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杜甫是皇親國戚,是京兆杜氏的富貴公子,母親出身於清河崔氏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為“詩聖”

。這位大詩人給人的感覺就是被飢餓所困,學生時代接觸到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能感覺到他貧困交加,生活艱難,即便如此他還能為他人著想,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樣的詩句,心中升起對他的無限崇敬。那個時候,私以為杜甫就是一個草根詩人,沒想到,杜甫出身於名副其實的富貴之家。

原來杜甫是皇親國戚,是京兆杜氏的富貴公子,母親出身於清河崔氏

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家族世代為官,人才輩出。祖上有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西晉名將杜預,其祖父杜審言詩文甚佳,才華橫溢,是武則天的寵臣。“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就是對世居長安城南之韋、杜兩族政治社會地位的形象描述。其中的“韋”指的是京兆韋氏,唐太宗李世民的韋貴妃、唐中宗李顯的韋皇后都出自於這一家族。

杜甫的母族更為顯赫,他的母親出身於“五族七望”中的清河崔氏。隋唐時期,門閥士族的興盛達到了頂峰。五姓七望,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這幾個家族更是豪族中的豪族,甚至連皇族都不放在眼裡。當時的士人爭相求娶“五姓女”,出身河東薛氏的盛唐宰相薛元超更是將未娶到五姓女列為“人生三大遺憾”之一。杜甫的父親能娶到“五姓女”,也證明了其家世顯赫。

更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的母親身上還有李唐皇族的血統。關於他的外祖母有兩種說法:其一:杜甫的外祖母是臨川公主的女兒;另一種說法:他的外祖母是紀王李慎的孫女。

原來杜甫是皇親國戚,是京兆杜氏的富貴公子,母親出身於清河崔氏

臨川公主和紀王李慎是親兄妹,他們的父母親是李世民和韋貴妃。

韋貴妃本名韋珪,出身於上文的京兆韋氏,隋唐之際著名士族家族之一。據史載,韋貴妃姿容端麗,儀態萬方,進退有度,德容俱佳;尤其寫的一手好文章,在當時小有名氣。正因為如此,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聞其盛名而納入府中。

韋貴妃與李世民生有一子一女,也就是紀王李慎和臨川公主李孟姜。

原來杜甫是皇親國戚,是京兆杜氏的富貴公子,母親出身於清河崔氏

臨川公主嫁給了周道務,生有女兒三人(一說兩人)。按照第一種說法:其中一個女兒周氏嫁到了清河崔氏,她就是杜甫的外祖母;按照第二種說法:周氏嫁給了紀王李慎的兒子,義陽王李琮,他們二人育有一女就是杜甫的外祖母。

總之,無論按照哪種說法,杜甫都算是皇親國戚,他身上流血李唐皇族的血。

然而,在杜甫出生沒多久,母親崔氏就去世了,父親又續娶了范陽盧氏的女子。為了更好的照顧杜甫,姑姑將他接到家中撫養,她對杜甫視如己出,悉心教導,對杜甫的一生有著重大意義。

原來杜甫是皇親國戚,是京兆杜氏的富貴公子,母親出身於清河崔氏

杜甫青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惜人到中年,仕途失意,再加上經歷了安史之亂,令他壯志難酬。三十五歲之後他飢寒交迫,窮困潦倒,最終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其實他一生中的前三十五年,生活十分富裕,他遊歷四方,對生活充滿希望,更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充滿豪情的詩句。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他對百姓生活的關注與同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悲嘆,是一個崇高偉大的詩人!可惜他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晚景淒涼。

原來杜甫是皇親國戚,是京兆杜氏的富貴公子,母親出身於清河崔氏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圖片來源於網絡)

附: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