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银行借贷的,为什么好多人不愿意用我们银行几厘的利息,却热衷于网贷?

蔡贤毅


所以,你们就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再不好好反思,实际上反思了也已经没啥用了,传统银行最终会消失的!去中心化的金融,是未来!


风和自由0529


银行贷款要求严格,征信查的滴水不漏、面面俱到。不是我们不贷,是银行卡的过紧,年息2.3厘的贷款,我们根本借不到,资质方面哪样都不过关。

国有四大银行,这种低息贷款是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其它人员根本不符合条件。

当劳苦大众有资金需求时,只能借月息5、8厘的贷款或者刷信用卡,甚至是高利贷!!!借一万元每月最少要还50~80元利息(手续费),

平民百姓即使个人征信非常好,也借不到银行一万年息200~300元的贷款!这种贷款只有事业单位人员能贷,平民百姓个人征信再好,一点瑕疵照样玩完,一样被拒。一个回访电话就差问你吃喝拉屎几点几分几秒。

无语了……



安安的小情绪


说说自己身边的例子吧,朋友开公司,一段时间需要资金过渡几个月,第一感觉是借银行的,结果真借,结果发现不光需要很多远超贷款价值的高价值抵押物,还需要很多审批手续条条框框的,太繁琐。后来又去借贷公司看,方便简单,但就是利息太高。最终还是哥几个给他凑的钱。所以不是不想贷银行的款,而是银行看不上微小企业,设置了太多的高门槛。


冰水也是水


这个问题是从银行工作人员口中说出来的,真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你知道吗?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谁不愿意用银行贷款?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从银行贷款比登天还难,不仅门槛高,而且还有各种收费。

退一步讲,即使银行愿意降低贷款门槛,向中小企业或个人放贷,融资成本也很高。从表面上看,银行贷款利率不高,即年利率为6-7%。

但是,如果利率上升,贷款资金就是银行承兑汇票,还需要银行工作人员的贷款保证金,需要咨询费、服务费和福利费等,银行工作人员借此机会收取各种好处费。如果利率较低,融资成本为15-18%,如果利率较高,则超过20%。更重要的是,这种需要审批、那项需要审核,市场发展瞬息万变,等资金下来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赚钱时机。

这样一来,融资成本不低于网上贷款,但贷款手续却比网上贷款繁琐得多,还需要陪着笑脸,需要说各种好话,谁愿意用银行贷款?

银行工作人员不愿意贷款给中小微企业,是因为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如果出现问题,银行工作人员应该承担责任。然而,向开发商、大中型国有企业放贷是没有风险的,这些企业很容易得到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贷款?如果不是被这些放款人绑架,银行的贷款风险就会爆发。像万科这样的开发商,拥有数千亿的银行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

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来说,近年来,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消化了多少不良贷款?如果将这些不良贷款用于中小微企业,可以扶持多少中小微企业,增加多少就业岗位?就因为这些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好多人不愿意去银行贷款。

因此,不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不愿意去银行贷款,而是银行不愿意给中小微企业贷款,他们剥夺了中小微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权利。因此,应该解决的是银行的信贷理念和服务意识,而不是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意愿。


百元理财


我也是用的网代!我不是不愿意用银行的钱,是银行门槛太高啦,我也申请过银行卡跟贷款,除了额度太低就是要抵押,资产证明啥的!

网代虽然利息高了点,但是办起来相对容易些,也比较随意一点,碰到那种非正规平台还可以不用还,也不会有不良记录,银行的可不行,咱可惹不起!

所以不是不用,是你们不给用啊!尤其是像我们这些有不信用良记录的,压根就办不下来


雅鹿小呗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如果可以通过银行借到钱的话,一定不会去借网贷。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现代版本的“何不食肉糜”。我不知道你们银行信贷部,是否真的了解目前普通人和私有企业的真实状况,如果真的了解的话,我相信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一、银行的贷款

目前通过银行贷款最有效的贷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信贷,还有一种就是抵押贷款。我必须得承认目前银行也做了一些金融改革,推出了一些个人信用贷款。但是银行推出的在网上申请的这种贷款,本质上跟网贷是一样的,甚至有的银行APP的利息比普通网贷还高,例如某安的利息已经定格接近24%了。

如果要去银行柜台办理那种所谓的几厘利息贷款,必须是国家政策扶持的贷款项目,例如房贷、装修贷,抵押贷款的利息都是非常高的,而所谓的中小企业的流水贷,就如同“爱情”一样,总是听说有,从来没有亲眼见过。

我在前几年因为资金周转问题,找银行贷款,说是有个中小企业流水贷,结果拿出每个月几百万的流水,却说没用。让我用员工做工资贷,要不就把房子抵押做贷款。而抵押贷款的手续只复杂,时间之长,真是让人要崩溃的感觉。

二、网贷

像腾讯、阿里巴巴推出的贷款,额度多的也有十几万,对于大多数个人来说是够了,虽然利息差不多1.5分,但是操作简单,而且不需要任何抵押。

1.5分的利息,相对于3-7厘的贷款高了2-5倍,正常人当然愿意选择利息更低的银行贷款了。但是银行贷款忙活个把月,最后还不一定能够贷下来,浪费时间不说,如果有急事,还会耽误事情。

三、服务不同

银行的信贷部分根本就不会去问个人或者中小企业需不需要贷款,更不会去跑这个市场,通常只会做锦上添花的事,绝对不会去雪中送炭。

我自己知道的情况是,银行信贷基本只找业绩好,不愁钱的大企业、大单位。我读书的时候,市重点高中要建新校区,市里的银行各个去挣着送钱。但是这个情况,我从来没有看到发生在中小企业身上。

网贷虽然也称不上多主动,但是至少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有授信,是否可以贷的出来。很多人都可以在遇到急事的时候零时救急。


小渔的创业信条


是我们不愿意用吗?是你们不愿意给啊!

老话说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没有资产,拒!负债过高,拒!收入不稳定,拒!...

等我们都去借网贷了,问我们为什么不借银行,先问问银行自身吧!

有钱谁借钱,银行借钱要求太多了,我自己做生意,有固定资产,负债高,可是债权越多啊,银行从来不看这些,就是是不借我,生怕我还不起,可我知道,人无信不立,我借利息再高的钱,我也是笃定我还的起才借的,欠钱不还不在我的人生字典里。


檸檬Guess


银行贷款利息虽然低,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贷得下来呢?再说了银行审批周期长。我之前就做了30万,但是不是去银行办的。



家有酒仙


最简单来说吧,我打算借个一两万来周转。如果跟银行贷款的话办各种手续至少需要五六天时间,而网贷的话三五分钟前就到账了。如果真的很急需这笔钱的话通过银行贷款都不懂死多少次了。


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青春


网贷的利率普遍来讲要比银行利率高很多,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不选择去银行却热衷网贷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交流:

一、网贷的便利性

网贷的数据支撑主要源于信贷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借款人无非就是输入自己的身份证件信息,最终得出授信额度,可能只需要个把小时的时间。而传统银行的信贷业务大多要经历借款人:线下咨询—贷款书面申请—线下征信查询—面谈面签—额度审批—放款。这个流程一般最快也要1到3天时间。办理时间和信贷业务的流程便利性,网贷要高于银行信贷。

二、网贷的目标人群低龄化

网贷的目标人群大多为85到90以后人群,这类人群的储蓄能力并不强,但超前消费的意识却在不断增长。其特点多以:申请额度低,消费时间短,循环额度申请为主。而传统银行业往往为信贷额度基础相对较高,一次性使用为住。

三、贷款申请人羞于直面接触

借款人羞于直面开口自己钱不够用。网贷不需要跟信贷平台客户经理直面接触,做的最多的无非就是对着手机

眨眨眼、摇摇头。而传统银行信贷需要直面客户经理,甚至在面谈面签时直面机器的视频和录音,心理压力大,羞于启齿。

说了网贷的便利性,以下我想谈谈网贷的危害:

一、网贷平台质量参差不齐,“套路贷”害人不浅

正规的网贷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给借款人提供了申请贷款的便利性,但近些年来网上很多的“套路贷”却毁掉了不少年轻人的未来。主要表现为过度宣传提前消费的舒适性,什么“没钱了不用愁”、“哇,别担心,只要点一下就有多少多少额度”,年轻人借的时候简单,还不起怎么办?你这不是害人么?更甚之,很多不良平台都是所谓的“砍头息”,还不起了之后暴力催收造成了很多的悲剧,现实中屡见不鲜。

二、网贷需求功能性变异,无贷后跟踪,贷款用途严重不符

贷款在申请之初都会有一个贷款用途的申请,比如消费类贷款,我申请贷款的项目是想买一台笔记本电脑,而实际上是:这个月我没有钱花了,需要额外资金补充。“消费了”和“需要还钱”是两个天壤之别的概念,长期且多次的虚假贷款用途也是造成借款申请人负债累累的原因之一,多次借新还旧行为,高额利息压力会导致借款人资金链断裂。

三、征信报告复杂,遗留问题多多

银行在评判个人还款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之一就是我们的个人信用报告,在网贷平台的每一笔借贷行为都会反应在这个报告中,假若个人征信报告中显示的网络借贷次数过多或者小金额消费贷款反复使用的情况出现,大多都会被评判为偿还贷款能力低的表现,最终导致贷款申请被拒绝。那当我们在真正需要开展事业融资或者房产按揭等事项到银行申请贷款时,只会后悔莫及。

传统银行业与网贷融合的思考:

现在很多传承银行也在积极的开展线上信贷业务,鼓励借款人从手机银行APP申请贷款。如果能够做到数据共享,科技先行,加上银行业严格的贷款申请受理和丰富的贷后风险控制,那必将开启银行业一个新的信贷历史。于此同时,也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普惠金融的便利性。

总结:消费或融资时请选择利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切勿迷恋于借贷过程简单和过度提前消费,珍爱个人信用,努力创造美好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