產的要求。

(1)蛋白質的需要 :蛋白質是構成生命的物質基礎,所謂增長,主要指蛋白質在魚體內的積累。魚體中的蛋白質佔魚體重的16%~18%,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碳、氨、氧、氮、磷、硫。而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只含有碳、氫、氧,不含氮。蛋白質是魚體中氮的唯一來源, 是糖和脂的所不能代替的,魚體中還有許多具有生理作用的物質,都是以蛋白質為主構成的。魚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蛋白質還作為一種熱能被消耗,因此供給魚的飼料,既要考慮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也要考慮不同魚類的生長階段每單位體重所需的蛋白量。

魚類要求特別多的蛋白質,是由其生理特點決定的。魚類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不如其他的飼養動物,因為魚類作為能量來源的主要物質是脂肪和蛋白質。特別是在飼料能量不足的條件下,魚類更容易將氧化氨基酸所產生的熱量作為能源,這樣就消耗了更多的蛋白質,這是魚類要求飼料中有較高蛋白質的一個很主要又是很特殊的因素。

魚類對蛋白質的數量要求,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主要因素是品種不同,肉食性魚類要求高,雜食性和草食性魚類則低一些。同種魚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年齡和個體的差異,其需要量是不同的。幼魚代謝旺盛,潛在的增重能力強,對蛋白質的要求高,商品食用魚和親魚,用於增重部分的蛋白質將明顯減少。

(2)脂肪的需要:脂防是一 種高能物質, 氧化1克脂防所產生的生理能量,相當於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2.5倍。魚類對脂肪有特殊的高的利用能力,由魚體增重和作為能量部分的消耗,其總的利用率可高過90%。因此,魚飼料中的脂肪有節約蛋白質的作用。特別是對於處在快速生長階段的魚苗和幼魚。

魚體脂肪的組成,要受到飼料脂肪的影響,同時魚體體脂的含量和組成,對魚肉的滋味也有影響。例如,長期用高脂肪的蠶蛹喂鯉魚,鯉魚肉的蠶蛹味就很濃。脂肪是很容易氧化的物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脂肪氧化後,對魚體的有毒物質,可引起其生長減慢,成話率降低,貧血,肌肉萎縮,分泌異物、褪色、視覺退化和其他不利影響,因此,防止脂肪的氧化是很重要的。有的將魚飼料中的脂肪先行抽提出來,臨用時再加進去。

脂肪是魚飼料中的重要成分,但其來源有限,根據我國目前情況,對於一般的淡水養殖魚類,由於其對脂肪酸的要求較低,可用植物油代替水產動物油,添加量控制在3%左右比較適宜。

(3)碳水化合物的需:魚類具有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酶類水產動物油,添加應控制在3%左右比較活宜。

魚類因品種不同,對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區別是很大的。一些草食性魚,有澱粉酶和纖維酶,能夠有效地消化粗澱粉和粗纖維。我國飼養的草魚,能以多種草類為飼料,以維持其生長和代謝的需要。它能很好地適應低蛋白、高纖維素、高澱粉的飼料。肉食性魚類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很差。因此,魚類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終究是有限制的。魚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應該有一個適當的含量。對許多飼料進行總結之後,可以發現其含量範圍為10%~40%。

(4)維生素需要:維生素是一 類分 子量較低的活性物質。已知魚類並無或者很少有合成維生素的能力,雖然魚類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仍必須靠飼料來提供,一旦長時間缺乏,就可能造成代謝的失調,影響生長,產生各類維生素缺乏症,甚至造成死亡。可見,維生素的生理功能很大,同樣是配合飼料的一類重要物質。

魚類生長速度快,要求的維生素也相對地多一些,所以幼小階段對維生素的需求比較高。在池塘養殖條件下,天然飼料可以很好地補充人工飼料所缺乏的生長因素,包括維生素C。在得不到天然飼料的養殖條件下,飼料中維生素的添加,就顯得特別重要。

維生素的品種不齊全,或者數量太少,都可能影響魚類的生長,何料係數偏高,甚至出現缺乏症,產生畸形,並增加病菌感染的可能性。維生素的這種影響,一般來說, 並不是即刻就能表現出來的,魚的生長前期生長正常,後期生長卻很慢,如果不是因環境發生變化,很可能就是因為維生素等活性物質的影響。

飼料加工和儲藏方法,對維生素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一部分維生素怕熱,另一部分對氧氣和光線很敏感,再有酸和鹼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由於這些原因,維生素添加劑的配方,除考慮魚類需要外,也需要有一定的安全係數。

(5)礦物質的需要 :礦物質不僅是構成魚體的主要成分,而且還是酶系統的重要催化劑,其生理功能很可能是促進生長,提高魚類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

魚類生活在水中,可以通過滲透和擴散等方式吸收一部分水中的礦物質離子,但這遠不能滿足魚類的生長需要,因此其主要來源還依賴於食物。

魚體對鈣,磷的需要,相對來說較其他元素要多。魚類可以從水中吸收鈣來滿足代謝的需要,但吸收磷就要困難得多。缺乏磷的鯉魚,可以使頭蓋骨和鰓蓋骨畸形,眼球突出,在使用豆餅等植物性蛋白飼料中,磷、鈣含量很低,因而礦物的添加就很重要。

三、改進飼料投餵技術

要改進飼料投餵技術,先要看魚的攝食能力和攝食強度,魚在什麼季節,需要吃多少飼料,就按需要制定飼料計劃,按時投餵,也要根據投餵當天的氣溫、水溫和魚的攝食情況,增減投餵的詞料量。

(1)定時:有兩種概念,一是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投餵一定的飼料量。在魚的適溫範圍,溫度愈高,投餵飼料量應越多,宜多投餵,溫度低的一天,攝食量少,宜少投餵。在一個季節的投餵飼料計劃內,可以根據溫度的高低掌握適當調整。

二是每天定時投餵,如精飼料每天投餵2次(上午9點1次,下午3點1次),在上午投餵一次後,如天氣變化,溫度下降,第二次在下午3點投餵時,可減少投餵量,或不喂。每天投餵4次的,可定為上午8點和10點各1次,下午2點和4點各1次。如遇氣候變化或前一次投餵的飼料沒吃完,可將以後的投餵量作適當調整,或減少投餵次數。有時幾天之內的氣溫、水溫都較低,或投下的飼料沒有魚攝食,就應適當減少飼料的投餵量。把減少下來的飼料量改到天晴或氣溫高時,適當增加一些投餵量,在一個月內把飼料計劃拉平。如到季度末飼料仍有多餘,也可移到下一季度使用。

草魚喂的草,上午割的草,在11點稱草下塘,下午割的草,在下午3點或4點稱草投餵,也是上午投餵1次,下午投餵1次,也有臨時將收到的草,即時稱了重量,投人塘中的。如氣候炎熱,為了保持草的新鮮,割回的草不一定等到中午オ稱草下塘。如果按規定時間收草,天氣熱了,幾個小時後草已發黃,魚也不喜歡吃了。這就需要靈活掌握。

如果規定了投餵飼料的時間,到投餵時下大雨或颳大風,就不要冒著大雨、頂著大風把飼料投下去,可以把投餵飼料的時間改在雷雨或大風之後,魚安定下來後再投餵飼料。秋冬季也不要在下雨或下雪的天氣投餵飼料,改為晴天投餵較好。

(2)定量:全年的飼料,有一個定量,每季、每月也應有一個定量。這個定量,是根據魚的多少、什麼魚喂什麼飼料而確定的。在一年之內,根據每月的定量,在投餵時,不一定完全不變,可以根據氣溫、水溫、氣候的變化靈活掌握,可以3天一調整,或者10天半月一變化。

從全年來看,不會產生時飢時飽,根據魚的生長和攝食,也不會忽多忽少,做到魚有飼料吃,既喂得均勻,又不浪費飼料。也有在一天之內,少吃多餐,量少次多,吃完再喂的。看魚投餵的細緻的投餵方法,可降低飼料係數。因此,在定量範圍內,投餵技術好的,同樣是一個飼料量,可以多產魚;而投餵技術不好的,就要少產魚。

(3)定質:第一是飼料要新鮮,適口,魚喜歡吃,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豐富,配合顆粒飼料的配方要合理。草魚喂的草還須無根無泥,不黃不幹,無漚爛。蠶蛹及油餅類飼料,要不黴爛,油脂不氧化,油燒無雜質。第二是按魚的食性定質。草魚宜多喂水草、早草、浮萍或菜葉,在草料不夠的情況下,補充一定數量的配合顆粒飼料。也有3~4天喂青草、浮萍、菜葉,再喂1~2天配合顆粒飼料的辦法,改善飼料的消化利用價值。也可因草魚種小,春天宜多用萍莎、浮萍等適口飼料,水草、旱草多的地區,草魚種攝食能力差的時候,可將草料切碎後投餵。也有喂一部分草漿的。

鯉魚的植物飼料,搭配部分動物性蛋白飼料,或採用混合飼料及配合顆粒飼料。也有用小麥或高粱的整粒水泡脹後,煮熟投餵,收到較好的效果。尼羅羅非魚以菜葉、米糠、牛糞為主要飼料,在製作配合顆粒飼料時,只需10%的蛋白質即可。青魚以螺、蚌、蜆動物飼料為主,也可製作青魚的配合顆粒飼料。虹鱒以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為主,配合顆粒飼料中的動物性蛋白稍多。

(4)定位 :

在投餵飼料時,養成定點攝食的條件反射,使投餵的飼料不致造成浪費,因此固定食料場,或搭設固定食料臺,以及使用自動投餌機械,要求魚吃食料能定位。

①草魚食場:用竹或木條製作成三角形或四邊形的框架固定在池的一邊或一角。按池面積大小,每池1個或2~3個投餵的青草、浮萍散佈在框架內,浮在水面。膨化的顆粒(浮性)飼料,也可在框架內。

②底層魚食場 :主要為投餵魚、卿魚、青魚、尼羅羅非魚的飼料設置的底層魚食場,在池邊一處或一隅,選底質堅硬的淺水或石灘,水深1~2米處,用竹籃或細密的竹篩將準備的飼料,如鯉魚食的經泡脹煮熟後的麥粒、高粱,青魚食的砸破去殼的螺、蚌以及其他的糊狀飼料,裝在籃內。裝好後,在籃的四邊繫上繩子,繩長與水深度相當,繩子浮在水面一端系浮筒。農村可用稍大的竹子,在兩個節的兩端外鋸去,留中間一段不通水的作浮筒,將裝飼料的竹籃沉入水底後,有浮筒作標誌。需檢查飼料是否吃完時,可將浮筒提起。

③固定食場 :

固定食場是用竹竿或木樁,固定支撐起四邊的平臺。四方形的平臺也是用竹竿平排四邊,與立在水中竹竿或木樁紮緊,平臺用蘆蓆或竹蓆連接在四邊的竹竿上,平臺固定在水面下50~70釐米處。在平臺上投放飼料,一般與底層飼料場性質差不多,投放沉性飼料,供鯉魚、魚、尼羅羅非魚、青魚食用。這種飼料臺只用一年,到捕魚時撤除。

④小魚隔離食臺: 在大小魚混養的池塘,為了照顧小魚能獲得一定的飼料,不致因大魚搶食,使小魚的成長受到影響,故在池中圍出一定面積的小魚食臺。也有的在池的一角,用竹簾或網攔斷成三角形,將飼料投在這些小範圍內,並用竹簾或網目隔離,使小魚能進入攝食,而大魚不能進入搶食。這種辦法也有用在培育魚種上的,只不過是用的網目,要使小魚在小範圍內不能出入。

(2)"三看" :"三看"即看天、看水、看魚的投餵技術。

①看天氣好不好:天氣晴朗,氣溫、水溫高,水中溶氧多,魚活躍,攝食能力旺盛,消化能力增強,在投餵飼料時,可考慮多喂一點,適當超出計劃的日定量,一般也要按計劃正常投餵。如到了暑天,氣溫、水溫特別高,超出魚類適溫的最高點,魚感到疲憊,在第二次投餵時,第一次投餵的飼料有剩餘,說明魚的消化能力減弱,則可控制投餵量,適當減少些。

在正常天氣,尚未投餵飼料時,氣溫、水溫突然下降,甚至下雨或下暴雨,在雷雨之後,投餵飼料量也比正常天氣少些。熱天無風,或雷雨之前,要暫停投餵,有霧的天氣,待霧散了之後再投餵飼料。天氣變化不穩定,不可盲目投餵,可先喂少部分飼料,觀察魚吃完之後再投餵。凡對魚生長不利的天氣,都要因時制宜,不喂或少喂。

②看水質、水色如何: 看水餵魚是投餵飼料的根據,也是高產魚池的一條基本技術。水質如何,要隨時觀察其變化情況。水色濃綠或帶褐色,透明度大、有肥活、嫩、爽的表現,表明水質好,魚的生活正常,可按每天安排的飼料量正常投餵。水色清淡,透明度大於40釐米,表明水質清瘦,可適當增加投餵量,把在水質不好時控制下來的飼料量,調劑到水質清淡時增加投餵量。

魚池之間,魚的放養稀密不同,大小魚有區別的魚池,也可互相適當調劑。水色過濃,透明度小於25釐米,或水色發黑,有腥臭味,表明水質變壞,可減少投餵量。或增加新鮮水使水質轉變好之後,再投餵飼料。凡是發現水質惡化,對魚不利時,就不要投餵飼料。

③看魚的活動情況: 魚的活動也是投餵飼料的根據,魚的活動正常與否,經過觀察確定後,再決定投餵飼料及飼料投餵量。在氣溫、水溫高的天氣,魚類攝食旺盛,尋食也活躍,投下飼料之後,很快吃完,這種情況,可適當增加飼料投餵量。如果投餵飼料之後,魚吃食緩慢,或者觀察到前一天投餵的飼料尚未吃完,就要考慮魚群是否有病,或者水質是否變壞,水中溶氧是否降低,有無魚群浮頭現象,酌情減少飼料投餵量。

如投餵的青草在7~8小時尚未吃完,投餵的精飼料或配合顆粒飼料在3~4小時尚未吃完,表明魚在水中的新陳代謝不正常,都不能再投飼料,更不能增加飼料的投餵量。魚的發病季節,或魚正在發病,魚正在浮頭,或浮頭停止不久,都要控制飼料投餵量,投下的飼料,主要看魚吃的多少,再綜合魚的動向而增減投餵量。

[我是土家么妹娃,一個喜歡農業的土家農村姑娘,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麼麼噠!]


土家么妹娃


高產魚池養魚時怎樣投餵飼料?養魚中“四定”、“三看”有什麼意?

養魚過程中投餵對魚的影響很大,合理的投餵不僅可以讓魚更加健康還可以提高魚對飼料的利用率,從而起到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養殖效益的作用。那麼對於高產魚池養魚時,怎樣投餵飼料呢?養魚中的四定和三看有什麼意義?

對於一般的魚類來說,在水質和魚都沒問題的情況下,當水溫適宜魚的生長時通常的投餵量以按飼料的幹物質來算,我們正常一天的投餵量以佔魚體重的1-5%為好,以溫水性魚類為例,水溫在15-30度時為魚的生長適溫,最適溫度為26-30度,因此投餵量也應是當水溫在26-30度為最大。這時候可以喂到佔魚總體重5%的投餵量,如果是處於生長旺盛期的魚,這時甚至可以喂到佔總體重7%的飼料量。

當然,在喂時還得遵循三看四定的原則,所謂的三看則是看魚的狀態情況、魚塘水質和天氣情況來定魚的投餵量,若這三者有一點出現異常時,則要立即減少投餵量甚至是停喂才行,要不很易引起魚的不適甚至是讓魚生病。

而四定簡單來說是定時、定量、定點和定質來喂,也就是說我們平時餵魚,要做到在固定的時間和地方來喂,在時間上每次投餵的時間最好是上下相差在15分鐘之內,這和我們人固定時間就餐是一個道理,便於消化系統保持健康;而定量則只是指在魚況和水質天氣這些因素都正常的情況下來定量喂,但是當這些因素不正常時則要合理減少投餵量;定質則是要保證所喂的飼料質量沒問題,同時在換飼料時時不要突然去換料,如確有需要換料最好有一週左右的適應期,這期間將之前喂的飼料和要換的飼料混在一起喂,剛開始時新的飼料要少一些,這樣對魚的應激少一些。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8180394985002097"} --}

踏火逍遙說魚


1、勤巡塘,多觀察。

2、勤注水,促生長。在高溫和魚吸食旺季,有條件的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以增加溶氧,改善水質。

3、勤除雜去汙,防病害。

1、定時:正常天氣,一般上午9-10時,下午3-4時投餌施肥。但遇天氣悶熱、雷陣雨應推遲或停止投飼。

2、定量:投餵飼料應做到適量、均勻,防止過多過少,忽多忽少。

3、定質:餌料必須新鮮,不投腐敗變質發黴的餌料,青草要鮮嫩洗淨,糞肥要充分發酵。

4、定點:飼料、餌料必須定點投餵,以便吃食情況觀察、魚病防治等管理。

1、看水:水色主要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顏色反映出來。池水要保持“肥”、“活”、“爽”。“肥”就是池中有機物多,水中浮游生物數量多,營養鹽類豐富。“活”就是水色經常在變化,表明魚池物質循環快;“爽”。“爽”就是池水透明度較大、溶氧量高。池水呈草綠色帶黃色(浮游動物多),褐綠色帶黃色(浮游植物多)表明池水較肥;呈暗綠色、灰蘭色或蘭綠表明水瘦;呈棕褐色、棕紅色表明池水變惡。瘦水多投,肥水少投,惡水不投及時投水、改水。

2、看魚:即看魚的浮頭及吃食情況,決定施肥。黎明時浮頭,日出後即下沉,人到池邊魚下沉,為輕度浮頭,若過早浮頭,人到池邊魚不下沉,或用石子投入水中魚下沉後很快上浮,為重度浮頭。若浮頭嚴重,說明水質過肥,應停止追肥。

3、看天:根據季節、天氣施肥。入夏勤施,盛暑穩施、秋涼重施,晴天多施,陰雨天少施,雷雨前不施。



可視暴魚


怎樣投餵飼料肯定是以看有關。

投餵飼料多少以投放多少魚🐟苗有關。

定時巡塘。是否有病魚死🐟。

定時投餵飼料。

一看魚的吃食情況。是否吃飽

二看氣候,是否開增養機。

三看水質,是否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