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山峰頂上的寺廟是怎麼建的幾千米高,材料是怎麼運上去的

不知道大家看一些風景照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有些千年古剎是建在山頂上的,而這些山頂普遍高聳入雲,危險陡峭,有趣的是,這些建築不僅建造精美,而且歷經百年風吹雨打都沒有受損,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在古代的時候,大多數的寺廟會選擇建在很高的山頂上,因此這些遺留下來的大多都是名勝古蹟。這不僅是大自然的傑作,這也考驗了工匠們的智慧。說起古代的寺廟,可能大家見過很多建立在懸崖峭壁當中的。

古時候山峰頂上的寺廟是怎麼建的幾千米高,材料是怎麼運上去的

這不禁讓人感到好奇:古代沒有大型器械,這些山頂上的寺廟是如何讓建成的?難道有“神人相助”?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神蹟是怎麼建成的?

自古上山必有路,不可說無法建造,修建在山頂峭壁上的房屋只是難以建造。這些建築哪怕放在今天,用工程器械其實都是難以建造的,山路崎嶇,建材只能夠依靠人力搬運。

古時候山峰頂上的寺廟是怎麼建的幾千米高,材料是怎麼運上去的

古時候建造這些奇險建築,何嘗不是單純靠人力呢?能夠修建建築的山頂,人必定也能夠上去,只不過是修建時間長短的問題。

人們選定修建地址後,首先會勘探建造的位置和路線,在途經之處劈砍樹木、開闢道路,最後由壯丁做苦力,把建材抬上需要修建的地方。

古時候也有腳手架一說,古代的腳手架不如今天覆雜,但堅固程度還是比較可觀的。毛竹這種植物在中國境內很早就有種植了,那個時候的人們多會砍下毛竹,削成合適的大小,搭建起方便使用的腳手架,方便人們攀爬和建築作業。

古時候山峰頂上的寺廟是怎麼建的幾千米高,材料是怎麼運上去的

這些腳手架有時候被搭建在建築周圍,有時候會被搭建在山體上。而至於有些條件更為惡劣的懸崖峭壁,人們通常會在山體上修建“棧道”,這種棧道依山而建,通常在山石上鑿開孔洞,將木板或者毛竹片嵌在裡面,建得艱險卻也堅固。通常的工程會先疏通路線再開始建造,許多奇險建築開工的第一步,就是開闢山路和修建棧道了。

古時候山峰頂上的寺廟是怎麼建的幾千米高,材料是怎麼運上去的

古時候山峰頂上的寺廟建築方法,讓人十分驚歎。材料用搭建環形棧道的方法運送上去,則更顯示了古人的智慧。所以如今我們看到古代所建造的寺廟,都應該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古人的智慧讓我們折服,他們所建造的寺廟屹立幾千年仍然不倒,這實在是太厲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