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史上唯一没有女人临朝称制的王朝,究其原因,还在于女人

从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一直到清帝逊位,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几乎每一个王朝都存在后宫干政、奸臣当道,宦官乱政。唯独明朝,虽然没有躲过宦官乱政,但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后宫女子临朝称制干政的王朝。

自1368年白手起家的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这个王朝前后经历了16任君主,传承了276年,由于明朝中晚期宦官乱政,同时受现代电视剧和电影的影响,很多人对明朝的印象都是东厂、西厂、锦衣卫以及各种宦官公公,总感觉明朝的宦官和大臣都比皇帝要出名,更不用说后妃了,明朝后宫的女性角色普遍低调,真正去干预朝政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其实还在于女人自身。

能力出身问题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没有女人临朝称制的王朝,究其原因,还在于女人

明朝选秀的女子无论是皇后、嫔妃、王妃等皇室女眷都是选身家清白的平民女子或者低级官员的女子,这就导致明朝的太后一般都出身比较低,本身受到的教育也是有限的,个人的政治能力也是普遍的不高(像宋朝的刘娥就属于出身不高,但个人能力强,最后还能临朝承制),而太后能临朝承制很多时候除了前任皇帝给了权利,还有就是强大的外戚帮忙,而明朝所谓的外戚也都是普通人没什么能力,为太后提供不了什么帮助,所以太后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力干政。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没有女人临朝称制的王朝,究其原因,还在于女人

社会风气

明朝是一个汉族掌权的王朝,对“程朱理学”更是推崇,明朝对女子的要求已经是非常的苛,“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对女性的思想的束缚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女子基本没有像大唐时期的女子那样有很大的政治抱负。

祖宗家法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没有女人临朝称制的王朝,究其原因,还在于女人

为巩固老朱家的皇权,朱元璋亲自主持编撰的《皇明祖训》其中除了对后宫女子的出身做了严格规定外,对他们的权利、言行甚至是生病都做了严格的规定,皇后只能管宫中的女眷问题,其他一概不许管;宫中的女人不能私自传信,违令者直接就是斩首,后妃不能见宫外的亲人,真的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了;就算是生病了也不能看医生。在这样严苛的条件,很多人想的是如何生存,或者是为皇帝生育孩子,因为在明英宗之前,后宫妃嫔没有孩子的是要殉葬的。

政治体系原因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没有女人临朝称制的王朝,究其原因,还在于女人

两位未成年登基皇帝的辅臣

明朝为防止一人权利过大废除了宰相,逐渐形成了内阁,从到明成祖年间开始内阁就开始逐渐掌权,尤其是明朝中晚期,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即使是皇帝年龄小,只要内阁中人一心为国,朝廷就能正常的运转。明朝只要2位未成年就登基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第一次即位是9岁,当时的内阁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当时的太皇太后也比较支持内阁,明朝基本保持着“仁宣之治”的景象,明神宗朱翊钧10岁登基,当时的内阁首辅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张居正主持一系列的改革,是明朝出现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也是支持张居正的。

中国封建史上唯一没有女人临朝称制的王朝,究其原因,还在于女人

影视剧中张太后形象

虽然说明朝明确规定了后宫不得干政,但是明宣宗去世时,由于太子朱祁镇年幼,明宣宗朱瞻基留下遗诏,就要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干政,朝廷的大事一定要请示张太后之后才能实行,朱祁镇即位之后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帝年幼,群臣请求张太后垂帘听政,但她以“不要破坏祖宗之法”拒绝了。张太后虽然拒绝了垂帘听政,但她作为明朝第一位在世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在明宣宗时期就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在明英宗年幼时期,她的影响更大,当时明朝的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她手上的,只是她一直在幕后而已。其实规定是死的,张太后当时是有条件也有机会从幕后走到台前完全掌控大明的政权,只是她没有这样做而已。

在多重原因的影响下,明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女子临朝承制的王朝,但还是有女子摄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