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宣帝可以夺取皇权成功而汉献帝却失败了?

聶先森


说起来,汉献帝和汉宣帝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被大臣立为皇帝的,朝中大事都不能自己做主。把持朝政的权臣,无论霍光还是曹操,虽然权势很大,不过都害怕被后人指责,不敢随意篡位当皇帝。

那么,既然两个人所处的境况都差不多,为何汉宣帝能够成功把权力夺回来,汉献帝却只能拱手把皇位交出去呢?

(汉宣帝剧照)

两个人的结局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不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江山的境况不一样。

汉宣帝时期的汉家江山,虽然经过汉武帝折腾,国力大减,百姓生活困顿。但是总体上依然非常稳固,既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出现,各地基本上也没有农民起义、诸侯造反这样的动荡。所以,江山还是汉家的江山,朝野上下,也都是拥护汉家江山的。在所有人的观念里,江山依然是姓刘的。霍光就算想夺江山,他也没那个胆。

汉献帝时期的汉家江山则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早已天下大乱,各地诸侯以镇压农民起义为借口,拥兵独立,各自为政。也就是说,汉家江山其实已经分崩离析,气数已尽。这个也是大家在心里都知道的事实,所以,就算曹操独揽大权,就算曹操要把皇位夺过去,大家也并不觉得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何况因为十常侍乱政,董卓乱政,汉献帝已经没有了江山,东躲西藏,找不到安身之处。是曹操把他救了出来(当然了,也可以说是曹操把他劫持了),这样,汉献帝才相对安定下来。汉献帝差不多相当于在人家的地盘上吃饭。如此境况,还怎么夺权呢?

(汉献帝剧照)

二、处事的方法不一样。

汉宣帝做事非常稳重,由于之前有刘贺这个教训,因此,汉宣帝一直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就算他手中没有权力,他的利益受到伤害,他仍然能够做到隐忍不发。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霍光的妻子霍显害死了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这件事应该说,汉宣帝虽然不一定有真凭实据,但是肯定是有怀疑的。不过就算有怀疑,他也能够做到隐忍不发,不予追究。

要知道,许平君是他故剑情深的妻子,和他曾经有过一段患难与共的岁月,他们两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而这样一件事情他都能够忍耐,不但忍耐,还迎娶仇人霍显的女儿为皇后,可见,汉宣帝的忍耐力有多么强劲。

汉献帝就不行,在曹操把持朝政期间,他和嫔妃们联合起来,两次想杀掉曹操。一次是和董贵人联合起来,一次是和伏皇后联合起来。最终两次都失败了。耐人寻味的是,虽然最后他也娶了仇人的女儿,但是他轻举妄动的做法,让舆论似乎都站到了曹操那边儿。

(曹丕剧照)

三、身边的帮手不同。

汉宣帝时期,霍光虽然把持朝政,党羽不少,其家族也在朝廷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相对来说,绝大多数大臣是拥护汉家江山的,各地的州郡、民间的老百姓也都是拥护汉家江山的。尤其是在霍光去世以后,霍光的子侄们虽然依然把持朝政,但是他们的能力远远比不上霍光,因此影响力也远远比不上霍光。。

汉献帝时期不一样。曹操在世的时候就已经非常隆重地确定了曹丕是他的继承人,对曹丕进行了大力的培养。曹丕的影响力,在曹操在世的时候也已经有了。再加上本身朝廷上的人,全都是曹家的人,不是汉献帝的人。也就是说曹操是不是去世,并不影响曹家在朝廷中的主导地位。反而因为曹操的去世,曹家加速了夺取皇位的步伐。很快,汉家江山就实实在在地成了曹家江山。

总之,汉宣帝和汉献帝两人的境况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其实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都不一样。因此,最终的结局也不一样。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张生全精彩历史


汉宣帝上台时,大权是握在霍光手中;汉献帝上台上,大权握在董卓手中;董卓死后,是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把控朝廷;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便成为曹操的傀儡。

同样曾经大权旁落,为什么汉宣帝对逆袭成功,而汉献帝却一生都只是傀儡的命呢?我且来分析一下差异的原因:

第一,两人所处的历史背景是不同的

汉宣帝的时代,大汉中央高度集权,朝廷在国家政治中处于绝对的中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汉宣帝之前是汉昭帝,汉昭帝比较年轻就死了,昭帝之前就是高度专制的汉武帝。从汉武帝时代始,中央的权威是绝对不许挑战的。这样一种政治背景,其实对汉宣帝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当时的观念,皇帝就代表最高权力。

到了汉献帝时代,军阀兴起,以皇帝为核心的朝廷,实际上已经被边缘化了。东汉末年的情形,有点类似于春秋战国时代,天子已经被架空,成为摆设而已。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汉献帝东迁时,整整落难了一年,几乎所有实力派军阀,对此都视而不见,袁绍、刘表等军阀都有机会把天子握在手中,但他们都不屑去做,在他们眼中,天子没有存在感。这种历史背景,对恢复皇权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汉献帝基本上没有任何自主的权力

董卓入洛阳后,废黜并杀害皇帝刘辩,改立汉献帝。这时汉献帝只有八岁,完全就是军阀手中的傀儡。在董卓手中,汉献帝是木偶,在其他军阀眼中,他也没有任何价值。比如说袁绍,就不打算承认汉献帝,他甚至宣扬汉献帝是冒牌货,不是汉灵帝的亲生儿子。

董卓被吕布刺杀后,汉献帝并没有时来运转。因为董卓旧部很快把控朝廷,李傕与郭汜争权夺利时,汉献帝甚至沦为军阀斗争中的人质。作为皇帝,献帝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甚至有时还是腐臭的食物。可以说,汉献帝名为皇帝,实际上一丁点权力也没有。

在东归途中,汉献帝简直窝囊到了极点。一路被李傕、郭汜等追杀,饥寒交迫,堂堂皇帝连马车也没有,坐着牛车上路。实在饿得不行时,还要吃野菜充饥。后来,曹操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觉得汉献帝虽是个窝囊废物,但天子这面旗帜还是有点用的。于是他控制了汉献帝,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 在政治上取得优势。

自始至终,汉献帝都没有什么权力,说到朝廷,大家只知曹操,不知有皇帝。更重要的是,汉献帝没有人事任免权,只不过是一尊泥菩萨。不仅如此,汉献帝身边的一帮侍从、武士,都是曹操派来的,皇帝几乎连一个亲信也没有。

曹操对汉献帝看得很紧,对同情汉献帝的大臣则大开杀戒。议郎赵彦跟献帝多说几句话,被曹操砍了头;孔融曾想过尊皇室而抑制曹操,被曹操杀死了还株连全家;曹操重要谋臣荀彧因为同情皇帝,最后也被迫自杀。

因此,汉献帝是没有机会改变傀儡的命运。

第三,汉宣帝为什么能逆袭成功?

汉宣帝与汉献帝有本质的区别。


汉宣帝时代,霍光权势之大,让皇帝如坐针毡。霍光能立皇帝,也能废皇帝。但是,霍光不是曹操,他并没有篡位夺权的野心。因此,汉宣帝也不是汉献帝,并不是傀儡,是有人事任免权的。而正是这点,让汉宣帝最终能斗垮霍氏集团。

我们来看看汉宣帝是怎么做的。

霍光死后,霍氏集团的权势仍然很大。霍光之子霍禹为右将军,手握兵权;霍山(霍去病的孙子)为奉车都尉,兼领尚书事。霍显是皇后霍成君的母亲,也是上官太后的外祖母,可以自由进出太后的长信宫。其他霍氏成员也多在朝中居显要职位,实力不可低估。

汉宣帝是如何反击呢?首先,他提拔军队中的元老人物张安世出任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地位在霍禹之上。当时张安世怕得罪霍氏集团,诚惶诚恐,不敢上任。汉宣帝给他鼓气说:你要是不行,还有谁能胜任呢?

其次,汉宣帝宣布立刘奭为皇太子。当时汉宣帝的皇后是霍光的女儿霍成君,而汉宣帝却立前任皇后许平君所生的刘奭为太子。显然,这是对霍氏集团的一大打击。

再者,为了打击霍氏力量,汉宣帝任命一向对霍氏不满的魏相为宰相,同时允许前皇后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可以随时进出宫廷。当时霍山虽然领尚书事,即主持宫廷机要事务,但汉宣帝下令无论官民,均可采用“密折”的形式,不通过尚书直接上书皇帝。这样一来,就架空了霍山的权力。

第四步,就是把霍氏家族掌握兵权的将领一一调离。汉宣帝任命张安世为卫将军,同时兼任长乐宫、未央宫的守备司令。凡是在羽林军、未央宫、长乐宫守备部队和长安城防部队中的霍氏将领,全部被调离,改由许、史二家的子弟接任。许家就是许皇后家族,史家就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家族。

到这时候,汉宣帝已经完全控制住霍氏集团。后来霍氏企图发动政变,很快就被镇压了。从上述可见,汉宣帝的情况,与汉献帝是有本质的区别。汉宣帝在霍光死后,是拥有皇帝真实的权力,特别是有人事任免权。谁出任大司马,谁当太子,谁当宰相,谁可以进出宫廷,谁来守卫京城的要害之地,这都是汉宣帝说了算。试想想汉献帝有可能做到上面的任何一件吗?不可能的。


君山话史


汉宣帝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霍光认为,他是罪人之后,生长在民间,所以在朝廷没什么势力,用他来当皇帝,可以充当傀儡,便于霍光操纵朝廷。

汉武帝临死时,指定他的小儿子昭帝继位,并指定了霍光和上官桀、金曰磾一起辅政。汉武帝这个安排当然是希望三个辅政大臣之间能够相互牵制,以免一枝独大,尾大不掉,威权下移,出现强臣压主的局面。

但霍光很快就在政治斗争中胜出,除掉了另外几位辅政大臣,成为当时的汉朝真正的掌权者,皇帝变成了傀儡。而且,汉昭帝虽然也很聪明,但他没能熬过霍光,年纪轻轻就死了,并未留下后嗣。

于是霍光从汉武帝后嗣中找到了当时的昌邑王刘贺继位。按照辈分,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是汉昭帝的侄儿,入继大统是比较合适的。所以,当时虽然还有其他的汉武帝子嗣,比如广陵王刘髆,但霍光都没选,而选了昌邑王刘贺。

刘贺只当了二十八天皇帝,霍光就以他酗酒荒淫为名,给他罗织了一百多个罪名,把他废黜,并且将爵位贬低为海昏候,封地在现在江西南昌一带,当时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让刘贺去那里生活,以免威胁到朝廷。

接着,霍光就找到了汉宣帝刘询。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祖父是在巫蛊之祸中因叛乱罪名被杀的戾太子。戾太子是汉武帝和卫皇后的儿子,卫皇后是霍去病的姨妈,卫青是戾太子和霍去病的舅舅,而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霍光名义上和戾太子也算是表兄弟。这样算下来,汉宣帝和霍光也算是沾一点亲戚。

霍光在世时,汉宣帝其实也是很老实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作为,而且娶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霍家本来希望立霍成君为皇后,但汉宣帝坚持要找自己在民间时的妻子许平君,和霍家发生了争执。虽然汉宣帝立了许平君为皇后,但因为霍光的反对,许皇后的父亲未能按照西汉惯例封侯,并且不久后许平君就在霍光妻子的指使下被毒死,霍成君还是被立为皇后。

这次和霍家的交手很显然让宣帝对霍家的权势之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他在之后一直以隐忍为主,没有再和霍家直接冲突。加上有汉昭帝年纪轻轻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和昌邑王立了又废的前车之鉴,汉宣帝在皇后之争之后就没有再试图反抗霍家了。

但霍家很显然也很清楚,霍光在世汉宣帝不会把霍家怎么样,可以继续一手遮天,但霍光死后,汉宣帝是一定不会再对霍家有什么好脸色的。霍光对此显然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霍光临死前上奏,请求把他的食邑分三千户给他的侄儿霍山,作为霍去病的继嗣,延续香火。这是霍光临终前为了扩大霍家权势的安排。

霍光死后陪葬茂陵,葬礼礼仪堪比皇帝,陵墓规格也是比照皇帝陵墓,霍光的妻子还嫌太小了,坚持把霍光陵墓的规格继续扩大。

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在霍光秉政时就已经担任重要职位,都是中郎将,霍山是霍云的弟弟,也是奉车都尉、侍中,霍光的两个女婿为东西两宫卫尉,掌握宫廷禁卫,霍光的其他亲戚也都担任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布列朝廷。霍光去世后,霍禹又被汉宣帝晋升为右将军,地位已经比较高了,再进一步就可以担任大将军。

霍光死后,汉宣帝开始亲政,很快就开始布局,打压霍家的权势。宣帝一方面把霍禹、霍山、霍云等都继续封侯,给以显官高爵,但先把霍光两个女婿从掌握宫廷禁卫的卫尉外派到地方上担任太守,又给霍禹升官为大司马,但免去了霍禹的右将军职务,罢免了霍家子侄辈的各种将军、都尉职务,也就是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改由汉宣帝自己的外家史氏和许平君的父亲等人掌握兵权,为消灭霍家提前布局。

更重要的则是,在霍光死后,霍家本身内部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霍光的妻子显和家奴私通淫乱,霍禹作为霍光爵位的继承人,理应充当霍家的掌门人,但他的政治能力很低,看不清形势,遇到事情只会抱怨,或者称病不朝,实际上是没有能力与宣帝相抗衡。相比之下,宣帝经过多年隐忍,在霍光死后的操作要老到得多了。

但霍光的子侄辈显然很清楚,霍家之前得罪宣帝已经很深了,罪在难逃,所以自己心里也不踏实,就密谋叛乱。霍光去世两年后,霍家被人告发。显、霍禹被汉宣帝下令腰斩,霍云、霍山等人自杀,牵连长安城中与霍光家族有关系的上千家,只有已经被废了的皇后霍成君幸免。但霍光本人的陵墓并未被宣帝拆毁,而是继续保留下来了。


萧武


汉宣帝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子,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汉武帝,还与阳石公主私通,武帝大怒,将公孙父子俩收押狱中,命江充查明此案。江充不仅栽赃嫁祸还用酷刑逼迫许多无辜的人认罪,大臣百姓为了保命都胡乱指认他人,导致数万人因此而死。由于江充与太子刘据关系不好,正好借此机会陷害太子。刘据深知被江充盯上难逃一死,就起兵诛杀了江充,最后兵败自杀,他的三子一女也都被杀害,连尚且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也被送进监狱。后来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案,武帝才醒悟过来江充是奸臣,下令诛杀江充三族,建立“思子宫”。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汉武帝还将刘病已交由掖庭抚养,宗正也录其属籍。

汉昭帝驾崩后霍光等大臣拥立刘贺为帝,但刘贺是个荒淫无道、不理政事的皇帝,在位仅仅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废了。随后霍光又拥立十六岁的刘病已为帝,自己独揽大权。说来也怪,西汉出现的权臣很多,能成功夺取皇权的也不止汉宣帝一人,还有汉文帝刘恒和汉和帝刘肇等。汉文帝也是大臣拥立的,所以登基后毫无根基,受周勃、陈平等元老大臣的限制,但是这些大臣没有想取代汉文帝的意思,文帝还是拥有比较大的权力的。汉宣帝所面临的的情况要比汉文帝差一点,但同样的是权臣霍光并不想取汉宣帝而代之,他只是想把朝政掌控在霍家的手里。所以在霍光死后霍家没有了最大的顶梁柱,汉宣帝能够慢慢夺取大权。

东汉的献帝刘协则不一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挟的就是刘协。曹操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虽然一生都没有称帝,但是他为自己的儿子铺平了道路。在曹操为相的时候,朝堂上上下下都是曹操的人,刘协就完全是个傀儡皇帝,比起汉宣帝可差远了。而且此时虽然还是东汉时期,可天下早已是军阀混战,大乱难止。刘协这个天子只有象征意义,一点权力也没有,国家都不统一了,作为傀儡皇帝的他还怎么夺权。当然刘协也不是没有反抗过,但是他的对手是文武兼备又疑心很重的枭雄曹操,想成功太难了。当初汉宣帝也是在权臣霍光死后才夺权,这还得建立在霍光没有篡位的野心基础上才能成功。但很明显曹操有野心,虽然自己不称帝,但是为儿子扫除了一切障碍,使得曹丕继承魏王的王位后称帝时机就已成熟了,献帝“退位让贤”也是顺水推舟的事。

当然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汉宣帝时期西汉还处于上升期,国家很强大,且除了霍光外没有能对宣帝造成威胁的人;但汉献帝时期东汉已经濒临灭亡,内部分裂,乱世出英雄,比汉献帝强的人太多了,想要夺权几乎不可能。


风尘讲历史


汉宣帝,我们都知道是历史上出名的贤君,不过他刚刚当上皇帝时,只不过是霍光手里的提线木偶,因为他能当上皇帝都是由霍光一手策划的,所以皇权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他手里,但在后面汉宣帝成功夺取了皇权,并开始了自己的执政道路,于是有人问了,为什么汉宣帝可以这样而汉献帝失败了?


汉宣帝能够成功,在于他早年的民间流浪生活给他经验,让他学会忍耐,会使手段,也有刘贺鲜淋淋的例子在警醒他,刘贺就是不听霍光话而被废掉的,所以汉宣帝给足了霍光面子,不仅让霍光继续掌握朝权,而且还给他很多高待遇,这就打消了霍光心里的疑心。汉宣帝还为汉武帝立庙,显示自己才是继承汉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自己的继位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法,具有不容置疑的正当性,并借以提高自己的个人威信。所以霍光死了以后,汉宣帝就一步步清除掉霍家在朝廷的势力,最终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汉献帝夺取皇权的几次事件,都是依靠妃子的父亲来叛变,像衣带诏事件,可是结果很惨,不仅失败了,连皇后都被整死了。汉献帝之所以不能成功,还是怪他对手他厉害了,他对手可是一代枭雄曹操,汉献帝只不过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而已,曹操看重的是汉献帝的身份,而汉献帝除了皇帝这个身份以外啥也没有,就是个光杆司令,不像曹操要兵有兵,要人有人,所以汉献帝跟曹操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就算汉献帝把曹操诛杀了,他也掌控不了大局,因为曹操手底下的人也不会听他的,可能连皇叔都不会听他号令。再者汉献帝的政治手腕怎么比得过长年在民间摸打滚爬的汉宣帝,毕竟汉献帝从小生活在皇宫大院。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历史百家争鸣


最重要的一点 汉宣帝上台之时大汉气数未尽 说人话就是民心未失 此时大汉王朝才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汉废帝(刘贺 27天皇帝)此时士绅都还未对汉朝失去信心 此时也正处于整个西汉朝的中偏后时期 农民的土地被兼并的并不算很严重 士绅经过武帝的文治武功之下 还尚有武帝余威 霍光跟曹操的思想应该来说是高度相似的 当权臣是为了大汉朝更加繁荣昌盛而不是为了谋朝篡位当皇帝!霍光废除刘贺的诏书意思是刘贺失德失心 而并非汉室失德 霍光在朝数十年也知道汉室具体情况

但到了东汉末年 尤其是汉灵帝时期都已经算很大的消费了汉室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民不聊生 土地兼并严重 门阀初显 当世名人说话都是带上地名加上姓氏 例如颍阳程氏 汉献帝本人能力平庸 做一个守成之君尚可 当一个大魄力大能力之君还远远不够 而且此时他也只是想着笼络皇室成员 而并未接触士绅 更别说身为小民的平头百姓了!

而汉宣帝有一段当小民的经历 让他知道小民之艰 知道了什么叫人情世故 处事圆滑 这恰恰是君主所必备的 若不通人情世故便会被臣下所蒙蔽 若处事不圆滑便会轻易被大臣猜出皇帝心思并作出相应调整 那样就会被大臣给牵着鼻子走!当然了 也不是每个君主都有相应能力(一般都是开国之君具有)所以相应的就会找到忠心且有能力之人进行辅助 这样就能方便学习御下


奋斗ing144804697


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汉宣帝的个人才能比汉献帝强太多,运气也比他好;第二也是最关键的,霍光的第二代不行,在其他问答里某曾经说过,如果霍光养出了权臣二代,他的儿子要是有曹丕司马师的手段,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问题是,曹操养出了曹丕,霍光却没有养出霍丕,这也是汉宣帝的好运气。

汉宣VS汉献

汉宣帝、汉献帝二人的经历都算坎坷,而汉献的劫难更多一点。两人所处的帝国处境也不一样,汉宣时代,大汉帝国还是如日中天,政权稳定;而汉献时代,帝国已经无可挽回的日暮西山,军阀割据,皇帝号令不出宫门。



【汉宣帝剧照】

两人的能力比较,汉宣聪明内敛隐忍滑不留手,汉献也是一个聪明娃,但从人生经验和阅历上,就差汉宣一大截,有时候真的不是只凭智商的,汉质帝智商高吧,一块毒饼就撂倒。



【汉献帝剧照】

不管怎么比较,汉宣都优于汉献。

权臣二代



【霍氏父子剧照】

曹丕PK霍禹

没法比啊!这俩人都不是一个等级的,曹丕从智商情商政治才能写诗啥的直接就KO霍禹了。


【曹丕剧照】

小结

倒霉的汉献帝自身的综合条件都比不过汉宣帝,偏偏还遭遇一个厉害的权臣二代,试问,他怎么翻盘啊?就算把汉宣放在他的位置也难说,积重难返无力回天呐!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关注猴格,谢谢!


猴格大人


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是霍光与曹操的不同。

霍光虽然是权臣,但并没有篡逆之心。曹操则早有取而代之的心思。霍光没有称王,也没有在长安之外另辟一个新的都城,招募臣下组建新的军政管理班子。反观曹操,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为魏王,又在洛阳之外的许昌兴建了新的都城许都,同时组建了新的军政管理班子,架空了东汉朝廷。曹操之所以没有篡位,只是因为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不允许他这么做。所以他把这个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霍光没有处心积虑的做此类安排,他的儿子在霍光死后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借机上位。曹操则不同。实际上曹操当时离称帝只差一步。他把这一步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并且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也就是说汉宣帝和汉献帝在两位权臣死后所面临的局势是完全不同的。霍光死后只是西汉王朝内部权力格局的改变而已,曹操死后则意味着改朝换代的时机完全成熟。皇帝身份在这两种环境下的影响力是大不相同的。前者还有重新收拢权力的可能,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汉宣帝和汉献帝两个人政治能力的不同,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从历史记载来看,汉宣帝是一个很有水准的政治家。汉献帝则水准一般。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本来并非皇位的直接继承人。汉宣帝是被霍光提拔起来,汉献帝是被董卓提拔的。不过在继承皇位以后,两个人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汉宣帝显然精于权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制定了长期的计划。汉献帝则如同浮萍一般,只能受人操控。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王朝当时的发展轨迹。汉宣帝继位的时候,西汉王朝其实还处于比较强盛的阶段。在经过了汉武帝强有力的对外打击之后,北方边境的军事威胁显著削弱。虽然长年征战导致国力一度空虚,不过汉昭帝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已经使得汉王朝的实力有了全面的恢复。汉宣帝继位的时候,面对的可不是一个烂摊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从官僚阶层还是普通民众,普遍支持汉王朝。而汉献帝继位的时候,东汉王朝早已是强弩之末。明眼人都知道这样一个王朝,命不久矣。而随着赤壁之战之后,三分天下的逐渐形成,东汉王朝其实已经在事实上瓦解了。无论是三个歌剧政权的上层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东汉王朝都没有归属感。曹操手下的很多文臣武将,都不以汉臣自居而以魏臣自居。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一个皇帝就想为一个已经彻底腐朽的王朝使命是做不到的。


用户4325101516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汉宣帝刘询是汉朝中兴之主,其文治武功是高于名声在外的汉武帝的!汉献帝则是东汉王朝的亡国之君,论才能肯定不能和心思缜密的刘询相比,下面我就谈谈造成这个截然不同结局的原因:

1霍光是历史上有名的托孤之臣,虽然大权独揽,但他是忠于汉朝的!霍光专权而不弄权!这才有了“成王不疑周公,昭帝委任霍光”的历史佳话!而曹操是汉末的枭雄,是一个野心家和政治报复极强的人!这样的人不会久居人下,他也绝不会容忍有任何威胁他权力的势力存在!对手不同,结局不同。

2汉宣帝是厚积薄发的代表,早年身居市井街头的日子使他的心智成熟的很快,人心的叵测更是看的通透,即使登上皇位,他也有着极强的危机感,这使得他处处小心,待羽翼丰满后,直到霍光病死才一击致命,彻底清楚了霍光的势力!而汉献帝久居深宫,虽然聪慧但对人心的把握还是欠缺很多,他不了解他的对手,不知道对方的弱点,更不知道自己的弱势,不知己不知彼,又何谈反戈一击呢?

3时代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汉宣帝刘询继位时正是西汉步入又一个盛世的时期,这时的国家是稳定的,慢慢掌握大权的汉宣帝需要霍光来发挥余热,夺回大权是板上钉钉,水到渠成的事情。汉献帝生活的东汉末年,军阀林立已成定局,不是解决一个曹操就能完成的!夺回大权的难度远远大于汉宣帝!最重要的就是汉献帝只有皇帝的称号,钱粮没有,军队没有,夺取政权希望渺茫!





寅哥解惑


大汉王朝有很多有作为的皇帝,比如著名的“三祖五宗”,汉宣帝刘询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就被废为庶人的他继位之后除掉了霍光家族得以掌权,并创建了“汉宣盛世”这一伟大时代。但是汉献帝就没这么幸运了,他的一生都没有摆脱曹操家族对他的控制,最终被曹操的儿子曹丕取而代之,大汉王朝也灭亡于他的手中,那么我们就能由此判定汉献帝昏庸无能吗?也不是的,其实处在东汉末年的时局中,在汉献帝的位置上,他能够活命并得以善终,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其实大汉王朝成功夺取皇权的皇帝并非汉宣帝一人,另外还有汉文帝刘恒和汉和帝刘肇、汉桓帝刘志等,汉文帝刘恒即位时,皇权还是受到周勃、陈平、灌婴等人的部分限制的,但是好在这些人并没有把刘恒当傀儡或者取而代之的打算,所以汉文帝即位后的情况相对于汉宣帝和汉和帝要好得多,不过汉文帝还是使用了一些方法渐渐的把权力收归到自己手中,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宣帝继位后权力主要受到霍光的干涉,因为霍光的权力一家独大,不过汉宣帝很懂得隐忍,两人的君臣关系还是不错的,后来霍光去世,霍家人就想谋反,想推翻汉献帝取而代之,好在汉献帝非常的聪慧机敏,他提前发觉了霍家人的行动,于是先下手为强,顺利的除掉了霍光家族,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

汉和帝刘肇、汉桓帝刘志都和汉宣帝差不多,汉和帝是除掉了窦氏家族得以掌权,汉皇帝是除掉了梁氏家族得以掌权,但是汉献帝却很难除掉曹操及曹氏家族自己掌权的,这是因为时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曹操名义上是汉献帝的臣子,然而他玩儿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因为他在极高的权力之外,还有着庞大的军事力量,在官渡之战除掉了袁绍势力之后,曹操的军事力量已经做到了天下最大,基本没有谁能挑战曹操的地位了,这个时候,实际上他就是除掉汉献帝自立为皇帝也不是多难的事情,所以在大部分时间中,汉献帝在曹操手里完全就是个傀儡,而且是一个即使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以的摆设。



身处汉献帝的位置上,其实他大部分时间中根本没有挑战曹操的力量和机会,汉献帝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曹操委派的,在朝堂上,曹操的官职最大,其次就是荀彧了,但是荀彧又是曹操这边的人,虽然荀彧后来和曹操不和,但是前期他和曹操的合作还是很亲密无间的。

在后宫,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做妻妾,其中一个女儿是皇后,这样汉献帝的后宫也基本上为曹操所掌控了,所以汉献帝虽然名义上权力至高无上,然而却是孤家寡人一个,他并非不想杀掉曹操夺回皇权开创自己的时代,但是他找不到谁能帮助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对他虎视眈眈的监视着,他也没有机会对曹操下手。



实际上自从汉献帝和曹操相遇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曹操是有着自己的军队的,而且他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政治也是靠武力说话的,汉献帝一直就没有找到能帮助他挑战曹操力量的势力,就算他找到机会杀掉了曹操他就能夺回权力吗?不是那样的,如果曹操在汉献帝手下遭遇不测,那么曹操手下的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许褚等将领很可能会带兵灭了汉献帝。


汉献帝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他也不会轻举妄动,然而终其一生他也没有找到机会,但是汉献帝也是很聪明的,因为他的存在和曹操,曹丕等人有着极大的利害关系,然而其一生游走于奸诈的曹操身边,并且能在曹丕强迫他禅位之后得以善终,就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人,他很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使为了名声与节义去挑战曹操和曹丕又有什么用呢?下场不过和曹丕的孙子曹髦挑战司马昭一样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